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 > 外国文学史笔记(5)(04-3-21)

外国文学史笔记(5)(04-3-21)

2006年12月28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查分预约

  大题:

  一、《俄底浦斯王》主题及艺术特色简答P40主题:剧本通过俄底浦斯王杀父娶母的悲剧,强调了人对命运的反抗,而不是服从,对命运的正义性提出了怀疑。

  人物:俄底浦斯是作家笔下一个理想的人物。他意志坚定,力图掌握自己的命运,摆脱“神谕”所定下的厄运。在他发现自己已逐步陷入命运的罗网中时,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斗争到底的精神,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履行诺言,惩罚了自己。

  艺术特色:亚里士多德认为它是希腊悲剧的典范。剧作结构复杂,布局严谨巧妙,一环扣一环。运用动机与效果相反的手法,解开了的疑团。在艺术手法上采用追溯法,充满了突转和发现。情节错综复杂而布局极为巧妙。

  二、《神曲》的艺术特色P85《神曲》在艺术方法上体现了过渡性,它既具备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色,又表现出近代文学的新的艺术方法的一些特色。

  具备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色:

  1)全诗的结构极其严密完整,其中的诗句和材料,往往按照三、九、十的数字概念。组织成篇。

  A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分成三十三歌,共九十九歌,加上序曲,合成一百歌。又把世界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界。地狱分为九层,炼狱内外共九级,天堂九重,更后加上天府,又合成“十”这一整数。

  B 《神曲》的诗体是“三韵句”,这是但丁根据一种民歌格律而创制的新的诗体,每一行为三节,按aba 、bcb、 cdc……的方式押韵。

  C   “三”可以代表神学上的“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十”代表完美,“一百”就代表绝顶的完美了。

  2)《神曲》也采用了中世纪文学流行的手法,即象征的手法和梦幻故事的形式。

  A   整个故事就是一个象征。从地狱进入天堂,就象征着人类从苦难现实走向理想境界的道路。

  B  三部分的更后都以“星辰”一词作结,象征着光明必然照耀人世。这些象征手法本身都带有神秘的色彩。

  表现出近代文学的新的艺术方法的一些特色:

  1)在《神曲》中体现出来了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文学方法的萌芽。

  A  诗人在写到地狱、炼狱、天堂这些未来世界时,并不完全是向壁虚构、凭空编造,其中的实际材料多半来自现实生活。

  B  这个梦幻故事形式的作品,实际就是现实生活的概括。

  2)《神曲》中描写了各类型的人物,形成一座丰富多姿的人物画廊。

  A   在描写人物时,但丁能写出富有现实性的有血有肉的形象而且注意到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用简洁的诗句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形象鲜明突出,栩栩如生。

  B  在描写故事时,但丁很注意环境的渲染,气氛的烘托,把虚构的未来世界描写得富有真实感。

  C  诗人还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材料,用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形象的比喻,因而他的诗句不仅形象鲜明,而且富有气息。

  3)《神曲》是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的。运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文学创作正是近代资产阶级文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堂。吉诃德》形象分析 成就简答P110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矛盾的人物。

  1、他的显著特点是脱离现实、耽于幻想法。他满脑子都是骑士小说里描写的那套古怪的东西,到处都有魔法、巨人、妖怪。同时他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所向往的理想和他所奉行的原则并不全是骑士制度的产物,其中也包含着人文主义的内容。如他憎恨奴役压迫,特别看重自由,他把锄奸救苦、除暴安良看作自己的天职。他酷爱自由和公正,敢于为主持社会正义而忘我斗争。

  2、他性格了另一个特点是他的盲目行为。他办事不讲实际,单枪匹马地乱砍乱杀,不管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毫不怯懦,而且从来也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3、 因此,堂吉诃德形象的巨大概括力,使他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典型之一。

  《堂吉诃德》的艺术成就?

  《堂吉诃德》在欧洲小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总结了中世纪以来长篇叙事作品的成就,又为近代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欧洲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堂吉诃德》摧毁了骑士文学,同时它又继承了骑士文学的成就,吸收了流浪汉小说、英雄史诗等其他方面的成就,创造了新型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2、《堂吉诃德》描写生活极其广泛,但它不像流浪汉小说那样随着主人公的足迹,到一个地方写一个地方,而是注意环境的选择和典型概括。

  3、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是用夸张和反复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莎士比亚三个时期 艺术成就简答P121莎士比亚的创作,按思想和艺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他的戏剧创作按体裁又可分为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四类)。

  第一时期(1590~1600):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是历史剧、喜剧和诗歌,一般称为历史剧、喜剧时期。

  这一时期正是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政治稳定,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莎士比亚被这种繁荣景象所鼓舞,幻想人文主义理想在现实中能够实现。这使他早期创作中乐观主义情绪占了主导地位。

  这一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九部历史剧,除《约翰王》是一部独立的历史剧外,其余八部可分成两组:《亨利六世》上、中、下三部和《理查三世》组成前四部曲;《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部和《亨利五世》组成后四部曲。第一个四部曲塑造了暴君的形象,表现了作家反对封建内战的理想;第二个四部曲探索内战的根源,塑造了理想君主的形象。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无事生非》等。莎士比亚在这一时期还创作了一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时期(1601~1608):又称悲剧时期,是莎士比亚创作的高峰时期。

  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社会的各种矛盾开始尖锐化,往日的繁荣稳定变成了普遍的动荡不安。莎士比亚对现实的认识不断深化,他看到了社会里的种种罪恶,深知戏剧只有揭露恶势力及邪恶给人们造成的灾难,才能更准确地反映社会现实,激发人们用人文主义思想去改造现实。

  莎士比亚的悲剧,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作为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的人文主义者的软弱性,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和丑恶现实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描写了人文主义者的斗争生活及其美好理想的破灭。《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麦克白》合称为“四大悲剧”,是公认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精华。

  第三时期(1909~1612):又称浪漫主义或传奇剧时期。

  这一时期,封建王朝更加暴露其专制的本来面目,清教徒力量壮大,他们同王权的冲突越来越尖锐,人文主义者所抱有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更难愈合。专横的王权和清教徒控制的议会都极力压制言论自由。詹姆士一世上台后,提倡迷信,生活奢华,影响到舞台,贵族流派风行一时,流行的、描写市民的风俗喜剧又缺乏深刻内容。戏剧界以及整个文坛出现了一股颓废潮流。莎士比亚在找不到出路的情况下,转向了神话传奇剧的创作,主要作品有《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他还和别人合作完成了自己更后一部历史剧《亨利八世》。

  莎士比亚的剧作是欧洲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但是,它们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他的创作基本上是遵循现实主义原则的,他认为艺术是现实的反映,而且要真实地反映本时代的本来面目。他的现实主义并不与浪漫主义隔绝,相反,二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1、 莎士比亚戏剧能通过丰富、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现实生活。如:《哈姆雷特》中写了三个人为父复仇,哈姆雷特、雷欧提斯、挪威王子福丁布斯拉。

  2、莎士比亚打破了古代戏剧的框框,在一个剧本中把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这也加强了情节的生动性。

  3、莎士比亚对欧洲戏剧发展的重大贡献,在于他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成就。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鲜明生动,像生活中的人物一样丰富多彩。人物性格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莎士比亚悲剧人物性格在不断地变化发展。人物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之中,一方面是主人公与客观环境的冲突,另一方面是主人公的内心冲突。莎士比亚还善于在人物对比中突出主人公的性格。如:《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雷欧提斯、福丁布斯拉三人对待复仇问题的态度形成对比。又如:哈姆雷特与霍拉旭也是对立关系,虽同是人文主义者,但遭遇不同,地位各异。又如:哈姆雷特与奥菲利亚,一为假疯一为真疯,一个在精神危机中成长,一个在精神失常后灭亡,也是一种对比关系。(还可以举老王和新王的对比。)

  4、莎士比亚在语言上的成就不可忽视。他的语言丰富多彩,词汇量达到两万以上。他的语言又是高度形象化的语言,特别善于运用比喻和隐喻。他的剧本主要用诗体写成,同时又是诗与散文的巧妙结合。他塑造的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他的高度成就之一。

  五、 《浮士德》艺术成就P234简答或多选《浮士德》具有庞大的结构,宏伟的构思,包括古往今来的种种人物各种场面,构成一幅千变万化、包罗万象的历史画卷。①显著特点是现实因素和幻想因素互相交织,现实主义手法和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结合。②丰富多样、变化多端的诗歌艺术手段。③善于运用矛盾对比的方法来配置人物,安排场面。浮士德与靡非斯特之间的辩证关系更是贯穿全剧。在各种场面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光明与黑暗,崇高与卑劣等等,通过这样的对比,使得诗中描写的美好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六、《人间喜剧》的历史内容P323简答:

  1、写封建贵族的衰亡史。

  作品有:《古物陈列室》、《高老头》、《弃妇》。

  如《古物陈列室》直接描写复辟时期外省两个集团的对抗。一个是以德。爱斯格里翁侯爵为首的旧贵族集团,另一个是以“工商界的领袖”古久西埃为首的资产阶级集团。更终以贵族落败而告终。又如《弃妇》中的鲍赛昂夫人,在情场上的失意。

  2、写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作品有:《高利贷者》、《欧也妮。葛郎台》、《纽沁根银行》如《高利贷者》的主人公高布赛克是早期资本家的典型。如《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发家的方式又比高布赛克进了一步,是巴尔扎克创作中著名的资产者典型。如《纽沁根银行》的银行家纽沁根又不同了,他非但不装穷,反而尽量摆阔,制造豪华的假象,骗取存户的信任。

  3、揭露金钱的罪恶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

  作品有:《幻灭》、《欧也妮。葛郎台》、《高老头》如《幻灭》讲的是王政复辟时期两个有才能的外省青年吕西安和大卫被金钱毁灭的故事,吕西安就是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

  4、对共和主义者的赞美。

  作品有:《农民》、《幻灭》如《农民》中的米雪龙老爹和《幻灭》中的克雷斯吉安,巴尔扎克特别强调和突出的是他们性格中的忍让精神。

  5、对理想社会的探索。

  七、《悲惨世界》主要内容 主题P350简答

  1、在小说里雨果令人信服的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富人们为所欲为,而劳动人民则被注定过贫苦的生活。他在《悲惨世界》的“作者序”中说明,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因为“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是因为“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且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还明确的说: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他的这本书就是有用的。《悲惨世界》的明确目的就是要揭露社会的不合理和不正义。(贫穷男子指冉阿让,饥饿妇女指芳汀,黑暗儿童指克赛克。)

  2、雨果的《悲惨世界》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是为了维护剥削阶级利益而存在的。

  3、《悲惨世界》里共和党人起义的斗争写得惊心动魄,十分壮烈。

  4、小说中压倒一切和贯穿全书的乃是仁慈、博爱才能拯救社会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的通过冉阿让的形象以及恶人更终受到报应表现出来。

  5、雨果通过冉阿让的转变向读者说明:以刑罚为手段的现行法律,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因此它是一种低级的法律。

  6、雨果已经把他的博爱主义哲学同空想社会主义学结合起来了。(他所写的小城居民实际是就是一种乌托邦思想。)

  7、雨果是个坚定的人道主义者,他对仁慈、博爱的力量确信不疑。他始终主张对人进行道德感化。(感化了沙威和冉阿让)

  八、《艰难时世》主题简答P384

  1、狄更斯没有被四五十年代英国社会表面的繁荣所迷惑,他认识到社会的根本矛盾就是劳资矛盾,看到社会的巨大危机,敏锐地认识到这个繁荣盛世其实就是冷酷无情、扼杀人性的艰难时世。

  2、小说发生在一个虚构的工业城市焦煤镇里。主宰这里的两个资本家,一个是国会议员、退休五金批发商和教育家葛雷硬;另一个是工厂主、银行家庞得贝。他们都信奉功利主义哲学,追求个人的实际利益。

  3、通过写葛雷硬的“事实哲学”扼杀人性,庞得贝鼓吹自由竞争多工人进行残酷剥削的事实,谴责功利主义哲学和曼彻斯特学派政治经济学说的罪恶,并加以讽刺。

  作者看到力量阶级对立,正面描写劳资矛盾问题;他同情工人,对资产阶级及其欺骗哲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但是,他批判的矛头主要指向他们的丧失人性和缺乏仁爱精神。他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案是人性感化。小说集中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九、 象征主义 P417论述产生时间:十九世纪后期的西欧,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外,还存在有其它文学流派。象征主义在法国产生于七十和八十年代。

  它正式确立的时间:是在一八八六年,诗人让。莫雷阿斯发表了一篇象征主义的宣言。

  发起人:《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更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先驱。

  代表人物:马拉梅、魏尔伦、兰波达式。

  特点:象征主义者厌弃庸俗丑恶和现实世界,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者如实地描写客观现实。他们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只有隐匿在背后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暗示和象征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诗歌中有不少模糊的、扑朔迷离的诗句,十分晦涩,诗中意象令人厌恶。就象《恶之花》一样,追求丑和效果。魏尔伦有些诗表达的感情极为深刻,如《无言浪漫曲》。也有不少粗俗淫秽的内容,他自己称晚年的一部诗集为“粪池”。 兰波的代表作有《母音》(《元音字母》)、《醉舟》。马拉梅更重要的作品是《牧神的午后》。在“马拉梅星期二茶话会”的与会诗人中有的成了诗坛的大师,如保尔。瓦雷里。象征主义诗人在思想与艺术上的特点是神秘主义、唯美主义和悲观主义。他们的诗歌晦涩、朦胧。法国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流派到九十年代初就解体了。但它的思潮却传到了比利时、奥地利、德国和俄国。到二十世纪,象征主义又以更大的声势发展开来,是谓后期象征主义。比利时的梅特林克是象征派更重要的剧作家。代表作《闯入者》

  十、《草叶集》意义 艺术形式  论述P512《草叶集》是美国作家惠特曼于一八八五年写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草叶集》是惠特曼深邃而神秘的宇宙观的一种诗的体现。闪耀着神的灵光。惠特曼是一个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时代意识的作家,他以澎湃的激情抒发主人公的政治热情和他对哲理的探索,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草叶集》的特色表现在反抗黑暗势力的战斗精神,反对蓄奴制度。从诗歌艺术的发展这个角度看,《草叶集》堪称一座里程碑,其艺术特色如下:

  1、《草叶集》中采用的自由体,它已经完全摆脱了旧套,成为诗人内在情感自然流露和自由抒发的更恰当的形式。《草叶集》中的大部分诗都不遵循传统的格律,不押韵,也没有规律的音步,诗句像口语和散文那样长短不一,全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定,与诗中的自由精神浑然一体。用“我在屋里屋外戴帽不戴帽,全凭我自己的意愿。”

  2、惠特曼还以重复、排比、平行等手段来加强诗歌的节奏和气势,造成一种雄浑、奔放、粗犷、豪迈的风格。

  3、在这奔涌的诗潮下面,还有一股持续不断的潜流,在这鼓舞人心的宏朗的格调中还有一种可以把人带入瞑思境界的低回的乐律。A从内容上看,《草叶集》中的强烈的政治热情与对更高意义上的哲理的探索是结合在一起的;B从形式上看,它的雄浑、直率、奔放的格调与深沉、含蓄已至神秘的色彩也是不可分的。

  4、惠特曼在诗歌艺术中的创新与他对音乐的爱好有关。

  5、作为一个诗歌艺术的革新者,惠特曼也并不是没有缺陷的。在《草叶集》中,毫无诗意的狂喊并不少见,有些半通不通的外文词汇也夹在中间。

  十一、苔丝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论述P472

  1、苔丝是一个美丽、善良和勤劳的农家姑娘。

  2、她纯朴,感情真挚,有一颗高尚的心灵;她热爱劳动,从未感到自己的贫苦农民出身是什么耻辱。她对克莱的爱是真诚的,纯洁的。她对克莱坦白,诚实,她不仅勤劳、善良、心地纯洁,而且性格刚强,富于反抗精神。

  3、她的斗争性和反抗性是不彻底的,她认为自己的不幸是命运是安排,因而总是用宽容和自我牺牲来对待种种不幸,也有一种逆来顺受的特点。

  4、她的悲剧命运有着明显的社会性质。这种社会压迫来自资产阶级恶势力和剥削者,也来自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和宗教,苔丝的毁灭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环境所产生的悲剧……

  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通过苔丝―一个美丽、纯洁、勤劳善良的农村姑娘的悲惨遭遇揭露批判了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虚伪性和顽固性,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残酷。苔丝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制和暴力的牺牲品,是一个“纯洁的女人”。

  简析哈代作品中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色彩。

  1、悲剧性的结局。

  2、把个人提升为全人类的代表予以光照,。他认为一个人的命运是“诸神的戏弄”,人没有能力支配自然,没有能力与之抗争,人的命运终究是悲观的。

  3、作者认为人们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无力摆脱命运的恶意作弄。苔丝为了保持自身的清白和追求高尚的爱情而不断挣扎,始终不能逃脱生活所带来的不幸。(宿命论)

  艺术特色:1情节集中、条理清楚、布局清晰。

  小说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往往和人物的命运描写密切配合。(苔丝被亚雷骗奸的那个晚上,森林中昏暗多露,四面不见人。)

  2出色的对比手法。两家德伯的对比:一贫;一富。克莱和亚雷的对比:一个比较纯洁;一个淫邪不正。

  哈代的创作标志着传统意义上的批判现实主义向现代文学的过渡十二、“多余人”形象分析简答P556多余人(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典型)

  1、俄国贵族革命时期的产物,封建农奴制社会进步知识分子的典型。

  2、他们开始觉醒但又找不到出路,看不惯贵族庸俗的生活,又摆脱不了自身的资产阶级利己思想。即不愿与贵族同流合污又不能站在农民一边,成了一事无成的“多余人”。“多余人”的弱点是脱离人民群众。)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奥涅金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俄国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普希金以奥涅金的形象,概括了当代贵族进步青年性格的基本特征。贵族青年中觉醒了的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走上了十二月党人的道路,决心用暴力改变俄国现状,而大多数庸俗的贵族青年却仍然在上流社会里鬼混。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既不能像十二月党人那样立志改革,奋起战斗,也不能像一般贵族青年那样自甘堕落。他们有良好的教养,聪明的头脑。想有所作为,却有脱离人民,找不到出路,结果一事无成。奥涅金就是这类贵族青年的一个典型。

  蒙托夫在《当代英雄》里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二个“多余人”形象,即彼巧林的形象。他是俄国三十年代“多余人”的形象。

  他比二十年代的奥涅金要痛苦,烦闷得多。这时候,贵族革命正成为过去,进步的人民所受的压制比二十难道更加沉重。彼巧林聪明过人、精力充沛,却又十分孤独。内心的矛盾折磨着他。他不断的制造恶作剧,却又不完全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卑鄙无耻的。体现在他性格中的反农奴制的倾向,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作者对他的形象抱着批判的态度,他认为彼巧林是俄国社会的产物。

  屠格涅夫在《罗亭》中塑造了第三个“多余人”形象,深刻的揭示了四十年代“多余人”性格的特征,反映了这一时期的过渡性质。

  罗亭的世界观是四十年代形成的。他是一个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才华横溢,能言善辩,我祖国进步不惜牺牲了一切,具有崇高的人生态度。然而,他不了解俄国,不了解俄国人民,也不了解自己。因此,他的改革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个人生活也很不幸。更后,于1848年牺牲在巴黎街头的街垒之上。

  冈察洛夫在1859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塑造了第五个“多余人”形象,即奥勃洛摩夫,他是五十年代的“多余人”的形象。

  奥勃洛摩夫是个地主,他有良好的文化教养,聪明的头脑。可是,他懒散,脆弱,好空想,精神麻木,害怕生活发生变动,没有出事实际活动的能力。

  十三、卡夫卡 生平  对现实有哪些批判  论述卡夫卡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是对20世纪世界文学影响更大的德语作家。这位世界文坛罕有的巨匠与怪才,生前文名寂寞,死后却备受推崇。其作品被誉为“对当今社会的预言”,他本人被视为本世纪更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与我们时代的关系,犹如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各自时代的关系一样。”其作品对西方现代文学尤其是现代派文学产生了难以估量的深刻影响,因而被尊奉为西方现代派小说的鼻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竞相从各个角度探讨其作品的奥秘,掀起强劲的“卡夫卡热”,并由此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卡夫卡学”。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