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 2012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讲

2012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讲义七

2012年03月30日    来源: 网络   字体:   打印
查分预约

  (七)《史记》人物传记的剪裁和安排

  《史记》人物传记是以人物为核心,贯串事件。这就要求它既要保证历史事件叙述的完整和真实,又要展示历史人物在事件中悲欢离合的命运和鲜明性格。

  为达到这一目的司马迁通过精湛的剪裁功夫来实现上述目的。司马迁精心选材,通过多种材料详略互异的穿插描述,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个性鲜明。

  (八)《史记》“互见法”的文学表现功能

  《史记》人物传记选用安排材料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

  通过本传和其他人物传记的补充叙描,人物完整的经历及其多侧面的性格特征就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史记》“互见法”的使用,既使人物的主要经历完整,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展现了人物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多侧面的性格,使事件和人物均有血有肉,完整活泼。

  (九)《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司马迁著史,受到他父亲司马谈的重要影响,思想开放多元,也由于他写《史记》乃是“私作”,容易贯注自己的史学思想,所以表现出较多新的理念。人物传记是《史记》的核心内容。《史记》之前的史著如《左传》、《国语》、《战国策》,它们所记载的人物,往往是在政治、军事、外交或者名望上显赫的人物,偶尔涉及个别小人物,但着墨不多。《史记》则除了帝王将相、皇亲国戚、大臣贵族、官吏佞幸之外,也把社会各类人物写入正史传记,极大地拓展了史载人物的阶层和范围。

  《史记》采用了全新的体例。以往的史书以叙事(编年或国别)为记述手段,《史记》则变为以人物活动为记述视角,以人物贯串事件,把人物描写和事件叙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文学的角度看,这便更具文学色彩。

  在《史记》记述的四千多个人物中,有众多言行举止鲜明的形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性格化人物。这些人物的成功塑造,首先得力于其以人物传记为核心、为基本叙述视角的新体例,同时,也是司马迁极富魅力的表现手法之必然结果。《史记》的叙事、写人手法,继承先秦历史散文尤其是《左传》的优良传统,追求叙事的故事情节化,注重塑造性格化人物,并在此两点上有所创新,更加成熟,这是《史记》更重要的文学成就。为了使人物的性格鲜明突出,司马迁采用了一些极富表现力的写作手法,如以人物的言行表现其性格、在特定环境下展示人物性格、以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显现性格、以传神的细节凸现人物性格等。这些手法,或是新创,或是在既有写作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得更加完善,终成叙事文学的典范。

  《史记》不只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历史巨著,更以其人物传记的卓越文学成就,成为文学史上史传散文的典范,对后世文学尤其是叙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的价值,恰如鲁迅所说,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十)《史记》刻画人物性格的常用手法

  (1)以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2)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3)在特定环境中凸显人物性情。

  (4)以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凸显人物某方面的精神风貌。

  (十一)《汉书》的文学价值

  《汉书》没有《史记》那样深浓的情感,行文也不像《史记》那样富于变化、挥洒自如,但是,《汉书》叙事平实稳健,文章组织严谨,语言典雅凝练,不失为史传文的典范。即使从文学角度说,《汉书》也有不少人物传记,能够在短幅片段之中摹声绘形,传达人物的神貌和性格。

  (十二)《汉书》刻画人物细腻的特点

  《汉书》更负盛名的人物描写,是《李广苏建传》中对李陵、苏武的精细刻画。

  “李陵传”写李陵兵败而降,在匈奴为官。昭帝即位,与李陵交好的霍光、上官桀辅政,即派李陵故人任立政出使匈奴,伺机招回李陵。任立政与李陵相见的叙描,表现人物的神情和微妙心理,非常细腻。

  两次相见,第一次因为单于设宴,双方不得交谈私事,任立政只能以眼神和动作暗示。第二次相见,老朋友本可以一叙衷情,但中间又插进个卫律(亦汉将降匈奴者),于是,立政婉言侧敲,李陵忧心忡忡。班固把这个场面写得曲曲折折,回旋起伏,极能传神达意。“苏武传”中李陵置酒为苏武送别的描写,也刻画了李陵曲折复杂的心境。

  对苏武的赞佩和羡慕,对汉朝的依恋和怨恨,孤处异域的无奈和凄凉,有国难归的悲哀痛愤,千结百念,汩汩流出。

  “苏武传”塑造了忠贞不渝的爱国者苏武的光辉形象。武帝天汉元年(前100),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因匈奴缑王欲劫持单于的母亲以降汉,趁机联络苏武的副使张胜谋划此事,计划败露,苏武受到牵连。匈奴威逼、利诱苏武投降,但苏武始终坚贞不屈,于是被残酷监禁。细微的描写,表现了苏武大义凛然、决不屈服匈奴的爱国精神。

  尤其是李陵受单于之命劝降苏武的一段文字,更在比较中突现了苏武光辉的品格。李陵联系自己的身世及汉朝现状设言,语辞恳切,真诚动人。苏武却丝毫不为所动,这段叙写,表现各自的思想品格和深层心态,非常细腻传神。

  总之,《汉书》叙事翔实平妥,笔法谨严,是一部信实可据的优秀史著。它的人物传记,有不少生动的描摹和细腻传神的刻画,在文学史上也有较高地位。

  (十三)《吴越春秋》与《越绝书》的异同

  赵晔《吴越春秋》和袁康《越绝书》,两部杂史都记载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内容有很多相同。它们在写作上有一些共同特点:记录基本史实而外,还虚构了一些荒诞离奇的故事,也采用了不少神话和民间传说,与后世的传奇小说相近。二者也有不同之处,如《吴越春秋》前后连贯成篇,《越绝书》各篇相对独立;《吴越春秋》集中记述吴越争霸的故事,《越绝书》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从文学角度来看,《吴越春秋》似较《越绝书》更具文学性。

  「知识点」第三章“两汉辞赋的发展脉络”

  (十四)两汉辞赋的发展脉络

  汉代的辞赋类作品,从其内容和表现形式看,存在两种类型:一种以抒情述志为主,体式基本与先秦的楚辞相同,如贾谊《吊屈原赋》、蔡邕《述行赋》之类,这类作品一般被称为“骚体赋”。另一种以状物摹绘为主,铺排夸饰,文辞富丽,如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张衡《二京赋》等,这类作品是一般所说的“大赋”或“汉赋”的典型。到东汉中后期,汉赋出现了一种句法类于大赋但篇幅比较短小,铺叙摹绘的成分减少而抒情成分极大增加的赋作,如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等,这类作品一般被称为“抒情小赋”,是汉赋发展的新趋向。整个汉代辞赋创作,就是沿着这两条线索发展:一是“骚体赋”时时出现,延续不断;二是讲究铺夸描摹的赋体文学的兴起、发达和演变。

  (单选题)贾谊《吊屈原赋》属于哪种文体样式( )

  A.骚体赋

  B.大赋

  C.抒情小赋

  D.辞赋

  「答案」A

1 2 3 4 5 6 7 8 9 10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