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讲义一
第一编 先秦文学
一、本编考情分析
| 题型 | 知识点 | 掌握程度 | 分值 |
| 名词解释 | 诗经的来源 | 识记 | 3分 |
|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 理解 | 3分 | |
| 《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 识记、理解 | 3分 | |
| 《庄子》、《孟子》等诸子散文 | 识记、理解 | 3分 | |
| 简答题 | 神话的主要特征 | 识记 | 5分 |
| 《离骚》的艺术成就 | 应用 | 5分 | |
| 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 | 理解 | 5分 | |
| 先秦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 应用 | 5分 | |
| 《孟子》文章的特点 | 应用 | 5分 | |
| 《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 应用 | 5分 | |
| 《荀子》说理文的文化特征 | 应用 | 5分 | |
| 论述题 | 与楚辞产生相关的楚文化要素 | 应用 | 14分 |
| 《诗经》的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 理解、应用 | 14分 |
二、本编知识结构
| 体裁 | 主要作家作品 | 知识点 | |
| 神话传说 | 上古神话传说 | 神话的基本特性 | |
| 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 | |||
| 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 | |||
| 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 | |||
|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 |||
| 诗歌 | 初民的歌谣 | 古代典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 |
| 歌谣实例 | |||
| 原始歌舞的综合性 | |||
| 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生活密切相关 | |||
| 《诗经》 | ★基础知识 | 基本内容 | |
| 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 |||
| 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各自含义 | |||
| 《诗经》的流传 | |||
| ★内容 | 婚恋诗:代表作、弃妇诗、基本内容 | ||
| 人生感慨:代表作、基本内容 | |||
| 政治讽谕诗:代表作、基本内容 | |||
| 史诗、农事诗:代表作、基本内容 | |||
| ★文学成就 | 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 ||
|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
| 四言诗的典范 | |||
| 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 |||
| 诗歌 | 重章复沓的章法结构及其表现意义 | ||
| 《楚辞》 | 基本概况 | 屈原的生平 | |
| 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考订 | |||
| 楚辞的渊源及其文体特点 | |||
| ★与楚辞产生相关的楚文化要素 | |||
| ★《离骚》 | 《离骚》题义辨析 | ||
| 《离骚》创作时间 | |||
| 《离骚》的思想内容 | |||
| 《离骚》的艺术成就 | |||
| 屈原的其他作品 | 《九歌》:篇目、内容、艺术表现风格 | ||
| 《九章》:篇目、表现特点 | |||
| 《天问》、《招魂》 | |||
| 宋玉 | 生平及其创作 | ||
| 《九辩》题义 | |||
| 《九辩》的思想、艺术特色 | |||
| 散文 | ★先秦散文繁荣的原因 | ||
| 历史散文 | 早期历史散文 | 《尚书》、《逸周书》、铜器铭文 | |
| 《春秋》:概况、微言大义 | |||
| 《左传》 | 《春秋》三传 | ||
| 《左传》、《国语》概况 | |||
| ★《左传》的叙事艺术 | |||
| ★《左传》的写人艺术 | |||
| 《左传》的辞令艺术 | |||
| ★《左传》的文学成就 | |||
| ★《战国策》 | 《战国策》概况 | ||
| 《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 |||
| 诸子散文 | 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基本特点 | ||
| 第一阶段 | 《论语》:概况、文学价值 | ||
| 老子及《老子》:概况、文学特点 | |||
| 墨子及《墨子》:概况、文章特点 | |||
| ★第二阶段 | 孟子及《孟子》:概况、文章的主要特点 | ||
| 庄子及《庄子》:概况、文学特色、文学成就 | |||
| ★第三阶段 | 荀子及《荀子》:概况、说理文的文学特征 | ||
| 韩非及《韩非子》:概况、寓言的特点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