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理学 > 2012年4月自考《管理心理学》串讲笔记六

2012年4月自考《管理心理学》串讲笔记六

2012年02月07日    来源: 网络   字体:   打印
查分预约

  第三节 归因——知觉社会行为的原因

  一、归因的概念与模式

  1、归因的概念

  归因是指观察者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和判断,并理解自己和他人行为成败原因的方式与过程。归因是分析说明和推测人的行为活动的因果关系的过程。

  2、归因的内容

  (1)社会行为成败归因研究——关于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的分析,找出人社会行为成功与失败的内部与外部原因、稳定与不稳定原因、可控与不可控原因等;

  (2)社会推论问题研究——即根据人的行为及其结果对行为者稳定的心理特性、心理素质、个性差异做出正确的推论;

  (3)期望和预测行为的研究——即根据过去已发生的行为及其结果,预测在某种情况下将会产生什么行为。

  3、归因的理论模式

  (1)海德归因理论:1958年海德更早提出归因理论,他将行为原因归为个人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两种。注意共变原则、排除原则。

  (2)维纳归因理论

  维纳按照内因与外因、稳定与不稳定原因、可控与不可控原因,一般人对行为的成功或失败常做如下4种归因:归因努力或不努力的程度,归因能力的大小,归因工作任务难易程度,归因个人运气与机会的好坏程度。

  维纳的自我归因表

   不稳定   稳定  
内因   努力、情绪、疲劳   能力、聪明、身体特征  
外因   运气、机遇   任务难度、环境障碍  

  「例题」下列属于不稳定的内因的是()

  A.运气 B.能力 C.任务难度 D.情绪

  答案:D

  (3)凯利归因理论:他将归因依据的外界信息分为3种:①区别性(特异性)资料,和自己的其他行为是否有所不同;②一致性资料,与周围其他人的这种行为是否一致;③一贯性资料,行为是一贯的,还是偶然的。

  凯利的三维归因表

一致性   一贯性   特异性   归因于  
低   高   低   自己  
高   低   高   他人  
低   低   高   环境  

  「例题」更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 )

  A.社会心理学家凯利 B.心理学家维纳

  C.社会心理学家海德 D.社会心理学家阿希

  答案:C

  二、归因偏差与归因偏差的克服

  1、常见的归因偏差

  1.1基本归因错误:人们倾向于低估情境性因素,高估倾向性因素。

  1.2 认识性归因偏差:旁观者与行为者的认知归因偏差的影响。行为者倾向将自己行为失败归因于情境因素,将成功归因于个人内部因素,旁观者的归因倾向则正好相反。

  1.3 动机性归因偏差

  (1)自利性偏差:人们常常把成功的、积极的行为结果归因于自己的原因,把消极与失败的结果归因于情境因素。也叫自我服务倾向、自我标榜与利己性归因倾向。

  (2)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他人的行为涉及自己个人利益与否,也会导致不同归因。某人失败的行为影响大家的利益,大家会认为他能力差;如果失败行为无损大家的利益,他人较少做出个人倾向的归因。

  1.4 其他归因偏差

  (1)性别的归因偏差

  (2)文化差异的归因偏差

  (3)人格差异的归因偏差

  2、归因偏差的克服

  (1)通过归因训练,掌握归因技能,形成积极归因风格。

  (2)引导成员多进行个人倾向归因,克服总是外部归因的偏差。

  (3)引导成员多从内在的、不稳定与可以控制的因素来归因,少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来归因。

  (4)通过观察学习的方法,学习与观察其他成员的正确归因,效仿和学习正确有效的归因方式与行为。

  第四节 社会知觉的主要影响因素与效应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先入为主”或第一印象,首次交往时所形成的对对方的看法,总是更鲜明、更牢固,并影响着以后交往的深度。

  近因效应:更近或更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

  二、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成见效应”、“光晕现象”,是指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正如日、月的光辉,在云雾的作用下扩大到四周,形成一种光环作用。常表现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更初印象决定了他的总体看法,而看不准对方的真实品质,形成一种好的或坏的“成见”。晕轮效应是指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三、心理定势现象

  心理定势是指对某个人或某类人的固定的刻板印象。认为老年人必定保守,年轻人办事一定不牢靠;北方人身材高大,豪爽,南方人身材瘦小,精明能干。国籍、民族等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有积极作用,有助于迅速认识自己不熟悉的人,可以依据该人的各种表明特征和线索,进行类型化推理,对其做概括化了解。很可能不符合这个人的个性特征,就可能产生偏见,对他人造成误判。

  四、制约现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条件反射效应。巴普洛夫的狗的实验,条件反射的建立。把爱发脾气视为顽固者,把脾气温和视为耳根子软,把青少年与异性接近认为是早恋

  五、其他影响因素

  线索偏差:人们由于他人言行不一、其真实意图被假象掩盖而受迷惑,对其产生错误认知的现象。医托、碰瓷、钓鱼等。

  迷信心理:有人把长相和人格错误的关联起来。

  情绪:激情容易感情用事。

  投射:以己度人的偏见,个体把自己的特点转移到他人身上。

  积极性偏差:过分乐观,以主观善良的愿望看待一切。

  后视偏差:马后炮、事后诸葛亮现象产生的偏差。

  自我中心偏差:一个人过分夸大自己的作用,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产生的偏差。

  名人效应:依赖与名人的权威和知名度,更能引起人们的好感、关注、议论而产生的偏差。

  自己人效应: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而产生的偏差。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