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考办领导访谈 > 由购买家电所想到的

由购买家电所想到的

2006年09月26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准考证
    编者按: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原综合处处长刘粤平是一名从事20多年自学考试工作的老自考工作者,也是广大自考生的老朋友,一直为自考生的利益鼓与呼,是我国自学考试事业从开始启动到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更大、更能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与学习型社会特点的教育形式的见证者、参与者与推动者。我们将其与自学考试有关的主要文章整理成文,与广大自考生及自考工作者分享。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原综合处处长刘粤平

  应编辑之约为《中国考试》(自考版)创刊号写一篇文章。自学考试历经20余年的发展,总算有了自己的国家级刊物,可喜可贺。欣喜之余不免犯愁,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自考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很多,正如老主任学为同志所言不是问题成堆,而是问题成山。真不知从何谈起,何处下笔。好在编辑要求我不要长篇大论式的官样文章,就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像谈话一样写出来。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使电视、冰箱、洗衣机逐步取代手表、收音机、自行车成为中国家庭新的三大件。尽管,当时人们生活的并不十分富裕,工资也不高,但许多人还是把一年中节攒下来的钱用于购买家电。一些人宁可等上个一年半载,从回国人员手中高价换取免税家电指标,购买日本电器,也不买价格相对低廉的国产电器。道理很简单,人家的产品质量好。当时,我曾幼稚地以狭隘的爱国主义眼光鄙视那些购买外国货的人,鄙视他们那种对国产家电不屑一顾、对日本电器津津乐道的优越感。其实,商品经济的市场规律和法则明确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在人们购买商品的标准中,首选质量品牌是明智之举,与爱国无关。如果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商品的稀缺,使得一些产品的生产者形成 “皇帝女儿不愁嫁”观念,甚至无视产品质量;那么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无情法则下,这样的产品则意味着自取灭亡。尽管现实是如此严酷,令人遗憾的是质量问题仍然还只是停留在许多人的口头上。由国外引进的相同的生产线、零配件,组装出来产品的性能、质量与原品牌大相径庭。汽车尾部冒着黑烟满大街跑等等现象,恐怕不是一句国情就能搪塞过去的。

  任何产品都是人生产的,人的素质决定产品质量。人的素质与教育关系密切,由此看来教育难脱其责。这里讲的素质与学科内容无关,而是指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教育,诚信与责任感的养成教育。社会风气、民族性格与精神都是需要依托教育世代传承的。

  质量意识、质量标准、实施过程与处罚构成质量管理的完整体系。我们常说质量是自学考试的生命线,以上述四个方面来衡量不能不说还存在许多问题。质量意识在部分自考从业人员的工作中,无所谓、冷漠甚至麻木。各级教育管理者应扪心自问,对自己“产品”――培养人才的过程是持什么样的态度?难道让不负责任的管理,让低素质的劳动者,由他们再生产出低劣的产品,如此循环往复?

  制定各类考试的标准固然重要,但是,社会对其科学性与定位的了解是需一个认识过程的。自学考试的实施过程(包括命题、组织考试、评阅卷、实践环节考核)就是社会检验自考形象、质量的重要窗口。考生和自学考试的从业人员就像宣传队、播种机,他们的言行和质量意识,严谨的管理,抑或放纵与混乱都将被迅速传播,给自学考试的声誉造成极大的影响。应该说任何标准执行的结果,必须奖罚分明,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价值的评判标准的导向。中国加入WTO后,人们将更加理智地选择高质量的品牌教育。各种教育形式必须靠自身的质量和品牌,而非靠单一的规模赢得立身之地。

  由质量问题而引发的感悟:管理无小事,事事关乎大局;管理无大事,事事从小处着手。

  本文选自 刘粤平的blog点击此处查看原文并与作者进行交流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