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 > 365网友整理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2

365网友整理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2

2006年04月24日    来源: 自考365社区   字体:   打印
准考证

    三。注意典型环境的勾勒和环境、气氛的渲染,浓郁的浙东地方风光和民俗民情,使小说成为中国现代更早的乡土文学。

    四。结构形式丰富多样

    1、 小说多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以一个或几个生活场景、片段连缀而成;

    2、 或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

    3、 顺序为主,也有倒叙;

    4、 多为单线发展,也有两条线索的交叉叠合;

    5、 体式有日记体、随笔体、章回体、速写等多种;

    五。以口语为基础,吸取有生命的古代语言,具有简洁、生动的特点。

    分析《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

    《呐喊》《彷徨》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光辉传统,表现在:

    一。思想方面:

    1、 它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深入地状写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由于作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因而作品对封建性旧社会的暴露批判,异常深刻,达到过去的文学所没有达到的思想境界。

    2、 作品渗透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品凝聚着作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对人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的执着探求。

    3、 作品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

    二。《呐喊》《彷徨》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作者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多中创作方法的源头,革新了中国短篇小说的结构形式。

    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特色

    鲁迅杂文以“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为主要思想内容,由此构成鲁迅杂文的两个思想特色:

    一、批判性(战斗性)

    1、 对封建旧文明旧道德的批判,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中批判封建父权、夫权、妇女节烈观等等。

    后期杂文增加了批判资本主义文明,半殖民地都市等方面的内容。

    2、 暴露和批判国民劣根性,对卑怯、保守等国民性作了深刻的剖析。

    3、 社会批评的内容更为广泛,如对社会的一切黑暗,统治者的凶残,帝国主义的罪行等都予以猛烈抨击。这种批判,具有战斗的现实意义。

    二、深刻性

    鲁迅的杂文对各种问题的论述,都极其深刻,富有辨证哲理。

    如《灯下漫笔》中揭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这从人民的社会地位和心理对中国历史所做出的本质性论断,是何等的深刻。

    《拿来主义》中批判封建闭关主义,论述国家民族应对世界采取开放态度,以及开放的意义和方法,见解精辟。

    分析鲁迅后期杂文的思想特点

    鲁迅后期杂文在思想内容上的特点:

    一、政治斗争和时评的文字增多了。杂文广泛揭露批判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罪行。

    二、对旧中国社会、文明进行了更广泛的批判,对帝国主义奴化思想和半殖民地都市种种病态心理现象也予以深刻剖析。

    三、后期杂文更为深刻有力,表现在:

    1、 把历史批判和现实批判相结合。批判现实时,深挖坏种祖坟,批判封建历史时,紧密结合现实斗争,如《病后杂谈》等。

    2、 辨证分析各种问题。

    3、 能运用阶级观点分析问题。如作者后期能运用阶级分析揭示国民性在不同阶级阶层身上的不同表现,以及国民劣根性形成的社会原因,并对比民族性优点作了开掘和发扬。

    四、后期杂文表现出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如《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纪念左联五烈士。

    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鲁迅杂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一、形象性

    1、善于以比喻和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论述抽象的道理,使说理形象化,把逻辑性和形象性和谐统一。如《拿来主义》中以“大宅子”比喻中外文化遗产,以人参、鸦片比喻精华、糟粕,形象的说明了对文化遗产要批判继承。

    2、创造了类型形象,如叭儿狗、蚊子等类型形象,概括了社会上某一类人群的某种普遍性特征,用比喻、白描等方法创造出来,简练传神。类型形象具有典型力量。

    二、抒情性

    鲁迅强调作家应当有分明的是非和热烈的爱憎,像《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情文并茂,情感浓烈。

    三、把社会上公然的、常见的、不以为奇的,但却不合理事物,加以精练、夸张予以辛辣的讽刺。

    四、杂文文体多样,有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其风格也多姿多彩。结构严谨论证严密;三言两语,尖锐锋利。但多样而又统一,作为鲁迅杂文主要风格的,是切实锋利,精练泼辣,似匕首投枪。

    五、语言鲜明生动、机智幽默,常有包含深刻哲理的警句。好用反语,常“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充满幽默感。

    简析《故事新编》中的古人形象

    小说塑造了各类古人形象:

    1、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如《补天》中的女娲,《奔月》中的后羿。

    2、 历史是上“中国的脊梁”,如《理水》中的大禹,《非攻》中的墨子。

    3、 复仇英雄形象,如《铸剑》中的复仇英雄眉间尺和宴之敖。

    4、 讽刺性的人物,如《出关》的老子,《起死》中庄子。

    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

    1、“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即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有文献可考,但又不受文献束缚,在把握古人古事精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如《铸剑》原文献只简略记叙复仇故事,鲁迅则着重于性格刻画,这是出自作家在文献基础上的想象和加工,从而创造了一个有性格发展过程的真实丰满而又富有浪漫色彩的复仇者形象。

    2、《故事新编》的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如《铸剑》是一浪漫主义之作,其中虽有现实主义的描写,但作为主要倾向的,是以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等手法,塑造了眉间尺和宴之敖两个复仇者形象。

    3、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以古人古事为情节为主,但也掺进了一部分现代生活内容。如《补天》中女娲腿间的“古衣冠的小丈夫”,《理水》中的文化山上的学者等。这些现实生活内容,暴露和讽刺了现实的种种黑暗面,增强了作品的战斗性。作者还常使这些人物说些现代语,如“时装表演”、“莎士比亚”等。

    简析《野草》的思想内容

    一、《野草》的较多篇什,虽然流露出彷徨、苦闷等情绪,但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追求、牺牲精神。

    如《秋夜》中枣树的韧性战斗精神,正是鲁迅精神的富有诗意的形象表现。

    《这样的战士》中战斗显得英勇而悲怆。战士面对“无物之阵”这样的“绝望的抗战”反映了鲁迅的思想矛盾,也更体现了鲁迅的清醒执着,永不停息战斗的坚韧意志。

    《过客》中反映了在人生长途中战斗、探索的艰苦和矛盾,但不停顿地向前走,对旧社会绝无留恋的态度。

    二、《野草》重点在袒露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彷徨,展示了理想与现实、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等等痛苦而激烈的内心矛盾,更显示了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如《影的告别》中“彷徨于阴暗之间”的回环反复的语句,传达出内心斗争的深刻。

    《希望》希望与绝望的激烈矛盾。

    《墓碣文》自我解剖艰难痛苦。

    三、以辛辣的讽刺针砭圆滑的处世哲学、无聊的围观等病态心理以及黑暗丑恶的社会世态,或以沉痛的笔刻画群众的冷漠麻木。

    简析《野草》的艺术特色

    1、《野草》的多数篇什在艺术上采用象征主义的方法,以创造又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复杂的内心感受。

    例:人物如过客;自然景物如天空、枣树都是象征性形象。作品中的故事也都具有象征性形象。

    2、艺术构思奇特,写梦境的作品有9篇,创造了许多非现实性的形象和境界:如影和人的告别。

    3、《野草》的艺术境界奇幻、神秘,但表现的是现实性的内容。

    4、《野草》的语言精致形象,饱含诗情,具有音乐美、绘画美的特点。

    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1、 描叙了作者从童年到壮年时期的某些生活片段,具有传记意义。

    2、 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副副世态图和风俗画。

    3、 贯穿全书的,是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和对封建教育、道德、顽固派的批判。

    4、 展示了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某些历史真实,揭示了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

    艺术特色:

    1、 十分注意人物刻画。作者运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范爱农》中的范爱农。

    2、 文体不很一致。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三篇夹叙夹议,描述往事也批判现实穿插交织,有较多的杂文笔法。《藤野先生》《范爱农》重在写人。

    3、 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以深沉的感情记事怀人,以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刻画人物,在往事追叙中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

    简析《朝花夕拾》的人物形象

    一、作为叙事散文,十分注意人物刻画,尤其是写人散文。人物性格鲜明,如长妈妈朴质、愚昧,范爱农耿直古怪,藤野先生严谨认真。

    二、刻画人物方法有:

    1、 运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如范爱农眼球白多黑少。

    2、 如实描写,如写藤野先生衣着马虎等。

    3、 饱含感情,常有凝练的抒情文字。

    三、全书贯穿的人物形象是“我”——作者自己。“我”从充满童心的孩提时代,到身受封建家长制迫害而萌发叛逆思想,离家出走,成为爱国青年等。既具有传记意义,又因注意性格刻画,“我”又是个十分成功的艺术形象。

        第三章 郭沫若

    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女神》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的思想内容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

    在文学上,要求张扬自我,尊崇个性,以自我内心表现为本位。个性解放的呼声通过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表现出来。

    如:《天狗》中的“天狗”这种冲决一切罗网、破坏一切旧事物的强悍形象,正是那个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的极度夸张。

    《浴海》的自我形象,同样是实现自我个性解放的诗的宣泄。这种个性解放的要求不仅仅着眼于个人本身,诗人将个体的解放作为社会、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它们融合为一体。

    《地球,我的母亲》中可以看出他个性解放的要求呈现出了劳苦大众利益的一致性。

    二、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反抗、叛逆表现在:

    《女神》诞生之时整个中国是一个黑暗的大牢笼,这激发了诗人反抗的、叛逆的精神。

    如:《凤凰涅槃》中的凤凰双双自焚前的歌唱,对朽败的旧世界作了极真切而沉痛的描绘。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中诗人表白崇拜自然界与社会界一切象征生命的事物,来否定一切人为的偶像,一切扼杀生机的旧传统,表现出对封建权威的极度蔑视。

    《匪徒颂》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

    创造精神表现在:

    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相信不断的毁坏和不断的创造正是万物万事发展的法则。

    2、对20世纪科学文明的讴歌,如《笔立山头展望》。

    3、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的歌唱,诗人笔下的大自然被充分的人化了。如《晨安》《光海》。

    三、爱国情思的抒发

    从《女神》中的《炉中煤》的年轻女郎,《凤凰涅槃》中更生的凤凰等形象,不难看出诗人对于祖国的深沉眷念与无限热爱。

    简述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和创作特色

    1、 郭沫若小说的基本倾向是强烈的爱国心和大胆反抗旧世界的叛逆精神。

    2、 创作特色是主情主义,这种主情主义是属于浪漫主义范畴的,是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如《残春》就是“五四”新文学中更早运用意识流手法的作品。

    3、 历史小说在郭沫若的小说创作中占有一个特别的位置。他们帮助读者明善恶之分,知兴亡之理。

    分析《女神》的浪漫主义特色

    郭沫若的《女神》是一部浪漫主义诗集,主要特色有:

    1、 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诗中的凤凰等,都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2、 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诗中的直抒胸臆表现为喷发式的宣泄,《凤凰涅槃》等诗更典型地体现这一表达特点。

    3、 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如从民间天狗吞月,想象为天狗把全宇宙都吞了,“如大海一样地狂叫”等。这种极度夸张的奇特想象更能表现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和对旧世界的反抗、叛逆精神。

    4、 形象描绘的方式上,具有英雄主义的格调。

    5、 语言方面,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的色彩。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中,染上诗人当时的主观感觉。

    分析评价《女神》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不足

    郭沫若的《女神》是开一代诗风的新诗集。这就是它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一、思想内容上。《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更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二、在艺术上,《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女神》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独树一帜。它强烈的感情,伟美的艺术形象等对当时和后来的浪漫主义诗人发生重要影响。

    三、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它完全冲破了旧诗格律的束缚。诗节、诗行长短无定,韵律无固定格式。

    不足之处:

    1、 他把形式的自由强调到绝端的地步,造成有的诗一泻无遗,有的诗过于散文化。

    2、 有的诗用语造句属于生造,还夹入一些欧化语法。

    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作的基本思想

    郭沫若在抗战时期的历史剧基本思想是:

    1、宣扬“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鞭挞卖国求荣的民族罪人。

    《棠棣之花》叙述的是战国时义士聂政刺韩相侠累的故事。聂政是重义气的侠客,但他刺侠累的行为超出了“士为知己者死”而升华为雪家国“公仇”而舍身报国的崇高行为。

    《屈原》中的屈原代表的是爱国的政治路线,以郑袖等为代表的卖国路线。剧中的屈原受尽迫害而始终坚持斗争。

    3、 宣扬“把人当成人”的民权思想,鞭挞了暴君的黑暗暴政。

    《虎符》写的是姬夫人舍身窃符,窃符后为不辱信陵君名声而自戕身亡。整个剧本贯穿着“把人当成人”的主题思想。

    《高渐离》歌颂义士高渐离为刺暴君秦王不惜牺牲个人性命的英雄气概,宣扬了“除掉暴君”的思想。

    分析郭沫若历史剧的悲剧精神

    1、 以正义力量对垂死力量的对比悬殊的勇敢抗争及其过程中身历的磨难与痛苦。如屈原

    2、 经常使人物处于两难处境,来创造浓郁的悲剧情境,从中展示正义人物人格与道义的美。如聂嫈在扬弟英名与自取灭亡上的现实矛盾等。

    这些历史剧充满着悲壮的情绪,标志着中国现代悲剧艺术的新进展。

    分析《屈原》中爱国诗人屈原形象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战国时代楚国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屈原的光辉形象。

    1、 他的性格特征是热爱祖国人民、坚贞不屈、勇于和种种危害国家的邪恶势力作斗争及诗人的气质。

    2、 屈原的政治主张是面对强秦的侵略,联齐以抗秦。为此,遭到了南后的迫害,南后以“淫乱宫廷”的罪名使他罢官。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屈原不是为个人荣辱,而是为国家的前途忧虑。他愤怒痛斥张仪。屈原的斗争使南后老羞成怒,进行更的迫害,把屈原关在庙中,并阴谋毒死他。

    3、 屈原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想火山岩浆。写出了震撼人心的“雷电颂”,“雷电颂”是对黑暗势力的愤怒诅咒,是对毁灭黑暗势力的光明与力的歌颂。表现了屈原崇高的内心世界:痛恨黑暗、追求光明,不屈的斗争精神和诗人的气质。

    结尾屈原随卫士到汉北人民中间去,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