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 > 2010年湖北自学考试“美学”复习资料(十一)

2010年湖北自学考试“美学”复习资料(十一)

2010年09月23日    来源: 湖北自学考试网   字体:   打印
准考证

  61、简述戏剧艺术的审美特征。

  答:①首先是媒介自身的审美作用;②表现的是一个动态的事件,其结构自然也就具有相应的特点,要求完整与统一。

  62、论述艺术接受的主体性。

  答:①艺术意象的再创造是审美对象在被接受过程中的现实生成,是接受者调动主体性因素进行的意象创造;②艺术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界”,即与接受者的接受眼光和特定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有关;③艺术品形式的结构,是一个特殊的结构,其中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点,给接受主体的参与以自由;④不但文学作品,一切艺术品都只提供较模糊、概括的总体框架,需要接受者主体性的参与。

  63、论述艺术品鉴赏过程的三个阶段及特征。

  答:①观——是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是不完整和粗浅的鉴赏;②品——是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可以说“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接受主体进一步把握了形式符号的深层意义,在把握过程中把意象建立起来,更丰富、更完美;③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接受主体完全进入意象世界,主体不再执著于符号的形式,而直接与艺术意象合而为一,进而直接领悟其意味。所谓“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意”,这就是悟,也就是艺术接受的更高阶段和理想境界。

  64、简述中国美育思想的基本线索。

  答:中国古代的美育思想:①上古时期的美育思想是以乐感化。孔子把乐视为安邦治国的重要措施,美育的目的是通过乐化达到天人和谐;②朱熹认为美育实现目标的过程,是“消融渣滓”的过程,以此实现天人和人际间的和谐,提升人格,完善人生;③李渔指出戏曲的情节、文词都应有益于道德教化,三美俱擅……

  中国现代的美育思想:①蔡元培率先引入“美学”一词,他强调了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感情,倡导“以美育代宗教”;②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美育思想的另一位先驱者,他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有着独立存在的价值;③王国维则把西方的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

  65、简述西方主要美学家的美育观。

  答:①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重视美育问题,真正明确谈到审美教育的是柏拉图,他认识艺术特别是音乐对人的教育作用;②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有一种净化或陶冶作用,这就是审美教育作用;③罗马的贺拉斯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原则,强调美育与道德教育的统一;④席勒发表《美育书简》,第一次明确提出“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⑤马克思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认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