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公共课 > 2010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2010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第八章

2010年07月16日    来源: 新浪教育   字体:   打印
查分预约

第八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更崇高的社会理想

  本章引言

  共产主义是人类更崇高更理想的社会制度,本章的基本内容就是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学习本章首先应通过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了解马克主义所科学预见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次应通过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成发展所经历的两个阶段的分析,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性,了解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要经历一个不断实践的长期过程。第三要认识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期发展过程,才能在将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第四要认识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互结合,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马克思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更进步、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是人类更崇高的社会理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金人类的彻底解放。

  马克思主义依据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深刻分析,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经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前瞻性的展望。科学地预见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向全世界劳动人民展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

  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即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这就是该社会的生产力。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更高社会形态,它的物质基础,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更终决定力量,是全部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而人类社会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恩格斯在分析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提时强调指出:“唯有借助于这些生产力,才有可能实现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在这里不再有任何阶级差别,不再有任何对个人生活资料的忧虑,并且第一次能够谈到真正的人的自由,谈到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

  一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人们的科技水平极大提高而实现的,从而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这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就在于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列宁曾明确指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更重要更主要的东西。”“共产主义就是利用先进技术的、自愿自觉的。联合起来的工人所创造出来的较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①共产生义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表明人们在单位劳动时问内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大大增长,整个社会可以用较少的劳动时间创造出满足社会各种需要的巨大的财富,实现了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

  共产主义社会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这就为更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无论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或是人们的精神生活,都能得到充分的满足。不仅充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更加突出的是充分满足人们的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充分享受到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极大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所提供的促进人们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的各种需要。

  二、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

  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和分配方式是怎样的?

  共产主义社会高度社会化的生产,要求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在共产主义社会,随着“社会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全部“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④这就使全体社会成员成为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真正体现出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完全平等关系,从而彻底铲除以往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阶级不平等的经济根源,同时也不再存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多种公有制形式,公有制经济单位之间的利益差别也随之消除。共产主义社会中由全体社会成员组成的联合体,共同占有并共同使用生产资料,生产的成果也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为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全面发展服务。

  随着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公有制的建立,个人消费品相应地实行“按需分配”原则,即根据各个社会成员的实际需要分配个人消费品,以充分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_需要。按需分配不仅彻底消除了以往私有制社会中“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分配方面的阶级不平等,也打破了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所存在的人们在生活富裕程度上的差别;实现了个人消费品分配方面的真正完全平等。

  马克思十分强调“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把它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一面旗帜加以突出论述,明确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①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条件下的“各尽所能”,既体现着每个社会成员把向社会贡献自己的能力作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应尽的社会义务,又体现着每个社会成员都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或生存发展的手段,而是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从而都能充分地施展和全面发挥自己的一切才能。所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不只是一个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而且是一个集中体现着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

  三、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

  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实现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既不存在公有制的多种形式,更不存在非公有制经济形式,而且社会各经济单位不具有由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差别所引起的经济利益关系的差别。这种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统一性和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统一性,使人们之间的劳动交换无须遵循对等的原则,人们的劳动具有直接的社会性,个人劳动不必通过价值交换的方式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使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归于消失。马克思指出:“在一个集体的、以生产资料公有为基础的社会中,生产者不交换自己的产品;用在产品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这些产品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作为总劳动的组成部分存在着。恩格斯也指出:”社会一旦占有生产资料并且以直接社会化的形式把它们应用于生产,每一个人的劳动,无论其特殊的有用性质是如何的不同,从一开始就直接成为社会劳动。那时,一个产品中所包含的社会劳动量,可以不必首先采用迂回的途径加以确定;日常的经验就直接显示出这个产品平均需要多少数量的社会劳动,⑦由于实践中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具体条件不同,社会主义国家还需要发展商品经济。但在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理论推断将会实现。

  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调节和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随着共产主义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的建立和商品经济的消失,在共产主义的社会生产中,将直接依据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和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合理分配社会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将社会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计划按比例地分配到社会生产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对整个社会经济实行计划调节和管理。恩格斯明确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③“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整个社会来经营,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

  四、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说的消灭阶级,首先是指消灭剥削和被剥削阶级的差别与对立,同时也包括工人和农民作为阶级的差别。实践证明,彻底消灭阶级,只能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

  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私有者利用私有制为自己谋利,把沉重的生产劳动负担加到劳动群众肩上,自己不劳而获,成为统治和剥削广大劳动群众的剥削者,从而形成了剥削阶级同被剥削阶级的对立。而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随着世界范围内彻底消灭了私有制,从而铲除了阶级对立存在的深刻经济根源,依靠生产资料私有制所形成的剥削阶级将归于消失,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矛盾也将不复存在。恩格斯深刻指出:“社会阶级的消灭是以生产高度发展的阶段为前提的,在这个阶段上,某一特殊的社会阶级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从而对政治统治、教育垄断和精神领导的占有,不仅成为多余的,而且成为经济、政治和精神发展的障碍。”

  为什么国家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自行消亡?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统治工具。在共产主义社会里,随着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彻底消灭,全体社会成员都将融合成为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劳动者,因而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社会强制力量的国家机关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而自行消亡。恩格斯指出:“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⑦“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③所谓国家自行消亡,表明只有在阶级被彻底消灭的条件下,国家才能随着阶级的消失而失去其存在的必要,从而自然而然地自行消亡。所以列宁强调说:“我们只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时着重指出这个过程是长期的。”④“‘国家消亡’这个说法选得非常恰当,因为它既表明了过程的渐进性,又表明了过程的自发性。”⑤当然,共产主义社会仍需要一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对社会进行管理。

  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意味着实现了世界的和谐。

  五、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什么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境界?

  在共产主义社会,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完全超越了“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①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的新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强调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更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更彻底的决裂。”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表现在多方面:人们树立了高度自觉的劳动态度,遵守社会纪律,团结互助,诚实友爱,完全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进行劳作和参加社会活动,人人都习惯于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人们既摆脱了封建的、保守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又摒弃了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意识,树立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列宁在论述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道德品质时曾指出:“共产主义,是指这样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人们习惯于履行社会义务,而不需要特殊的强制机构,不拿报酬地为公共利益工作成为普遍现象。”

  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境界,是在人们长期的集体主义生活实践中,特别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基础上的共产主义新型社会经济关系的建立而逐渐形成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共产主义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的形成,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尤其是由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形成所决定的。

  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总是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而加以描述,十分强调与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相适应的社会成员,必将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马克思甚至还强调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④恩格斯也明确指出:“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将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①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般是指每个社会成员的体力智力获得全面发展和自由运用,个人的全部智慧、力量和潜能素质都能全面自由地尽量发挥,每个社会成员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以及社会的需要自由地选择职业和变换工作,把从事不同社会职业作为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

  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由于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具备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一,人们完全摆脱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束缚。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虽然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具有了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劳动力。但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却使劳动者失去基本生产资料,不得不依靠向资本家出卖劳动力为生,他们的劳动是处于资本家监督下的强制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者仍是资本家的奴隶,不是自由的人。正如恩格斯所说:“他们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他们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②而在共产主义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条件下,全体劳动者都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劳动成果也属劳动者所有,劳动者完全从私有制和阶级剥削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产过程的主人,从而为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经济前提。正如恩格斯指出:“无产者只有废除一切私有制才能解放自己。”

  第二,人们完全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旧式分工是指每个劳动者长期及至终生被固定在由分工所形成的某一种岗位上,始终从事一种职业,从而使劳动片面化的分工。这种旧式分工,在人类历史上突出表现为由工农分工、城乡分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所形成的“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旧式分工也存在于体力劳动内部和脑力劳动内部。这种旧式分工的存在,使得每个社会成员受其束缚,不得不“奴隶般地服从”这种分工,得不到自由和全面的发展。而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旧式分工完全消失,人们从它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和社会需要来自由选择职业和变换工作,为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第三,人们完全摆脱了仅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的束缚。在共产主义社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和按需分配的实行,劳动不仅摆脱了强制性,而且摆脱了繁重的、单一的体力劳动,人们的劳动时间也大为缩短,参加劳动成为一种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自觉要求,成为使自身体力智力健康发展的自然习惯,成为人们全面发展的内在因素。这样就导致劳动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同时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劳动变为一种快乐,从而为人们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正如恩格斯所说,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

  第四,人们完全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的限制。在共产主义社会,全民教育的高度普及,使人们摆脱了接受教育和训练方面的差别和限制,人们的潜在才能和各种爱好,都有了通过学习培训和深度教育而得到发挥和提升的机会。而且随着人们自由支配时间的延长,使人们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大为增加。这些都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教育将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将使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或者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将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才能。”

  共产主义社会所实现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使人自身个性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人不仅完全摆脱了自然界的奴役,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成为自然界的主义,而且成为社会的主人和自身的主人,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发展。正如恩格斯所指出:“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怎样才能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一方面,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在社会集体中才能实现,要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为支撑。马克思、恩格斯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②另一方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出更加璀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力地推动社会全面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七、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全人类彻底解放包含着深刻和丰富的内容。一是人类从自然界的奴役下解放出来,摆脱盲目自然力的支配,成为自然界的主人;二是人类从旧的社会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旧式分工的束缚,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人;三是人类从剥削‘阶级的思想观念下解放出来,摆脱传统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成为社会意识的主人。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是一个长过程,以往社会的每一步发展,人类总是或多或少从自然界、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方面获得一定解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化的形成和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封建专制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被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所取代,传统的封建保守思想被突破,以及商品经济、自由贸易的长足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表明人类的解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人类尚未获得真正的解放,因为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不仅束缚了社会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资本对劳动者的奴役,以及1日韵社会分工,仍然制约着人的彻底解放,而封建意识的残余、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思想和小资产阶级的习惯势力,更是奴役人们的精神枷锁。然而,资本主义社会也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了主客观条件,即物质条件——社会化大生产,社会条件——现代无产阶级,精神条件二马克思主义理论。

  无产阶级所要建立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个实现了全人类彻底解放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旧式分工的消失,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意味着全人类获得真正的彻底解放。

  共产主义事业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追求并为之献身的共同事业。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要彻底战胜资本主义,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在将来更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彻底解放全人类。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没有全世界劳动者阶级的共同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全世界劳动者阶级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奋斗,在世界范围内取得革命胜利,才能彻底战胜资本主文,在地球上完全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并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创造出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才能更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所以,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事业,不仅仅是为了解放无产阶级自己,而且是要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更终解放无产阶级自己。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实现了全人类彻底解放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当然,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无止境的,社会进步是一个世代相继、川流不息的过程。共产主义社会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社会。随着共产主义社会自身的日益完善和发展,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前景,将更加灿烂辉煌。

  第二节 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然会逐渐成长为共产主义。

  ——列宁

  一、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1.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预见到,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在其发展进程中,将经历低级和高级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为社会主义社会,第二阶段或高级阶段为共产主义社会。所以,广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包括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狭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则专指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狭义的共产主义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同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两个社会形态,它们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1)二者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公有制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属劳动者共同所有,并为社会公共的利益服务和使用。

  (2)二者的生产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

  (3)二者在公有制范围内的产品分配,都按照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实现劳动人民利益的原则进行。

  (4)二者都要消灭剥削制度,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他们之间的本质关系是平等和谐、互助合作的关系。

  (5)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 .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二者之间又存在着重大差别:

  (1)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虽有了较大发展,但生产力水平仍义社会的长期发展才能更终实现。

  2.人类社会历史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一定要被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韵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由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第。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关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已在本书第六章第三节详述。

  依据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基本相适合,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基本相适合,但又存在某些不相适合的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调整和完善,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逐步向前发展。

  人类社会为什么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道路。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1出坚实的物质条件。只要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那么,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会在不断扩大的规模上被再生产出来,社会主义公有制会逐步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分配关系和人与人的平等和谐、互助合作关系会逐渐调整和完善,推动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日益发展和成熟,从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将逐渐成长为共产主义生产关系。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长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必然促使整个社会上层建筑发生相应的变化,逐步实现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阶级和阶级差别的消灭,以及国家自行消亡,从而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也将发展为共产主义的上层建筑。因此,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必将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从礼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特点

  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周历史上以往的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之间的过渡和更迭具有重大差别。

  以往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的;过渡和更迭,如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不是通过旧社会形态内部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原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调整和成熟中实现的,而是由新的、性质完全不同的生产美系和上层建筑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而实现的。伴随着这种过渡和更迭,必然是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斗争,乃至通过武装斗争的形式来实现。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二者之间不存在对抗性矛盾。因而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从不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到成熟的共产主义社会,它表现为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的过渡和变化。这个过渡可以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革新、调整、完善和发展,逐步对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方面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方面进行改革,使共产主义因素日益孕育、壮大和成熟,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出必要条件,从而在将来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二、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更伟大的事业

  怎样理解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更伟大的事业?

  1.共产主义事业是崇高理想与科学理想的统一

  古往今来,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经历了漫长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创立以前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志士仁人,虔心提出过建立平等自由的大同社会的理想主张。我国近代社会的改良派思想家康有为在其所写的《大同书》中,就描绘了一个“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近代西方空想共产主义者,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弊端,提出过一些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有价值的主张。他们的这些思想和主张,尽管包含许多美好的愿望和合理的因素,但由于受历史条件和思想方法的限制,他们不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不认识人类摆脱阶级压迫、阶级剥削和生活贫困的道路与进程,更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所依靠的社会力量,因而他们所追求的社会,不是建立在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科学理想,难免流于空幻。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运动趋势,总结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经验,批判地吸取了英法两国的空想共产主义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合理因素,继承和发展了人类历史上一切进步思想的优秀成果,从而深刻地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科学地预见了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理想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向全世界劳动群众展示了人类社会终将进入共产主义的美好社会前景。同时他们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彻底解放全人类,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这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的地位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一科学结论,终于使人类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由空想变为科学。正如列宁所说:“究竟根据什么材料可以提出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发展问题呢?这里所根据的是:共产主义是从资本主义中产生出来的,它是历史地从资本主义中发展出来的,它是资本主义所产生的那种社会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丝毫不想制造乌托邦,不想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着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①

  总之,共产主义之所以是人类更伟大的事业,就在于它是崇高理想与科学理想的统一,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目标的追求与符合规律的科学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2.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

  共产主义是人类更伟大的事业,我们一定要胸怀共产主义理想,树立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坚信伟大共产主义事业一定会在全世界得到实现。那种对共产主义事业失去信心,把共产主义事业视为“渺茫的幻想”的观点,当然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既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又是一种社会运动。共产主义作为社会制度,在我国乃至全人类的实现,还要经过长期的奋斗。但是,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学说以来,就已经在不断实践之中。共产主义运动的更终目的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社会主义国家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人民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伟大共产主义事业具体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人们为更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的共产主义运动,早在20世纪初期,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它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候就开始了,现在这个运动在我国已经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我们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正是共产主义事业在现阶段的实践。所以,共产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早已存在于我国的现实生活之中。应当明确,共产主义既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又存在于我们为之奋斗的现实生活的实践之中。

  纵观人类历史演变的长河,展望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是人类崇高而又伟大的事业。

  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长期过程

  1.实现共产主义要在实践中长期探索

  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以来,无产阶级所进行的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历了一百多年,国际无产阶级和各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进行了长期斗争,许多国家先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百多年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共产主义事业有着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

  然而,共产主义事业毕竟是人类历史上完全崭新的事业,无产阶级在争取解放、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不可能有事先设计好的完美蓝图,必须在实践中去探索和创新。而人们对共产主义社会还存在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实现共产主义所要经历的具体阶段,适合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所应采取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以及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实施步骤,都要在反复的实践中去探索和创造。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可能出现失误,甚至遭受重大挫折。例如我国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大刮“共产风”,把平均分配、无偿调拨、吃大锅饭当成了共产主义措施,企图在短期内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使国民经济遭到巨大破坏。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高潮和低潮相互交错的局面。无产阶级必须在共产主义的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开辟道路,不断进取。共产主义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的成长道路,必然要在实践中经历长期的探索过程。

  2.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的过渡要经历长期的实践过程

  实现共产主义为什么是一个不断实践的长期过程?

  任何一个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首先要经历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历史阶段,通过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在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每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进程中,都面临着完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逐步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走向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究竟要经历哪些发展阶段,应采取何种政治的经济的体制,都取决于各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具体的国情。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只有沿着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通过大力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经济的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程度,促进生产力大幅度增长,才能走向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然后经过发达社会主义的长期发展,逐步创造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主客观条件,在具备了这些条件的时候,才能逐步实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社会主义的巩固发展和创造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经历长期的过程。所以,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和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向共产主义过渡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3.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共产主义需经更长的实践过程 当今世界上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国家,一般经济发展都相对比较落后,这些社会主义国家要经过更长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才能在将来实现共产主义。我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商品化的程度很低,自然经济占相当大比重,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经历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发展过程,以便实现工业化与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这个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将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较高发展阶段,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创造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则需经过更长的实践过程。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4.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实现是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共产主义事业本质上是国际性的,只在全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和多数的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制度以后,人类在将来才有可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因而实现共产主义,既要在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巩固和发展其成果,又有待于现有资本主义国家转向社会主义。就世界范围来说,当今资本主义世界虽然其内在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但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进行的局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仍可使生产力有所发展,并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程度有所缓解,从而延缓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程。而且在资本主义制度尚存的情况下,国际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对已经取得革命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总是竭力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施加种种压力,甚至进行“和平演变”乃至武力侵犯;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也会出现反社会主义的阴谋活动。国际和国内的反社会主义势力,还会相互勾结,彼此呼应。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事业有可能遭受损害,甚至发生像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这样的重大挫折。国际阶级矛盾斗争的复杂性,决定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绝非一帆风顺。所以,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取代资本主义,进而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罔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

  一、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社会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更美好和更理想的社会制度,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的和社会的条件,只能在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发展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依据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阶段原理,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首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必由之路。

  列宁在分析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阶段时曾指出:“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把它称作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既然生产资料已成为公有财产,那么‘共产主义’这个名词在这里也是可以用的,只要不忘记这还不是完全的共产主义。马克思的这些解释的伟大意义,就在于他在这里也彻底地运用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即发展学说,把共产主义看成是从资本主义中发展出来的。”①既然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②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旧社会的痕迹就更多。马克思明确指出,这些旧的社会痕迹,“在经过长久阵痛刚剐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①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旧社会痕迹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在没有建立起新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时,不可能消失。只有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展,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社会文化的长足发展,才能使旧的社会痕迹逐步消失,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铺平道路。所以,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

  2.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共产主义社会不会自行到来,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大力进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出一系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才能更终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逐步创造条件的过程。

  实现共产主义所需具备的基本条件,概括地说就是:(1)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技术基础;(2)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极大提高;(3)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极大提高;(4)建立起同高度社会化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5)消灭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三大差别,造就出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的新人;(6)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自行消亡。

  实现共产主义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要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才能创造出来。热心于共产主义,首先要热心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展,不具备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实现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一句空话。企图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更是一厢情愿的幻想。违背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必然会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二、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1.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为什么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人们所追求的理想有社会理想、职业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2版,第3卷,30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等等。社会理想是人们对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期望,它是人们的更根本的。起主要和决定作用的理想,贯穿于其他理想之中。社会理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各阶级都有自己的社会理想。工人阶级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先进阶级,它的历史使命和社会理想就是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人类更美好更崇高的社会制度,因而我们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社会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树立。可以为人们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动力。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归宿,是凝聚一切进步社会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精神航标。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本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I中凰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就是要以解决人民更关心、更直接、蕞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国人民为之团结奋斗的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而继续奋斗。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怎样的关系?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联系和统一。一方面,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是为实现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而奋斗,在这个奋斗过程中,必须坚持共产主义发展方向,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目标。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当前我们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就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迈进。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经过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长足发展,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增砖添瓦,是为迈向共产主义社会逐步创造条件。所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我国的成功实践,必然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2.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紧密联系和有机统一表明,我们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当代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坚定不移地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我们要把为伟大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崇高目标,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具体实践之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把远大理想与现阶段共同理想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要胸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目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能只埋头苦干而忘却远大理想,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又不能空谈远大理想而脱离现实,失去立足的根基。我们要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肩负起民族复兴、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重任,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章小结: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更理想更美好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依据社会发展规律、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运动,阐明了由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并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展望,科学预见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前后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必然由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将来再由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更伟大的事业,需经过一个不断实践的长期过程。

  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只有经过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长期和充分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出各种主客观条件,才i?更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动力。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要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绪论12345678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快来参加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辅导>>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