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 > 自考《古代汉语》常用词集合1

自考《古代汉语》常用词集合1

2006年12月30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成绩查询

  常用词

  1、逐:

  (1)本义:追赶、追捕、竞逐。如“夸父与日逐走。”

  (2)引申义:A、追击 B、赶跑、驱逐 C、放逐(古诗文中常见的逐客、逐臣:被放逐的官)。

  2、干:

  (1)本义:一种防身的作战武器,即盾牌。如“操干戚以舞”

  (2)引申义:“干戈”连用泛指作战武器、代称兵事、战争。A、冲撞、触犯、冒犯B、追求、求取(“干谒”二字连用,即指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C、干预。

  3、极:

  (1)本义:房屋的正梁。

  (2)引申义:A、北极星B、更高的地位C、更高准则、标准D、极点、边际、尽头,如本篇:“四极废” E、达到极点、穷尽(动词) F、更高的、更远的、达到极点的(形容词) H、非常、更(副词)。

  4、济:

  (1)常用义:渡过水流。

  (2)引申义:A、过河的地方B、帮助、给济、拯救之类,如本课:“杀黑龙以济冀州” C、受益,得到好处 D、成功、成就事业。

  (3)济济(请三声):形容众多、美好的样子。

  5、天:

  (1)本义:人的头顶,如:“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

  (2)引申义:A、天帝、上天 B、自然所生成的事物 C、头等大事 D、头顶上刺凿涂黑的黥刑 E、把头发剃掉。

  6、道:

  (1)(本义):供行走的道路。如:“道渴而死”

  (2)引申义:A、为达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件事所采取的途径、方法 B、规律、道理 C、思想学说、政治主张 D、理想、志向 E、美好的道德 F、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所谓好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措施 H、引导、疏导(后写作“导”)G、遵循 J、称道、述说。

  7、过:

  (2)本义:走过、经过

  (2)引申义:A超过、胜过 B、过分、太甚C、犯错误(动词)如本课“微二人,寡人几过D、责备、批评E、过访、拜访F、过失、错误。

  8、责:

  (1)本义:债款、债务(zhai四声)A、收取债款、讨债(动),如本课“往责于东邑”B、索取、要求、责令(ze) C、责问、责备、审问、责罚 D、责任、职责。

  9、诛:

  (1)本义:以言语批评、谴责人

  (2)引申义:A、要求、索取B、声讨、讨伐C、治罪、惩处D、杀戮、消灭,如本课“不诛之则为乱”。

  10、相:

  (1)常用义:仔细看、审察,如“九方皋相马”“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2)引申义:A、相貌;观测命运B、扶助、辅佐;辅佐君主掌管国事的官吏;1、作某国或某人的相2、使作相(名词);赞礼者,主持礼节仪式的人。(以上各义均读xiang 四声)

  (3)用作副词读xiang(一声):互相;。表示动作一方施而另一方受,不是互相施、受,属偏指一方用法。“杂然相许”

  11、饭:

  (1)本义:动词,吃(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

  (2)引申义:A、给人饭吃或喂牲口B、-谷类熟食(名词)

  注意:

  1、“饭”用于吃义只限于吃饭;吃其他食物如肉、鱼、水果叫“食”不叫“饭”。

  2、“饭”用于名词,起初只指谷类熟食,泛指饭食是后起义。

  3、“饭”本来是动词,上古也一般用作动词,名词“饭”是由动词“饭”派生出来的。不能倒因为果,把名词“饭”看作本用,把动词“饭”看作活用。

  12、食:

  (1)动词,读shi (二声),吃。

  (2)动词,读si(四声),给……吃。本课“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也”引申义为:养活,喂养。喂养此义后写作“饲”。

  (3)名词,读shi (二声),泛指吃的东西。

  (4 )名词,旧读si(四声),特指饭。如本课:“饭疏食,饮水。”

  13、启:会意字,从户从又。

  (1)本义:开门。词义扩张后,泛之一般的张开,开启

  (2)引申义:A、开导、启发。如本课:“不愤不启”B、兴起C、发生、萌生、萌发D、开拓、开僻E、陈述、禀告F、开始。

  14、发:

  (1)本义:把箭发出去。

  (2)引申义:A、发出、产生;兴起B、出发;使出发、派遣C、打开、开掘;开导、启发;揭示、阐发(用于“开导、启发”义的如本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显露、表现出;暴露、败露、揭露F、表达、抒发、传布。

  15、国:

  (1)古义:A、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诸侯的封地叫“国”如本课“有国有家。”;西汉,诸侯王的封地也叫“国”。B、“国”在上古的另一个常用义是诸侯国的国都。

  (2)今义:国家。

  16、家:

  (1)古代常用义:A 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与“国”相对。B 家或家庭(指住所或指人)

  (2)今义:家庭。引申义:私家的,个人的,与“公”相对

  17、至:

  (1)本义:到。如本课“至则行矣”

  (2)引申义:A、抽象义,到某时B、达到更高的职位C、极、非常(副)D、更完美的(形)

  “至”与“到”在“抵达”这个意义上是同义词。但“至”往往不带宾语,而“到”往往带宾语。

  18、遇:

  (1)本义:碰到,不期而遇。如本课“遇诸涂”。

  (2)引申义:A、接触B、知遇、遇合。“遇”可与“接”合成同义复词,这只是二者在“接待”意义上相合。这两个词也都有接触的意思,但“遇”带有一些偶然的因素,而“接”有主动的意味。

  19、乘:象形字,象人站在树上。

  (1)本义:升登,上。

  (2)引申义:A、上车、乘车、驾车B、驱马驾车C、乘船、驾船。如本课“虽有舟舆,无所乘之”。C、借助、利用、趁机会。

  (3)另一个常用义:A、兵车,读sheng(四声)B、兵车单位—出使C、畋猎等用车也以“乘”为单位。

  20、先、后“先”甲骨文形体从止从人,止就是脚,本义是前进,走在前面。

  如成语“身先士卒”、“争先恐后”。常用的引早义有:A、先做某事。B、带头,做出表率。C、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前,多作状语。D、表示时间,在……之前。E、形容词,表示先前的、先代的,用于人时常表示已故的。F、名词,祖先、先辈。

  “後”甲骨文左边是彳,右边上面是古“玄”字,表示系,右下象足形,“足有所系,故後不得前。”本义是走在后面,落在后面。引申为位置、时间、次序等在后的。主要用法有:

  1、动词。A、位置或次序排在后面。B、延后,推后。

  2、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他人他事之后。常作状语。如成语“先斩后奏”。

  3、形容词,位置、时间或次序在后的。

  4、表时间,在……之后。

  5、名词,后代。注意:“后”、“後”是两个不同的字,“后”表示君主或帝王之妻。除个别书以“后”代“後”外,上述意义都不写作“后。”汉字简化以后“後”简化为“后”,二者才混用了。

  21、与:“与”从舁牙[篆文“牙”讹作“与”],本义是赐与、施予,经常和“取”组成反义连用。

  常用的引申义:A、附和、新附。B、赞许、称道,读yu(四声)。C、参预,读yu(四声)。D、在其中,读yu(四声)。E、介词,跟,同。F、连词,和。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