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 >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资料(10)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资料(10)

2007年01月23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成绩查询

  《荷塘月色》

  理解: 1、本文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不宁静心情。

  作者写《荷塘月色》,正值1927年蒋介石叛变,大革命遭受挫折的白色恐怖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位正直的、怀着满腔爱国热忱的知识分子,他无疑是极为痛苦而为祖国深感忧虑的。他的压抑、沉闷的感情,以及对黑暗现实和反动统治的强烈不满,在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流露,作者也正是想借淡月掩映下的荷塘景色,摆脱现实的烦恼,追求刹那安宁的心境,同时也体现了他追求美好、自由生活的理想。

  2、作品的行文线索和结构特点。

  文章结构缜密细致,以“背着手踱着”尽情受用无边荷香月色为行文线索,从出门经小径至荷塘复又归来,使内在思绪的复杂变化从空间顺序中得以表露。作品先写荷塘,继写月色,再写荷塘的四周,更后穿插古书记载,追忆江南采莲的风俗,观察细致,想象丰富,层次分明。描写荷塘,由表及里,不仅写了看得见、嗅得着的荷叶、荷花的形态、色彩和清香,而且写了想象中的花叶覆盖下的脉脉的流水;不仅写了静态的荷叶、荷花的多姿多彩,而且写了微风过处,摇曳颤动的荷叶、荷花的生动优美。描写月色,则紧扣荷塘及其周围的特征。月亮是在丛树围抱着的荷塘上面,透过云层,隔了树木,“所以不能朗照”;“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具有朦胧迷人的特有风姿。描写荷塘的四周,由近及远,写了丛生的树木和树梢上一带远山的背景……这一切,组成了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笔画。

  论述:分析某些写景段落(如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描写层次和艺术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第四段,作者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花与叶的韵味、活力;运用通感手法,化嗅觉为听觉,使荷塘的缕缕清香渺远、悠长,沁人心脾。

  第五段,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感受加以形象化的表现,运用通感手法,使得月影有名曲一般的和谐韵味。

  第六段,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由远近高低的树木组成的写意画。这三个自然段,在有限的篇幅里,写尽了月下荷塘的种种景色。

  《一种云》

  识记:瞿秋白著有散文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

  简析: 1、本文的主题思想。

  《一种云》写于1931年。它以瞿秋白特有的昂扬的战斗风格,揭示出旧中国的无比黑暗,呼唤着革命胜利的前途。作品中,作者怀着强烈的战斗激情,在痛斥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军阀混战以及国民党的黑暗统治的同时,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参加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他告诉人民,只有经过自己的努力,顽强不屈的与敌人斗争到底,才能推翻黑暗的统治,挣脱灾难深重的命运。文中洋溢着昂扬的斗志,充溢着对未来、对光明前程的渴望和必胜的信念。

  2、本文以象征手法表现主题思想的特点。

  文章大量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一连串的象征,加以有机的组织安排,简洁生动地表现出主题思想。它先描绘阴云遮蔽下的人间,将人间的种种不平,各派反动势力对人民的压酷压榨,比喻为自然界的乌云、惨雾;再写天际刚刚出现的虹,开始响起来的雷电;更后预示必将有惊天动地的霹雳,那便是大规模的人民暴力革命的到来,它将冲破层层乌云,拨开愁云惨雾,迎来灿烂阳光。全文似乎都是描绘自然景象,但几乎所有的景象,各各是某一种社会力量的象征。因此这篇杂文虽只有短短六百余字,却高度概括地、鲜明地暴露了旧中国的无比黑暗及其根源,显现了复杂的阶级关系,揭示出唯有以人民的革命暴力才能改造中国的真理。

  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简洁生动地表达出主题思想,增强了文章磅礴的气势。

  《雨前》

  识记: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

  理解:本文对南方故乡春雨的怀想及其所传达的思想情绪。

  作品的第三、第六自然段写到了对南方故乡春雨的怀想:春雷和春雨,以隆隆有力的搏击在山谷间回响,“春之芽”被惊醒“而怒茁出来”,“一大群鹅黄色的雏鸭游牧在溪流间。清浅的水,两岸青青的草……”对南方故乡春雨的怀想,写得辽远悠然、生机勃勃,与文章中北方的天候、景物形成鲜明对照,这既是借乡愁慰藉自己,也寄寓着诗人对理想、对美好的天候的深情向往。而希望“一点雨声的幽凉滴到我憔悴的梦,也许会长成一树圆圆的绿荫来覆荫我自己”,也正是尚未走上革命道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中的一种心态。

  简析:

  1、本文对北方雨前自然天候和各种景物的描写及其所传达的思想情绪。

  《雨前》创作于东北沦陷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进攻华北的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时期。作为一位爱国的正直的知识分子,作者沉浸在无限的忧愁与痛苦之中。在这民族危机深重的时刻,国民党不仅不采取抵抗,居然对外妥协投降,对内镇压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这更使作者为民族的命运而担忧。《雨前》正是通过对北方雨前的各种自然景物的描写,将复杂沉郁的感情融入景致之中。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北方雨前的景色是:灰色的天空、干裂的土地、飞扬的尘土、憔悴的柳条以及烦躁的鸭子,而“我的心里的气候也和这北方大陆一样缺少雨星,一滴温柔的泪在我枯涩的眼里,如迟疑在这阴沉的天空里的雨点久不落下。”作者正是以密云不雨的沉闷压抑的气候影射现实社会,表达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作者,既对现实不满、失望又没有找到出路的那种忧郁感伤情绪。

  2、本文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

  《雨前》是一篇美文。它如诗如画,既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景致特别的图画,又给我们营造了情思缠绵的诗的意境。全篇几乎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传神的描绘,作者用词准确洗练,善于选用富于色彩的词藻写景状物,构成鲜明生动的动态画面;而对故乡的怀想,写得情思缕缕,诗意盎然。全文在优美的形式中含着深刻的意蕴,显示出一种清新隽永的韵味。

  《鹰之歌》

  简析:

  1、本文的主题。

  《鹰之歌》抒发了对被反动派残酷杀害的女友的怀念和崇敬之情。作为全文中心的那个忧愁的故事,作者并不重在对事件过程的具体叙述,而是以抒情的笔调,含蓄的手法,抒写了“我”在那个希望变为失望、光明变为黑暗的动荡的年代里的忧愁凄伤,以及由女友而忘却忧伤、感觉奋兴。对女友,也不交代她的身世事迹,而着重写了她对鹰的赞美。“鹰有两个强健的翅膀,会飞,飞得高,飞得远,能在黎明里飞,也能在黑暗里飞”,女友的对鹰的特征的概括、评价,也正是女友的性格、精神的赞歌。可是,曾经像鹰一样的女友,更终却牺牲在敌人的枪弹下。作者怀着悲愤的心情以对“鹰”的赞颂来抒发对女友的思念。《鹰之歌》是旧世界的叛逆者的赞歌,是在黑暗的逆境中也仍然展翅奋飞的顽强的革命战斗精神的赞歌。

  2、作品开头对南方黄昏的描写的艺术特点和作用。

  作品开首就以浓墨重彩描绘南方美丽的黄昏:“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落叶坠到铺着黄尘的地上”,“欢笑着的海水送着夕归的鱼船”,垂着长须的榕树老人“在夕暮之中作着冗长的低语”,而晚天的背景是赤红的,一切都在夕阳的照耀之下。随之出现的是“鹰在赤红的天空之中盘旋,作出短促而悠远的歌唱”。可见, 作品开首对南方美丽黄昏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背景气氛,为后来对“鹰”的歌唱奠定了情感基调。同时,在语言描述上,作者常以“黄昏……”、“南方……”、“晚霞……”分行排列的句式出现,使文章富有节奏、韵律与美感,那情调悲壮、富于象征意蕴的动人画面,也进一步加强了作品的诗的韵味。

  论述:分析鹰的形象。

  鹰是作品中重点描绘的形象,这一形象具有象征意味。“鹰有两个强健的翅膀,会飞,飞得高,飞得远,能在黎明里飞,能在黑夜里飞。”作者描绘鹰的健壮,它敢于向黑夜搏击,它那“嘹亮而清脆的歌声”,“如同一个信号”,“会使我忘却忧愁而感觉兴奋”。这里,鹰的形象实际上是象征着作者的为革命献身的女友,象征着一切敢于同旧世界顽强抗争的英勇战士。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