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 > 2004古文史(一)考前更精串讲

2004古文史(一)考前更精串讲

2006年12月28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成绩查询

  赋、比、兴:赋:《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更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左传》的辞令:微婉巧妙的辞令,《左传》记载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这些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例如齐晋鞌之战前夕齐侯与晋人的一段对话中,齐侯的态度极为强硬,晋国也不示弱,但双方的辞令却又委婉谦恭,尽力表现出文雅安详的风度,使人难以相信这是面临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在论辩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也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理的分析见长。

  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孟子提出的。孟子重视道德修养,他把孔子的“仁”的道德规范发展为仁义,提出尽心、养性、诚心、寡欲等修养方法。浩然之气就是通过“义”的积累而养成,它到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表现为崇高的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和心理状态。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自觉实行仁义之道,“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把道德操守置于生命之上,他的舍生取义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作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由刘向整理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交流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地方文化的结晶。

  乐府:乐府本来是个音乐机关的名称,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乐府机关的职能,一是写词配曲,演习排练,以供皇帝和有关部门的需要;另一方面的就是组织人到各地去采集民间歌谣。

  建安风骨: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风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指作品的艺术形式。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蔡琰等。

  正始文学:正始时期,玄学兴起,思想界玄学成为主流,这对魏晋时期的文人及文学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更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贤”。

  庄子艺术特点

  一、哲理与诗意的交融[人生哲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哲学道理,注重表现管理科学理想和内心感受,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如《逍遥游》中那个展翅高飞的大鹏,翱翔于天地间,相比之下,受自身条件控制的人类就显得格外渺小了。

  2.庄子以艺术的态度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如‘蝴蝶之梦与周公’的奇想、<秋水>中庄子感受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这些饱含着审美感受的故事,把读者带入物我两忘的诗的意境。

  3.庄子主张齐物,在他的作品中跳荡着强烈的激情,不仅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性认识,更包含着深厚的情感体验。这种强烈的抒情性,使庄子的作品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首先,庄子的哲学核心是人生问题。庄子渴望摆脱丑恶的现实,摆脱束缚,达到“逍遥游”。他在讲述哲学道理时,注重通过一定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例如《逍遥游》中大鹏和鴳鸟的对比、《养生主》中疱丁解牛的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等艺术境界,都给人以哲理的启迪,达到了“逍遥之境”和“艺术之境”的统一。其次,庄子以艺术的态度去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例如《齐物论》中由庄生梦为蝴蝶,产生了“不知周之梦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的奇想。更后,庄子虽然主张齐物,但并完全泯灭是非、忘怀一切。他的作品中跃荡着强烈的激情。例如《大宗师》通过一则语言故事,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不平。整部《庄子》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性认识,更包含着深厚的情感体验,这种强烈的抒情性,使《庄子》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

  二、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为什么用寓言创作?]。

  1.庄子认为大道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也不能用具体的感官和逻辑思绪去把握,只能借助于直觉体悟。由于强调直觉体悟,庄子在论道的时候很少做纯理论的阐述,而是把深奥的哲理化作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

  2.与其他战国寓言相比,庄子的寓言独具寓真实于诡诞的浪漫特色,表现了对现实的犀利观察,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在荒唐谲怪的形式下,批判了诸侯间的不义战争。

  3.庄子的寓言还有超乎言意之表的特点。人们往往在原有的寓意之外,领略到更为丰富的意蕴,如‘庖丁解牛’,原为以技喻道,以说明养生之理,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出办事必须掌握规律和熟能生巧的结论。作者越不作刻意说明,就越能使人产生丰富联想。

  4.注重细节刻画和夸张渲染。

  三、意出尘外的想象。

  庄子的作品充满了奇幻而丰富的想象,这与他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有关,他主张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克服‘成见’‘成心’达到绝对的自由,生活范围的狭隘,限制了人们的眼界,把有限的存在放到无限的宇宙中去考察,才能极大地扩展人的精神视野。他主张用多种尺度对同一事物作多侧面、多角度的透视,而不要拘执于一成不变的眼光。庄子善于逆反型思维。

  四、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

  文章结构富于跳跃性,跌宕开阖,曲折有致,起伏变化,他的语言奇峭富丽,精彩传神。

  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

  屈原是一个失意的政治家,又是一个成功的天才诗人,他的作品是高度的思想内容与优美的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它不仅体现了时代艺术的风格,还具有极强的艺术个性,因而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屈原的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在策士游说之风大盛“朝秦暮楚”之事已司空见惯的战国时代,屈原始终深爱自己的祖国,可是却遭谗人诬陷和昏君斥逐。在险恶的环境中屈原倍受打击,对未来的道路进行苦苦的探索。在《离骚》中诗人运用神话传说材料和上天入地的超现实描写,抒写了他在苦闷彷徨中上下求索的曲折经过和心灵变化的痛苦历程。刻画了诗人那优柔而又果敢,脆弱而又坚贞,忧郁而又崇高的复杂性格。诗中描写了女  、巫咸、灵氛同诗人的三大段对话,正是诗人心灵深入消极避世、苟合取容沟和战国时期士阶层锐意进取,不顾一切地追求人生价值这三种意识的体现。

  1.屈原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抒情性。屈原整个心灵都被痛苦充塞着,但从未忘怀国事,这种至死也不忘怀祖国的真情,在楚国黑暗的政治环境中出现,本身就带有某种悲剧因素。诗人在《惜诵》中条列生平,如泣如诉地反复申诉自己“竭忠诚而事君兮。反离群而赘疣”的忠而获罪的冤屈,表示自己“欲高非而远集”,又怕怀王责怪,想要放纵自己,又于心不忍,诗人带着累累的创伤一再表明心迹。

  2.原作品更感人的因素是它的浪漫主义精神。屈原是第一次有意识地把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段集中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在创作中驰骋想象,采用夸张的手法,使作品充满着激荡人心的浪漫色彩。作者在长期政治上斗争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态度加以升华,运用想象进行高度的集中概括和大胆的艺术夸张。在《离骚》中,诗人把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用幻想的形式表达生活的波涛在内心所激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3.屈原善于把神话传说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运用神话素材抒情写志,扩大了诗歌的境界,使他的诗歌别具风格。《离骚》就是屈原在楚国巫术神话的基础上,大量吸收了中原神话的成反而创作出来的。如《离骚》中写诗人上天求索欲见天帝的一段。其中日出日落处的神山、太阳沐浴的神水、太阳升起的神树等都是中华民族神话谱系统中的成员,诗人以神奇的手笔任意驱使它们上天入地,飘忽无定,自由翱翔,反映出诗人人格的峻洁,理想的崇高,以及他那激荡的感情和飞腾的想象力。

  4.屈原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楚辞》中的比兴比起《诗经》有重大发展。《楚辞》中的比喻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奇特性为诗人驰骋浪漫主义的奇思妙想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5.他的作品善于凭借‘山川之助’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把相思的愁苦和秋风,落叶联系起来,更加突出了湘君的悲哀与孤寂。③在描写人物、状摹物态方面,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在《招魂》中诗人对楚宫美人群像的刻画尤其精彩。

  6.形式和诗歌语言的运用上,也极富开创性。a.汲取楚地民歌的丰富营养,又吸取散文的章法和句法,创造出一种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顿挫、章法灵活多变的“骚体”诗。b.屈原善于运用楚国的民间方言口语来写诗,如羌、蹇、凭、些等楚地方言等在诗中的运用,使诗歌语言丰富多彩,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c. 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和叠音词,创制对偶句式,使作品悲怆、愤慨的激情里融进一种低徊往复的忧叹与哀思,使诗歌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美。屈原在抒情中叙事,大大扩展节抒情诗的篇幅和容量。《离骚》《九章》《九歌》的句式多为六言或七言,间或出现四言或五言、八言。屈原作品的这些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手法,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成就的取得同屈原创造性地运用文学形式和诗歌语言是分不开的。

  简述散体大赋的发展过程:

  散体大赋是汉赋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也就是说,赋的作品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演说发展起来的。其文风与先秦诸子很有关系。从武帝开始到东汉中期,是散体大赋的发展期和成熟期。东汉顺帝以后,随着汉帝国政治经济的衰落和儒家思想统治的崩溃,散体大赋走向衰息。这类作品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代表作品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史记》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司马迁写的虽然是历史人物,但不是客观的记录历史,而是溶入了他深挚的爱憎感情的。他的文章从始至终都带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这是《史记》文章充满激情的更重要的原因。司马迁的思想是在浩繁的先秦文化和生动活泼的西汉初期思想文化的熏陶下发展起来的,形成了司马迁有种蓬勃向上,追求真理,以身殉道以及“立德”“立功”“立言”等宏阔豪迈而有带有浓厚先秦色彩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但汉武帝的“大有所为”本身有带有非常自私,穷奢极欲,劳民伤财的一面,这是司马迁所不能容忍的。司马迁把自己的生平遭遇融入到对(史记)人物的评价当中。如为实行变法而被车裂的商鞅;如“信而见疑、终而被谤”更后汨罗的屈原;如胡服骑射,曾使赵国强大一时的赵武灵主等。由于这些任务想象都是在司马迁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涵盖下塑造出来的,所以他们身上无一不闪现这司马迁本人的美学原理。

  《史记》中有的作品通篇像一首抒情诗,如《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就是这类篇章的代表作。〈史记〉中一篇之中有一个或几个抒情段落的篇章也是很多的。有些篇章作者还特意引入一些歌谣谚语,让作品人物‘自己’的即景作歌,突出地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如〈荆轲列传〉中描写燕太子丹为荆轲在易水送别的情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突出表现了一种悲壮的美。

  《史记》的文章常常夹叙夹议,这些议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廉颇蔺相如列传》。写到联颇失势时,作者借廉颇与宾客的的对话抒发了他对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感慨。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很高,主要表现在

  1、生动的故事性,汉乐府大都是叙事诗,注意故事的生动性,注意情节场面的描写。如〈孤儿行〉中,把一个孤儿像奴隶般遭受兄嫂虐待的惨痛事实呈现在我们面前。

  2、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刻画人物,乐府中使用的手法有些是具有开创性的。如〈陇西行〉成功的描写一个开店的温和有礼,不卑不亢,办事干练的下层妇女的形象。

  3、语言个性化的程度很高,句式自由,变化多样,各种杂言的形式。汉代乐府开创并完成了五言体诗歌的形式,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为建安时期五言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语言朴实凝练,有民歌的特点,善于叙事言情。对整个后世诗歌影响极其巨大,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这种传统一直被后代许多杰出的作家们所继承。他的形式与风格,具体表现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直接影响着后代文人的五言诗创作。

  阮籍咏怀诗的内容:

  阮籍诗文兼长,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为其代表作。

  1、《咏怀诗》中有抒写诗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寂寞的处境的抑郁苦闷的情怀的作品。“忧思独伤心”是整个《咏怀诗》的基调。“胸中怀汤火”“终身履薄冰”深刻揭示了他己忧生惧祸的心情。

  2、《咏怀诗》中也有讽刺时政及某种丑恶社会现象的。像其六十七“洪生资制度”之怒斥虚伪卑劣的礼法之士等都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3、《咏怀诗》中也有少量自述平生经历和建功立业理想的篇章。如“平生少年时”“昔年十四五”,“少年学击刺”。

  4、《咏怀诗》中也还有一些游仙之作。如其八十一之期望进入遗世常存的神仙境界,都是诗人为解脱苦恼,追求高蹈情怀的流露,也可以说是诗人对同黑暗现实对立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内容平淡自然,贴近生活;情感亲切淳真,富于真情实感,所描绘的场景、叙写的事情,为人们熟知习见,如“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读其诗,如见其人,如见其心。

  二、浑融完整,意境高远。他的田园诗中多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境,又有意中之境。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内心感情的“外化”,以意写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陶诗不仅善以白描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而且常常带有一种特有的理趣。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等等都含有一定的哲理。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和即诗与哲理的结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拔俗,令人回味无穷。

  三、精工而本色的语言。陶诗的语言朴素、直率,毫无斧凿之痕,平淡、本色,但绝不是浅薄粗俗。例如“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等,简练朴素,明白易懂,不作任何修饰,韵味又十分深厚。诗人看似普通的“农家语”,实则都是经过艺术提炼,是诗人苦心经营的结果,许多极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总之,陶渊明的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后世久传不衰。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出现于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颙在音韵上做出贡献,对汉语语音的天然音调进行规范,沈约把这种音韵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到诗歌中,提出了自觉运用声律来写诗的要求“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这个新诗体。诗歌的声律和诗句的对仗加以结合形成了“永明体”。更优秀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

  花间词派:唐末五代后,蜀地少蒙战乱,一部分文人避难于此奉温庭筠为祖进行词的创作。这些人生活环境大同,又都师法温庭筠,故词风大体相近。卫尉少卿赵崇祚将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编为《花间集》,其核心内容不脱冶游宴乐、男女私情,风格绮艳婉丽,对宋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这是我国更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词派因此得名。

  孟子作品艺术特点:

  1、在当时孟子有‘好辩’之称。在他的文章中也表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a.善于抓住对方心理,因势利导,诱其就范。b.采用迂回战术,先设好圈套,让对方钻进去,然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如他批评齐宣王未治理好国家的时候,就是通过讲了个故事,引出二问,让齐宣王无法回答。c.先通过设问,使对方暴露其理论弱点,当找到突破口之后,再发动猛烈反击。如他针对其老师许行的观点,通过设问,充分地暴露了许行观点的不切实际。d.孟子还有些正面的议论,能够围绕中心观点,严谨细密地展开论述。如天时地不如地利、鱼我所欲也等。2、感情充沛,气势强劲,生动体现了作者的鲜明个性,具有强烈的救世责任感。3、善用譬喻见长,比喻和寓言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平易通俗而又发人深省。如揠苗助长、缘木求鱼等。④语言浅显自然又明快畅达。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有口语特点,又带有强烈的感情和气势。

  “文章四友”是指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其中以杜审言成就更高,他更擅长五言诗。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津、夏侯审,大历初年他曾在长安参加重要唱和活动,又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其中以钱起、卢纶、戴叔伦成就更高。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较贫乏,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盛唐,由壮阔变为清秀,由重气势变为重韵味,艺术显得更为精工。

  举例说明杜甫诗的艺术成就‘沉郁顿挫’形成的原因和艺术特征。

  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都指感情而言,“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

  杜甫的沉郁顿挫的风格和他的经历、思想,特别是美学观有密切的关系。安史乱前,盛唐气象培育了老杜磅礴的气魄和崇高的理想。涉世后,他看到的却是江山日非,腐败与战争,他诗歌歌咏的两大主题忧国与忧民之间总是横亘着激烈的矛盾,这都使他的诗歌在立意方面必然导致‘沉郁’的风格。和政治上的自负相通,杜甫在诗歌创作上也很自负,追求一种碧海之中的壮美,但政治思想受压抑,美学思想也必然受到扭曲,这样就从壮美一变而为沉郁顿挫。

  老杜忧国忧民和表现自己不幸福遭遇的作品大多具有这种风格。如《咏怀五百字》全诗共三段,每段都从不同角度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情,可谓‘一篇之内,三致志焉’,极具沉郁顿挫之情,第一段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全段之意不离忠军爱国、忧国忧民但可谓笔笔转、句句转,在顿挫之中将感情表达得更为深挚。在短篇严格的律诗中,老杜照例能将沉郁顿挫的特点发挥得酣畅淋漓。如《蜀相》第一联充满向往之情,感情是激昂向上的;第二联充满了荒凉之感,感情突转为悲伤向下;第三联充满了景仰之情,感情再次昂扬向上;第四联充满了凭吊之悲,感情又跌至沉痛。几经反复,一颗英雄惜英雄的沉郁之心被表达的极为顿挫有致。

  白居易关于新乐府的理论主张是什么?

  白居易对‘新乐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

  首先,他提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即针对现实来进行创作。

  其次文学不仅具有反映社会的价值,而且也具有能动地改造社会、干预政治、直接影响人的思想意识的巨大功能。他认为文学应植根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为本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从现实生活中选材进行艺术表现,特别提倡周朝的采诗制度“启秦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以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要“感于事”“动于情”。

  更后,他也论及到文学的特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情和义是内容,言和声是形式,要求内容和形式统一到根情实义上。他认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他主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系于意,不系于文。在诗歌的语言方面,要求语言通俗平易,章节和谐婉转。总之这些观点,继承发扬了《诗经》以来重道的传统,将儒家传统的文道观成功地用于诗歌创作。

  中唐古文革新的背景:

  ① 就其发展来看,中唐古文革新的先驱是武则天时期的陈子昂,发展于安史之乱前后,繁荣于贞元、元和年间,衰于晚唐。古文革新的产生,绝非偶然,即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更有文学自身演变的原因。

  ② 就其社会原因看: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现了‘小中兴’时期,然而这一时期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并未真正得到缓和,阶级矛盾、朝臣党争、民族矛盾等内忧外患,严重地威胁着唐王朝的统治,生活在此时期的地主知识分子感受到社会的矛盾与危机,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迫切的要求社会改革,同时,要求文学为政治改革服务,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家学复古思潮在这一时期已经发成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想运动,努力从意识形态领域确立儒学的统治地位,为巩固唐王朝的统治服务。它既是统治阶级重振纲纪、镇压藩镇夷狄的强有力的思想宣传工具,又是进行这一斗争的鼓舞力量,因此,它不仅得到了更高统治者的认可和支持,也反映并符合庶族地主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的现实要求,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基础,而这种儒学复古思潮正成为古文运动的推力量和指导思想。

  ③从古文自身发展来看:古今文体之争从骈文鼎盛的齐、梁时代已经开始了,唐初的四杰不满六朝文风,陈子昂高兴诗文革新大旗,力主恢复风雅比兴传统和汉魏风骨,安史之乱前后,又涌现一大批倡导古文珠作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高级的层次上失去了古文的发展。他们强调文章的社会教化作用,此外,元结等人又特别强调文学的讽时刺世功能,这对古文运动都产生了间接或直接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唐古文运动是齐、梁以来古今文体之争的必然结果。

  试述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柳宗元继承了历代山水散文的特点并加以改造完善,开创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山水游记,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独特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更佳。这些作品形神毕肖地再现了山水景色的自然美。如《钴 潭记》《小石潭记》等一糸列游记,非常善于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进行细腻的工笔描绘,篇篇不雷同,自然景物充满着勃勃生机,画廊式地展现了永州的山水景色。

  其次,柳宗元写景,但不客观的模山范水,而是写自己主观感受中的景物。如《钴 潭西小丘记》:“枕席而卧,则清冷之状与目谋, 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景完全融二为一。在情景交融之外他还善于以山水景色自喻,例如《小石城山记》以小石城自喻等。用山水景物的特点和遭遇来表现自己性格特点和思想状况。山水景物性格化的写法是柳宗元对山水游记文学的一个发展。

  再次,在情景交融、以山水自喻还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感情时,柳宗元还善于加之以形象化的议论。如《钴 潭西小丘记》关于小丘遭遇的议论。《小石城山记》中关于造物者之有无的议论,都大大开拓了读者的思路,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这种从描绘的景物形象出发,展开生动活泼、极富启发性的议论,是柳宗元为游记文学的发展又开辟一新的途径。

  更后,精炼而不雕琢的、优美而不华糜的语言。是柳宗元游记的又一特色。其语言字凝句炼,简洁明快,善用短语,骈散相兼,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韵美。例如《钴 潭记》、《钴 潭西小丘记》等,都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使他的山水游记既象一幅色彩迷人的风景画,又像一首真挚深沉的抒情诗,充满诗情画意。形成了清峻自然的独特风格,把山水游记推向了一个高峰。

  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

  李商隐今存诗六百余首,众体兼备,而以七言诗成就为高。他主要的艺术特色为

  1、构思缜密、情致深蕴。他的诗无论感时、抒怀,还是言情状物,无不透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同时又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语。如《锦瑟》。

  2、长于用典、精工贴切。李商隐是唐代诗人中用典更多的一个,也是运用的更为精彩的一个。如《安定城楼》,八句中连用四个典多而切合事情,精妙绝伦。“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3、锤炼字词,工于造语。李商隐的诗歌语言凝练而丰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P< p>

  骈文:也称骈偶、俪文、四六等,是一种通篇对偶或以对偶句为主构成的文章。

  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人称李贺为‘诗鬼’,他的浪漫主义特点是:

  ①构思奇特,想象奇特,往往超出常人的智力和自然时空的局限,充满神秘色彩,是幽幻的。

  ②意象奇特,选材奇特,往往不取常情常景,而取光怪陆离以至荒诞不经的意象。

  ③语言修辞奇特,经常选择感情强烈或生拗折的字眼,使用比较特殊的修辞方法,如通感。总之,李贺的诗诡谲怪奇,堪称‘骚之苗裔’。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