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政治经济学 > 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22)

2007年05月11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准考证

  2.9 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答: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三方面作用:①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这个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的变动,使商品生产者在利益驱动下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向和规模,从而自发地调节着社会资源的配置。②价值规律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因为,商品生产者为了使其所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在竞争中取胜,便力求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方法,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这是因为,生产条件好的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较高,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而有可能发财致富。而那些生产条件差的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其商品的个别价值可能大于社会价值,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从而有可能亏本,甚至破产。这就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贫富两极分化。

  2.10 价格机制的功能和起作用的条件是怎样的?

  答:①价格机制的内涵。价格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变动与供求关系变动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而发挥作用的机制。价格形成的基础是价值,但价格又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此外,价格还受纸币发行量、国家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动。正因为价格变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价格能够比较综合地反映社会经济运行的状况,向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传弟各种信息,成为调节经济运行的有力杠杆,从而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②价格机制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具有多方面功能。价格机制可以调节生产和投资的方向及规模,从而调节资源的配置;调节商品供求关系;调节消费需求方向和结构;调节收入分配;调节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因而起着推动和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③价格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价格与价值既相背离又趋于一致。价格应围绕价值波动,不是始终固定不变,而且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时间、方向、程度应当是灵活而又适当的,否则价格机制不可能发挥其调节功能。

  2.11 竞争机制有什么功能?它起作用的条件是怎样的?

  答:①竞争机制的涵义。竞争机制是市场竞争与价格、供求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在一个生产部门内部的竞争,主要是围绕商品的质量和价格而开展的。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围绕资源配置的流向而展开的。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围绕资源配置的流向而展开的。此外还有买者之间的竞争,以及买者与卖者之间的竞争等等。竞争会引起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动,而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引起竞争。②竞争机制对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具的的功能。它能够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消费服务;它有利于打破地区和部门分割,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交流;它有利于实行优胜劣汰,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③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其条件主要是企业必须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和承担各种风险。同时要有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规则和价格体系,消除各种垄断行为。

  2.12 商品价值为什么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答:①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量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可以互相比较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在质上是相同的,从而在量上才可以互相比较。这种共同的同质的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任何商品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它们的内部都包含着一定数量的人类劳动。这种人类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形成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按一定量的比例相交换,就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商品的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不同商品所包含的价值,只有量上的差别,因而可以互相比较。所以,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②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可以形成价值,但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一般人类劳动都形成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的一种社会形式。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是,只有当有用物品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可见,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3.1 劳动力商品有什么特点?

  答:劳动力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属性。但作为特殊商品,其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点。①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特点。同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有两个特点:一是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转化为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三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即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二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因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不同,工人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和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劳动力价值的物质内容会不断扩大。②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普通商品在使用或消费时,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或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或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价值。所以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而且是大于劳动力价值的源泉,从而能生产出剩余价值。

  3.2 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为什么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

  答:①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②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劳动过程是劳动者使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1)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所有;2)劳动成果或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③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价值的增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活劳动凝结到商品中,形成新的价值。如果工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只能补偿劳动力的价值,那么资本家就不可能获得剩余价值。资本家只要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这样,工人的劳动时间就分为两部分,一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叫必要劳动时间;二是无偿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叫剩余劳动时间。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生产出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因此,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④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上是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3.3 为什么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答:①价值形成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商品消耗的全部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一方面,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消耗生产资料,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并将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同时,工人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凝结到商品中,形成新价值。两者之和构成商品的价值。如果工人的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只能补偿劳动力价值,生产过程就仅仅是价值形成过程。在价值形成过程中,资本家不能获得剩余价值,为获取剩余价值,资本家必须使价值形成过程变成价值增殖过程。②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家只要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以上,价值形成过程就变成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这个一定点之内的劳动时间是工人生产其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超过这个一定点以上而延长的劳动时间是工人提供的生产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只要超过这个一定点,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3.4 相对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答:①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②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劳动力价值由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因而就需要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及与生活资料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③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首先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各个资本家为此目的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当先进的生产技术普及以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随之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3.5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及意义是什么?

  答:①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马克思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并且生产出大于它自身的价值。这样,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殖,改变了原有的价值量,所以叫可变资本。②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通过分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说明剩余价值不是全部资本产生的,而是可变资本产生的,是绝对和相对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因此,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第二,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带来的,因此,考察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时,不应拿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而只能同可变资本相比。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就是剩余价值率,用公式表示:m‘=m/v.

  3.6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答:(1)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其实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和价格。因为:第一,如果劳动是商品,应同其他商品一样,在出卖之前就独立存在。但劳动不能事先独立存在。第二,如果劳动是商品,具有价值,就等于说劳动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这种同义反复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第三,劳动如果是商品,具有价值,不是否定价值规律,就是否定剩余价值规律,结果都会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第四,工人的劳动只有在工人被雇用以后才开始,这时劳动已属于资本家,工人不能出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2)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必须把劳动力和劳动区分开来,劳动力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它潜存于人的身体中,而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的实现必须以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为条件。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因此,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3)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的。具体来说,劳动力按时间出卖的方式、工资的支付方式、工资的实际运动都会造成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以及工资是劳动报酬的假象。 (4)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一旦采取工资形式,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劳动的报酬,似乎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支付了报酬,工人的劳动都是有酬劳动,而没有无酬劳动;都是必要劳动,而没有提供剩余劳动。于是,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被掩盖起来了。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