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4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精华版四
第七章 社会历史前提与社会基本结构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了解社会经济,政治,意识结构;自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观察社会历史现象。
教学基本要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唯心史观的根本局限是片面夸大了精神因素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没有看到精神因素背后起决定作用的物质因素及其规律的作用,片面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科学的实践观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科学的解决。唯物史观的创立结束了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统治,为人们观察社会历史提供了根本的科学方法论。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是一个整体。
2.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过渡的辩证法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连接社会与自然的纽带。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是劳动使人类脱离了动物界,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区分了开来,是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是人类历史的发源地。劳动是解开人类历史之谜的钥匙。
3.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交往实践及其形式与交往关系。经济全球化是人类交往发展的结果,其实质是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生产的社会化和分工的发展。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必将引起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为维护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就必须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4.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文化观念结构。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在本质上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5.社会经济结构与要素
社会基本结构是指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总体的基本构成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生产力的物质性和社会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生产力是集中体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并以此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先进生产力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范畴,是相对于落后的生产力而言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表现形式。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历史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在其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在此后它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面对新的历史挑战,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和类型。阶级及阶层的联系与区别。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生产关系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6.社会政治结构与要素
在社会结构中,在社会经济结构的上面竖立的是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社会政治上层建筑构成了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构成要素。在政治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处于核心的地位。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现代国家的类型。国家的职能和发展趋势。国体与政体。
7.社会文化结构与要素
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构成了社会的观念结构。社会意识形式及其作用。文化的本质与功能。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总体功能和作用是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具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调节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传承和发扬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得以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8.文明进步与社会的发展
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人类文明主要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人类在经济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即物质文明。在政治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即政治文明。在文化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即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这三个文明的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志。在社会有机体中,经济,政治,文化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着的。实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
思试题:
1,为什么说劳动是联结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纽带
2,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怎样理解“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无产阶级政党为什么必须讲政治
4,为什么说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5,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要做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第八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与一般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活的有机体;明确人类社会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过程;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根源在于社会本身内部经济的,政治的和精神的等多方面因素。
教学基本要点: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变化,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状况。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社会形态及其演化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阶段。
3.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和科技进步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更终动力。“生产力标准”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思试题:
1,试简述社会发展动力系统诸要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
3,什么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更终决定力量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4,根据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的基本路线。
5,如何全面看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6,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第九章 人的本质,作用和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人的本质和属性,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社会历史的总方向是前进的,但前进中又充满了曲折;明确人的活动推动社会进步并与社会进步一起塑造着人的本质,规定着人的价值;明确社会进步的前途是共产主义社会。
教学基本要点:
1.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及其关系。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生活目的和意义。实践活动是人的价值形成的客观基础。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价值及其特点。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理想 人格的塑造和培养的现代意义。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活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主要是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个人特别是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更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社会进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必然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社会进步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人的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理想
自由与必然及其辩证关系。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阶段性。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素质和能力的相对的全面提高。共产主义社会才是马克思设想的那种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二者有着重要的差别,也有内在的一致。现阶段,我们需要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创造前提和条件。为此我们应当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思试题:
1,应当如何把握人类社会进步的总趋势
2,怎样理解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3,为什么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际行动
4,如何全面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有何重大的现实意义
5,为什么说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
6,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如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