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教材大纲 > 江苏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教材大纲

江苏自学考试新闻学概论教材大纲

2006年11月28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准考证

  苏州大学编 (高纲号 0525)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新闻学概论》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是为培养和检验应考者新闻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而设置的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教育学生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看待人类新闻传播现象,理解和把握现代新闻事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自觉地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发展方向。

  本课程作为基础理论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并以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考生应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习本课程,并注意与其他相关课程如新闻采访与写作、中外新闻史、传播学等课程的联系,从而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新闻的定义

  本章阐述新闻的起源,新闻的词源意义、新闻的定义,阐释新闻与信息的联系与区别。介绍新闻的分类。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的起源

  (二)新闻的词源

  (三)新闻的定义

  (四)新闻与信息

  (五)新闻的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的起源

  领会:新闻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中的社会交往

  (二)新闻的词源

  领会:新闻一词的含义在古代的演变

  (三)新闻的定义

  识记:各种关于新闻的定义。

  (四)新闻与信息

  识记:信息的一般含义

  领会:对信息的不同理解

  应用:新闻与信息的比较

  (五)新闻的类型

  领会:新闻不同的分类标准

  第二章 新闻的特性

  本章阐述新闻的真实性、新鲜性和公开性等特性,分析了新闻失实的类型和原因。真实性是新闻基本的特性,新鲜性是新闻的存在形式,公开性是新闻的目的。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的真实性

  (二)新闻失真失实的类型及原因

  (三)新闻的新鲜性

  (四)新闻的公开性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的真实性

  领会:认识新闻真实性的意义;

  新闻传播者如何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革命导师关于新闻真实性的有关言论

  (二)新闻失真失实的类型及原因

  识记:新闻失真失实的定义

  领会:新闻失真失实的类型及原因

  应用:如何防止和杜绝新闻失真失实

  (三)新闻的新鲜性

  识记:新闻新鲜性的定义

  领会:新闻新鲜性的意义

  应用:辩证对待新闻的新鲜性

  (四)新闻公开性

  识记:新闻公开性的含义

  领会:认识新闻公开性的意义;

  正确认识新闻公开性与情报、个人隐私等的关系。

  应用:新闻公开的限度

  第三章 新闻的选择

  本章阐述新闻选择的两项重要的标准: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法规)。分析了新闻价值概念的起源含义及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与实现过程;分析新闻法规、政策的作用,概述我国新闻政策的主要内容。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价值的定义

  (二)影响新闻价值的因素

  (三)新闻价值的实现

  (四)新闻政策和新闻法规

  (五)我国新闻政策的主要内容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价值的定义

  识记:新闻价值的定义

  领会: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新闻价值是客观性

  新闻价值的相对性

  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有何不同

  应用:比较分析新闻的新闻价值的大小

  (二)影响新闻价值的主要因素

  识记:影响新闻价值的主要因素

  (三)新闻价值的实现

  领会: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掌握新闻价值规律有助于培养新闻敏感

  应用: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凸显新闻价值

  (四)新闻政策的法规

  识记:新闻政策的定义

  新闻法规的定义

  领会:在没有新闻法规的情况下,新闻政策和相关法规具有新闻法规的约束力;新闻法规的类型

  新闻政策和法规与新闻价值的关系。

  (五)我国新闻政策的主要内容

  领会:我国新闻政策制订的指导思想;

  我国新闻政策体现了对新闻自身规律的尊重;

  自觉遵守和执行新闻政策对新闻传播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章 新闻的传播

  本章分析新闻传播活动构成的四个要素;阐述四要素之间的关系状态,介绍由四要素构成的不同的新闻传播基本模式及新闻传播过程的发生机制;阐述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与倾向性的关系,介绍了四种新闻报道的类型;介绍了新闻编辑的工作内容和作用。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传播活动的构成要素

  (二)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新闻传播模式

  (四)新闻传播活动的发生机制

  (五)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

  (六)新闻传播的倾向性与新闻客观性之间的关系

  (七)四种不同的新闻报道类型

  (八)新闻编辑的工作内容及作用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传播活动的构成要素

  识记:四个要素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位置

  领会:由四个要素构成的最基本的传播过程图式,是对复杂的新闻传播活动的抽象和简化。

  (二)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领会:四要素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三)新闻传播基本模式的发展变化

  识记:新闻传播基本模式的发展变化所经历的基本形态

  “守门人”模式的几种类型

  领会:新闻传播基本模式的发展变化与人类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新闻传播活动的发生机制

  识记:信息共享的含义

  领会:信息共享是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目的,但并不决定新闻传播的效果

  (五)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

  识记: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

  领会: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要求客观、公正、全面报道事实、但它又有一定的相对性。

  (六)新闻传播的倾向性与新闻客观性之间的关系

  识记:新闻传播的倾向性及其表现

  领会: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原则与倾向性的关系

  应用:新闻报道如何将倾向性渗透在客观性之中

  (七)四种新闻报道类型

  识记:四种新闻报道类型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领会:四种新闻报道类型的特点及其对传播者素养的要求

  (八)新闻编辑的工作内容及其作用

  识记:新闻编辑的客观任务及其具体编辑工作

  领会:编辑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编辑在标题制作、组版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报纸版面的功能

  第五章 新闻传播媒介

  本章介绍现代新闻传播媒介的构成,着重分析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与不足,互联网给新闻传播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不同的传播媒介形成了相互竞争、互补共存的关系,它们满足了现代社会多元化需要的现代传媒系统。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媒介的发展

  (二)报纸

  (三)新闻杂志

  (四)广播

  (五)电视

  (六)网络

  (七)通讯社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媒介的发展

  识记: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和发展

  领会:新闻传播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报纸

  识记:报纸的定义;

  报纸的优势与不足

  领会:现代报纸的发展趋势应用:分析报纸的扩版现象

  (三)新闻杂志

  识记:新闻杂志的定义

  我国主要的新闻杂志

  领会:新闻杂志的优势

  (四)广播

  识记:广播的定义;

  广播的优势与不足

  领会:广播在现代新闻传播中的地位

  应用:分析广播走向“窄播”的趋势

  (五)电视

  识记:电视的定义;

  电视的优势与不足;

  新闻纪录片的特点

  领会:积极加强电视在现代传播中的地位

  应用:分析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的设置、调整

  (六)互联网

  识记:互联网的特征;

  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情况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

  领会:网络给传统的传播模式所带来的革命性冲击

  应用:在同题材报道中网络新闻的优势

  (七)通讯社

  识记:通讯社的定义及其特点

  领会:通讯社在信息传播中的巨大作用

  第六章 新闻传播者

  本章阐述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意识构成和素质构成,分析新闻传播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传播者的意识构成

  (二)新闻传播者的素质构成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传播者的意识构成

  识记:新闻传播者的意识构成的含义和内容。

  领会:新闻传播活动是高度社会化的活动,从根本上讲是“满足——服务”受众需要的社会活动,同时又是打上传播者自身烙印的活动。

  (二)新闻传播者的素质构成

  识记:新闻传播者的素质构成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国外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情况

  领会: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即新闻自律,是新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状况

  新的媒体环境对新闻职业道德提出的要求。

  应用:论析“有偿新闻”现象。

  第七章 新闻受众

  本章阐述有关受众的基本概念,包括“受众”一词的含义、反馈、受众需要、受众调查等;分析受众的基本特点和受众需要的客观性;介绍受众心理的基本类型。

  一、考核知识点

  (一)受众的定义

  (二)受众的基本特点

  (三)受众心理的基本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受众的定义

  识记:受众的含义;反馈的含义。

  领会:受众需要的客观性和多样性。

  (二)受众的基本特点

  识记:受众的基本特点

  领会:受众调查的必要性和主要方法。

  应用:论析现代传媒的“受众定位”。

  (三)受众心理的基本类型

  识记:受众心理的基本类型及其含义。

  领会:受众心理的复杂性及其对新闻传播媒介提出的要求。

  第八章 新闻与相关传播现象

  本章阐述在现代大众传播割据里,新闻的传播与宣传、舆论、广告、公关的传播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上区别很大。新闻以其自身特性与宣传、舆论、广告、共关等传播现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二)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三)新闻与广告的关系

  (四)新闻与公关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识记:宣传的含义

  领会: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应用:分析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方针

  (二)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识记:舆论的含义;

  舆论监督的含义

  领会: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新闻如何实施舆论监督

  应用:分析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闻舆论监督对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三)新闻与广告

  识记:广告的含义

  领会:新闻与广告的关系

  (四)新闻与公关

  识记:公共关系的含义

  领会:新闻传播与公关的关系

  第九章 新闻事业

  本章概述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及其一般规律,阐述新闻事业的基本特性、组织特征、活动特征和社会功能,概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阐述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阐释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和价值标准。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二)新闻事业的性质

  (三)新闻事业的组织特征

  (四)新闻事业的活动特征

  (五)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六)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七)社会注意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区别

  (八)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九)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识记:决定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领会:新闻事业是人类新闻传播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不断沿着满足受众需要的方向前进。

  (二)新闻事业的特征

  识记:新闻事业的定义

  领会:新闻事业是新闻传播活动职业化、专门化、体制化、大众化的表现形态。新闻事业的非强制性;

  新闻事业的强烈的政治性和直接的现实性

  (三)新闻事业的组织特征

  识记:新闻事业的组织特征的表现

  领会:新闻事业的组织特征是其作为一个组织所独具的或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应用:新闻事业经营管理上的特殊性

  (四)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识记:新闻事业的基本社会功能

  领会: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是不断变化而又所侧重的。

  应用:分析现代新闻传媒的功能的多层性。

  (五)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识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展情况

  领会: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与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中产生和发展的。

  (六)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区别

  识记:两种新闻事业的本质特征的比较。

  (七)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领会: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政治斗争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九)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

  识记: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的提出及其含义。

  领会: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应用:论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为什么要坚持党性原则。

  第十章 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

  本章阐述新闻自由的基本含义,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其性质,区别资本主义的新闻自由和社会主义的新闻自由;阐述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的含义及其必然性,分析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自由

  (二)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与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区别

  (三)新闻的社会控制

  (四)新闻的社会控制的方式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自由

  识记:新闻自由的基本含义和基本性质

  领会:新闻自由的相对性、历史性和阶级性。

  应用:论析片面理解新闻自由的危害性。

  (二)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与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区别

  领会:两种新闻自由的不同性质和特征

  (三)新闻的社会控制

  识记:新闻的社会控制的含义。

  领会:新闻的社会控制产生的必然性。

  新闻的社会控制的特点

  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

  (四)新闻的社会控制的方式

  识记:新闻的社会控制的主要方式。

  领会:新闻的社会控制主要来自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

  社会控制的效果应视具体情况作出判断而不能一概而论。

  第十一章 我国新闻事业的改革

  本章概述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三次改革,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新闻改革的五个阶级及其丰硕成果,介绍我国新闻事业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考核知识点

  (一)前两次新闻改革

  (二)前三次新闻改革

  (三)我国新闻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考核要求

  (一)前两次新闻改革

  识记:前两次新闻改革开始的时间、主要内容。

  (二)第三次新闻改革

  识记:第三次新闻改革经过的阶段、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教训。

  领会:第三次新闻改革的深入性、持久性;

  新闻改革的原则。

  (三)我国新闻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识记:我国新闻事业在95年后突出表现的几个方面。

  领会:我国新闻事业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作用,尊重新闻规律、加强党的领导是新闻事业继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两个基本前提;

  要处理好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Ⅲ、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自对有关问题说明如下,并进而提出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大纲对各章的主要内容作了简明扼要的提示,并规定了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是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这样做是为了自学应考者能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是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是考试命题者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逐层递进的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如下——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够正确认知和准确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够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有关概念、远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努力转化为自己的实际工作的能力。

  应用:在识记和领会的基础上,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正确的阐述和分析,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处理和解决问题。

  二、自学方法指导

  1、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本课程涉及新闻理论的各个方面,从新闻的起源、特性到新闻的选择,从新闻的传播过程的主要环节,直至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特征、功能,还有新闻自由,新闻的社会控制等诸多层面的内容,全书由此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在的逻辑是由相对静态的描述到动态的考察,由微观的分析到客观的把握,由具体的阐释到抽象的概括。因此,自学应考者首先应系统地学习全书,把握全书阐述的每一个方面;其次是应当识记基本的要概念、知识,并注意各章之间的联系;然后,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将各个方面融为一体,并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切忌在没有掌握全局的情况下孤立地抓重点、猜题模拟题。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本课程虽为基础理论,但其概念和原理都是来自实际的新闻现象、新闻实践、自学应考者应当在学习理论观点的同时,关注新闻实践,尤其是当前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现状以及党和政府有关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努力运用所学理论来理解、分析新闻实践中的现象。

  三、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防止考生自学中出现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正确处理基本知识和运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者将识记、领会同应用联系起来,把基本知识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素质和思想水平。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模拟题。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和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2、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切勿混淆。

  3、本课程考试命题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单项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案都是唯一的,命题要准确,回答也要准确;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主要涉及对概念和原理的领会,回答要能够抓住要点;论述题涉及知识、概念、原理的综合运用,考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答题不仅要求准确、抓住要点,而且要能够围绕观点展开必要的论述。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每小题1分,计30分)

  1、我国从殷代开始进入以        为标志的新闻传播的成形阶段。

  A刻画符号   B文字   C声音  D图形

  2、美国报人        认为,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的。

  A约翰·博加特  B斯坦利·瓦利克  CE·多维法特  D肯特·库柏

  3、    指出,要把“全部叙述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

  A马克思   B因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4、新闻报道涉及对立双方的问题时,注意引用相反消息来源提供的消息,这体现了新闻报道的        原则。

  A真实性  B倾向性   C公开性  D客观性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美国学者        把“启发公众使他们能够实行自治”作为报刊的六项基本职能之一。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新闻法规: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新闻与舆论的区别有哪些?

  2、电视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尽可能充分地实现新闻价值?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