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教材大纲 > 江苏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教材大纲

江苏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教材大纲

2006年11月28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查分预约

  苏州大学编 (高纲号 048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新闻评论写作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本科段必修课。

  新闻评论在新闻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媒体的灵魂。设置本课程具体的目的要求是:使自学应考者对新闻评论的有关现象及其规律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并转化为在具体实践中应用和写作的能力。

  第二部分: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  本体界定

  第一节  学科框架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学的定义

  (二)新闻评论学的对象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学的定义

  1、识记:新闻评论学概念

  2、领会:新闻评论学与新闻评论写作学的关系

  (二)新闻评论学的对象

  1、识记:新闻评论学研究对象的几大部分

  2、领会:新闻评论学研究的系统性

  第二节  新闻评论本体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三)新闻评论的地位与功能

  (四)社会主义新闻评论的任务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的定义

  1、识记:

  (1)新闻评论的定义。(2)新闻事实的定义。(3)新闻评论与评论者之间的关系

  2、领会:

  (1)新闻评论与新闻事实的报道二者的关系。(2)新闻事实和重大问题的关系。(3)新闻报道的倾向性。(4)为什么不宜提“指导性”而应提“引导性”?(5)对广播电视节目中几人谈形式是否新闻评论的认定。

  讨论:新闻评论的几种定义。

  (二)新闻评论的特点:

  1、识记:新闻评论的五大特点

  2、领会:

  (1)政论与新闻评论的关系。(2)新闻评论的时效性与新闻性的不同。(3)思想性与政治性的不同。(4)为什么不能把“科学性”作为新闻评论的一大特点?(5)大众性的几层意思。(6)大众性与专业性的矛盾。(7)新闻评论中不一定要出现新闻事实。(8)有没有评论者的观点在,是区分消息和新闻评论的关键。(9)仅仅确立了观点,只能算“评”,只有讲了道理,才能叫“论”。(10)新闻评论的论理性与学术论文的区别。

  3、应用:分析一篇新闻评论,说明新闻评论的特点。

  (三)新闻评论的地位与功能:

  1、识记:(1)新闻评论的地位。(2)消息性新闻报道中的竞争策略。(3)独家报道的三种情形。

  2、领会:(1)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在竞争中致胜的两大法宝之一。(2)新闻评论是大众传播媒体的旗帜、灵魂和眼睛。新闻评论对公众的影响。(3)新闻报道影响着人们想什么,新闻评论则影响着人们怎么想。(4)新闻评论的舆论导向作用与民众参政议政之间的关系。

  (四)社会主义新闻评论的任务:

  识记:

  (1)社会主义新闻评论的三大任务。(2)六个坚持五个有利于。

  第二章  创作主体论

  第一节  创作主体分类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创作主体的特点

  (二)人格主体与代言人个人之间的关系

  (三)创作主体分类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创作主体的特点:

  1、识记:人格主体

  2、领会:新闻评论的创作主体是人格主体。

  (二)人格主体与代言人个人之间的关系

  领会:

  (1)没有代言人主体的介入,所代的人格主体的意志就无法现实地被表达出来,而代言人主体的介入,又使人格主体打上了代言人主体的烙印,成为代言人所理解的人格主体精神,即成为双重主体的有机叠合。(2)代言者个人的能动主体性不是表现为对对象的主观改造和随意阐发,不是“六经注我”,而是借助这种能动性去深入对象,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是“我注六经”。(3)“我注六经”与个人风格化的关系。(4)群体精神意志的人格化要求。

  (三)创作主体分类:

  1、识记:(1)四类创作主体。(2)国际评论。(3)党派主体评论的特点。(4)中国共产党党报新闻评论的鲜明特点。(5)我党新闻评论的重大使命。(6)团体新闻评论的特点。(7)个人新闻评论的特点。

  2、领会:以国家为主体的新闻评论对主体的特殊要求。

  3、应用:分析一篇新闻评论的口吻。

  第二节  评论者的修养

  一、考核知识点

  新闻评论工作者的修养

  二、考核要求

  1、识记:(1)新闻评论工作者的几大修养。(2)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在法律问题上,新闻评论存在的两个问题。

  2、领会:(1)社会的良心(2)为什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3)为什么要打好理论基础?(4)树立政策、法律、纪律观念的重要性。(5)为什么要打好知识根底?(6)深入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第三章  对象论

  第一节  评论对象的独特性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的对象辨析

  (二)认识新闻评论对象的意义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的对象辨析

  领会:(1)新闻事件与它所依附的实体之间的关系。(2)新闻评论的对象与政治性、业务性。

  (二)认识新闻评论对象的意义

  领会:必须充分解放对象,正确认识新闻评论的对象,才能进一步促进新闻评论格局趋向合理化,使新闻评论愈益繁荣,以引导社会日益多样的舆论走向。

  第二节  新闻评论与其它评论的关系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与体育评论的关系

  (二)新闻评论与经济评论的关系

  (三)新闻评论与文艺评论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与体育评论的关系

  领会:(1)新闻评论与体育评论各自的评论范围。(2)新闻评论与体育评论互有交叉的关系。

  (二)新闻评论与经济评论的关系

  领会:(1)新闻评论与经济评论各自的评论范围。(2)新闻评论与体育评论互相有交叉的关系。

  (三)新闻评论与文艺评论的关系

  领会:(1)文艺评论的评论对象。(2)新闻评论与文艺评论的交叉点。(3)新闻评论不仅仅是一种政治评论,它更是一种社会评论。

  第三节  新闻评论与深度报道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与深度报道的相似处

  (二)新闻评论与深度报道的区别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与深度报道的相似处

  领会:二者都在“为何”和“如何”上做文章。

  (二)新闻评论与深度报道的区别

  领会:(1)“用事实说话”是报道,“用事实说话”是评论。(2)深度报道是要告诉人们更多的信息,新闻评论是就已知的信息表达意见。

  第四节  评论深度与对象模糊问题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的深度要求

  (二)达到深度要求的途径

  (三)保持对象的明确性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的深度要求:

  领会:(1)新闻评论不能就事论事,而要发掘出事实背后的普遍意义。(2)正是具体事件背后的普遍性的东西使偶然发生的新闻事件具有了意义。

  (二)达到深度要求的途径:

  领会:(1)要评出深度来,就要找到新闻事件与系统中的其它结构因素之间的广泛联系。(2)新闻事件的普遍意义是通过横向共时性的问题的普遍存在而显示。(3)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多种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新闻评论要弄清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预测事件的走向以及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这也是达到深度要求的一个途径。

  (三)保持对象的明确性:

  领会:(1)在追求深度的同时,要保持对象的明确性。(2)要保持对象的明确性,首先要明确认识新闻评论的对象是什么。其次,要在评论过程中始终紧扣评论对象发言。再次,所探寻的意义必须是新闻事件本身所可能具有的,而不是生硬加上的。最后,要就“实”“务”“虚”,不能由“虚”到“虚”。

  第四章  创作论(上)

  第一节  新闻评论选题

  一、考核知识点

  (一)“选题”辨析

  (二)选题的标准

  (三)选题的来源

  二、考核要求:

  (一)“选题”辨析

  1、识记:

  (1)选题(2)命题(3)立论

  2、领会:

  (1)选题与对象的关系。(2)选题的相互联系的两种含义。(3)传媒的选题计划与评论员的选题方向的关系。(4)选题与命题的关系。(5)选题和立论的关系。

  (二)选题的标准:

  1、识记:

  (1)我党新闻评论的选题标准。(2)选题的具体要求。

  2、领会:选题的重大与否与新闻事件的重大与否之间的关系。

  (三)选题的来源:

  1、识记:选题的几大来源。

  2、领会:

  (1)“上面的精神”(2)“下面的呼声”。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立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立论的要求

  (二)立论的过程

  二、考核要求:

  (一)立论的要求

  1、识记:立论的具体要求

  2、领会:

  (1)立论的多种角度、选题的多个侧面,可以使论点不断翻新。(2)立论求新与求实的关系。

  (二)立论的过程

  1、识记:

  (1)立论过程的两个环节。(2)立论需要占有的几个方面的材料。

  2、领会:

  (1)一篇评论的论点是评论者思维穿透力量拂过评论材料,对材料的内在逻辑加以寻绎的结果。(2)占有材料不仅仅是占有某则新闻事件,而是要广泛研究社会。(3)社会是处在不停的运动过程中的,事件也只有在社会运行的过程中才具体地标示出其价值意义,其意义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增值或增墒,没有恒定的意义存在。(4)对新闻事件的价值发掘取决于评论者对事件所构成的与社会生活的诸种关联的发现。(5)评论者不仅是大众舆论的收集者,同时还担负着引导舆论的任务。(6)只有了解了情况、掌握了政策,才能使我们在立论时找准最佳切入点,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各个具体问题,使立论准确鲜明而不失公允。(7)新闻评论的立论过程是一个痛苦的比较、分析、筛选的过程。(8)立论既要审慎,又要讲求时效性。

  3、应用:

  找几篇选题一致,立论不同的评论。

  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标题

  一、考核知识点:

  (一)标题的作用

  (二)标题的要求

  (三)几种常见的标题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标题的作用

  1、识记:新闻评论标题的作用

  2、领会:标题的重要性

  (二)新闻评论标题的特点

  识记:新闻评论标题和新闻标题的异同。

  (三)标题的要求

  1、识记:

  标题的两个根本性要求。

  2、领会:

  (1)新闻评论的标题和新闻的标题要求不同。(2)新闻评论的标题不能要求做到准确、鲜明、生动。(3)不同的内容和风格要求不同的标题。(4)标题和文章内容、风格不一致,将造成一种讽刺、调侃和滑稽效果。(5)要求标题与文章内容和风格一致和要求标题具有吸引力是不矛盾的。

  (四)常见的标题类型

  1、识记:十种标题类型

  2、领会:所列各种标题的特点

  3、应用:收集一些好标题

  第五章  创作论(中)

  第一节  新闻评论论证

  一、考核知识点:

  (一)“论证”辨析

  (二)常用的论证方式

  二、考核要求:

  (一)“论证”辨析

  1、识记

  (1)论点。(2)论据。(3)论证。(4)几类论据。

  2、领会:对论点、论据、论证过程的要求

  (二)常用的论证方式

  1、识记:

  (1)归纳论证。(2)演绎论证。(3)类比论证。(4)对比论证。(5)比喻论证。(6)反证。(7)归谬法。

  2、领会:

  (1)各种论证方式的运演规则。(2)各种论证方式的真理性和局限。

  3、应用:用所列某一种论证方式创作一篇评论。

  第二节  新闻评论驳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驳论”辨析

  (二)如何进行反驳

  二、考核要求:

  (一)“驳论”辨析

  识记:(1)驳论的概念。(2)驳论文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二)如何进行反驳

  领会:反驳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即: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的逻辑过程。

  第六章  创作论(下)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对新闻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

  (二)结构安排原则

  (三)新闻评论常用的三种主要结构形式

  (四)新闻评论的开头和结尾

  二、考核要求:

  (一)对新闻评论结构的基本要求

  1、识记:结构的概念

  2、领会:结构安排要言之有序,做到纲举目张,以帅统兵。

  (二)结构安排原则

  1、识记:

  (1)结构安排的两个原则。(2)评论三部曲。(3)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

  2、领会:认识的过程就是事物自身结构逻辑的发现过程,认识的完成就是事物自身结构逻辑的显现。

  (三)新闻评论常用的结构形式

  1、识记:

  (1)纵向结构。(2)横向结构。(3)评点式结构。

  2、领会:

  (1)纵向结构显示了事理和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引导人们根据问题的前因后果的内在联系去认识事物。它逻辑严密,论证性强,用得好,能够深刻地启发受众对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思考,获昨智力上的满足。(2)横向结构能够使围绕论点的各个方面都展现出来,让人从较宽广的领域内获得一个全貌性认识。(3)各种结构形式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4)评点式结构以蕴含着内在逻辑性的圆融的事例本身去阐发道理,而不是把其中的逻辑筋脉单独抽取出来。它生动活泼,短小精悍,一针见血,不拘一格。

  (四)开头和结尾

  1、识记:

  (1)“凤头猪肚豹尾”的意思。(2)开头的重要性。(3)“开门见山”在新闻评论中的两种含义。(4)几种常见的开头方式。(5)几种常见的结尾方式。

  2、领会:

  (1)新闻评论的开头既要努力吸引人们去阅读正文,同时也是议论文共有的提出问题阶段或者叫引论阶段。不仅如此,它还决定着整篇文章的风格基调和展开方式。(2)新闻评论的开头(结尾)与新闻作品的开头(结尾)的不同。

  3、应用:收集一些好的开头和结尾。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语言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与新闻语言相比的论理性、分析性。

  (二)与一般议论文语言相比的通俗性。

  (三)新闻评论语言的文采。

  二、考核要求:

  (一)与新闻语言相比的论理性、分析性

  1、识记:分析性叙事

  2、领会:

  (1)新闻评论的语言是论理性语言,而不是叙事性语言。(2)正确看待述评中叙事因素的大量介入。(3)就像数学运算中的具体数字运算和使用代数运算一样,新闻作品中是具体的物体件数的展示,新闻述评是具体的数字运算,而一般的新闻评论则是由数字运算推导出代数运算程序。相对于数字所代表的具体事物来说,数字已经抽象化了。(4)新闻评论的语言采取消极修辞方式,首先追求准确、鲜明。

  (二)与一般议论文相比的通俗性

  领会:弄懂以下几种关系:

  (1)通俗化与专业术语的使用。(2)通俗化与表达的准确性。(3)通俗与形象化。(4)通俗与思想的精深。(5)通俗与庸俗。(6)通俗与语言规范化。(7)通俗的度与对受众的尊重。

  (三)新闻评论语言的文采

  1、识记:(1)语言的形式美感。(2)字句炼到什么样子才是最美的。

  2、领会:

  (1)如何增强语言的文采。(2)知识运用不当的表现。(3)文采对新闻评论的重要性。

  第七章  文体论

  第一节  文化分类方法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文体分类原则思考

  (二)几种有代表性的分类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文体分类原则思考

  领会:每一种分类方法都是对特定时空的新闻评论实践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从某个特定角度对新闻评论进行分析把握的结果。

  (二)几种有代表性的分类

  领会:(1)各种分类方法的特点。(2)本书的多级分类方法。

  第二节  社论、评论员文章

  一、考核知识点

  (一)社论

  (二)评论员文章

  二、考核要求:

  (一)社论

  识记:

  (1)社论的定义。(2)社论的特点。(3)社论的分类。(4)各类社论的特点。(5)社论的几种变体。

  (二)评论员文章

  识记:

  (1)评论员文章的特点。(2)评论员文章的分类。(3)各类评论员文章的特点。

  第三节  短评和编者按语

  一、考核知识点:

  (一)短评

  (二)编者按语

  二、考核要求:

  (一)短评

  识记:(1)短评定义。(2)短评的特点。

  (二)编者按语

  识记:(1)编者按语定义。(2)编者按语分类。(3)编者按语的特点。

  第四节  专栏评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专栏评论

  (二)杂文

  二、考核要求:

  (一)专栏评论

  识记:(1)专栏评论释义。(2)专栏评论的特点。

  (二)杂文

  识记:(1)杂文的定义。(2)杂文的特点。

  第五节  述评

  一、考核知识点

  述评分析

  二、考核要求

  识记:(1)述评释义。(2)述评的特点。

  第八章  媒体论(上)

  第一节  新闻评论策划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策划的重要性

  (二)新闻评论的媒体策划

  (三)新闻评论的稿件配置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策划的重要性

  1、识记:新闻评论策划的重要性。

  2、领会:(1)新闻评论策划是媒体竞争的需要。(2)新闻评论策划是凸显媒体灵魂的需要。(3)新闻评论策划是有效影响舆论的需要。(4)新闻评论策划是媒体版面语言与评论直接发言有效结合的需要。

  (二)新闻评论的媒体策划:

  1、识记:媒体策划的几种定位。

  2、领会:每种定位要考虑的各种因素。

  (三)新闻评论的稿件配置:

  1、识记:(1)稿件配置的意义。(2)稿件配置的几种基本手段。

  第二节  报纸

  一、考核知识点:

  (一)报纸的传播特点

  1、识记:报纸传播的优缺点

  2、领会:(1)报纸反映面的广阔性和丰富性。(2)报纸表达思想、展开论证的深刻性。(3)报纸的可保存性和选择性。(4)报纸传播公众解码的专注性。(5)报纸传播的弱点。

  (二)报纸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其要求

  1、识记:报纸新闻评论的几个特点及要求。

  2、领会:

  (1)报纸新闻评论表达思想的深刻性。(2)报纸新闻评论“快”与“准”、“准”与“活”的矛盾。(3)论述的深刻本身就是“活”。

  第三节  广播

  一、考核知识点:

  (一)广播的传播特点

  (二)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及要求

  (三)广播评论的特殊评论形式

  二、考核要求:

  (一)广播的传播特点

  1、识记:

  (1)广播的语言特点、传播方式。(2)广播传播的优缺点。

  2、领会:

  (1)广播对主持人的要求。(2)广播的群众性。(3)广播的“一次过”性质所带来的问题。(4)广播的私人性质。(5)广播的心灵性。

  (二)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和要求

  1、识记:

  (1)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和要求。(2)瞬时记忆。

  2、领会:

  (1)对广播新闻评论提出的要求的道理。(2)广播评论口语化与主持人的结构文章的能力。(3)广播口语并非生活口语,而是艺术化了的口语。(4)即兴评论对主持人的要求。(5)报纸评论可能更深地影响人,但广播评论却能更强烈地打动人。

  (三)广播评论的特殊论形式

  1、识记:

  (1)广播评论的三类评论形式。(2)广播谈话的三种形式。(3)座谈式广播评论要注意的方面。(4)口头评论。(5)口头评论的利弊。(6)带音响的评论。(7)带音响的评论中实况音响的作用。(8)带音响评论中背景音响的作用。(9)音响的局限性。(10)怎样更好地让音响为说理服务?

  2、领会:

  (1)漫谈式广播谈话是一种拟态交流方式。(2)评论员评论是以第一人称形式出现的“小我”的眼光和语气现场说法。(3)音响应是说理“锦上的花”、“琴上的弦”。

  第九章  媒体论(中)

  第一节  电视

  一、考核知识点:

  (一)电视的特点及其对新闻评论的影响

  (二)电视评论的特点及要求

  二、考核要求

  (一)电视的特点及其对新闻评论的影响

  1、识记:

  (1)电视的传播特点。(2)电视的特殊收看效果。(3)电视传播的弱点。(4)电视新闻评论中,口播的主要功能。

  2、领会:

  (1)声与画之间的关系。(2)声画文三者的整合所产生的新的系统质。(3)电视是一种传播最直接、现场感最强的媒介。(4)客厅文化。(5)电视交流的类人际传播性对主持人的特殊要求。(6)电视信息在时间之维上流动给电视表现带来的问题。(7)电视评论时态的当下化。

  (二)电视评论的特点及要求

  1、识记:电视评论的特点及要求。

  2、领会:

  (1)电视新闻评论选题忌空、忌大、忌泛,要进行“大众话题评说”。(2)电视新闻评论是众声喧哗中突出主持人的声音。(3)电视新闻评论长于对论据的形象展示,给人以证据确凿的感受。(4)电视评论中有声语言的主要作用。(5)电视新闻评论员既要让大众放言评说,又要把好评说的舆论导向关。(6)电视新闻评论的主持人一方可以有哪些角色。群众一方又包括哪些角色。

  (三)电视新闻评论的几种模式

  识记:电视新闻评论的四种典型模式及其特点。

  第二节  其它传媒综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书籍杂志新闻评论

  (二)其它非大众传媒新闻评论

  二、考核要求:

  (一)书籍杂志新闻评论

  1、识记:书籍杂志新闻评论的特点

  2、领会:

  (1)书籍是适合详细而深入地阐述某个主题的唯一的传播形式。(2)杂志介乎书籍和报纸之间,既有一定的时效性,又能将评论适当引向深入,版面大小正好适合于阅读,具有“相当深厚”的解释功能。

  (二)其它非大众传播媒介

  领会:

  (1)组织新闻评论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2)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手段的结合,创造出了越来越多的有效评论。

  第十章  媒体论(下)

  第一节  网络传播的特点

  1、识记:(1)网络传播的六大特点。(2)“第四媒体”称谓的来源。

  2、领会:

  (1)多媒体化可从哪几方面来理解。(2)第四媒体与虚拟空间。(3)互联网把人们带入了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4)为什么说网络传播不受时空的限制?(5)超文体链接使每一文本间只具有相关性,没有了结构的严密性。(6)在网络的多元化传播主体中,大众传播仍然占据着权威的位置。(7)为什么说网络传播中,反馈变成了互动?(8)网络传播对传者与受者概念的解构。(9)匿名化与网名化的矛盾。

  第二节  网络新闻评论

  1、识记:(1)网络新闻评论的几大特点。(2)网络上的大众媒体评论有哪两大块儿?(3)印刷媒体内容的网上存储有哪两类?(4)网上大众媒介原创性新闻评论的特点。(5)网上非大众媒介新闻评论的特点。

  2、领会:(1)为什么说广播电视媒体信息的网上存储改变了其原有的“一次过”性质?(2)分清网上大众媒介原创性评论与网上非大众媒介评论。(3)网上为什么要实行追惩制?

  第十一章  接受论

  第一节  接受主体

  一、考核知识点:

  (一)接受主体的大众性

  (二)大众的主体性

  二、考核要求:

  (一)接受主体的大众性

  1、识记:

  (1)“大众”的涵义。(2)大众的从众性。(3)“皮下注射论”。

  2、领会:

  (1)大众传播的接受主体与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不同。(2)现代意义上的大众是如何产生的。(3)从变化快的世界中寻找不变的东西,寻找其背后相对恒定的意义,成为大众重获安全感的必然追求。(4)时尚和恐慌。

  (二)大众的主体性

  领会:(1)大众的主体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接受”与“主体”的矛盾统一。

  第二节  传播环境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传播环境与传播

  (二)新闻评论对舆论环境的适应

  (三)新闻评论对舆论环境的影响

  二、考核要求:

  (一)传播环境与传播

  领会:

  (1)传播环境对传播的影响。(2)传播对传播环境的重构作用。(3)信息Ⅱ≠信息Ⅰ

  (二)新闻评论对舆论环境的适应

  1、识记

  (1)新闻评论如何适应舆论环境。(2)面对不同的接受群落,新闻评论可选择的办法。

  2、领会:

  (1)抓住了社会舆论的兴奋点,信息就可能保真并在信道中被强化。(2)为何要适时推出评论。

  (三)新闻评论对舆论环境的影响

  领会:

  (1)评论不仅要做到择时而发,而且要做到有评择发。(2)评论者的社会责任感。(3)新闻评论不能跟着舆论走。(4)有评择发不是要对世界造成歪曲,而是要努力挖掘出生活的本质,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评价新闻事件。

  第十二章  新闻评论史

  第一节  产生的前提

  一、考核知识点:

  新闻评论产生的前提

  二、考核要求:

  识记:新闻评论产生的三个前提。

  第二节  中国新闻评论史

  一、考核知识点:

  (一)新闻评论史前期

  (二)政论时期

  (三)向新闻评论演进期

  (四)成熟与完备期

  (五)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评论

  二、考核要求:

  (一)新闻评论史前期

  识记:(1)邸报的产生。(2)以汉字刊行的最早的报刊。(3)首倡社论的报纸。

  (二)政论时期

  识记:

  (1)我国最早的一批现代化报纸及办报目的。(2)王韬及其新闻评论。(3)我国第一张以政论为主的报纸。

  (三)向新闻评论演进期

  识记:(1)梁启超和《时务报》、“时务文体”。(2)新闻评论演进为独立新闻体裁的重要标志。(3)“三民报”。(4)报纸的四大部件。

  (四)成熟与完备期

  识记:无产阶级新闻评论开始在中国出现的标志。(2)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在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张中共中央机关报。(3)我国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有风格。(4)李大钊的评论。(5)邹韬奋的评论。(6)张季鸾的评论。

  (五)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评论

  1、识记:

  (1)社会主义时期新闻评论的分期。(2)文革评论的特点。(3)“两报一刊社论”。

  2、领会:

  (1)社会主义时期新闻评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2)新时期新闻评论向社会本位的回归。(3)新时期新闻评论在形式、风格上的新探索。

  第三节  外国新闻评论简史

  一、考核知识点:

  (一)外国新闻评论的史前期

  (二)政论时期

  (三)新闻评论的现代化时期

  (四)无产阶级新闻评论史

  二、考核要求:

  (一)外国新闻评论的史前期

  识记:

  (1)现在认为最早的“类报纸”。(2)手抄报纸和书简报纸的出现。(3)传单、鸭鸣报的出现。

  (二)政论时期

  领会:

  (1)近代报纸是在欧洲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2)当时报纸的主要职能是从事政治性评论,获取商业利润是次要的问题。(3)美国报刊在政论时期的发展。

  (三)新闻评论的现代化时期

  领会:

  (1)美国新闻评论向有序化发展的过程。(2)美国新闻评论的“资本主义价值准则卫道士”性质。

  (四)无产阶级新闻评论史

  识记:

  (1)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开端。(2)无产阶级自己公开出版的第一个新闻评论阵地。(3)俄国第一份公开出版的布尔什么维克服。(4)俄布中央机关报。(5)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机关报。(6)前苏联大众新闻传媒体系的显著特点。(7)前苏联的新闻评论。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并进而提出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大纲对各章节的主要内容作了扼要说明,并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核要求标准化。这样做的目的是:(1)使自学应考者能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2)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正全面地、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3)使考试命题者能够更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涵义是:

  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知和表述。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范、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规范、方法的区别和联系,并内化为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3、应用:在识记和领会的基础上,能对问题进行正确的阐述和分析,能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关于自学教材

  新闻评论学考试全省统一命题使用的教材以省考办公布的教材版本为准。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方法。

  本门学科内容包括了有关新闻评论的各个环节:本体论、创作主体论、对象论、创作论、文体论、媒体论、接受主体论、新闻评论史,读者不难看出,这些环节合起来构成了一个系统。首先谈的是新闻评论是什么,然后是新闻评论的作者,作者所面对的对象,作者占有对象后的他作过程,他作所使用的文章体式,作品完成后的传播渠道,接受作品的人,最后是新闻评论的发展历史。在课本中,考虑到没有专门的新闻评论写作学,而写作又是广大自考者在知识运用上的难点,所以,用了三章的篇幅。当今媒体对新闻评论的制约也越来越被人们注意到,不熟悉媒体特点,很难写出适合传播的评论,所以,媒体也分为两章加以阐述。本课本对接受的专章论述篇幅较少,是因为在各章中都始终把接受放在了首位,并不是因为接受不重要,恰恰是接受太重要了。全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应考者首先要系统学习各章,在对整个学科系统的完整把握的基础上再抓重点、难点。切忌孤立地看待每个问题。

  2、把学习理论和应用方法结合起来。

  本课程的内容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自学应考者应当在学习有关理论观点的同时,多进行一些新闻评论的创作实践,这样,就会对理论有更切身的理解,真正使理论的指导作用得到发挥。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要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的发生,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方向。

  2、要正确处理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领会同应用联系起来,把基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素质和思想水平。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模拟题的道路上。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核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和缩小考试范围,提高和降低考核要求。考核命题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2、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切勿混淆。

  3、本课程考试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和作文题。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