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教材大纲 > 江苏自学考试资源环境经济学教材大纲

江苏自学考试资源环境经济学教材大纲

2006年11月27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准考证

  南京农业大学编 (高纲号 0556)

  I  课程与设置的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资源环境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在学习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资源经济折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我国目前的资源环境利用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各种资源优化配置的造径,而且将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资源经济配置的指导思想。为今后学习管理学和经济学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实践应用和科研打好基础。

  本课程在前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和土地经济学研究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优利用的基础上,继续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有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城乡规划专业课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明确资源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学习有关资源管理和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以及进行实践应用和科研打好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多思考、多做习题,通过做题和联系实际来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熟悉资源的定义、分类及其相关的特性。

  2、掌握经济学相关的理论、原理及计算方法。

  3、掌握相关经济理论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

  4、掌握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下的各种资源有效配置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在前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和土地经济学研究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优利用的基础上,继续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有效利用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为土管专业和城乡规划等专业课程准备理论基础。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  绪论

  (一)课程内容

  1、资源的概念

  2、资源的分类及特征

  3、资源经济学的一般基本理论

  4、资源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熟练掌握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资源的特征,了解资源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理解资源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资源的广义定义和狭义定义,了解资源的属性。

  2、了解资源的三种分类方法,熟练掌握非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以及共享资源等定义及特征,并能举例说明。

  3、了解资源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4、掌握资源经济学主要研究的五个方面。

  第2章  资源的稀缺原理

  (一)课程内容

  1、稀缺的概念

  2、用边原拓模型和李嘉图模型来判断稀缺

  3、资源稀缺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4、资源稀缺度量的主要方法和指标

  5、缓减资源稀缺的途径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对资源经济学的研究一般是从稀缺原理开始的,因而要学好资源经济学这门课程,掌握资源的稀缺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理解资源稀缺和资源短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对边拓模型和李嘉图模型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资源稀缺的涵义。掌握资源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熟练掌握资源稀缺的度量方法以及各项度量指标。熟练掌握技术进步在缓解资源稀缺中的作用,并了解其他的缓解资源稀缺的途径。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理解稀缺和短缺的概念。要求达到“领会”的层次。

  2、通过对拓模型和李嘉图模型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资源稀缺的涵义。

  3、掌握由于资源的稀缺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熟练掌握资源稀缺的物理和经济度量方法,了解公式S0/R0=Y,及其经济度量指标(资源产品价格、开发成本和租金)。

  5、熟练掌握技术进步在缓解资源稀缺中的作用并了解其他的缓解途径。

  第3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课程内容

  1、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及其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及特征

  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种途径

  4、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学评价方法

  5、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经济学涵义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种崭新的理性的发展模式,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发展历程有个大概了解。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基本特征,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熟练掌握资源的环境经济学评价方法,了解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经济学涵义。

  本章的重点在绿色GNP、和世界银行新财富体制的资源核算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了解从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以及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四个里程碑。分别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和科技属性四个方面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掌握1987年提出的布氏定义。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特征和原则。

  3、了解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将环境、资源价值纳入国民核算体系,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调整产业及经济政策,维护自然可持续利用等方面。

  4、熟练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经济学评价方法,其主要包括绿色GNP和世界银行新财富体制方法。

  5、了解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经济学涵义,掌握扭曲的价格体系修正。

  第4章  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原理

  (一)课程内容

  1、自然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原理

  2、资源利用中利润最大化的实现

  3、外部性、市场失灵及其纠正

  4、价格变动对福利的影响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熟练掌握自然资源合理配置的时间原理,了解自然资源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掌握资源配置中利润最大化实现的条件,理解外部性、市场失灵及其纠正,以及了解资源配置中的一些福利经济问题。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了解自然资源合理配置的概念,掌握贴现率、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等的基本含义,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2、掌握资源合理配置中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条件MR=MC,理解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等产量曲线和契约曲线的含义以及帕累托效率得以实现的三个必要条件。

  3、理解外部性的概念以及积极和消极外部性的含义,了解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排放税以及科斯定理,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

  4、了解补偿变化(CV)、等价变化(EV)、补偿剩余(CS)、等剩余(ES)的含义。

  第5章  非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

  (一)课程内容

  1、非再生资源的概念及基本特征2、从社会整体、竟争性企业和垄断性企业分析资源的最优利用条件3、影响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4、税收问题的经济学分析5、石油问题的分析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非再生资源的一种有限的资源,它在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分配将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本章中应掌握非再生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以及资源最优利用的条件,掌握影响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了解非再生资源开采税收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掌握非再生资源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其非再生性和不可逆性。

  2、熟练掌握社会最优利用的几种函数及模型以及实现其最优利用的基本条件,理解边际使用成本(MUC)和稀缺租的概念,掌握竞争性企业和垄断性企业最优利用的特点和条件。

  3、了解影响资源开发利用的五个主要因素,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

  4、了解矿山使用费、收入税、利润税和资源租税的含义。

  5、以石油为例,了解世界石油市场和石油输出国组织。

  第6章  可再生资源的最优配置

  (一)课程内容

  1、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及其特征

  2、可再生资源的和生态增长模型

  3、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决策模型

  4、森林资源经济学

  5、单鱼种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学习目的的要求

  可再生资源的可再生性也有其条件和临界点。在本章的学习中,应掌握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及特征,通过对可再生资源的生态增长模型的理解,了解资源开发与种群平衡以及资源最优利用的条件,了解Fanstmann模型并能进行简单的实例分析。熟练掌握单鱼种资源的最优配置。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掌握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及特征,并能区别可再生商品性资源和可再生公共物品资源。

  2、理解可再生资源的四种生态增长模型,熟练掌握Logistic模型,即F(N=rN(1-N/K)。

  3、了解资源开发与种群平衡以及资源最优利用的条件。

  4、了解Fanstmann模型并能进行简单的实例分析。

  5、了解渔业资源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单鱼种资源的最优配置,熟练掌握最大经济产量(MEY)和相应的捕捞努力量(FMEY)、最大可持续产量(MSY)和相应的捕捞努力量(FMSY)以及生物经济平衡点。

  第7章  共享资源的最优利用

  (一)课程内容

  1、共享资源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共享资源存在的根本原因

  3、共享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学分析

  4、共享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手段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在本章中应掌握共享资源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了解共享资源存在的根本原因,理解“公地悲剧”、“拥挤问题”和“污染问题”等的经济分析,掌握外部性内部化的两中主要的途径:私人交易和政府管制。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掌握共享资源的概念及其四个基本特征,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

  2、分别从社会、经济、技术和缺席四个角度来了解共享资源存在的根本原因,要求达到“领会”的层次。

  3、理解由于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不相一致而导致的“公地悲剧”、“拥挤问题”和“污染问题”要求达到“领会”层次。

  4、掌握外部性内部化的两种基本途径,熟练掌握科斯定理和可转让的许可证制度。

  第8章  自然资源核算和价值评估

  (一)课程内容

  1、自然资源核算的概念及其内容

  2、自然资源核算程序及方法

  3、自然资源核算体系

  4、自然资源价值观

  5、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方法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自然资源核算的概念、内容及其程序和方法,了解自然资源核算对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资产负债的调整,掌握自然资源价值观的各种观点和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的方法,并了解评估方法的运用实例。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了解自然资源核算的概念、内容及核算的一般程序,理解帐户法和资源效率分析法的原理。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

  2、了解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方式。

  3、掌握自然资源无价值论和有价值论的各种观点。

  4、掌握市场法、收益法、生产成本法和净价格法等自然自由价值评估方法,并了解评估实例。

  第9章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经济问题

  (一)课程内容

  1、自然环境系统及环境经济复合系统

  2、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3、环境问题形成的经济原因

  4、环境经济评价方法

  5、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

  6、污染最优控制与保护战略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经济的增长建立在环境承受的范围之内,处理好资源经济问题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在本章的学习中,应该了解自然环境系统、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和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两个主要原因: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了解环境经济评估的四种方法。掌握库兹涅茨曲线,了解环境污染的最优控制方法以及环境保护战略。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了解自然环境的含义、构成及其系统运行的四个特征。了解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要求达到“领会”的层次。

  2、了解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环境污染问题。

  3、理解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产生的主要原因,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

  4、了解环境经济评估方法:市场调查法、替代市场法、意愿调查评价法和环境费用估算方法。

  5、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掌握库兹涅茨曲线。

  6、了解环境污染最控制的方法,以及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战略。

  第10章  自然资源利用中的制度分析

  (一)课程内容

  1、制度与自然资源利用制度

  2、自然资源利用制度分类与功能

  3、自然资源利用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4、自然资源利用制度开成的经济分析和变迁分析

  5、自然资源利用配置制度和产权制度的经济分析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一定的制度框架内进行的,为了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在本章首先应了解制度及自然资源利用制度的概念、分类和功能,理解自然资源利用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了解自然资源利用制度的形成、变迁和运作的经济分析。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了解自然资源利用制度的内含。

  2、了解自然资源利用制度的分类和五个功能,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

  3、理解自然资源利用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要求达到“领会”的层次。

  4、了解囚犯模型和合作剩余,了解制度变迁的过程。

  5、了解自然资源配置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第11章  自然资源管理

  (一)课程内容

  1、自然资源管理的内涵及目标

  2、自然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

  3、生态经济规则

  4、自然资源储备制度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为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必须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管理,在本章的学习中,应了解自然资源管理的内涵和目标,掌握自然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及其相应的内容,了解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经济规划的内涵、内容以及编制程序,了解自然资源储备制度的内涵、特点和意义。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了解自然资源管理的内涵及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四个目标,要求达到“识记”的层次。

  2、掌握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自然资源管理手段的内容。

  3、了解自然资源的利用生态经济规则的基本内涵、内容和编制程序。

  4、了解自然资源储备制度的内涵及特点。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中有关提法的说明

  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识记”、“领会”、“掌握”、“熟练掌握”等四个能力层次,它们之间是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它们的含义是:

  识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如定理、公式、重要结论、方法、步骤及特征、特点等),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规定的有关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熟悉其内容要点和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论述。

  掌握: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本课程的少量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应用问题,如简单的计算、分析、论证。

  熟练掌握: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本课程中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如对环境价值的评价等。

  (二)自学教材

  自学教材:《资源经济学》曲福田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自学者在自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知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关于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解题方法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节内容后,应认真理解和思考,这一过程可帮助考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学分

  本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共4学分。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所提出的总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层次,并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对考生进行辅导时,应以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考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考生“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出问题,依靠自己学通”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基础、突出重点,要帮助考生对课程内容建立一个整体的概念,对考生提出的问题,应以启发引导为主。

  6、注意对考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六)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条细目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15%:“领会”25%:“掌握”为40%:“熟练掌握”为20%.

  3、试题难易程度要合理,可分为四档:易、较易、较难、难,这四档在各份试卷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3:3:2.

  4、试题主要题型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改错题及计算题等四种类型。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题份量应以中等水平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