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教材大纲 > 江苏自学考试社会问题教材大纲

江苏自学考试社会问题教材大纲

2006年11月22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查分预约

  南京大学编 (高纲号 0433)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要求

  《社会问题概论》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工作与管理(本科)必修课程,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考试者是否掌握社会问题的专门知识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社会问题概论》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在我国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剧烈动荡,各种矛盾大量产生,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影响了相当多的社会成员的生活。社会工作就是为了解决由社会问题引起的各种群体面临的困难。社会工作在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具体困难时,必须对整个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要有所了解。《社会问题概论》就是这样的一门课程,以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社会问题,帮助人们从宏观上了解、掌握社会问题产生的规律性,及治理社会问题的对策。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使自学者了解社会问题的客观性,掌握分析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观察社会问题的基本观点,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对社会工作面临的主要的社会问题要能够分析、解剖。例如对自杀、精神疾病、吸毒、青少年犯罪、残疾人、老年人、家庭婚姻、贫困、失业、游民等社会问题,通过学习,使自学者能够掌握观察社会问题的基本观点与方法,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社会问题能够进行科学地分析。

  第二部分  考试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编  社会问题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社会问题概述

  Ⅰ、考核知识点

  一、社会问题界定

  二、社会问题界定的过程

  三、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

  Ⅱ、考核要求

  一、社会问题界定

  1、识记:(1)社会问题。(2)“个人麻烦”。(3)“公共问题”。

  2、领会:(1)社会问题界定的条件。(2)对社会问题下定义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二、社会问题界定的过程

  1、识记:(1)麦尔兹关于社会问题界定的三个阶段。(2)利益受损集团。(3)敏感集团。(4)社会热点。

  2、领会:(1)社会问题界定的环节。(2)社会热点的特征。(3)社会问题与社会热点的区别。

  三、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

  1、识记:(1)社会冲突。(2)经济制度论。(3)综合要素论。

  2、领会:(1)社会病态论。(2)社会解组论。(3)行为偏差论。(4)标签论。

  第二章  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

  Ⅰ、考核知识点

  一、社会问题的特征

  二、社会问题的类型

  三、社会问题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四、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

  Ⅱ、考核要求

  一、社会问题的特征

  1、识记:(1)社会问题的绝对性。(2)社会问题的客观性。(3)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2、领会:(1)社会问题的文化差异性。(2)社会问题的时代性。(3)社会问题的群差性。

  二、社会问题的类型

  1、识记:(1)墨顿与尼斯特的分类标准。(2)H·奥杜姆的分类标准。(3)P·H·兰迪士的分类标准。

  2、领会:(1)社会问题分类的标准。(2)按社会工作标准对社会问题的分类。

  三、社会问题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1、识记:卡洛特的三维结构。

  2、领会:(1)社会问题与社会学的关系。(2)社会学研究社会问题的作用。(3)在社会问题上社会学与其它社会科学的关系。

  四、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

  1、识记:(1)社会规律性准则。(2)社会规范性准则。(3)社会公众性准则。(4)社会效益性准则。(5)社会进步性准则。

  2、领会:(1)解决社会问题的指导方针。(2)解决社会问题的五个准则。

  3、应用:如何运用解决社会问题的方针来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

  第三章  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

  Ⅰ、考核知识点

  一、如何看待社会问题

  二、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

  三、转型期社会问题的突现

  Ⅱ、考核要求

  一、如何看待社会问题

  1、识记:认识社会问题的误区。

  2、领会:认识社会问题的理论难点。

  二、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

  1、识记:(1)社会转型的内涵。(2)社会结构。(3)群体结构。(4)组织结构。(5)社区结构。(6)制度结构。(7)意识形态结构。(8)社会机制。

  2、领会:转型期社会结构的变迁的内容。

  三、转型期社会问题的突现

  1、识记:转型期的社会问题。

  2、领会:转型期社会问题的特点。

  3、应用:如何看待转型期的社会问题。

  第四章  社会问题研究方法论

  Ⅰ、考核知识点

  一、透视性观点

  二、整体性观点

  三、群体性观点

  四、客观性观点

  Ⅱ、考核要求

  一、透视性观点

  1、识记:(1)隐功能。(2)社会的另一个侧面。(3)社会的多重本质。(4)透视性观点。

  2、领会:(1)要看到社会问题的隐功能。(2)要透视社会的内幕。(3)要看到社会的另一个侧面。(4)要透视社会生活的多重本质。

  3、应用:如何用透视性观点来观察社会问题。

  二、整体性观点

  1、识记:整体性观点。

  2、领会:整体性观点的内容。

  3、应用:如何用整体性观点来分析社会问题。

  三、群体性观点

  1、识记:群体性观点。

  2、领会:群体性观点的内容。

  四、客观性观点

  1、识记:客观性观点。

  2、领会:客观性观点的内容。

  第五章  社会问题研究方法

  Ⅰ、考核知识点

  一、社会瓿的经验研究方法

  二、社会问题研究模式

  三、社会问题研究的功能

  Ⅱ、考核要求

  一、社会问题的经验研究方法

  1、识记:(1)全面调查。(2)重点调查。(3)抽样调查。(4)个案调查。(5)观察法。(6)社区考察。(7)访谈法。(8)问卷法。(9)实验法。(10)文献法。(11)统计法。(12)比较法。

  二、社会问题研究模式

  1、识记:(1)假设。(2)研究社会问题的模式

  2、领会:研究社会问题的步骤。

  三、社会问题研究的功能

  1、识记:(1)描述性研究。(2)解释性研究。(3)预测性研究。(4)规范性研究。(5)相关关系。(6)社会问题预警。

  2、领会:(1)描述性研究的方法。(2)解释性研究的类型。(3)预测性研究的原则。(4)社会问题预警系统的功能与内容。(5)规范性研究的两个阶段。

  3、应用:试用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来分析一种社会问题。

  第二编  异常群体社会问题

  第六章  自杀问题

  Ⅰ、考核知识点

  一、自杀是一种社会病

  二、自杀的原因

  三、自杀控制

  Ⅱ、考核要求

  一、自杀是一种社会病

  1、识记:(1)自杀。(2)自杀死亡率。

  2、领会:我国自杀的特征。

  二、自杀的原因

  1、识记:自杀的三种类型。

  2、领会:杜尔凯姆关于自杀原因的分析。

  三、自杀控制

  1、识记:健康的定义。

  2、领会:(1)自杀的预兆。(2)自杀预防措施。

  第七章  精神疾病问题

  Ⅰ、考核知识点

  一、精神疾病的涵义

  二、精神疾病的类型与分布

  三、精神疾病的治疗

  Ⅱ、考核要求

  一、精神疾病的涵义

  1、识记:(1)精神疾病。(2)素质。

  2、领会:(1)精神疾病的影响。(2)精神疾病的致病因素。(3)精神异常的社会病因归类。

  二、精神疾病的类型与分布

  1、识记:(1)精神分裂。(2)情感性精神障碍。(3)人格异常。(4)反应性精神障碍。(5)神经官能症。

  2、领会: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

  三、精神疾病的治疗

  1、识记:(1)精神治疗。(2)工娱治疗。

  第三编  越轨群体社会问题

  第八章  吸毒问题

  Ⅰ、考核知识点

  一、我国毒品泛滥状况

  二、吸毒的社会原因

  三、戒毒工作

  Ⅱ、考核要求

  一、我国毒品泛滥状况

  1、识记:(1)麻醉品。(2)精神药品。

  2、领会:(1)主要毒品的性能。(2)当前吸毒的特点。

  二、吸毒的社会原因

  领会:(1)吸毒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危害性。(2)吸毒的原因。

  三、戒毒工作

  1、识记:(1)精神性依赖。(2)急性脱瘾期。(3)社会心理康复期。

  2、领会:戒毒的程序。

  第九章  卖淫问题

  Ⅰ、考核知识点

  一、中国卖淫嫖娼死灰复燃

  二、买方市场分析

  三、卖方市场分析

  四、卖淫嫖娼控制

  Ⅱ、考核要求

  一、中国卖淫嫖娼死灰复燃

  1、识记:(1)道格拉斯对卖淫的观点。(2)卖淫。

  2、领会:(1)我国禁娼成功的原因。(2)卖淫的构成要素。

  二、买方市场分析

  1、识记:约翰·盖农的观点。

  2、领会:嫖娼活动产生的社会因素。

  三、卖方市场分析

  领会: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妓女产生的原因。

  四、卖淫嫖娼控制

  领会:对卖淫嫖娼的治理系统。

  第十章  青少年犯罪问题

  Ⅰ、考核知识点

  一、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状况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网络

  Ⅱ、考核要求

  一、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状况

  1、识记:(1)青少年犯罪。(2)青少年犯罪的年龄界定。

  2、领会: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1、识记:(1)直接学习。(2)间接学习。

  2、领会:(1)不良社会化的因素。(2)青少年犯罪的轨迹。

  3、应用:试用不良社会化的因素解释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网络

  1、识记:(1)政府预防。(2)社会服务令。

  2、领会:青少年犯的预防网络。

  3、应用:如何运用综合治理网络预防青少年犯罪。

  第十一章  其它越轨问题

  Ⅰ、考核知识点

  一、赌博问题

  二、拐卖人口问题

  Ⅱ、考核要求

  一、赌博问题

  1、识记:(1)赌博。(2)赌博活动的四类人。

  2、领会:(1)赌博的动因。(2)禁赌思路。

  3、应用:如何正确看待群众的娱乐性赌博。

  二、拐卖人口问题

  1、识记:拐卖人口。

  2、领会:(1)拐卖人口活动产生的社会原因。(2)打击拐卖人口活动的政策措施。

  第四编  弱势群体社会问题

  第十二章  残疾人问题

  Ⅰ、考核知识点

  一、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历程

  二、残疾人问题的现状与根源

  三、解决残疾人问题的途径

  Ⅱ、考核要求

  一、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历程

  1、识记:(1)残疾人。(2)残疾人问题的两重性。

  2、领会: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阶段。

  二、残疾人问题的现状与根源

  1、识记:《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的两方面内容。

  2、领会:(1)我国残疾人问题的状况。(2)残疾人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解决残疾人问题的途径

  1、识记:(1)旧残疾人观。(2)新残疾人观。

  2、领会:残疾人的保障体系。

  第十三章  老年人问题

  Ⅰ、考核知识点

  一、老年人问题的涵义

  二、老年人问题状况

  三、解决老年人问题的建议

  Ⅱ、考核要求

  一、老年人问题的涵义

  1、识记:(1)老年人。(2)人口老龄化。(3)老年人问题。

  2、领会:老年人问题的成因。

  二、老年人问题状况

  1、识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领会:老年人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

  三、解决老年人问题的建议

  1、识记:农村社会化养老。

  2、领会:(1)家庭养老方式。(2)社会养老服务。

  第十四章  婚姻家庭问题

  Ⅰ、考核知识点

  一、婚姻家庭概述

  二、离婚问题

  三、家庭暴力问题

  四、重婚纳妾问题

  Ⅱ、考核要求

  一、婚姻家庭概述

  1、识记:(1)家庭。(2)婚姻。(3)违法婚姻。(4)大龄未婚。(5)大概率现象。

  2、领会:婚姻与家庭问题的相关理论流派。

  二、离婚问题

  1、识记:(1)粗离婚率。(2)结离婚对比率。

  2、领会:(1)离婚的理论与原因。(2)离婚的影响。

  三、家庭暴力问题

  1、识记:家庭暴力。

  2、领会:家庭暴力的原因。

  3、应用:如何预防家庭暴力。

  四、重婚纳妾问题

  1、识记:(1)包二奶。(2)离婚过错原则。

  2、领会:关于重婚罪的司法解释。

  第十五章  不良青少年问题

  Ⅰ、考核知识点

  一、不良青少年问题的现状

  二、不良青少年问题的原因

  三、宏观对策与微观措施

  Ⅱ、考核要求

  一、不良青少年问题的现状

  1、识记:(1)不良青少年。(2)问题青少年。(3)偶像崇拜。(4)青少年强索。

  2、领会:不良青少年问题的总类。

  二、不良青少年问题的原因

  1、识记:(1)心理分析理论。(2)社会控制理论。(3)差异交往理论。(4)社会学习理论。(5)权利控制理论。

  2、领会:青少年行为殿堂的主要原因。

  三、宏观对策与微观措施

  1、领会:(1)解决不良青少年问题的宏观对策。(2)解决不良青少年疸的微观措施。

  2、应用:青少年社会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第十六章  失业问题

  Ⅰ、考核知识点

  一、失业问题概述

  二、失业的原因

  三、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

  Ⅱ、考核要求

  一、失业问题概述

  1、识记:(1)失业。(2)失业率。(3)失业主体的条件。(4)劳动年龄人口。(5)劳动力人口。(6)下岗。

  2、领会:失业的种类。

  二、失业的原因

  1、识记:不在劳动力人口。

  2、领会:失业取决于哪些因素。

  三、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

  1、识记:劳动参与率。

  2、领会:解决失业的思路。

  3、应用: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失业问题。

  第十七章  贫困问题

  Ⅰ、考核知识点

  一、贫困状况

  二、贫困原因

  三、反贫困的措施

  Ⅱ、考核要求

  一、贫困状况

  1、识记:(1)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2)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3)客观贫困与主观贫困。(4)区域贫困与个体贫困。(5)长期贫困与暂时贫困。

  2、领会:贫困群体的状况。

  二、贫困原因

  1、领会:我国城乡贫困的原因。

  三、反贫困的措施

  1、识记:(1)人力资本投资。(2)贫困的经济增长。

  2、领会:(1)人口、资源与贫困的关系。(2)我国反贫困的经验。(3)我国现阶段反贫困的基本目标。(4)反贫困的原则。

  3、应用:试分析我国城乡贫困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办法。

  第十八章  游民问题

  Ⅰ、考核知识点

  一、游民问题

  二、乞丐问题

  三、流浪儿童问题

  Ⅱ、考核要求

  一、游民问题

  1、识记:(1)流动人口。(2)游民。

  2、领会:(1)游民形成的社会原因。(2)游民的管理。

  二、乞丐问题

  1、识记:乞丐。

  2、领会:对乞丐的管理问题。

  三、流浪儿童问题

  1、识记:流浪儿童。

  2、领会:流浪儿童救助。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兹对有关问题说明如下,并进而提出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使自学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的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记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理论、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内化成自己实际工作的能力。

  应用:在知识和领会的基础上,能对问题进行正确的阐述和分析,能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关于自学教材

  社会问题考试全省统一命题指定使用的教材是:朱力主编:《社会问题概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本课程第一编前五章为社会问题的基本理论部分,它是整个社会问题的基础知识部分。要对社会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就必须遵循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工具性的概念、命题、理论来提示社会问题存在的规律。在本编中,自学者着重从社会问题理论内涵自身出发,对社会问题基本概念的界定,社会问题的特征、类型,社会问题产生的宏观背景,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论及研究的方法、模式、功能进行学习,以期从学理上掌握社会问题学的理论框架。本编要求考生掌握社会问题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第二编是异常群体社会问题。介绍了自杀、精神疾病两个问题,这两种社会问题既与人的生理与心理因素有关,也与社会文化环境有关。自杀与精神疾病两个群体是社会工作的重要对象,社会工作者需要着重在心理方面予以帮助。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两种问题有日益严重的趋势,但我们十分陌生,社会重视、关心的程度远远不够。自学者着重掌握这两种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对策。

  第三编是越轨群体社会问题。介绍了吸毒、卖淫、青少年犯罪、赌博、拐卖人口问题。这些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起有日益严重的趋势,直接影响了社会治安,分割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吸毒者、妓女、青少年罪犯这类社会病人是社会工作矫治的重点对象,这几章的重点在于介绍这些群体越轨行为的特点、分析产生越轨的原因。被拐卖妇女、儿童则是社会工作者求助的对象。自学者着重要掌握这些问题的基本概念,解释这些问题的基本理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第四编是弱势群体社会问题。介绍了残疾人、老年人、家庭婚姻、不良青少年、失业、贫困、游民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批弱势群体有扩大的趋势,他们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摆脱困境,需要外部的援助,他们是社会工作的主要帮助对象。自学者在本编中主要了解什么是弱势群体,这些群体的状况,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化解这些问题的措施。要会运用书中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起来。对待社会问题,自学者在社会生活中多少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我们通过社会问题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学习,要学会运用这些理论与方法来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问题。这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3、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石指定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不同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防止自学者中出现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方向。

  4、要正确处理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领会和应用联系起来,把基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素质和思想水平。

  5、要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课程的内容有重点与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范围和考核要求,不任意扩大和缩小考试范围,提高和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2、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 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这里,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不能混淆。

  3、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见本大纲的附录。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游民中的“三无”人员是指  (    )

  A、无稳定工作    B、无稳定收入    C、无任何证件    D、无固定居住场所

  2、以维持人的生理效能的最低需要为标准加以界定的贫困是指  (    )

  A、绝对贫困    B、相对贫困    C、客观贫困    D、主观贫困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择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1、我国失业的类型主要有  (    )

  A、磨擦性失业    B、季节性失业    C、技术性失业    D、下岗    E、结构性失业

  2、在婚姻家庭问题上代表性的理论有  (    )

  A、社会学学派    B、人口学学派    C、经济学学派    D、心理学学派    E、生理学学派

  三、名词解释

  1、社会问题

  2、老年人问题

  四、简答题

  1、杜尔凯姆关于自杀的三种类型

  2、H·奥杜姆的分类标准

  五、论述题

  1、试述社会问题的界定过程

  2、运用青少年犯罪的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