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 > 2012年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五

2012年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笔记五

2012年07月26日    来源: 网络   字体:   打印
成绩查询

  第五章 商业银行业务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管理理论的发展

  识记: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

  安全性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

  流动性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存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重含义。

  盈利性。一切经营性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追求盈利。

  资产管理理论认为银行的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是银行自身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它完全取决于客户存款的意愿与能力;银行不能能动地扩大资金来源,而资金业务的规模与结构则是其自身能够控制的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

  负债管理理论主张银行可以积极主动通过借入资金的方式来维持资产的流动性,支持资产规模的扩张,获取更更的盈利水平。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银行应对资产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领会:

  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坚持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

  各国商业银行已普遍认同了经营管理中所必须遵循的三项原则: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安全性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商业银行之所以必须首先坚持安全性原则,其原因在于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因为第一:商业银行自有资本较少,经受不起较大的损失。第二:商业银行经营条件的特殊性,龙其需要强调它的安全性。第三: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如:国家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经营性风险;竞争性风险。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存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因为商业银行是典型的负债经营;资金运用的不确定性也需要资产保持流动性。

  盈利性。一切经营性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追求盈利。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的企业,当然也不例外。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提高,能够使投资者获得较高的收益;增强竞争能力,提高银行信誉;以及增强了商业银行承担风险的能力等。

  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为实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20世纪60年代以前,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工具单调,金融机构以商业银行为主。这时,商业银行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其资金来源渠道稳定,并主要来自活期存款。因此,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放在资产业务上。

  资产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是银行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资产管理理论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商业贷款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因此其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货款,短期自偿性贷款主要指短期的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强调贷款的自动倩偿,又称自动清偿理论;强调贷款以商业行为为基础,并以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又称为“真实票据论”。

  商业贷款理论的局限性:没有认识到括期存款余额具有相对稳定性;忽视了贷款需求的多样性;忽视了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

  (2)资产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流动性的强弱取决于其资产的迅速变现能力,因此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更好方法是持有可转换的资产。更典型的可转换资产是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

  (3)预期收入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取决于借款人的预期收人,而不是贷款的期限长短。主张扩大公共项目开支,进行大型基础建设项目,鼓励消费信用。因此,中长期贷款及消费信货的需求扩大了。

  资产管理理论强调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是资产业务,强调流动性为先的管理理念。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100多年里,对整个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地位的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负债管理理论主张以负债的方法来保证银行流动性的需要,使银行的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矛盾得到协调。同时,使传统的流动性为先的经营管理理念转变为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并重;使银行在管理手段上有了质的变化,将管理的视角由单纯资产管理扩展到负债管理,使银行能够根据资产的需要来调整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增鼓了银行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了银行资产盈利水平。

  但同时也增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市场利率大幅上升,使得负债管理在负债成本提高和经营风险增加等方面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单纯的负债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使得银行吸收存款的压力减少,因此商业银行由单纯的偏重资产或负债管理转向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银行应对资产负债衡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既吸收了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的精华,又克服了其缺陷,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去协调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使银行经营更为科学。

  应用: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发展各阶段存在怎样的关系?

  为实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

  首先,资产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前,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工具单调,金融机构以商业银行为主。这时,商业银行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其资金来源渠道稳定,并主要来自活期存款。因此,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放在资产业务上。

  资产管理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的规模和结构是银行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资产管理理论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商业贷款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贷款。因此其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短期自偿性短期自偿性贷款主要指短期的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强调贷款的自动清偿,又称自动清偿理论;强调货款以商业行为为基础,并以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又称为“真实票据论”。

  商业贷款理论的局限性:没有认识到活期存款余额具有相对稳定性;忽视了贷款需求的多样性;忽视了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

  (2)资产转移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的强弱取决于其迅速变现能力,因此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更好是持有可转换的资产。更典型的可转换资产是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

  (3)预期收人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取决于借款人的预期收人,而不是贷款的期限长短。主张扩大公共项目开支,进行大型基础建设项目,鼓励消费信用。因此,中长期贷款及消费信贷的需求扩大了。

  资产管理理论强调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是资产业务,强调流动性为先的管理理念。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100多年里,对整个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在金融业地位的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负债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的兴起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相适应的。

  第一,西方各国战后经济稳定增长行金融机构与银行业,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业在资金来源的渠道和数量上展开激烈的争夺。

  第二, 30年代的大危机之后,各国都加强了金融管制,制定银行法,对利率实施管制。

  第三,金融创新为商业银行扩大资金来源提供了可能性。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率先发行了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随后又出现了诸如回购协议等多种创新的融资工具。为银行主动型负债创造了条件。

  第四,西方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也激发了银行的冒险精神和进取意识。在这种背景和经济条件下,六七十年代负债管理理论盛行一时。

  负债管理理论主张以负债的方法来保证银行流动性的需要,使银行的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矛盾得到协调。同时,使传统的流动性为先的经营管理理念转变为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并重;使银行在管理手段上有了质的变化,将管理的视角由单纯资产管理扩展到负债管理,使银行能够根据资产的需要来调整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增鼓了银行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了银行资产盈利水平。

  但同时也增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

  再次,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市场利率大幅上升,使得负债管理在负债成本提高和经营风险增加等方面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单纯的负债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使得银行吸收存款的压力减少,因此商业银行由单纯的偏重资产或负债管理转向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银行应对资产负债衡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既吸收了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的精华,又克服了其缺陷,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去协调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使银行经营更为科学。

  负债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如何?

  负债管理理论的兴起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相适应的。

  第一,西方各国战后经济稳定增长行金融机构与银行业,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业在资金来源的渠道和数量上展开激烈的争夺。

  第二, 30年代的大危机之后,各国都加强了金融管制,制定银行法,对利率实施管制。

  第三,金融创新为商业银行扩大资金来源提供了可能性。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率先发行了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随后又出现了诸如回购协议等多种创新的融资工具。为银行主动型负债创造了条件。

  第四,西方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也激发了银行的冒险精神和进取意识。在这种背景和经济条件下,六七十年代负债管理理论盛行一时。

  负债管理理论主张以负债的方法来保证银行流动性的需要,使银行的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矛盾得到协调。同时,使传统的流动性为先的经营管理理念转变为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并重;使银行在管理手段上有了质的变化,将管理的视角由单纯资产管理扩展到负债管理,使银行能够根据资产的需要来调整负债的规模和结构,增鼓了银行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了银行资产盈利水平。

  现代商业银行为什么要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市场利率大幅上升,使得负债管理在负债成本提高和经营风险增加等方面的缺陷越来越明显。单纯的负债管理已经不能满足银行经营管理的需要。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使得银行吸收存款的压力减少,因此商业银行由单纯的偏重资产或负债管理转向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银行应对资产负债衡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既吸收了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的精华,又克服了其缺陷,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去协调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使银行经营更为科学。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识记: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指其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包括存款类资金来源和非存款类资金来源。

  确认资本的四个重要目的:一是作为损失的绶冲;二是对潜在的存款者表明股东用自己的资金固定来承担风险的意愿;三是提供无固定融资成本的资源;四是作为对总的经营基础投入资金的合宜形式。

  活期存款是指顾客不需预先通知、可随时提取或支付的存款,也称为支票存款。

  可转让支付命令帐户是一种对个人、非盈利机构开立的,计算利息的支票帐户,也称付息的活期存款。

  货币市场帐户上一种按货币市场利息每天复利,有一定限制的存款帐户。

  储蓄存款一般是个人为积蓄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而开立的存款帐户。

  定期存款是相对于活期存款而言的,是一种由存户预先约定存储期限的存款。

  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是指资金来源的构成。

  领会:

  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意义?

  确认资本的四个重要目的:一是作为损失的绶冲;二是对潜在的存款者表明股东用自己的资金固定来承担风险的意愿;三是提供无固定融资成本的资源;四是作为对总的经营基础投入资金的合宜形式。

  商业银行资本具有多种功能:1)资本可以吸收银行的经营亏损,保护银行的正常经营;2)资本为银行的注册、组织营业以及存款进入前的经营提供起动资金;3)银行资本有助于树立公众对银行的信心;4)银行资本为银行的扩张、银行新业务、新计划的开拓与发展提供了资金。5)银行资本作为银行增长的监测者,有助于保证单个银行增长的长期和可持续性。

  商业银行资本金的构成?

  在《巴塞尔协议》中。将资本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核心份本,另一类是附属资本。其中,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储备。

  股本又分为普通股本和永久非累积优先股。

  (1)普通股。商业银行发行普通股是增加资本的重要手段。通过发行普通股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本,使银行资本足够雄厚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不受损失加普通股的另一手段。以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不受损失,激励公众信心。由盈余转入是增普通股的另一手段。

  普通股要对股东支付一种可变的收益,支付的多少和是否支付取决于银行决策层的投票结果。

  (2)永久非累积优先股。发行优先股增加银行资本也是构成股本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债券和普通股的双重特点:一方面,像债券一样,通常只支付优先股固定股息;另一方面,像普通股一样,没有定期支付股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义务。

  公开储备是指通过保留盈余或其他盈余的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上明确反映的储备,如股票发行溢价、未分配利润和公积金等。

  附属资本包括有: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长期附属债务等。

  《巴塞尔协议》对资本有何规定?

  在《巴塞尔协议》中。将资本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核心份本,另一类是附属资本。其中,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储备。

  股本又分为普通股本和永久非累积优先股。

  (1)普通股。商业银行发行普通股是增加资本的重要手段。通过发行普通股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本,使银行资本足够雄厚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不受损失加普通股的另一手段。以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不受损失,激励公众信心。由盈余转入是增普通股的另一手段。

  普通股要对股东支付一种可变的收益,支付的多少和是否支付取决于银行决策层的投票结果。

  (2)永久非累积优先股。发行优先股增加银行资本也是构成股本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债券和普通股的双重特点:一方面,像债券一样,通常只支付优先股固定股息;另一方面,像普通股一样,没有定期支付股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义务。

  公开储备是指通过保留盈余或其他盈余的方式在资产负债表上明确反映的储备,如股票发行溢价、未分配利润和公积金等。

  附属资本包括有: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混合资本工具、长期附属债务等。

  《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更低资本由银行资产结构形成的资产风险决定,资产风险越大,更低资本额越高银行的主要资本是银行持股人的股本,构成银行的核心资本;协议签署国银行的更低的资本限额为银行风险资产的8%,核心资本不能低于风险资产的4%;国际间的银行竞争应使银行资本金达到相似的水平。

  商业银行存款类资金来源的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存款类的资金来源是商业银行更基本的资金来源。包括交易账户所吸引的资金。主要有:活期存款账户、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S)、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自动转账制度(ATS)。还包括非交易类账户所吸引的资金。主要有: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活期存款是指顾客不需预先通知、可随时提取或支付的存款,也称为支票存款。

  可转让支付命令帐户是一种对个人、非盈利机构开立的,计算利息的支票帐户,也称付息的活期存款。

  货币市场帐户上一种按货币市场利息每天复利,有一定限制的存款帐户。

  储蓄存款一般是个人为积蓄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而开立的存款帐户。

  定期存款是相对于活期存款而言的,是一种由存户预先约定存储期限的存款。

  商业银行非存款类资金来源的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非存款类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同业拆借、中央银行的贴现借款、证券回购、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发行中长期债券。

  同业拆借含义:银行间的同业拆借是银行获取短期资金的简便方法。通常,同业拆借是在会员银行之间通过银行间资金拆借系统完成。

  同业拆借主要目的:补充准备金的不足和保持银行的流动性。只有当由拆借资金的投资方所得高于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利率时,拆借用于投资才是合算的。

  在同业拆借市场上,主要的拆借方式有隔夜拆借和定期拆借。前者是指拆借资金必须在次日偿还,一般不需要抵押。后者是指拆措时间较长,可以是几日、几星期或几个月,一般有书面协议。

  强调:我国对银行间同业拆借的资金用途有着严格的规定:对于拆入的资金只能用于解决调度头寸过程中的临时资金困难,而不能把拆借资金用于弥补信贷缺口,长期进行占用,更不能把拆借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

  中央银行的贴现借款:我国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申请贴现资金有一部分是通过票据贴现完成的,有一部分则以再贷款方式取得,即信用贷款。

  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发生了两个较为明显的变化:一是存款负债的比重在降低,非存款类资金比重逐步上升;二是存款中定期存款的比重在上升,而活期存款的比重在降低。这两个变化一方面为银行经营长期信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也降低了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负债结构的改变导致成本的提高,迫使商业银行不得不去经营风险更大的投资和贷款。

  第三节 储蓄存款

  识记:

  活期储蓄是零星存入,随时可以,每年计付一次利息的储蓄存款。

  定期储蓄是在存款时约定储存时间,一次或近期多次存入资金,到期一次支取本金和利息的储蓄。可分为1)整存整取;2)零存整取;3)整存零取;4)存本取息。

  保值储蓄是指存款到期时,本息相加后其购买力仍相当于存入时的购买力。

  领会:

  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的原则?

  储蓄来自于居民手持的现金,我国商业银行对居民储蓄的基本原则是“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存款自愿:是指储蓄要坚持自愿的原则,不能强迫存款。取款自由:是指存款到期后,储户什么时候提取,提取存款的数额,以及提取存款的用途,银行都不得加以查问。存款有息:是指银行分别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根据规定的利率,对各种储蓄存款支付利息。为储户保密:是指银行对储户在银行的存款,负有保密的责任,不得随便泄密。

  储蓄存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

  储蓄存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表现在有利于积累社会资金、引导消费、调节货币流通。

  (1)储蓄存款有利于为国家积累社会资金。储蓄存款主要来自于居民的货币收人,而居民的货币收人属于消费性资金,用于购买消费品。银行通过吸收储蓄存款,并将其加以运用,为国家积累了长期性投资资金。在我国,80年代中期以来,商业银行中的居民储蓄存款迅速增长,加上这部分资金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为商业银行提供了长期性资金来源。因此,广泛吸收居民储蓄存款也成为扩大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来源,增加社会资金总量的重要手段。

  (2)储蓄存款有利于引导消费,形成未来的消费需求。储蓄和消费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在一定时期内,储蓄的增长势必会紧缩消费,它是压缩消费的必然结果。但是,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储蓄和消费又具有同向增减关系,储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促进消费和引导消费的作用。例如,居民为了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和住房,需要积累货币,导致储蓄存款上升,储蓄只是推迟购买力的实现,把货币购买力累积到一定程度,然后进行购买。这样,储蓄存款的增长,会促进购买需求的形成,从而为扩大未来消费准备条件。

  (3)储蓄存款对调节货币流通具有重要意义。储蓄存款是回笼现金的重要渠道。商业银行通过组织储蓄存款,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货币流通。从定期存款看,定期储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用于购买商品,这部分货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沉淀,退出流通过程,减少货币供应量。从活期存款看,现金与活期储蓄存款都是流通中的货币量,但现金可以直接用于购买,而活期储蓄存款只有转化为现金才能进行购买,两者的流动性程度不同。通过储蓄存款把现金转化为活期存款,同样会减少货币购买力。但是,储蓄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要求以市场基本稳定为条件。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识记: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体系对通过负债业务形成的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内容有:现金资产业务、贷款、贴现和证券投资等。

  现金资产业务: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放同业以及托收中的现金。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具有流动性强、安全性高、交易成本低的特点。是维护商业银行支付能力的第一道防线。也称为一级准备。

  贷款划分:按期限分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按贷款的偿还期限可以分为活期贷款和定期贷款;按贷款的保障程度可以分为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按贷款的偿还方式可以分为一次性还清贷款和分期偿还贷款;按贷款数量可分为:“批发”贷款和“零售”贷款。

  贴现:商业银行按一定的利率购进未到期票据的行为。

  证券投资含义:为了获取一定收益而承担一定风险,对有一定期限限定的资本证券的购买行为。进行证券投资主要有:获取收益、分散风险、增强流动性。

  领会: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作用?

  商业银行狭义的现金资产是指银行库存现金。一般意义上理解现金资产是指广义的现金资产,即包括现金和准备金。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具有流动性强、安全性高、交易成本低的特点。是维护商业银行支付能力的第一道防线,也称为一级准备。其作用具体表现为:

  (1)现金资产是商业银行维持其流动性而必须持有的资产,它是银行信誉的基本保证。银行是高负债运营的金融企业,对其存款客户负有完全债务责任。如果银行的现金资产不足以应对客户的提现要求,将会加大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引起挤兑风潮,甚至导致银行破产,弱化商业银行的信用功能。现金资产又是一种无利或微利的资产,现金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越高,银行的盈利性资产就越少。现金资产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确保银行流动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现金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使现金资产达到更适度的规模。

  (2)适度流动性是银行经营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银行盈利性与安全性的平衡杠杆。现金资产管理就是着力于流动性需求的预测与满足,解决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的作用。

  贷款的程序?

  商业银行对贷款的管理应包括对贷款的风险评估、贷款定价、贷款呆帐损失准备金的提取等,任何一笔的发放都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

  为什么要提取贷款呆账准备金?

  任何一笔贷款在发放以后,就已存在损失的可能性。贷款呆账准备金是从银行收人中提取的,用于弥补贷款损失的一种价值准备。银行提取呆账准备金要符合两项原则:

  一是及时性原则。是指银行呆账准备金的提取应在估计到贷款可能存在内在损失、贷款的实际价值可能减少时进行,而不应在损失实际实现或需要冲销贷款时进行。

  二是充足性原则。是指银行应当随时保持足够弥补贷款内在损失的准备金。呆账准备金有三种类型:普通呆账准备金、专项准备金和特别准备金。

  由于损失的不可避免性,银行及时、足额提取呆账准备金就成为帮助银行保持稳健经营的有效工具。

  如何为贷款定价?

  为贷款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是银行获取贷款业务利润的基础,也是与借款人能否达成该项贷款业务的关键。合理的贷款价格不仅能够保证银行获得一定的利润,而且要在企业所能接受的范围内。由于贷款市场的激烈竞争,银行事实上已不是贷款的定价者,而是贷款价格的接受者。贷款定价方法有:

  (1)成本加成贷款定价法。在贷款定价时,一个完整的贷款利率中必须包括四部分内容:银行可贷资金的成本、银行的经营成本、银行对违约风险所进行的必要补偿、银行预期的利润。用公式表示如下:

  贷款利率=筹集资金的边际成本+银行的其他经营成本+预计违约风险补偿费用+银行预期利润

  (2)价格领导模型。是以若干个大银行统一的优惠利率为基础,考虑到违约风险补偿和期限风险补偿后贷款的利率。对某个特定的顾客来说,贷款利率的公式为:

  贷款利率=优惠利率(包括各种成本和银行预期的利润)+加成部分=优惠利率+违约风险贴水+期限风险贴水

  (3)成本一收益定价法。这一定价方法要考虑的因素有三个:①贷款产生的总收人;②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③贷款总收人与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之间的比率及银行贷款的税前收益。请参看例题。

  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进行证券投资主要有获取收益、分散风险和增强流动性三个目的。

  (1)获取收益。证券投资是商业银行使其闲置的资金产生效益的更好办法,银行从事证券投资,使闲置资金得到了充分利用,增加了收益。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收益包括利息收益和资本收益。

  (2)分散风险。如果商业银行将资产全部集中在贷款上,那么一旦贷款收不回来银行就必须承担全部风险。银行将部分资金用于证券投资业务,有利于分散风险。银行通过对不同发行者、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率的证券采取分散化投资策略,将银行经营风险与投资损失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而贷款很难做到这一点。

  (3)增强流动性。商业银行保持一定比例的高流动性资产是保证其资产业务安全性的重要前提。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作为应付提存的第一准备,其缺陷在于它们不是盈利资产,如果其所占比重过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势必受到影响。由于短期证券可以迅速变现,而且在变现时的损失较少,大大增强了流动性。

  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法的基本内容?

  贷款的五类分类法是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

  (1)正常类: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

  (2)关注类: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3)次级类: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人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

  (4)可疑类: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一部分损失。

  (5)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主要对象包括:

  政府债券:三种类型,中央政府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

  公司债券,股票,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创新的金融工具。

  应用:

  为什么要对贷款进行信用分析?信用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对借款企业进行信用分析是为了确定企业的未来还款能力如何。影响企业未来还款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信用支持以及非财务因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构成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而信用支持为第二还款来源,非财务因素虽不构成直接还款来源,但会影响企业的还款能力。因此,对借款企业信用分析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对借款企业的财务分析。就是银行对借款人的财务报表中有关数据资料所进行的确认、比较、研究和分析,以此掌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分析借款人的偿债能力,预测借款人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审查借款人的损益表和对借款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

  (2)对借款企业的担保分析。银行要求借款企业对其提供的贷款给予担保是为了提高借款偿还的可能性,降低银行资金损失的风险所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它为银行提供了一个可以影响或控制的潜在还款来源,在一定条件下担保会变成现实的还款来源。因此,在银行发放贷款时,会尽可能要求借款人为借款提供相应的担保。担保形式有:抵押担保贷款、质押担保贷款、保证贷款以及附属合同等。

  担保不是信誉的可替代物,有了担保不一定能够保证还款。因此,作为抵押或质押保证的财产,应保证其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和易售性。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

  识记:

  中间业务:也称中介业务、代理业务、居间业务。指银行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财,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或其他委托事项,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包括:汇兑业务、结算业务;代理业务、信托业务、租贷业务、银行卡业务等

  汇兑业务是客户以现款交付银行,由银行把款项支付给异地受款人的一种业务。

  结算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提供结算工具,如本票、汇票、支票等,为购销双方或收付双方完成货币收付、转帐划拨行为的业务。

  信托,即信任委托,是指委托人为了自己或第三者的利益将自己的财产或有关事务委托别人管理、经营的一种经济行为。

  租赁是指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并出让物件使用权的经济行为。

  代理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单位或个人的委托,以代理人的身份代表委托人办理一些经双方议定的经济事务的业务。

  信用卡是银行或公司签发的证明持有人信誉良好,可以在指定的商店或场所进行记帐消费支付劳务或在指定地点支取现金的一种信用凭证。

  表外业务: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

  领会:

  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开展中间业务?其主要业务种类是什么?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己的资财,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或其他委托事项,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商业银行发挥更多的中介服务功能。商业银行服务功能的更大转变,集中体现在中间业务的发展上。各家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无一不把中间业务做为展示其鲜明个性的大舞台,致使中间业务不断创新,服务品种层出不穷,为商业银行注人了活力,提高了竞争能力,是商业银行更有潜力的利润增长点。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种类有:汇兑业务、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等等。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有哪些?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人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

  广义的表外业务包括有风险的表外业务和无风险的服务活动。无风险业务体现在银行只提供金融服务而不承担任何资金损失的风险,这类业务活动主要以收取手续费为目的。例如:结算业务、代翅收付、代理保管、代理保险、代理发行股票、债券、发放股息、红利等各种代理业务。

  狭义的表外业务特指有风险的表外业务。这类业务活动主要包括贸易融通业务,如商业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金融保证业务,如担保、备用信用证、贷款承诺、贷款销售与资产证券化;衍生产品业务,如各种互换业务、期货和远期交易、期权交易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