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 >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九)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九)

2006年12月23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成绩查询

  {泛读篇目}

  [小说]

  《沉沦》作者:郁达夫1、简析《沉沦》主人公形象及其意义。

  《沉沦》是郁达夫早期的代表作。

  形象“他”是一个留日学生,在特定的环境里养成忧郁、多疑、自卑、多愁善感的性格,表现于男女两性关系方面的更是如此。“他”是在“五四”以后首先冲出来的,要求在两性生活方面得到自我解放的满足,而在特定的环境中却受到严重的压抑,导致性格变异的典型。

  意义折射的反映了,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积弱的中国一个青年灵魂的创伤,它对封建的传统的男女观念也是一个大胆的挑战。

  2、简析《沉沦》心理描写的特点。

  《沉沦》是一篇自转体小说,也是一篇心理小说。客观的情节都服从于说明主人公的心态,即服从于表现自我。小说大量的内心独白,在作品中形成一种坦率抒写心灵的特色,具有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

  《祝福》作者:鲁迅

  1、分析祥林嫂悲剧的意义。

  《祝福》真实地描绘了劳动妇女祥林嫂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作品通过封建礼教吃人的血淋淋的事实,愤怒谴责了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这个封建制度和社会,也批判了周围群众所施于祥林嫂的冷漠、歧视和嘲弄。

  2、分析祥林嫂出逃、抗婚、再嫁的实质。

  小说通过祥林嫂的婚姻际遇也表现了她的悲剧命运,并揭露封建宗法思想、封建礼教对她的逼迫。祥林嫂出逃、抗婚、再嫁,从表面看是祥林嫂对现实的一种反抗,实质上还是由于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思想对她的毒害所造成的。

  封建宗法思想、封建礼教使妇女失去家庭地位,被剥夺了自己的人格和意志,而祥林嫂自己也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有着浓厚的封建思想,这些是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3、祥林嫂在鲁镇受到了什么样的打击?

  通过祥林嫂在鲁镇的遭遇与不幸来揭露封建礼教对她的残害。卫道的鲁四老爷把她看成不祥之物;其他人也以“又冷又尖”的态度对待、嘲笑她;笃信封建迷信思想的柳妈,以阴间惩罚来吓唬并劝她捐一条门槛来赎罪,但是鲁四老爷还是不准动供品,使她受恐吓又求赦无效。深刻揭示了悲剧的社会根源,暴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压迫,为妇女不幸命运提出了强烈控诉。

  5、小说在人物描写方面所用的白描、画眼睛的手法。

  鲁迅曾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更好是画它的眼睛。”对于小说来说,就是要抓住更能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怒忧怨,因此白描与画眼睛手法也经常结合在一起用。

  通过语言、动作,和三个不同时期的侧影描写,表现了她遭遇和精神面貌。

  (语言)逢人就说:“我真傻,真的”。

  (三个不同时期的侧影,眼神)一、初进周家“……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安分耐劳;二、“……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木然迟钝;三、“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悲愤到极处的绝望与麻木。

  通过三次肖像神情描写,将一生折磨极为传神而有层次展现出来,以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控诉了封建礼教对祥林嫂的迫害。

  6、小说的结构艺术。

  《祝福》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开头创造了悲剧气氛,又提供了故事线索,为开展情节、深化主题做铺垫。在结构方面又采取了以人物生活片段描写连缀成以表现人物一生命运的方式。精选了三个不同时期的生活片段为情节主干,着重描写:亡夫、出逃、被劫、逼婚、再度丧夫失子;受恐吓又求赦无效等情景,笔法简劲有层次。

  7、 简要说明小说中关于“祝福”的描写及其作用。

  题名为“祝福”,既是民俗描写,在结构、主题表现、气氛营造上也具有重要作用。鲁镇的年终祝福活动贯穿全篇。强烈的气氛对比,集中的表现效果,首尾呼应,映照衬托,不仅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也饱含着深刻的讽刺意味,深化了主题。

  《铸剑》作者:鲁迅

  1、简析眉间尺、宴之敖形象及小说的现实意义。

  历史小说,叙述东周时期一个复仇故事。眉间尺、宴之敖是两个复仇者形象。眉间尺是十六岁少年,开始性情柔弱,后听母说仇变坚决。宴之敖是复仇精神化身,冷峻似铁,刚毅机智,为眉间尺、自己、一切被残害者,不吝割头与眉间尺一起向暴君讨还血债。通过着两个形象,表现了对暴虐黑暗势力,“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的反抗复仇思想。

  现实意义发表1927北伐革命胜利进军之际。1926年,北洋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在向北洋政府进军讨伐之际,鲁迅写了此文,虽是历史小说,具有现实意义。

  2、《铸剑》的浪漫主义特色。

  表现为:深沉炽烈的感情,丰富奇特的想象,离奇荒诞的情节,夸张的手法等。

  对暴君、压迫者反抗复仇,是鲁迅思想性格的重要方面。宴之敖就是鲁迅反抗复仇精神的艺术化身,这就是浪漫主义重要特征。从想象奇特,情节荒诞等来说,都堪称浪漫主义的极致。表现得有声有色,激越悲壮,有感情,有气势。

  3、《铸剑》讽刺了什么?

  运用漫画式夸张手法,一是讽刺了王公大臣王后王妃的愚蠢,和正统的“义民”。二是讽刺了顺民,他们以得见国王为荣耀,以磕头低而自豪的奴才性。这是鲁迅改造国民性主张在历史小说中的体现。

  《拜堂》作者:台静农

  1、简析《拜堂》的主要思想内涵。

  着重描写了年轻窘困的汪二偷偷买香表、蜡烛与已有身孕的寡嫂草草拜堂成亲的故事。小说选材特殊,特别刻画当事人复杂心理状态与拜堂特殊场面、氛围,于民俗风情中,不仅表现了古旧乡村穷苦人黯淡凄楚生存状态,也揭示了他们压抑苦痛的内心世界、求生意志以及对命运苦苦挣扎。

  2、简要说明小说的结构特点。

  小说采取了以场景展示为主的结构方式,“请牵亲”与“拜堂”情节是小说结构的中心。其间融合了民风习俗、人物活动与景色氛围描写。结构严谨、浓重。

  3、简析小说在营造悲剧气氛方面的特点。

  作者以白描手法描绘半夜拜堂成亲,以阴森寒冷的景物来衬托出主人公无奈、凄苦的心境,营造、渲染了一种凄婉悲凉的气氛,使喜事中透出深深的悲剧意味,形成沉郁冷寂的艺术格调。

  《桃园》作者:废名

  1、简析《桃园》的意蕴。

  《桃园》展示了以种桃为生的王老大和女儿阿毛相依为命的平凡人生。主人公是一个十三岁的病女孩阿毛,作品主要以她的眼睛来观察周围人生。作者在“桃园”中创造了一个象征世界,刻意编织了阿毛的梦,抒写着她的愿望:希望变态的灵魂回归自然,追求美、爱与真实,阿毛的理想也是作者的理想。然而在当时的现实中,这种理想那么脆弱。作者由衷的感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既追寻人的灵魂的真和美,却又有着美梦难圆的忧伤与不安。

  2、小说在开掘人物的心灵世界方面有何特点?

  作者崇尚主观,注意开掘人物心灵世界,并运用了西方意识流的表现方法。

  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阿毛的意识流动,展示人物跳跃思绪联想,也形成作品情节和行文的诗式跳跃,句与句也有断隔,意象跳动,思路飘忽,为读者留下可想象空白。与此相应的是,小说不很重视铺叙情节,带有明显的诗与散文的某些特征。

  3、简析《桃园》的景物描写特点。

  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明显带有主观的感觉色彩,这些不同于通常的联想比喻,捕捉的是人物的主观感觉,特别表现一种孩子的天真意趣,同时又努力在人物心灵深处寻求美感和诗意,从而使作品产生出清新淡远的意境。

  《莎菲女士的日记》作者:丁玲

  1、简析莎菲女士形象及其意义。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作者的成名作。塑造了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莎菲女士。

  意义作品留下了“五四”后冲出旧家庭,大胆追求爱情的青年女性的辛酸而痛苦的足迹。它也告诉我们,以男女性爱的满足作为生活幸福的主要标志的人,她的内心是寂寞的、空虚的,而为要摆脱追求失败后的更深的寂寞和空虚,步履就显得更为沉重。

  2、简析小说在揭示人物心理方面的特点。

  莎菲女士独特心理,被写得细腻而大胆。小说采用日记体写成,这对坦露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极为有利。主人公在叙事、回忆中,时而思索、感慨,时而想象、幻想,时而又出现闪念、欲望等,把这个年轻知识女性的复杂个性表现十分真切。

  《丈夫》作者:沈从文

  1、《丈夫》的思想。

  《丈夫》揭露了旧中国丑恶的一个侧面:劳动农民由于生活所迫,丈夫把妻子送到城里当船妓。这是对产生船妓的社会根源的揭露。《丈夫》着重揭露这一丑恶现象造成的人性畸变。描写了“丈夫”从精神麻木到人的尊严的初步觉醒。也寄托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人性复苏的深切希望。

  2、“丈夫”从麻木到觉醒的心理变化。

  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心路历程丝丝入扣,有迹可寻。小说前半部写麻木。“丈夫”见到水保以为大人物表现出卑怯和麻木;因为水保是妻子熟客而高兴得两次唱起歌来,这是小说对灵魂麻木描写更深刻之处,直令人惊心动魄。后半部写觉醒过程。先是因饥饿而想起水保吩咐的话而讨厌、愤怒;接着又因妻子遭受两个士兵蹂躏而悲愤;更后又碰到查夜巡官要来过夜。这一切终于导致“丈夫”的觉醒而带妻子回乡下去了。所以,从麻木到觉醒的心理变化有迹可寻,觉醒显得真实。

  《春桃》作者:许地山

  1、简析《春桃》所表达的主要思想。

  《春桃》是许地山的后期作品,写于1934年。小说写了主人公春桃在一次战乱后的遭遇。与才新婚一天丈夫失散四五年后,已与另一相依为命者靠捡字纸为生建立感情,而此时失去双腿、沦为乞丐丈夫出现。在这难解的矛盾面前,几经波折,终于建立起了新的三人关系。在这里有矛盾而没有争夺;有悲剧而没有相残。共同的悲惨命运使他们相互体谅和依存。

  作者通过对这情况的细致刻画,谴责了战乱频仍的旧社会,展示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心灵、宽广胸怀、善良品质。

  2、简析春桃这一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个受命运拨弄而坦然、勇敢驾起生命之舟的独特女性。她纯朴耐劳,具有坚强的生活意志,又朴实、宽厚、富有勇气。无论对前夫和后来爱人,出发点都不是封建的婚姻观念和怜悯,而是出自内心的正直、善良和对同一命运的人关怀,同时也由于自食其力,促成她独立意识和独立人格,以自己的意志去支配自己的命运。虽然这一人物有些微理想色彩,但作者却不是牵强的把这些外加于人物,而是通过现实矛盾的自然进展加以展示,细节均真实可信。

  《骆驼祥子》作者:老舍

  1、《骆驼祥子》题解。

  《骆驼祥子》是长篇小说的篇名,老舍早期更优秀作品。祥子是主人公名字,“骆驼”是外号。以“骆驼祥子”来命名可能有二层含义:一是点明了中心内容,是描写人力车夫的悲剧故事;二是以骆驼刻苦耐劳,沉默憨厚的特性来比喻祥子的性格。

  2、祥子形象的悲剧命运。

  他是旧北京二、三十年代的人力车夫,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个体劳动者的典型。祥子原是破产农民十八岁来北京谋生,(一次)他要强、勤俭、正义,希望买辆洋车,做一个独立自主洋车夫。三年挣出一辆,但被军阀战乱中大兵夺去。(二次)他并没认输,不顾同行义气,积攒的买车钱又被孙侦探敲诈一空。第三次他牺牲人格和尊严,勉强和车行老板女儿虎妞结婚,用老婆私房钱买辆旧车,一年后老婆难产死掉,不得不卖车葬殓虎妞。卖车的三起三落,概括了祥子悲剧的一生。非人的生活摧残了他的身体,也毁灭了他的灵魂,祥子堕落成为吃喝嫖赌,打架使坏的丑类。作者在小说结尾表示了对祥子堕落的痛惜和对黑暗社会悲愤的控诉。

  3、《骆驼祥子》主题的深刻社会意义。

  小说的社会意义就是主题,也是祥子形象的社会意义。

  祥子的悲剧完全是社会造成的。

  通过祥子悲剧形象,作者热情赞颂了祥子原有的美好品质,愤怒揭露了吃人旧社会的罪恶和残忍。作者给祥子安排的这个悲惨结局,真实反映了生活,深刻剖析社会本质的表现,是小说更为深刻、更具美学价值的地方。虽然作者还不能为祥子指明出路,但却能激起人们对旧社会的极大愤慨,唤起人们“把世界变个样儿”的斗争信念和决心。

  4、《骆驼祥子》对个人奋斗的批判。

  《骆驼祥子》对个人奋斗道路批判,也是祥子形象的主要意义,是作品的另一主题。

  祥子要强好胜的心胸,是隶属于个体小生产者的狭隘范畴;他的蓝图是个人小天地;他挣扎和反抗,是孤立无援的个人奋斗。小生产者分散的个体生产方式,使他总是迷信自己的力量,不能清醒认识自己,像盲人瞎马摸索。一旦理想被毁,便会仇恨周围一切,疯狂报复。

  祥子的悲剧雄辩的说明了:个人奋斗者的精神防线是不堪一击的。祥子悲剧启示人们:个人奋斗的道路是不能救自己的,更有甚者,还可以导致个人的毁灭。

  5、虎妞形象及其意义。

  虎妞是《骆驼祥子》中的重要人物。她是车行老板刘四的独女,又老又丑,三十七八岁还没人敢娶,但治理车厂和办事却一把好手。她一眼看中祥子,不择手段诱骗结婚,一年后难产而死。

  虎妞的性格是复杂的:一方面好逸恶劳、轻视穷人,为人泼辣厉害,把丈夫当作奴隶和玩物;另一方面又值得同情,被刘四榨取了她的劳动力,得知她和祥子关系,一脚踢开。虎妞对祥子的爱虽带有剥削阶级的鲜明印记,但却是热烈、真诚。

  作者披露了一个曾经参与剥削,又被剥削;既给祥子以爱,又加深他的悲剧和痛苦;更后被旧社会所吞吃的旧中国剥削阶级出身的妇女的灵魂,和被扭曲的人性。

  6、《骆驼祥子》情节结构的特点。

  《骆驼祥子》情节结构的更大特点是单纯明朗。为了展现车夫生活,作者自始至终盯着笔下主人公。在众多的人事纠葛中,祥子与虎妞的关系是更强烈的一条线,是构成悲剧的重要因素。除了人与人、事与事都和祥子及车有关,作品还精心展现了祥子与自然的关系。

  7、《骆驼祥子》心理描写的特点。

  心理描写特点,是刻画祥子形象的重要手段。

  祥子木衲、沉默寡言,反映了忠厚憨直的性格,也反映了他倍受压抑、孤苦无告的社会地位。作者常以大段心理描写,来表达祥子的痛苦心声。细致动人的心理描写,真实地刻画出祥子由人到“兽”的性格发展变化的轨迹。

  大段的心理描写不但刻画了了性格,代祥子述说内心痛苦和愤怒,也表达了作者对祥子命运深切同情和强烈的义愤。

  8、《骆驼祥子》语言的特色。

  语言特点是朴实明畅,“京味”浓。文字“极平易,澄清如无波的湖水。”作者能从容的调动北京的口语,极富生活气息和地方风味。

  《呼兰河传》作者:肖红1、简析《呼兰河传》的思想意义。

  肖红是“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呼兰河传》是她的一部自转体小说。表现了对童年,特别是对她家后园富有童话色彩的描写。作品着眼点更在于通过勾勒故乡人民的生活场景,挖掘农村在封建主义长期统治下种种社会弊端和精神贫乏愚昧以及人性中的丑恶。

  作品中的呼兰河是肖红的故乡,更是我国农村封建社会的缩影。

  作品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一个中心,即揭示了荒僻小城人们精神的麻木、愚昧,以及封建意识、封建习俗对于普通百姓灵魂的腐蚀毒害。

  2、简要说明《呼兰河传》的独特文体。

  《呼兰河传》是自转体小说。

  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共七章,每章相对独立,没有刻意编造情节,也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线索,而以“我”的叙述和回忆通贯全书。接近散文写法,很难用一般小说加以规范,看似散漫,实则形散神不散。在看似零星故事中,又贯穿完整思想,即对封建愚昧的揭露和批判。作品无论在故事叙述或人物刻画的方式上都独辟蹊径,自成格局。

  3、简析这篇小说在描写不同的对象时各有什么特点。

  描写城市时,嘲讽中不乏幽默,用喜剧笔法表现悲剧性生活,使人深思,引人哀愁。

  对童年描述时,如优美散文诗,流露牧歌情调和田园诗风味。

新人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