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笔记(3)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完整笔记(3)

2007年01月15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成绩查询

  试论郭璞《游仙诗》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一、郭璞的游仙诗有两类内容。一类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如《游仙诗》其一、另一类内容,则是在承继传统上求仙长生之主题,以高蹈轻举、复食采药为主旨。如《游仙诗》其六。

  二、郭璞的游仙诗感情真实,坎壈咏怀。另外,郭璞诗情采斐然,描写生动,色泽丰富。如“风生梁栋间,云出窗户里。”

  第四章 杰出诗人陶渊明

  简述陶渊明的思想及人生境界

  一、少年的陶渊明,好学不拘。一方面“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一方面“学不称师,文取皆达。”

  二、陶渊明达到了一种物我一、心与道冥的人生境界。他领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机是自己生命的更好安归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没有用语言赞美自然,而自然的美去从心里流露出来。面对人生的苦患,以老庄的无为的玄学人生观去对待,还靠儒家的思想力量。陶渊明摆脱了人间世俗的烦恼,在精神上真正到达与自然合一的境界,由此而创造了格高千古的优秀诗篇。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一、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等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读者也可体味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

  二、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如《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诗人的人生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管,而以求自安。”在作者的笔下,劳动是艺术化了的很有诗意的行为。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三、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他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二首。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境界。

  一、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意味隽永。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更能代表作者冲淡之美的诗,是《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二、形成陶渊明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

  三、就诗歌语言而言,陶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他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丽的色彩,和的对仗、典故,他的诗句魅力,在于全是以他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语,在于内在感情力量。如《闲情赋》写得多么绮丽多姿,说明他不是不会用华丽的辞藻,但他的审美趋向不在于此,而在于以自然语创造出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

  第五章 南北朝诗歌

  名词解释:永明文学

  一、永明文学是指上自刘宋泰始二年,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而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

  二、“永明文学”重文学特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同时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

  三、“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简述鲍照诗歌的内容。

  一、由于他“才秀人微”,更能认识到门阀制度的黑暗和不公,对高门世族压抑人才愤慨不平,所以他的许多诗作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抨击。如《拟行路难》其四、

  二、边塞题材之作,描写边塞的艰苦及将士卫国的决心,如《代出自蓟北门行》。

  三、。描写妇女题材的诗,如写相思的《拟行路难》其三、

  总之,鲍照诗歌内容丰富,能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了对士族门阀制度的不满与抨击。

  简述北朝民歌内容与艺术。

  内容:

  一、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敕乐川》把辽阔的草原风光生动描绘出来。

  二、反映了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

  三、反映战争及其到来的苦难。

  四、反映爱情婚姻。

  艺术:

  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敕乐川》

  简述南朝民歌艺术特点。

  一、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二、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见莲(怜,爱也)时。”

  三、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简述元嘉诗歌创作新特点。

  一、山水题材大量进入诗歌创作,并且改变了东晋诗歌以山水作为玄思载体的倾向。正式奠定了中国山水文学的根基。谢灵运的山水是更突出的代表。

  二、诗歌创作由东晋的哲理化改变为重抒情,抒发了强烈的感慨。

  三、元嘉诗歌出现了对不同创作个性的追求。

  四、元嘉诗歌的新变还表现为对诗歌形式的有意探讨。

  简述宫体诗发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所谓宫体诗,是指一种讲求声律、对偶与辞采华美的轻艳丽靡之风,这种文风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天监八年以前,可视为宫体诗的先导阶段。此时尚为永明文学时期,永明体在声律、对偶上已经为宫体诗准备了条件。

  第二阶段是天监八年至中大通三年宵纲为太子以后,徐陵成《玉台新咏》,是宫体诗的高峰期。

  第三阶段为宫体诗尾声期,以陈后主及其身边文士为主,波及隋及唐初。

  简述宫体诗及其特点。

  所谓“宫体诗”是指一种以写闺阁情怀为主要内容的重声律、词采丽靡轻艳的文风。特点:

  一、表现为题材处理上的娱乐性质。主要是写妇女、男女情怀、咏物、游宴、游戏等。宫体诗人在写这些时带有明显的娱乐目的和消遣性质。

  二、对写实技巧的追求。宫体诗的写实技巧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词采美丽,构形惟妙惟肖。

  试论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谢灵运是诗歌史上第一位有成就的山水诗人。

  一、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先叙述登游缘起或路线,接着是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更后议论或感慨。

  二、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和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如《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传达出诗人心中一种难以言喻的对生命的惊喜。

  三、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他能注意到诗中描写之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

  试论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在南朝诗人中可谓更高。

  一、他的乐府诗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他把惯用比兴、善叙他人他事的乐府诗,发展为一种直接抒写自己感情、叙说自己遭遇的诗体,把浓烈的抒情与构辞的美丽融为一体,来表现自己的澎湃情怀。如乐府《白苎舞》。

  二、语言也很有特色。被称为“雕藻淫艳,倾炫心魂。”如《拟行路难》其三;注意吸收明间口语;善运用奇特大胆的想象和比喻。

  三、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拟行路难》是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以前的杂言是以四言或五言为主,七言为辅。鲍照大胆变革,改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地自由换韵。鲍照的大胆革新有积极创作,使七言诗体大大发展,直接影响到唐代七言歌行的创作。杜甫也称赞“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试论谢眺诗歌的艺术成就。

  谢眺诗歌的主要特色是:情思明净潇散,意象清新明丽,语言明白流畅,声韵流丽和谐。

  一、从情思方面言,小谢因为感情单纯,所以因物色感发而或喜或悲时,较为明朗外露。在他的诗中常常可以感受到一种纯净如竹露如风荷如月色如流泉般的情思流动,如《观朝雨》写晨起观雨引发的一份归隐情思,心境在空朦潇洒的朝雨中何等的平静,一切都好象在潇潇雨雾中净化了。

  二、小谢诗意象创造也清新明丽,大多落尽华饰,有一种天然韵味。尤其在山水描写方面,大谢在意象创造上颇多着意,较多客观描写。而小谢诗中的意象,则带者更多心象的性质,把景物提纯得与他的心绪一致起来。因之,他创造的意象十分省净明快,如《之宣城出新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三、小谢诗语言流畅明白,去除任何晦涩的文字和赘典。有的甚至完全接近口语。

  四、革除了以往山水诗的玄思哲理。

  试比较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异同。

  一、地域不同

  南朝:南朝民歌主要产生于南方都市。

  北朝:北朝民歌主要产生于辽阔的北方(草原)

  二、作者不同

  南朝:女性较多

  北朝:男女皆有

  三、内容、题材不同

  南朝:南朝民歌的内容很单一,绝大多数是表现男女之情,反映的情恋内容极其广泛,角度多样。如《西洲曲》写一个女子怀人,情思缠绵,。

  北朝:北国风光在民歌中有所表现,如《敕乐川》把辽阔的草原风光生动描绘出来;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反映战争及其带到来的苦难;反映爱情婚姻。

  四、风格不同

  南朝:A.格调鲜丽明快,不但再现了南方的自然风光之美,也表现出南朝女子的浪漫情怀。

  B.其次是语言上清新流丽和多用双关比喻,来自于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聪慧:“欢欲见莲(怜,爱也)时。”

  C.南朝民歌形制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情长。

  北朝:北朝民歌抒情真率直爽,语言质朴有力,格调苍劲豪迈,显示出北方民族独有的特色,代表作《敕乐川》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赋

  简述《三都赋》的特点。

  《三都赋》是西晋赋家左思的的主要成就,其特点:

  一、内容丰富,详尽细致描写了蜀吴魏三国的山川城邑、鸟兽草木、风谣歌舞、重要人物。

  二、精心锤炼语言,辞藻壮丽,下笔琳琅。

  三、以求实的精神去创作。

  简述建安赋作的特点。

  一、有一个自觉主动行动辞赋创作的作者群。如三曹、七子等。

  二、建安作家由于思想较为自由,其赋作的题材更为广泛。如大自然的寒暑阴晴《秋思赋》、飞禽走兽、瓜果树木等,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三、建安赋作的抒情性进一步加强。

  四、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发展,成为汉赋向南北朝骈赋变化的开端。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文

  名词解释:骈文

  骈文是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它实际上是广义的散文的一部分,但它与散体单行的狭义的散文相对比而有明显区别。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

  简述《大人先生传》与《与山巨源绝交书》艺术之异同。

  正始时期的文章都是“师心以遣论”,或直言指斥,言辞激烈而掷地有声;或反语讥讽。堪为代表的,就是阮籍的《大人先生传》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但两者在艺术上也有异同:

  一、《大人先生传》中,作者对那些虚伪的名教人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针对这种规行矩步以谋私利的“君子”,大人先生予以有力的驳斥。达到一种酣畅淋漓,具有震撼心魂的艺术效果。

  二、《与山巨源绝交书》则是另一番风貌。他拒绝山涛的举荐,不肯与司马氏合作,却以幽默嘲讽出之。貌似平易之言,将其高洁不污之志尽显,且将官场之俗恶揭露得淋漓尽致。

  嵇康、阮籍的散文,既继承建安散文重抒情重文采重个性的特点,又有鲜明独特的现实内容,是散文在重艺术特质方向上发展的重要一环。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试论《搜神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成就更高,可以代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的基本风貌。

  它的思想内容有:

  一、书中记录有两汉流传的一些故事,魏晋民间传说,也采辑有史传,早出的志怪小说的材料。其中颇有价值的是有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古神话,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如干将莫邪被楚王杀死,儿子赤为了替父报报仇血恨;吴王的小女紫玉与书生寒重的恋爱故事。

  艺术风格:

  二、此书结构比较完整,描写较为生动,已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如《李寄》

  试论《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

  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是现存志人小说的更高成就。

  思想内容:反映了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大多篇章是描述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士族文人放荡的言行,名士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淡;反映魏晋时期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集团的残暴与荒淫。

  艺术风格:

  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善于采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而且只有短小的文字,却能将事件的中心突出,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如《俭啬》以典型事件,典型动作描绘人物的个性。《岔狷》篇描写王蓝田性急之事,以动作来刻画他的性格特征。

  二、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既有典雅的辞句,又有生动的口语,善于将语言写得逼似人物身份。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试抒《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探讨文学问题更早的较具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主要内容有:

  一、《典论·论文》对自古而来的“文人相轻”之习表示反对,以为作品的长短一是因文体各具特点,一是作家才性不一、他主张以“审己度人”的态度对待文学批评。

  二、论文章与事业的关系:曹丕认为文章的社会地位与事业同样重要,因而将文章提到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如在文章中论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三、论文气即才性:从曹丕开始,把“气”引入文论中。文章中论道:“文以气为主”,“气”当指作家的才性在作品中的反映。

  四、论文体的区分:即对文学题材的区分。根据文的体裁和性质的特点,不同的要求,将文体四科相互区别。四科分别具有雅、理、实、丽的特点。“诗赋欲丽”的特点,表明了建安文学逐步向词采华丽发展。

  五、论文学批评者的态度:在文章中指出文学批评者“贵远贱近,向身背实”是错误态度,对贵远贱近、尊古卑今观点进行了指斥,在前人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申说。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标志。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