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 > 北京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3)

北京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3)

2007年05月14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成绩查询

  解放区运动文艺的新面貌

  答: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毛泽东的讲话之后,解放区文学出现了崭新面貌,集中体现在:

  ①广大解放区作家创作姿态与创作方式的深刻变化:自觉的深入生活,转变感情;更典型的如丁玲和周立波深入土改第一线体验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

  ②解放区的文艺创作高度体现了对工农兵特别是农民形象为主的典型塑造,成功塑造了一大批典型农民形象,真实而准确的把握了广大农民的命运,使“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对农民命运的关注、描写达到了新的高峰。

  ③以阶级斗争(农民与地主)、民族斗争(抗击外来侵略者)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为主要描写内容,推进了文学与生活的密切和融合

  ④追求民族化、大众化,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章回体白话小说《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由秧歌剧发展而来的民族新歌剧《白毛女》,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板话等。

  为什么鲁迅一出现就是高峰 (鲁迅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答: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奠基人,同时又是一座高峰。

  ①这是由他的创作动因决定的。他的文学创作是为了改造国民的劣根性,是为了重塑和振兴民族精神,是为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他将文学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途径,他的创作是真正的为人生而艺术。

  ②鲁迅决不只是一个作家,从根本上更是一个思想家,这就决定了他作品的思想深度与众不同。这种深度来自他丰富的生活经历以及浓厚的文化修养。少年时代的鲁迅经历了家道中落,使他饱尝世间的冷脸白眼,体悟到人生真相。青年时代的他广为接纳中外文化,弃医从文,确立人生志向。他背负巨大的传统负担,对传统历史和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亲身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变革,对现实有清晰的认识,这些都决定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不同于和远远高于其他作家。

  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根本价值):鲁迅他决不只是一个作家,一个文学家,至少首先不是一个文学家,他在根本上更是一个思想家。鲁迅不仅仅是为了文学而创作的,他的文学创作是为改造国民的劣根性,是为了重塑和振兴民族精神,是为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个创作指导思想的高度决定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不同于和高于其他作家。

  这是由鲁迅的生活经历,思想基础,审美追求决定的,也是由时代历史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所决定的。

  生活方面:在人生经历中对国民的劣根性有深刻的认识,所以鲁迅的作品一出现就是成熟的,在新文学以前,他就考虑过‘立人’的思想,在确立要用文学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职业,以此作为起点,用文学来拯救民族命运,用文学来改变民族的劣根性,所以鲁迅创作的生活与思想基础是非常深厚的。

  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大量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更新思潮的报刊,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构成了鲁迅一出现就是一个高峰,也是鲁迅在文学史上成就和地位。

  成就:鲁迅首先对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命运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且对包含着对妇女问题的思考。他的创作始终包含着中国民族劣根性的批判。这些都对现代作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鲁迅到赵树理,对农民的描写有哪些不同?

  答:鲁迅更早描写农民,这体现了鲁迅作为一个思想家的眼光,他看到中国是个农业社会,农民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农民问题是整个中国社会更根本的问题。他在《阿Q正传》中对农民的描写,不仅仅是单纯地写农民的问题,又超越了农民问题的本身,而是把它和整个民族的性格、整个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阿Q首先是个农民,但又不仅仅是个农民,他是我们民族性格的缩写。

  在鲁迅带动下,20年代出现了一个乡土文学创作的高潮,30年代甚至形成了一个无人不写农民的风气,连茅盾、洪深都创作了有关农民的作品,到了40年代的文学几乎就是农民文学。对农村题材,对农民问题的描写,成了整个文学界的主潮。这么多作家始终关注农民问题,关注对农民的描写,是与鲁迅对农民的描写的带动分不开的。

  对农民描写农民在解放区出现了根本的变化。鲁迅的创作多是对农民麻木和愚昧的批判,对农民身上浓缩的国民劣根性揭露;而在赵树理笔下的农民,虽然也有落后,也有愚昧,但他们主要是转变,进步和觉醒,赵树理对农民充满了理解、同情和赞扬,并且包含着期待、充满希望。鲁迅和赵树理都抓住了自己时代农民的根本特征。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时代社会的性质出现了根本的变化所造成的。

  郭沫若的新诗创作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开创性贡献

  答:就郭沫若的新诗创作本身而言,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都并不是更杰出的。但是郭沫若的更大贡献在于,他的《女神》在思想上、艺术上全方位的打破了旧诗格局,奠定了新诗的形式地位,用真正的崭新的现代诗歌形式取代了中国传统旧诗的格式,让人们知道了现代新诗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郭沫若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如何理解郭沫若创作中“诗剧合一”的现象?

  答:郭沫若的诗人本质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也体现在他的美学主张里,还体现在他的历史剧创作中。“诗剧合一”是郭沫若整个创作的重要特色。郭沫若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教贯穿着特有的诗人气质,表现出浓郁的浪漫特质,神奇的联想和想象力,富有激情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华。

  如他的《凤凰涅槃》具有史诗般的艺术构架,既有浓郁浪漫的抒情,又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是戏剧化的诗和诗化的戏剧,达到了诗剧合一的完美的艺术效果。

  茅盾对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答:①茅盾(作为中国文学研究会更重要的发展人之一)他不仅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倡导者,系统地阐述了有关现实主义的理论观点,明确提出了“文学为人生”的口号;

  ②茅盾提出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即文学应该尽可能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原本的面貌,不加入主观倾向,让读者自己通过作品得到启发,寻找答案。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③更重要的是他还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来印证现实主义的特有魅力。茅盾对现实主义理论的大力提倡和积极实践,对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不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作贡献:

  ①茅盾为代表的社会分析派小说,主要通过小说的创作来分析社会。呈现出一个追随时代风云的变幻,大规模的展现社会生活,反映生活的方方面面,茅盾的小说反映了中国近代的所有重大历史事件。

  ②茅盾的《子夜》以它宏大而严谨的结构,多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在中国的长篇小说的艺术结构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它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结构的成熟。《子夜》前的长篇小说,无论是《倪焕之》还是其他,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形态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子夜》的另一个贡献是塑造了民族资本家的形象。通过一系列民族资产阶级形象的塑造,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思考了中国的前途。

  茅盾创作的几个阶段(作为上题的背景补充)

  答:①1915——1925,正式文学创作前,主要从事理论批评、翻译介绍等工作,是其后来文学创作的准备期、理论和生活的积累期;受自然主义影响

  ②1927至30年代初,以《蚀》三部曲为代表初步显示了茅盾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特色。

  ③30年代初到抗战爆发,以《子夜》为代表,达到了茅盾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

  ④抗战爆发后及40年代,以长篇小说《腐蚀》为代表,显示了茅盾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入及创作风格的变化。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