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经济学 > 自考“国际贸易实务(三)”笔记(3)

自考“国际贸易实务(三)”笔记(3)

2007年06月18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准考证

  国际贸易的增长特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物贸易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增长;

  2.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慌。

  国际贸易结构:

  1.二战后国际货物贸易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食品和原材料的比例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提高,现在约占73%强。

  2.金融、保险、通讯和信息等服务贸易增长较快。

  中国货物贸易的发展:

  1.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

  2.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3.中国进出口货物结构不断优化;

  4.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从以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主转变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再转变为以发达国家为主,全方位的对外贸易。

  为什么工业制成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持续增加,而初级产品的比重持续下降呢?

  1.科学技术的影响;

  2.发达国家在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实行了农业保护政策,人为减少了对农产品的进口需求;

  3.消费结构变化;

  4.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

  国际贸易地理分布:

  1.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德、日、英、法、加、意大利等,不管作为出口商还是进口商都在国际贸易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2.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入世界出口贸易的前十名。

  考生应该熟悉并能够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统计数据。

  第五章 主要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一种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用这种产品去换取本国的劣势产品,从中获利。

  比较优势理论:是李嘉图对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应集中生产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使贸易参加国获利。

  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与内容:

  1.假设:a.人类只有两个国家;b.每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第一种商品高于另一国家同种商品价格,第二种商品价格低于另一个国家同种商品的价格。

  2.内容:A.每个国家应当只生产它更擅长的商品;

  B.绝对优势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

  比较优势的主要内容:

  各国应该按照“两利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和交换,即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样可以增加世界产出,提高劳动生产率,参与交换的国家也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

  比较优势也是以一系列的假定为前提的。这些假定包括: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它们生产两种产品;

  2.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的,没有熟练与非熟练之分;

  3.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

  4.没有运输费用;

  5.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并在一国国内自由流动,而在国际间则不能自由流动;

  6.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国际间实行自由贸易;

  7.贸易是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

  8.不存在技术进步。

  赫—俄理论(即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条件:

  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两种要素;

  2.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使用相同的技术,即生产函数相同;

  3.两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规模收益不变,即单位生产成本不随着生产的增减而变化;

  4.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际间则不能自由流动;

  5.没有运输成本、不存在关税或非关税壁垒;

  6.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

  7.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每个国家的总进口额与总出口额相等。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