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级财务会计”复习题目汇总(14)
17、按费用的经济用途分,可分为;1)构成产品成本的费用: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2)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
18、按照费用与产品的关系,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按照费用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可分为基本费用和一般费用。
19、费用的确认原则:1)按其与营业收入的因果关系确认费用;2)采用一定的分摊程序,系统和合理地分配费用(待摊、预提、累计折旧);3)在支出发生时立即确认为费用。
20、费用的计量原则:这里的历史成本所依据的是企业发生的实际成本。
21、费用的核算主要包括产品成本的核算和期间费用的核算。
22、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为;1)对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确定应否开支,开支的费用应否计入产品成本;2)将应该计入本月产品成本的各项要素费用在各个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成本;3)对于有月初、月末在产品的产品,还应将月初在产品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即将本月生产费用加上月初在产品费用,减去月末在产品费用,计算各种完工产品的成本。
23、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补贴收入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存货跌价损失—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折让—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24、企业在计算出应补贴数额后,应借记“应收补贴款”科目,贷记“补贴收入”科目;实际收到补贴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补贴款”科目;结转利润时,再将补贴收入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25、永久性差异:是指企业一个时期的纳税所得和税前会计利润之间的差额,在本期发生,并不在以后各期转回。
26、永久性差异有以下几种情况:1)会计核算时作为收入计入税前会计利润,在计算纳税所得时不作为收入处理,如购买国债;2)会计核算时不作为收入处理,不计入当期损益,而在计算纳税所得时作为收入,需要交纳所得税,如自产产品用于工程或用于捐赠;3)会计上作为费用或支出在计算税前会计利润时予以扣除,而在计算纳税所得时不予扣除或只能按比例扣除,如餐饮费。
27、递延税款:
规律 1)年限从长 短: 借:递延税款
应交税金先 + 在核销时 –
2)年限从短 长: 贷:递延税款
应交税金先 – 在核销时 +
帐: 递延税款
(1)少计费用 (1)多计费用
(2)结转 (2)结转
28、时间性差异:是指一个时期的纳税所得和税前会计利润之间的差额,在本年度发生,但在以后的一期或若干期内转回。
29、应付税款法:永久性差异的核算方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间性差异的方法
30、纳税影响会计法,当税率发生变化时,可以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
31、递延法:当开征(或启用)新税率时,一律按新税率处理。
32、递延法的优点:比较简单;缺点是:在税率变动或征收新税之后,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递延所得税可能不表示所得税的实际结果,即企业在以后年度承受的将于以后年度转回的现存的时间性差异的结果。
33、债务法:
对纳税的影响额=Σ差异额*(旧税率-新税率)
直线法下:
(旧税率-新税率)= 1)括号为正:
贷:递延税款
2)括号为负:
借:递延税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