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经济学 > 自考“基础会计学”复习笔记(2)

自考“基础会计学”复习笔记(2)

2007年02月08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准考证

  第六节 会计核算的方法

  一、会计方法

  会计方法: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

  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预测、决策的方法等等。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环节,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和决策都是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资料进行的。

  二、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核算的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

  1. 设置会计科目

  2. 复式记帐

  3. 填制和审核凭证

  4. 登记帐簿

  5. 成本计算

  6. 财产清查

  7. 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章 会计科目和账户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一、资产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并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资产的确认要具备三个条件:

  (一)资产是一种能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二)资产要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三)资产必须是可用货币计量的。

  企业的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它资产。

  1.流动资产: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一般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短期投资等等。

  2.长期投资: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等。

  3.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等。

  4.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或者是商誉等等。

  5.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等等。

  二、负债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这就是负债的确认标准。按其流动性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票据等等。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或者是应付债券等等。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的具体内容:

  1.投入资本:指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即实收资本。

  2.资本公积金,包括资本溢价,法定财产评估增值、接受捐赠资产的价值等等。

  3.盈余公积金:是指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从税后利润当中提取的公积金,或者公益金。

  4.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

  四、收 入

  收入:是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而发生的或即将发生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流入,或债务的清偿。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这是广义的收入概念,狭义的收入概念只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又分为基本业务收入和其它业务收入,基本业务收入又叫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又叫附营业务收入。

  五、费 用

  费用:是指通过配比方式确定的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工业企业的营业费用可以划分为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制造成本包括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期间费用是指与销售产品没有直接关系,属于某一时期耗用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期间费用不参与成本计算而是直接进入当期损益。

  六、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费用后的盈余。实现的利润要按以下渠道进行分配:1.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盈余公积金。2.提取公益金。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剩余部分就计为企业的未分配利润,留代以后年度处理。

  第二节 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也叫做会计核算的平衡公式,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会计等式是根据资产等于权益(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建立的,反映了会计基本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企业产权的归属关系,它是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帐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依据。公式来表示为:

  资产=权益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计等是的影响包括四种情况:

  1. 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

  2. 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增减数额相等。

  3. 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双方增加的金额相等。

  4. 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双方减少金额相等

  根据上面得出以下的结论:

  1. 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会使资产与负债所有都权益项目发生变动,变动的结果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总额始终保持平衡;

  2. 经济业务的发生涉及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两个方面变动的,会使双方总额发生增加或减少的变动,但是变动后双方总额仍然相等。

  3. 经济业务的发生只涉及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一方变动的,不但不会影响双方总额相等,而且原来的总额也不会变动。

  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一、取得收入,并因此而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

  二、发生费用,并因此而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

  到会计期末企业的收入扣除费用所形成的利润要进行分配,除了要向投资者分配利润要退出企业外,提取的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要归入所有者权益,这时会计等式又恢复为期初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第三节 会计科目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及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和监督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分门别类地为经济管理提供会计核算资料,就需要设置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应当遵循的原则:

  1. 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

  2. 设置会计项目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 设置会计科目,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4. 设置会计科目,还要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5. 会计科目要简明、适用,并要分类、编号。

  二、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次

  (一)会计科目的内容。

  会计科目的内容:是指在制定会计制度时,要规定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和登记方法。

  这些科目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可以会为五类:

  一、资产类。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材料采购、材料、产成品、待摊费用、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益。

  二、负债类。包括以下科目: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它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应付利润、预提费用、长期借款。

  三、所有者权益类。包括以下科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四、成本类。包括: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科目。

  五、损益类。损益类包括的科目有: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这里既包括收入类科目也包括费用类科目,之所以把这两类科目合并为损益类科目,是因为这两类科目核算的内容都与损益的计算相关。

  (二)会计科目的级次。

  会计科目的级次要体现会计信息的不同详细程度。

  一般情况下:会计科目的级次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总分类科目:这是对会计对象不同经济内容所作的总括分类。

  (2)明细分类科目:这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所作的进一步分类,它是反映核算指标详细、具体情况的科目。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或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明细分类科目,除了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以外,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

  第四节 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一、是设置账户的必要性

  账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它应该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他们的联系是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会计科目就是账户的名称,设置会计科目和开设账户的目的都是为了分类提供会计信息,两者所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一致的。它们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是分类核算的项目,而账户既有名称又有具体结构;会计科目是进行分类核算的依据,而账户则是记录经济业务的载体。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和账户往往作为同义词来理解,互相通用,不加区别。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结构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划分为左右两方,以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

  账户要依附于薄记开设,也就是账簿。这样呢,每一个账户只表现为账簿中的某章或某些帐页,它们一般应该包括下列内容:

  (一)账户的名称,也就是会计科目。

  (二)日期和摘要,就是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和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

  (三)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及余额。

  (四)凭证号数,说明账户记录的依据。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发生额 - 本期减少发生额

  第三章 复式记账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一、记账方法的意义和种类

  记账方法:是在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经济业务的发生会引起各有关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

  曾采用过不同的方法,主要是单式记账和复式记账。

  单式记账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复式记账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

  从以上对比当中可以看出:单式记账法是一种比较简单、不完整的记账方法。它在选择单方面记账时,重点考虑的是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债权债务方面发生的经济业务。没有一套完整的账户体系。账户之间也形不成相互对应关系,所以不能全面、系统的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复试记账法是以会计等式为依据建立的一种记账方法。

  二、复式记账的特点

  (1)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记录。

  (2)由于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都是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记账方法,是各种复式记账方法中应用更广泛的一种方法。借贷记账法是一种复式记账法,它的特点,就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

  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要根据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来决定。账户结构就是指账户的登记方法,具体讲就是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期末有没有余额。如果有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

  (一)资产、费用的账户结构

  它们的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期末余额是在借方表示资产。那么,这类账户它的期末余额=期初的借方余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费用结转后一般没有余额。

  (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类账户。

  这类账户的结构是:本期增加记在贷方,减少记在借方,余额在贷方表示负债、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贷方的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收入、利润结转后一般没有余额。

  (三)应借应贷记账发登记经济业务的步骤(略)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