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管理心理学”资料-独特篇(2)
四、“社会人”的假设P36
1、“社会人”的假设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的因素。典型代表是梅奥
2、“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1>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
<2>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
<3>非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规范,会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
<4>作为领导者要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
3、“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
<1>管理人员注重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应把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3>在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从而“提高士气”。
<4>管理人员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联络人的作用。
五、“自我实现人”假设P37
(一)“自我实现人”假设,所谓自我实现,指的是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才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更大的满意。典型代表是“马斯洛”
(二)Y理论的基本观点:
1、人都是勤奋的。2、控制和惩罚不能实现组织目标。3、人主动寻求责任。4、人具有高度的想象力、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5、在现在工业条件下,一般人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
(三)Y理论的管理措施:1、管理重点的改变。2、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3、奖励方式改变。4、管理制度的改变。
六、“复杂人”假设:P39
(一)“复杂人”假设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的,根据“复杂人”假设,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称为“应变理论”,有人把他称为“超Y理论”。
(二)超Y理论的主要观点: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
2、人的需要和动机在同一时间内结合成统一整体;
3、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4、一个人在不同部门会产生不同需要;
5、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的管理方法。
(三)超Y理论的管理措施:
1、在管理中要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
2、如果企业的任务清楚、分工明确,则可以较多地采取授权形式。
3、在企业任务不明确、工作混乱的情况下,需要采用较严格的管理措施,才能使生产秩序走上正轨。
七、目标理论P142
(一)目标理论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末,它的更早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教授洛克。
(二)目标理论的基本观点
1、目标与激励的关系:是一种前提与基础的关系。准确地说,与人的一定需要相联系的目标是引起行为的更直接动机,因而对人具有激励作用。
2、合适目标的分析有三个方面:
<1>目标的具体性。<2>目标的难易性。<3>目标的可接受性。
3、合适目标的设置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目标具体性与难易性对工作效率的影响。<2>目标难易性与能力的关系。<3>目标可接受性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三)目标理论的评价
1、目标理论对于组织管理具有意义:
<1>目标管理有利于管理者重视目标所具有的动机作用,重视目标管理。<2>目标理论有利于管理者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激励方法和技术。<3>目标理论为目标管理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心理学上的理论依据。
2、目标理论也具有局限性:
<1>目标设置上未考虑公平性问题,从而不能提高工作上的高效率。<2>目标设置在应用领域上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