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理学 > 自考“组织行为学”简答、论述、案例(3)

自考“组织行为学”简答、论述、案例(3)

2007年03月14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查分预约

  二十五、简述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双因素理论”是赫兹伯格1966年在《工作与人性》一书中首创的“激励因素(满意)—保健因素(不满意)理论”。

  保健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其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督导、工资、同事关系、工作环境等方面。

  激励因素是指适合个人心理成长的因素,内容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责任感、上进心等。激励因素以工作为核心,激励因素是在工作进行时发生的,由于在工作时能得到满足,所以在工作时就可能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

  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调动积极性。缺乏保健因素时,将带来强烈的不满,但保健因素得到满足时,并不能带来强烈的激励作用。

  二十六、简述强化理论?

  答:1、“强化理论”由哈佛心理学家B-F-斯金纳提出,也叫行为修正理论。

  该理论认为:可以通过对个人工作环境的专门设计,并对业绩好的加以赞扬,而对业绩差的加以惩罚,来影响人们的行为,进而激励人们不断进取。

  2、强化理论是一种行为主义观点,它认为强化塑造行为,同目标设置理论相对立:

  目标设置理论是一种认知观点,它假设一个人的目的指引他的行为。

  强化理论认为,通过外部的强化可以塑造行为。

  3、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A.把行为看成是由环境引起的;

  B.认为不必关心人们的内部认知活动,控制行为的因素是外部强化物;

  C.行为结束之后如果能马上跟随一个反应,则会提高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

  二十七、简述强化行为的方法?

  答:1、积极强化——当一种反映伴随着愉快的事件时的一种情形。

  2、消极强化——当一种反映伴随着中止或逃离不愉快事件时的一种情形。

  3、惩罚——为了减少不良行为而导致的不愉快情境。

  4、忽视——消除任何能够维持行为的强化物的情形。当行为不被强化时,便可能倾向于逐渐消失。

  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都导致了学习,他们强化了反应,增加了其重复的可能性。

  二十八、简述决策的过程?

  答:决策不是瞬息之间的行为,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判断过程。决策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找出问题、查证原因、确定决策目标、提出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执行决策、分析执行结果。

  二十九、简述群体决策的概念、过程、影响因素、优缺点?

  答:群体决策——由群体的多数成员而不是个人实行的决策行为,又称集体决策。

  (组织中的许多决策,尤其是对组织的活动和人事有极大影响的重要决策,多是由群体来完成的,这些群体包括:委员会、工作队、审查组、研究小组等)

  (一)群体决策过程包括:

  1、诊断和确定问题;

  2、寻找可供选择的解决办法;

  3、分析、比较、做出决策。

  (二)群体决策成功的影响因素:

  1、个人的控制支配。

  2、小群体意识——不合理的过分追求群体内部一致性的现象和倾向,是群体凝聚力增强后可能带来的一种不良后果。

  3、极化现象(极端型转移)。

  (三)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1、优点——提供更完整的信息、产生更多的方案、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增加合法性。

  由于群体决策有多人参加,集中了多人的知识、经验、信息,因而往往有较高的正确性;群体决策能提高群体成员对决策成败的责任感,并便于贯彻执行。

  2、缺点——消耗时间、少数人统治、屈从压力、责任不清。

  在决策的速度和创造性方面,则不如个人决策;在风险方面,容易出现从众行为和责任不清。

  (了解)三种决策类型:

  1、确定型决策——各种方案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

  2、风险型决策——决策者对未来的情况虽然无法做出肯定的判断,但在已知事件发生概率情况下所进行的决策。

  3、不确定型决策——在决策中,存在着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而且各种方案的结果又是未知的,只能靠决策者的经验判断而做出的决策。

  三十、简述改善群体决策的措施?

  答:1、群体领导人要防止迫使部属接受自己偏爱的方案,要欢迎别人对自己的意见提出不同的看法,要支持和保护持异议者表达他的意见和见解。

  2、在把问题交付群体进行决策讨论时,领导人不要在一开始就表示自己的倾向性意见。

  3、除了有保密的必要外,要尽可能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或者邀请群体外的专家来参加讨论。

  4、如果需要,群体领导人可以事先指定一位成员,在讨论时,专门提出与众不同的或相反的意见,以便促使大家进一步深思熟虑,把问题考虑的更加全面。

  5、当对重大问题作决策时,不要匆忙做出决策,而要设法创造一个让大家再一次深思熟虑的“第二次机会”,以便使更后做出的决策更加完善。

  三十一、简述压力产生的原因?(工作原因、组织原因、其他原因)

  答:(一)工作上的压力:

  1、工作性质不适合个人的兴趣与能力;

  2、工作环境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3、角色模糊;

  4、工作岗位因素;

  5、人际关系因素;

  6、挫折因素。

  (二)组织上的原因:

  1、组织的管理方式;

  2、组织结构因素;

  3、组织的领导作风;

  4、组织的运行周期(初创、成长、成熟、衰退)。

  (三)其他因素(非工作因素):

  1、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政治环境因素;技术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

  2、个人因素——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家庭的经济开支;个性特点(生理条件、动机冲突、心理偏见、心理矛盾、目标期望)

  三十二、简述压力缓和剂和其影响的因素?

  答:压力缓和剂——对压力的适应能力,即:受到压力时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

  影响压力缓和剂的因素有:顽强的性格、对压力的知觉判断、生理条件、过去的经验与学习。

  (了解)压力的后果:生理症状(血压升高、头痛、易患心脏病);

  心理症状(不安、紧张、焦虑、易怒、情绪低落);

  行为症状(攻击、退化、固执、冷漠)。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