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理学 > “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二章

“行政管理专业”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二章

2007年02月01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查分预约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管理学理论

  注:管理科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三个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这个阶段又分别由三种理论组成。

  1.早期管理理论,这种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下半期,其代表有“亚当。斯密”,他的代表作是《国富论》;他的贡献是提出“劳动分工学说”。另一位是“大卫。李嘉图”,他的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他的结论是“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反之,工资越高,利润就越低”。

  2.传统管理理论(又称经验管理)这种理论的特点是,根据企业多年管理实践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一整套管理理论和方法。这一理论阶段的代表人物有:

  <1>巴贝奇——英国数学家,他的代表作是《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他的贡献是“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2>另一位是艾末生他对于传统经验管理理论,所概括了管理十二原则,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到西方管理理论初具雏形的胚胎了。

  3.科学管理理论:它的显著的特点是“以科学技术作为建立管理理论的主要依据”,这一理论阶段的代表人物有:

  <1>泰罗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他的贡献提出了“工作定额原理和标准化原理”、及“有差别的、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度”。

  <2>法约尔的代表作是《工业原理与一般管理》,他认为经营有六种职能活动,即:“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活动”;对于管理活动,他强调了五种职能:A:计划、B:组织、C:指挥、D:协调、E:控制;在这五种职能上,法约尔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

  <3>韦伯的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他要求用“权责合一的等级原则”把各类成员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指挥体系或阶层体系。

  <4>厄威克他的八项原则是:“目标原则、相符原则、职责原则、组织级层原则、控制广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明确性原则”。

  <5>古利克他的管理七项职能:“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二、行为科学理论

  注:这是管理理论第二个阶段,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的理论,这一时期研究的内容包括:A:人的本性和需要;B:行为动机;C: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理论:作为行为科学理论的奠基者——美国的梅奥和罗特利斯伯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条原则:

  <1>工人是“社会人”,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

  <2>企业中并存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注:所谓非正式组织就是指人们在共同的劳动过程中,由感情因素形成的联结,它对生产率有很大的影响)”。

  <3>通过对职工满足程度的提高激发职工的积极性,而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2.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40年代)

  <1>人类需要理论:它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

  <2>美国的马斯洛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把人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先后次序排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五个层次。

  <3>美国的赫茨伯格提出了“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

  <4>弗鲁姆提出了“期望理论”,他认为,激励因素的大小取决于某一行动成果的绩效对职工的价值以及职工认为该行动成功的可能性的程度。

  3.人性管理理论:它侧重研究同企业管理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

  <1>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Y理论认为人不是被动的,只要给予一定的外界条件就能激励和诱发人的能动性,在目标和动机的支配下努力工作,就能取得成就;主张出现问题时要多从管理本身去找妨碍劳动者发挥积极性的因素。

  <2>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现在企业和劳动组织把职工束缚在“不成熟”阶段,人为抑制职工的“自我表现”就会伤害人的积极因素,造成劳资双方的对立。解决的办法是:A:建立以职工为中心的、参与式的领导方式;B:扩大职工的工作范围;C:加重职工的责任;D:依靠工人的自我控制和自觉行动。

  4.群体行为理论:它侧重研究企业中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1)勒温提出“团体力学理论”;(2)布雷德福提出“敏感性训练”;

  5.领导行为理论:它侧重研究企业中领导方式的问题。(1)坦南鲍姆和施米特提出“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2)利克特提出的“支持关系理论”;(3)布莱克、穆顿提出的“管理方格法”。

  三、现代管理理论:(这是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1.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认为社会各组织由三个要素组成:A:协作的愿意;B:共同的目标;C:信息的联系;

  2.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

  3.系统管理学派——这一学派侧重于从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和管理企业,以提高生产效率。

  4.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德鲁克和戴尔”,主张注重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以此作为当代经济管理理论的基点。

  5.权变理论学派——这一学派认为管理中不存在“更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而应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

  6.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人物“伯法”,管理就是运用数学手段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从而达到企业的更终目标。

  7.除以上学派外,还有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理论学派。

  第二节 心理学基础知识

  注:心理学是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一、心理现象: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是人脑的机能,又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现象,即心理活动的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不同形式对现实的动态反映。

  二、心理过程又分为三个方面:

  1.认识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完成。

  <1>感知。知觉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2>记忆。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阶段。

  2.情感过程

  <1>所谓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

  (1)由基本需要引起的情感:如“爱好、快乐、嫌恶和悲哀”是基本的情感;

  (2)由社会需要引起的情感:如“社交、尊重、承担责任”是高级情感。

  <2>情感与情绪不同于其他心理活动,它的任何一种表现形式都包含:A:自我体验;B:生理变化;C:外部表现

  3.情感与情绪的分类

  <1>按基本表现形态,可分为:A:激情;B:心境;C:热情

  <2>按社会性内容,可分为: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

  4.情感的两极性

  <1>情感或情绪往往表现为肯定或否定的对立的两极性。

  <2>人的情感和情绪不但与身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人的行为也有密切的关系。

  三、意志过程

  1.意志的一般概念:所谓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意志的特征:<1>确立目的;<2>能动性;<3>行为调节;<4>心理调节;<5>坚持的作用;

  3.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意志行为的结构:受意志支配和控制的行为,是意志行为。

  4.意志行为的心理过程分为: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第三节 人性假设理论

  一、“经济人”假设

  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更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典型代表是“泰罗”),X理论的基本观点:“每个人都具有”:

  1.天生懒惰、逃避责任;<2>没有大志、不负责任;<3>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4>满足安全和生理的需要;<5>多数属于上属情况,只有少数人能鼓励自己、控制冲动。

  2.X理论的管理措施

  <1>重点是提高生产率而对人的情感和道义,则是无关紧要的。

  <2>管理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无关。

  <3>采取“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二、“社会人”的假设

  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的因素。(典型代表是“梅奥”)

  1.“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

  <1>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

  <2>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

  <3>非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规范,会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

  <4>作为领导者要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

  2.“社会人”假设的管理措施:

  <1>管理人员注重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应把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3>在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从而“提高士气”。

  <4>管理人员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联络人的作用。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1.所谓自我实现,指的是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才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更大的满意。(典型代表是“马斯洛”)

  2.麦格雷戈总结了马斯洛、阿吉里斯其他人的观点提出了:“Y理论”,

  3.Y理论的基本观点:

  <1>人都是勤奋的;<2>控制和惩罚不能实现组织目标;<3>人主动寻求责任;<4>有高度的想象力、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5>在现在工业条件下,一般人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

  4.Y理论的管理措施

  <1>管理重点的改变;<2>管理人员职能的改变;<3>奖励方式改变;<4>管理制度的改变。

  四、“复杂人”假设(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的)

  根据“复杂人”假设,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称为“应变理论”,有人把他称为“超Y理论”。

  1.主要观点:

  <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

  <2>人的需要和动机在同一时间内结合成统一整体;

  <3>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4>一个人在不同部门会产生不同需要;

  <5>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的管理方法。

  2.超Y理论的管理措施:

  <1>在管理中要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

  <2>如果企业的任务清楚、分工明确,则可以较多地采取授权形式。

  在企业任务不明确、工作混乱的情况下,需要采用较严格的管理措施,才能使生产秩序走上正轨。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