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管理学概论”串讲(4)
第四章 计划
一、填空
1、预测的方法有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种。
2、决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点的行为
二、选择
1、计划工作的特点:
1)主导性 2)普遍性 3)连续性 4)前瞻性 5)经济性 6)创新性
2、计划工作的程序和内容可划分为:
1)确定目标 2)预测 3)决策 4)预算及制定政策
3、计划工作的原理有:
1)限定因素原理 2)许诺原理 3)灵活性原理 4)改变航道原理
4、就现代企业组织而定,组织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经济目标 2)社会目标 3)发展目标
5、组织目标的特征:
1)目标的层次性2 )目标的次序性3 )目标的时间性
6、根据预测的内容可将其划分为:
1)经济预测 2)科技预测 3)社会预测
7、定性预测的方法有:
1)专家会议法 2)头脑风暴法 3)德尔非法
8、定量预测方法有:
1)时间序列分析法 2)因果分析法
9、时间序列分析法有:
1)移动平均法 2)指数平滑法 3)季节性波动
10、选择预测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1)预测的期限 2)预测的精度与费用 3)预测工作者的素质
11、决策按其在企业经营中所处地位可分为:
1)战略决策 2)战术决策
12、决策按其决策者所处的管理层次可分为:
1)高层决策 2)中层决策 3)基层决策
13、决策按问题出现的重复程度可分为:
1)程序性决策 2)非程序性决策
14、决策按决策目标与所用方法分为:
1)计量决策 2)非计量决策
15、决策按决策所处的条件可分为:
1)确定型决策 2)风险型决策 3)不确定型决策
16、决策方式有:
1)独断式 2)授权式 3)集体决策
17、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可采用:
1)传统技术 2)现代方法
18、编制计划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1)时间因素 2)成本因素
三、名词解释
1、计划工作,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计划的制定过程,即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充分的调查研究,对组织未来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做出全面决策的一系列活动。
2、限定因素原理是指主管人员越是了解对达到目标起主要限制作用的因素,就越能有针对性地、有效地拟定各种行动方案。此原理又称“木桶原理”,涵义是木桶盛水量取决于桶壁上更短的那块木条的高度。此原理表明,主管人员在制定计划时,须全力找出影响计划目标实现的主要限定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3、改变航道原理,此原理是用于使计划工作过程具有灵活性。即计划工作者在制定计划之后,不能被其框住,在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做必要的检查和修订。
4、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始点,是各项管理活动的依据;目标又是管理活动的终点,它是衡量各项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和尺度。
5、定性预测是指预测者根据已知的数据和资料,依* 个人的知识、经验和判断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6、定量预测是指依* 建立数学模型而对事物的未来进行预测。
7、决策是针对明确的目标,经过调查研究,制定多个可行方案,然后运用统一的标准选择合理方案的过程。
8、程序化决策是指所解决的是经常出现的问题,已经有了处理经验、程序和方法,可按常规办法解决。
9、非程序化决策是指所解决的是不常出现的问题,还没有处理经验,完全* 决策者的判断和信念来解决。
四、简答
1、计划职能是其他管理职能的前提和条件,没有计划,就谈不上组织,更无法实施控制。
计划职能(确定目标,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由此决定了:
1)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组织)
2)人员的选聘、培训、考评(人员配备)
3)更有效地领导和激励员工(激励、领导)
4)检查以上工作与目标的差距并纠正之(控制)
2、计划工作的步骤
1)确定目标
2)预测未来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
3)拟订、评价和选择实现目标的可行方案——决策
4)预算及制定派生计划
3、组织目标的作用
1)目标的导向作用。指它应为组织的经营活动指明方向,使组织内容部门工作协调一致,为追求共同目标而统一行动。
2)目标的激励作用。指当组织目标被全体成员所接受并与组织成员的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时,此目标可激发起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目标的标准作用。目标是衡量员工工作绩效的标准和依据,它可使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4)目标的基础作用。可避免管理工作中的混乱,为目标管理提供前提。
4、确定组织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须体现组织的宗旨及使命。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活动与组织方向相一致。
2)目标必须落实:1 、目标须层层分解、落实到组织每一个成员的工作中。2 、目标须尽可能定量,以使目标明确并便于考核。3 、目标须有时限要求。
3)目标须有多个,并形成体系,以避免目标的片面性,追求企业宗旨和使命的实现。
4)目标须具有挑战性。
5、预测的程序有几个步骤?
1)明确预测目标,制定预测计划
2)收集、分析和整理所需资料和数据
3)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
4)评价预测结果,并对其进行修正
5)提交预测报告
6、决策的程序
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是关键的第一步
2)拟订多种可行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两者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3)方案的评价与选择:1 、确定评价和选择的标准。2 、选定更佳或满意方案的方法
4)方案的实施与修订
7、决策的方式和效果
(一)独断式
指由决策者自己做决定。可分为两类:“先礼后兵”,即先向下属征求意见,然后做出决策:“先斩后奏”,即先做决策,然后向有关人员解释。以上两种方法同属独断,但较事先不征求他人意见,事后又不做解释效果更好,便于下属接受。
优点:救急,省时,符合上级要求。适用于简单例行的决策。
缺点:不能集思广益,执行方案时不易得到组织内其他成员的支持,甚至会遭到反对,无法培养下级的能力。
(二)授权式(简答)
即将决策权授予他人。授权作为一个过程,应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分派职责,即分配任务及相应的义务;第二,委任权力,即允许某人代替自己行使权力;第三,建立责任,通常与必须完成的目标和必要的奖惩联系在一起。
优点:可使主管把精力集中在主要问题上;授权给实际执行方案者,可使决策更符合实际需要;使下属感到被信任。
缺点:被授权者需要有长期训练与培养,否则易出差错。这也是导致目前许多管理者不愿授权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方式不适于紧急决策和重大决策。
(三)集体决策
1)工作小组决策。工作小组由从组织中各部门抽调来的人员组成,带有一定任务和使命。任务一经完成,小组成员分别回各自所属部门。此法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有利于建立成员的参与感,可利用组织中的人力资源。
2)委员会决策。委员会是由现任领导人委以正式权力的、为了某一共同的明确目的而在一起相互交换意见的任何集体组织。可分为临时委员会和常设委员会。
优点:可集思广益,避免权力过分集中,便于各部门间的协调,鼓励成员参与。
缺点:委曲求全,折衷主义往往是这种形式的更大弊病,而且会造成责任不清,犹豫不决。
此形式代价较大:一方面投入时间精力多,另一方面费用也较高。
8、编制计划应遵循的原则
1)编制的计划应鲜明地体现组织目标,主次分明,突出重点;
2)要切实可行且便于考核;
3)要具有弹性及较强的适应性;
4)要体现部门间的协调与平衡。
9、现代计划技术
(一)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计划的方法,遵循的原则是近细远粗,使组织的中、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动态编制计划的方法。
优点:第一,使计划更符合实际。第二,使长、中、短期计划相互衔接,可及时调节。第三,增加了计划的弹性,提高了组织的应变能力。
(二)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小至一个班组的日常工作计划的安排,大至整个部门乃至国民经济计划更有方案的制定。这些应用都显示出适应性强、计算技术简便的特点。线性规划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人、财、物等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