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 >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9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9

2007年04月13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查分预约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1、抗日战争初创阶段的延安报刊,《解放》周刊、《新中华报》、《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青年》、《中国妇女》、《共产党人》、《边区群众报》。

  2、《新中华报》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抗战开始时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机关报。

  3、毛泽东为其撰写发刊词的报刊有《八路军军政杂志》《共产党人》《中国工人》。

  4、《解放日报》:1941年抗战时期在延安创刊的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它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也是抗战到解放战争初期革命影响更大的报纸。该报在整风改革中走在了新闻界改革的更前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决定,将《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解放日报》的第一任社长是博古(秦邦宪),以后是寥承志。历任总编是杨松、陆定一、余光生。经过1942年开始的整风改革,《解放日报》的工作有了显著的改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该报的工作人员不为名,不为利,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工作,大大发扬了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5、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XNCR.这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是当时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也成了人民广播事业诞生的纪念日。该台创办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2001)

  6、《晋察冀日报》,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的机关报。社长、总编辑是邓拓。(邓拓带领报社的同志们把笨重的印刷机改成木制的轻便印刷机。敌人来了,全部印刷器材用八匹骡子驮上就走,隐蔽下来,装好就出报),这就是著名的 “八匹骡子办报”。

  7、《新华日报》(华北版),首任社长兼主编何云在山西反“扫荡”中壮烈牺牲。

  8、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经过、成就、意义?

  答:1942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整风运动。抗日根据地当时新闻事业的整风改革是全党整风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经过:《解放日报》解决,(1):王明错误路线的影响。

  (2):克服国内外资产阶级办报思想和做法对他们的影响。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改版。它登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改版前,《解放日报》过量的刊登国际新闻,严重脱离了延安解放区的实际和群众生活的实际。改版后,第一版主要是反映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要闻版,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改革后的版面,把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报道提到了首位。

  (二)意义:《解放日报》在宣传党的中心工作,在联系群众,联系实际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从而大大克服了主观主义和党八股,加强了报纸的党性和群众性。

  (三)收获或成就:改版后的《解放日报》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表现在,

  ①重点报道了党的中心工作;

  ②加强了大生产运动的宣传和军事宣传;

  ③加强对敌对思想的批判,成功地反击了反共舆论。

  对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的理论基础,即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指出它是反共、反人民、反革命的哲学,是极端唯心主义的愚民哲学。

  《解放日报》改版: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改版。它登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改版前的《解放日报》过量刊登国外通讯社的消息,相当程度上脱离了党的中心工作,脱离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斗争的实际。

  整风改革中《解放日报》提出和解决那些新闻理论问题?(2001)

  答:《解放日报》在整风改革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闻工作的文件、社论和署名文章,如(社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致读者》、《新闻必须完全真实》、《党与党报》、《政治与技术》、《本报创刊一千期》、《提高一步》、《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陆定一)(署名文章)等。

  对一些重大的新闻理论问题进行了阐述,批判了教条主义和资产阶级新闻观点,主要在以下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新闻思想和新闻理论。

  第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批判唯心主义的新闻观,主张新闻必须完全真实。

  1946年9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陆定一文章《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指出:“新闻的定义,将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第二、确立 “全党办报”思想,批判 “同人办报”观点。“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所谓“集体”,“是指整个党的组织而言的集体”。全党办报的实质就是:办报要在党的领导下走群众路线。

  第三、确立 “人民公仆”的思想,批判 “无冕之王”的观点。

  第四、提倡 “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观点,批判 “技术第一”的思想。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

  第五、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反对党八股。

  第六、发扬党报的优良作风。

  第七、坚持无产阶级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

  经过整风改革,初步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学,促进了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改造,推动了新闻工作的深入改革。

  9、全党办报:全党办报方针既包括组织建设又包括思想建设。1942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并责成各级党组织在党内进行关于党报的教育。经常看党报,是每个党员应当努力尽到的责任。《解放日报》配合该决定的贯彻执行,发表题为《党与党报》的重要社论,比较全面、准确地阐述了全党办报的思想。1944年《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本报创刊一千期》,总结为经验为“全党办报”。

  10、党报的三大优良作风,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11、《救亡日报》:1937年初为国共合作创办。是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初为国共合作创办。社长郭沫若,总编辑夏衍,实际是中共领导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更多日销3500多份。上海沦陷后,先后迁往广州、桂林出版。

  共产党迅速在武汉先后出版了它的机关报刊《群众》和《新华日报》。

  12、《群众》(周刊),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刊物。

  13、《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周恩来任董事长。社长是潘梓年,总编辑先后是华岗、吴克坚、章汉夫、总经理熊瑾玎。

  14、《新华日报》和《群众》的创刊是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新闻事业发展中的更重要的事件,具有重大的意义是什么?

  答: ①它们直接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宣传了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张 ;

  ②向广大人民群众声讨了日寇法西斯暴行;

  ③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地同国民党顽固分子反共进行了斗争;

  ④旗帜鲜明地支持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⑤不断地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宣传人民军队抗战的成绩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情况。

  15、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青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范长江、夏衍等人于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组成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1938年3月30日,这个协会改名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在武汉正式成立,简称 “青记”。它的主要发起人和负责人是范长江。它是中共领导下的新闻统一战线组织。

  从2000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明确规定11月8日为记者节。(2001)

  以“青记”会员为骨干筹组的国际新闻社,打破了“中央社”的垄断阶段,向国内外和海外华报纸供给新闻通讯稿件,影响很大。

  16、范长江对抗日时期的新闻贡献有?

  答:范长江,抗战时期更活跃、更杰出的记者。他以人民利益为重,全身心地投入“青记”和“国新社”的活动。

  (1)他采写了台儿庄战役的重要通讯。

  (2)他发起和领导了著名的“青记”。培养了大量记者投身抗战宣传斗争中去。

  (3)他1941年4月在香港创办了《华商晚刊》

  (4)他后来进入华中解放区后,投身新闻事业的开创和发展。

  17、1938年武汉失守后,重庆成为国民党政府的战时“陪都”,也是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出版中心。

  国民党的新闻事业《中央日报》、中央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中央通讯社、《扫荡报》、《西南日报》等,迁至重庆的重要报纸《大公报》《时事新报》《新民报》等。

  18、《新华日报》创办的经过、坚持不懈的斗争的情况和意义:

  答:《新华日报》自创刊直到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封禁为止,在国民党统治中心英勇战斗了9年1个月又18天。它高举“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旗帜,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法,进行合法与“非法”相结合的两手斗争。

  (简述《新华日报》反对新闻检查?)

  答:《新华日报》围绕着反对新闻检查,反对封锁新闻来源,反对破坏发行工作,争取言论出版自由方面,与国民党展开了长期的、艰苦的斗争。

  在《新华日报》上刊出了周恩来为皖南事变写的两个题词:“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新华日报》报社招收培养了一些穷苦劳动人民出身的报童。

  《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开始了整风运动。

  《新华日报》为了开拓销路,除派自己的工作人员上街发行外,专门组织了自己的发行队伍,采取伪装、分散邮寄的办法,把报纸寄到外埠读者手中。

  《新华日报》更高发行量达5万份,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称它为“灯塔”、“北斗报”。毛泽东说它如同八路军、新四军一样,是党的又一个方面军。

  《新华日报》从领导到各方面工作人员组成了一支名副其实的“新华军”。国民党元老于佑任曾为它题报头。

  《新华副刊》:是《新华日报》整风改革的硕果,是文化性的综合副刊,重视新闻性、知识性、可读性。

  19、邹韬奋1944年病逝,毛泽东题写挽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华商报》晚刊,筹办人范长江,胡仲特任总编辑,张友渔任总主笔。

  《大众生活》周刊,邹韬奋主编。

  21、胡愈之、郁达夫在东南亚的抗日宣传活动更具影响。

  胡愈之应聘担任新加坡爱国侨领陈嘉庚创办的《南洋商报》的编辑主任。他把《南洋商报》办成了“民众喉舌,舆论前驱”,日销数由原来的2万份增至5万份。胡愈之在东南亚从事新年问宣传工作7年多。他自谦是“华侨新闻界的马前卒”。

  胡文虎创办《星洲日报》,郁达夫应担任该社早报副刊《晨星》和晚报副刊《繁星》的主编。1945年9月17日,这位伟大的爱国者惨遭日本宪兵的杀害。

  22、日寇和伪满政权,一方面利用御用新闻工具宣扬奴化思想和殖民政策,另一方面严禁抗日报刊的出版和关内抗日报刊输入东北。

  23、《华北新报》,情报局局长管翼贤任社长,成为华北唯一的一家日伪报纸。

  汪伪政权在上海的直属报纸《中华日报》,南京的《民国日报》、《新南京报》,宣传部长林柏生主编。

  24、天津沦陷不久,便出现了二十多种小型抗日报刊,更具影响的如天津高仲明以个人名义出版的油印《记事报》,出版了两年,共出版七百多期。它的主要负责人是原天津《大公报》的编辑顾建平。

  25、上海“孤岛”时期“洋旗报”的奋斗:

  答: 从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从上海撤出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上海尚未被日寇占领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被称为“孤岛”。爱国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利用英美法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这种报刊聘请外国商人担任发行人,避免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新闻检查和租借当局的阻挠,继续进行抗日宣传。这种挂出洋人旗号的做法,被称做办“洋旗报”。其中更有影响的是《译报》、《每日译报》、《导报》和《文汇报》等。也被称为“三朵花”。

  26、《文汇报》,1938年1月25日创刊。创办人是爱国人士严宝礼等人。

  27、那时被通缉的报人达43人,被袭击暗杀的报人有10人。

  1939年5月,敌伪特务机关以“中国国民党铲共救国特工总指挥部”名义,向各家抗日报刊的主持人、编辑、记者分别投寄恐吓信,声言如“冥顽不灵,仍然抗日”,“即缺席判以死刑”。

  《大美晚报》副刊《夜光》编辑朱惺公(2003)在接到恐吓信后,立即在〈夜光〉上发表了公开信〈将被“国法”宣判“死刑”者之自供〉,指斥恐吓信为绑票式之“判决书”,昂然表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警告敌伪:“贵'部'即能杀余一人,其如中国尚有四万万五千人何!”表示了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和抗日必胜的信念。1939年8也,日伪特务暗杀了朱惺公。

  “孤岛”洋旗报“:爱国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利用英美法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这种报刊聘请外国商人担任发行人,避免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新闻检查和租借当局的阻挠,继续进行抗日宣传。这种挂出洋人旗号的做法,被称做办”洋旗报“。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