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 > 自考“新闻作品阅读分析部分”练习题(7)

自考“新闻作品阅读分析部分”练习题(7)

2007年02月28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准考证

  多选题: (每题2分)

  1. 下列关于《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的表述,正确的是(abde   )

  a.是法国记者比昂尼克采写的一条短消息

  b.体现了记者强烈的抢新闻意识

  c.具有作者现场采访、上下结合、点面结合的采访特点

  d.善于抓特点是本文描写准确、生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e.具有“寓观点于事实之中”的报道特色

  2. 《彭德怀印象》一文表现的彭德怀的崇高品质是( ad )

  a.平易近人

  b.淡泊宁静

  c.艰苦奋斗

  d.谦虚谨慎

  e.耿直诚实

  3. 下列新闻作品由美国记者采写的有( acde )

  a.《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b.《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

  c.《日本签字投降》

  d.《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

  e.《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

  4. 有的新闻作品为了叙述节奏的需要,常常运用双线式布局方法来安排结构。下列属于双线式结构的新闻作品是(be )

  a.《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b.《世界更佳急诊室》

  c.《断电使纽约陷入一片黑暗》

  d.《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

  e.《奥斯威幸没有新闻可写》

  简答题

  1.分析《火葬——甘地永寸》一文对观察性报道手法的运用?

  《火葬——甘地永存》这篇作品中,记者成功地使用了观察性报道的某些手法,把稿件写得既像一条消息,又像一篇目击记。记者观察得准确,因而写得传神、简练。比如写各阶层人民为甘地送葬,记者写道:“送葬者的队伍中既有患麻疯病的乞丐,也有货真价实的大富翁——他们头裹着用羽毛装饰起来的头巾,上面像鸽子蛋那样大的红宝石光彩夺目。”这样,送葬群众的广泛性便突出出来了,人们对甘地的爱戴敬仰之情也表现出来了。

  2.简述《日本签字投降》一文的报道特色?

  《日本签字投降》一文通篇都是客观地叙述介绍,从对日本外相重光葵的描写,到麦克阿瑟将军的致词,再到对两位中将历经战争沧桑的描写,以及对日本外相助手那惟一例外的打招呼描写,都在冷静客观的描写中,体现出日本帝国的没落,向人们宣告:日本“失去了其世界强国的地位”。全文中记者并不直接发表任何议论,而是寓观点于事实之中,通过对事实的客观叙述,把对日本暴行的唾弃之情含蓄地表现了出来,宣告了日本的失败,大快人心却不失风度,体现了寓观点于事实之中的报道特色。

  3.简述《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一文选择材料,安排结构的主线?

  《墨索里尼悬尸米兰街头》以墨索里尼的尸体为主线选择材料,安排结构,展开报道,层次清楚,内容集中。

  导语是记者现场目击得来的:他是被一辆大篷货车载到这里来的——他的尸体躺在一堆尸体上,人们涌来观看尸体。记者观察描述了尸体的具体形象:头部——“他那乱得精光的脑袋和粗脖子就是确定无疑的标志”,“他的脑袋至少挨了一枪”,“他的小眼睛睁着……有人用枪托顶着他的下巴”。身躯——“墨索里尼身穿民团制服……他足登肮脏不堪的黑色皮靴,左腿的靴子脱出了一半,看起来,像腿断了似的”。身体的姿态——“墨索里尼的脑袋倚在他的情妇克拉拉·贝塔西的胸膛上”,尸体的数量:连墨索里尼的尸体在内,有人数了一下,说共有十八具尸体。尸体更后处置方式:“人们用电线……把他们倒吊在一根钢梁上。后来……把六具尸体拖到陈尸所。”

  整篇文章脉络清楚,不枝不蔓,用集中简洁的笔法描述了一个较大的场面,保存下可贵的历史资料。

  4.结合《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说明通过对具体有力的事实的插叙来表现主题的特色?

  《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表现了1940年被纳粹德国占领的弥漫着死亡气息的空城巴黎,揭露了法西斯侵略的罪恶,反映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作者对事实的叙述是冷峻的,没有使用太多具有感情色彩的词句,只是不动声色地具体描述了巴黎陷落后的凋敝、凄慌、死寂。德国法西斯在凯旋门的阅兵式、在埃菲尔铁塔上挂起德国国旗、命令法国警察抓捕躲藏起来的法国士兵、中断巴黎和外国的邮电联络、禁止居民在规定时间以外上街。虽然作者对这些事实没有做任何渲染和评论,但环境本身的恐怖肃杀的气氛和面对这些事实所产生的愤慨之情却透过写实的文字弥漫开来。作者对巴黎人的生活状况的描写也寓含着情感。巴黎人在想尽办法寻找战乱中离散的亲人。当读到“一整条大街上都讲着一件愉快的事,面包师的儿子找到了,他是被俘虏了时”,我们深切感受到战乱时巴黎人为寻找自己的亲人的艰难和痛苦。人们同病相怜,哪怕是“被俘虏了” 的消息也可稍许慰藉彼此的心灵,“亲人活着”已是巴黎人更大的希望了。一个小小的事例饱蘸辛酸。

  作者还用衬托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倾向,如现在巴黎与以往巴黎街景的对比,巴黎人和德国人生活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巴黎人民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

  5.试析《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一文中所描述的开电梯姑娘和口译人员这两个镜头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一文虽为一篇短新闻,但它读上去却是那样感人,文中通过开电梯和口译人员这两个镜头,充分表现了十亿中国人民对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无比深切的悲痛之情。记者比昂尼克善于抓取更感人的镜头来打动读者。比如他写开电梯的姑娘听说总理逝世,“顿时放声大哭”。 这样的描写,催人泪下。再如写口译人员哭,是“眼中含有泪,嘴唇颤抖。”这就使报道更加可信和生动。同时为本文的主题,即“预计全中国都将表现出巨大的悲痛”埋下了伏笔。记者比昂尼克善于将自己的观点巧妙地蕴含在事实之中,描写开电梯姑娘和口译人员不同方式的哭,是为了深化主题,加强新闻报道的效果。实际上,按照事实的本来面目报道新闻,用事实本身的力量去拨动读者的心弦,去说服读者,这要比记者自己站出来自我阐明立场、观点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6.试述《英迪拉甘地》中前言和谈话记录两部分的写作特色以及二者之间内容上的联系与分工?

  在《英迪拉·甘地》中,谈话记录是原汁原味的客观实录,保持了谈话的原生状态,保留了法拉奇泼辣尖锐、提问大胆的个人风格和各具特色的风云人物的精彩答辩。一方面这形成了法拉奇至少在形式上的客观。另一方面,谈话记录使采访记不仅具有新闻价值,同时也具有历史文献价值。风云人物答辩录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国际时事辩论稿,人们可以从中透视世界政坛的风云变幻,感受这些风云人物人生动态和性格脉搏,体味历史与现实的真谛。

  前言部分则是由法拉奇对背景材料的研究总结,对谈话记录不能提及的事实和细节的叙述及对采访对象的印象感受组成。

  如果说在谈话记录上法拉奇还努力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义,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的话,在前言中,法拉奇则尽意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从前言中可以看到法拉奇对印度的前途、意识形态方面问题的立场和理解,还有对采访对象人格个性的态度和判断。虽说谈话记录是真实地记录了谈话的原始状态,但如果没有前言中社会背景、人物背景的揭示,谈话记录就相对孤立、突兀;如果没前言对谈话记录中未曾提及的细节和事件的补充,采访记也不完整。法拉奇探究真相、探索人物的完整过程,共同反映在前言和谈话记录里。

  7.分析《“老报童” 罗伊去世了》这篇新闻作品的特色。

  答题要求:论点明确、虚实结合,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写成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自拟标题。

  “老报童” 罗伊去世了

  [美]尼尔·夏思

  罗伊·迈尔斯的追悼会将于星期一举行。四分之一世纪以来,他是 帕由新闻》大楼附近的一个近乎传奇式的人物,也是不管年岁多大都被人叫作报童的那号人当中的仅存者之

  《自由新闻》的一整代记者、编辑和其他职员都只知道他的名字叫“罗伊”的迈尔斯先生,本星期早些时候在他度过一生更后几年的疗养所中死去,终年六十七岁。

  直到几个月以前,由于健康状况恶化而终于无法撑持下去为止,他一直把《纽约时报》和其他外埠报纸送到订户桌上,并且在《自由新闻》大楼外的人行道上叫卖上述报纸和《底特律新闻》。

  去年有一个月他尝试了一下退休的滋味,但不久又重操卖报的旧业。

  他双目几乎失明,戴着一副象定量酒杯的底那样厚的眼镜,要把头往后仰起才能看得见东西。

  他形容枯稿,白发苍苍,体弱多病,吃力地背着笨重的帆布报兜,背带深深勒进瘦削的肩头。然而,在他衰弱的外貌下,却隐藏着强烈的自立精神。他对工作极为认真,也能滔滔不绝地神聊一气。“罗伊,你今天于得怎么样啊?” 一位打算买报的顾客会这样招呼他。

  “要买份时报?” 他会这样回答,声音粗得象是从沙石上崩出来的一样刮耳。

  有一次,罗伊从《自由新闻》的电梯上走下来,正好赶上采编人员在那里开会。也许是由于他视力不佳,也许是由于他脾气倔强,反正他把报纸分发给了在场的记者。会议只好中断,直到罗伊把报纸分完。

  “两毛五?” 一个记者有一次在罗伊对他说了《芝加哥论坛报》的价钱以后提出了抗议。“见鬼,罗伊,我花一毛五就能买到一份。”

  “是喽,不过你得上芝加哥去。”

  有些记者在收报费的日子没有钱付款就躲着罗伊,这是大伙都知道的。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因为罗伊瞎得很厉害。只要订户的位子上有人坐着,他就去摧讨,不管那人是谁。有一次罗伊误把一个女记者当作一个长着胡子的男记者,因为他往常就是坐在那张桌子后边的。

  还有一个记者在刚参加《自由新闻》工作的时候,发现他桌上每天都有一份《纽约时报》,感到很诧异,但他以为这是由于工作需要而发给他的。然而到了月底,他终于发现这是怎么回事。“一共六块二毛五。” 罗伊粗声粗气地对他说。

  罗伊死后留一卜一个女儿,德乐勒斯·塔尔曼夫人,还有一个姊妹和一个孙儿。追悼会将于星期一午后二时在红河区西杰弗逊街10783号格尔巴赫殡仪馆举行。他将安葬在河景区费思代尔公墓。

  富有特色的人物新闻

  这是一篇人物特写。记者用简洁的文笔,勾勒出了一位常年卖报、生活艰辛且倔犟认真的老人形象。“他双目几乎失明,戴着一副象定量酒杯的底那样厚的眼镜”,“形容枯槁,白发苍苍,体弱多病,吃力地背着笨重的帆布报兜,背带深深勒进削瘦的肩头”。记者为读者勾画的是一个在衰弱的外貌下,却隐藏着强烈的自立精神的67岁老人。为了表现这位老人的性格特征,记者又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的几个小镜头,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报童” 罗伊的艰辛忙碌,又充满自尊、自立的人物形象深深印刻在读者心中。人们从“老报童”奔波一生的凄凉晚景中引起诸多联想。

  文中三次运用了人物对话,极富人物个性,如他的“粗声粗气” 和直奔主题的回答:“要买价时报?”。“是唆,不过你得L芝加哥去。”“一共六块二毛五”显示了他的职业性语言和认真执着的性格。

  人物不同的经历、职业、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形象和气质方面各自独具特色。记者在表现人物时,要善于观察和发现人物形象和气质的个性特点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现人物“非它莫属” 的个性特征。这篇特写为我们留下的就是“这一个” 的“老报童” 罗伊的个性特征。

  8. 分析《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的特色。

  答题要求:论点明确、虚实结合,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写成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自拟标题。

  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

  「共同社北京1979年12月7日电」(特派记者松尾)“啊,新娘子,让我看看你的脸蛋吧!” 正在中国访问的大平首相夫人大平志华子,7日下午访问了北京动物园,看望赠送给日本的熊猫“欢欢”。

  因为日本首相夫人要来参观,所以熊猫房的周围,在夫人到达前三十分钟就挤满了中国孩子。“欢欢”由屋内走到外面的运动场上,注视着这么多人,背朝着大平首相夫人,久久安静不下来。

  陪同参观的邓小平副总理的夫人卓琳笑容满面地说:“‘欢欢’还害羞呢!” 首相夫人说:“日本人在等待‘欢欢’的到来。” 可能是理解了首相夫人的话,“欢欢” 终于把脸转了过来,夫人非常高兴,说:“多么可爱啊。”并且眯着眼睛说:“今后务必生个小熊猫。”

  约十分钟后,在向“欢欢”告别时,卓琳夫人问道:“新娘子,长得怎么样?” 志华于夫人深深地点了一下头说:“好极了。”

  据北京动物园业务组长曾建珠说:“‘欢欢’何时去日本,还未定。冷倒不在乎,安排好专机就可以去。”“欢欢” 嫁给上野动物园的“康康” 的日子不远了。

  一条意义深远的外事新闻

  这是一则关于中日关系的外事新闻。记者抓取现场活动瞬间情景,把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表现得十分传神而细腻。

  导语直接引用了大平夫人富有人情味的话语,其后的叙述完全由此展开,无论是引用大平夫人和卓琳的对话,还是描写“欢欢” 的出来与转身,都注意了体现人情趣味。这样情趣盎然的现场新闻,自然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新闻在传递审美价值的同时,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自然得到体现。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和感染。如改成:“大平首相的夫人大平志华子,今天下午由邓小平副总理的夫人卓琳陪同,到北京国家动物园观赏中国人民的礼物——大熊猫‘欢欢’首相夫人希望‘欢欢’在日本传播友谊的种子。”显然,索然寡味。

  采用拟人化手法,把呆板、单调的事实,写得真实、动人、亲切,而且激发了读者对熊猫“欢欢” 的喜爱之情。

  本文重视现场描写、现场对话,少过程叙述的写作特色,值得借鉴。

  总之,这篇新闻的成功之处在于其传神、含蓄的笔法。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