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经济学 > 07年自考“世界市场行情”听课笔记(1)

07年自考“世界市场行情”听课笔记(1)

2007年08月22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查分预约

  第一章 总论

  1973年石油危机

  70年代以后,西方世界对石油的需求急剧增长,但是,西方石油公司却不肯对主要生产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提价要求作出让步,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大有剑拔弩张之势。正在此时,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因为当时,包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用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美国用的石油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石油提价和禁运立即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提价以前,石油价格每桶只有3.01美元,两个月后,到1973年底,石油价格达到每桶11.651美元,提价3~4倍。石油提价大大加大了西方大国国际收支赤字,更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更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日向世贸组织报对美贸易报复清单

  2003年11月28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针对美国对日本钢铁制品征收的高额关税,26号,日本政府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了对美进行贸易报复的清单。准备对一系列美国进口产品提高进口关税。

  据悉,被列入此次报复清单的共有310个品种的产品,涉及关税总额为107亿日元。其中日本计划对美国的钢铁、钢铁制品、煤炭、挥发性油、塑料类制品以及橡胶等在原来的关税基础上加征30%的关税;对电视机和吸尘器、各种服装和纺织品、手包、皮革制品以及组合式住宅等将加征5%的关税。日本政府强调,如果美国不撤销对日本钢铁制品的进口限制措施,日本将在发出通报30天之后实施报复性关税。

  日本政府有关方面表示,在选择列入报复清单的产品时已充分考虑了日本国内市场的稳定问题,列入报复清单的产品,基本上都是可以从其他国家替代进口的,不会影响日本国内市场的物价。

  日本此次的贸易报复主要是针对自美国的进口钢铁限制措施而实施的。为了保护本国钢铁业的发展,2002年3月,美国宣布对10类进口钢铁产品加征更高达30%的关税,期限为3年。本月10号,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宣布,美国的做法违反世贸规则。希望美国能够立即按照世贸组织上诉机构的裁决撤销保护主义措施。  作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日美两国密切的经贸关系从二战结束后就开始了。当时在美国的援助和支持下,千疮百孔的日本经济从零开始起步。从那时起,日本与美国建立了更初的贸易关系。半个多世纪来,日美两国在经贸方面合作密切,却又时有摩擦。

  战后的日本由于经济刚刚起步,所需原料都从美国进口,日本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到了60年代中期,日本对美国的贸易开始有逆差转为顺差。但由于冷战的原因,美国人没有大动干戈地对日本施压。此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日本大量进口能源和原材料,然后大量出口制造业产品。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和更大的消费市场,美国自然成为日本出口产品的主攻方向。美日之间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日本靠汽车、钢铁和电视机出口而对美贸易顺差达到40亿美元,这时美国人坐不住了,与日本在贸易问题上出现剧烈的摩擦,从纺织品到钢铁,从彩电到汽车,从半导体到农产品,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995年,战后一直是战略盟友的世界头号和二号经济大国终于撕破脸。由于日本汽车大量出口美国,使得美国市场上每出售4辆汽车就有1辆是日本车。1995年,克林顿总统曾亲自挂帅领导美国汽车公司参加日美贸易谈判,并宣布要对日本5大厂商13种型号的豪华轿车加收高达100%的惩罚性关税。1995年6月28日,美日双方在日内瓦短兵相接。更后终于在美国限定的时间底限前几个小时达成妥协,签署了双边汽车贸易协定。

  进入21世纪以后,受到全球经济低迷,特别是9·11事件的影响,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双双下滑,严重依赖出口的日本贸易形式也十分严峻。这使美日之间的贸易摩擦相应减少。然而这种相对平静的局面十分脆弱。今年8月,丰田汽车公司在美国的销售名列第三的消息,几乎又使得两国走在摩擦的边缘。为了减少今后可能出现的摩擦,美日正在调整各自的贸易政策,进行新的贸易框架谈判,以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透视贸易摩擦——旷日持久美日汽车贸易战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相信大家对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这句广告词并不陌生。丰田汽车公司就是凭着这种自信踏上了美国的征程。和丰田汽车公司一样,许多日本汽车公司也把他们生产的汽车开到了美国,这为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摩擦埋下了伏笔。1967年日本轿车年产量猛增到315万辆,跃居世界第二位,以后逐年迅速发展,而日本生产的汽车中的一大部分销往美国。正当日本汽车业迅速崛起的时候,美国的汽车业却表现出明显的衰落。

  1980年,美国的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都出现亏损。美国与日本汽车贸易摩擦从此初见端倪。当时,美国的汽车在日本市场只占1%的份额,而日本汽车在美国却夺取了近三分之一的市场。这使美国汽车界人士怨声载道。面对日本汽车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美国开始放弃它坚持了几十年的自由贸易政策。取而代之的是推行互惠自由贸易政策,目的当然是力求减少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在对日本的长期双边贸易中,美国一直处于巨额逆差的困境。这其中,60%左右的逆差是汽车和汽车配件贸易造成的。所以美国政府认为,要缩减美日贸易逆差,必须从汽车贸易开刀。

  美国一直被比作“车轮上的国家”,汽车需求量大,汽车工业也是美国的支柱产业。而在日本,汽车工业的产值占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从1980年开始,日本就坐稳了汽车王国的头把交椅。这也就无怪乎美日之间会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汽车贸易战了。从1979年到1992年,有关汽车贸易摩擦的谈判几乎就没有间断过。日本汽车制造商也一刻也没有停歇,在美国的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日本汽车。据了解,90年代初期,美日的汽车贸易赤字占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的四分之三,也是美国总贸易赤字的一半。美国大公司又坐不住了。1992年,当时的美国总统,老布什亲自挂帅,带领美国汽车制造商组团到日本,为美国汽车充当推销员。日本只是略作让步。对此,美国警告,汽车问题已成为当今美国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经过三个多月的思考,日本决定从1992年起把对美国的轿车出口量由230万辆降为165万辆,并以行政命令形式将新定的出口限额分摊给日本各大汽车生产商。

  由此,眼看要爆发的日美汽车贸易摩擦暂时偃旗息鼓。而实际上,日本汽车厂家已经在暗中策划进一步扩大在美国当地的汽车生产,并增加高级车对美国的出口,以弥补由于出口车辆总数减少造成的损失。日产汽车公司在美国启用一条年产20万辆“蓝鸟”牌轿车的生产线。此外,日本汽车厂家还在设法扩大在其他国家的汽车生产,使汽车通过第三国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三菱汽车公司就将它在澳大利亚生产的大面包车出口到美国。这些都给暂时平息的日美汽车贸易摩擦留下了不小的隐患。美国对此当然不会置若罔闻。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美日框架协议》中要求日本进一步开放汽车市场,但这并没有使日本就范。继而,美国又拿出“超级301条款”,这使得一向恭顺的日本人开始明确向美国说“不”。

  1995年,美日双方在经过拉锯式谈判之后,达成《美日汽车及汽车零件协议》,日本方面将放宽对汽车配件市场的管制,增加经销外国车的经销点数目,各大汽车公司增加购买美国产汽车零配件数量。而美国方面则同意放弃过去一贯坚持的对日本出口汽车及零配件等方面设定数量目标的要求。然而,这还远远不到给美日汽车贸易摩擦画句号的时候。此后,美日之间有关汽车的贸易争端还时断时续,但由于日本经济的不景气,汽车贸易摩擦也不象以前那么白热化。但是美国与日本争执的焦点却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限制日本向美国出口汽车的数量,同时要求日本向美国开放国内汽车及其配件市场。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