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财务管理”讲义(21)
(一)严格控制材料消耗数量
在控制材料消耗量方面,财务部门应配合有关部门,从影响材料消耗的各个因素和全部过程来考察,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控制。
1.控制材料消耗,就要从改进产品设计这个根本问题上抓起。特别是机械产品,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与此同时,还要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改善下料方法,以提高材料利用率,节约原材料消耗。
2.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实行限额发料制度。在这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制定先进合理的消耗定额。
(2)编制限额发料凭证,实行凭证定量供应。
(3)控制材料整理准备过程中的消耗,尽可能地减少切削余料、边角废料,提高材料利用率。
(4)严格执行限额差异补料审批制度,对超定额用料,特别是由于废品增加或使用浪费需要补料时,必须首先查明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经过一定的批准手续,方可补领材料。
(5)定期考核评比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分析增减变动的原因,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适时修订定额。
3.对运输过程中的自然损耗与合理的途中损耗,可以作为采购费用处理。如超过合理范围发生大量损耗或因责任事故造成短缺,应查究原因,明确责任,并作适当处理。仓库要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仓库保管制度和材料盘点制度。为了控制材料的损耗,供应部门应制定库存材料正常损耗率,作为考核材料保管工作的一项指标。
4.搞好废旧材料的回收、修复和综合利用工作。对材料物资实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节约材料费用,而且可以扩大材料来源,增加产品品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努力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在控制材料采购成本方面,要从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要素来考察,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控制。材料采购成本包括:材料购买价格和材料采购费用。
1.严格控制材料购买价格。控制的方法主要是:
(1)根据情况。确定不同价格材料的采购比例,实行比例控制。
(2)对一些质量差价比较悬殊的原材料,在确保原材料必要质量的前提下,可采用相对平均采购价格进行控制。
(3)对一些价格比较稳定的原材料,可以根据上年度第四季度的实际采购价格,结合计划年度新的情况作必要调整,形成预测采购价格,并据以进行控制。
2.对材料采购费用,应注意分项加以控制。主要是:
(1)运输、搬运、装卸费用,供应部门要合理组织运输、装卸工作,就近购买,选用适当运输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以降低运输、装卸费用;
(2)加强途中管理,降低途中损耗;
(3)严格掌握其他采购开支,如采购人员差旅费及经常性采购费用等。
此外,在可能情况下,合理采用资源多的材料代替稀缺材料,价钱便宜的材料代替贵重材料,也是节约物资消耗、降低材料费用的一个重要途径。
六、工资费用的控制
工资费用的控制,一般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制定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和编制定员。
制定劳动定额,就是规定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应该耗用多少工时,或者在单位时间内应该生产多少产品。确定编制定员,就是规定企业为正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配备的各类人员的数量。劳动工资部门应会同生产计划等部门,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现有的人员和技术装备等条件,制定既先进又合理的劳动定额和编制定员。企业财务部门要参与劳动定额和编制定员的制定工作,经常分析定额和定员的执行情况。
(二)实行工资总额与平均工资水平双重控制。
1.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效挂钩办法,使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从而保证企业工资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2. 控制平均工资水平,使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三)完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应该结合企业的生产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除常用的计时工资制和计件工资制外,有些企业还提出了一些新的工资形式,例如动态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制、超额分段累进计件工资制等。无论实行何种工资制度,财务部门都应进行监督管理。
七、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控制
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都属于综合性费用,对这部分费用的控制,首先应当了解它们的特点:一是项目多,比较分散;二是带有相对固定性,一般不与生产数量成比例的变动。
根据上述特点,对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控制主要应掌握以下几点:
(一)对各费用项目实行指标分口分级管理,明确责任单位。
制造费用是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应由各车间、分厂负责管理。管理费用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应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和内容,由各有关科室分别负责管理。至于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则分别由财务部门、销售部门负责管理。财务部门是综合管理各项费用的部门,应按期审核各项费用预算,确定分管指标,组织各项费用归口分级管理,监督和检查指标执行情况,并对节约费用开支提出意见和要求。
(二)制定费用定额,按月确定费用指标。
对于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主要是通过预算进行控制,即预算控制。为了保证制造费用预算和期间费用预算的正确编制和执行,必须制定合理的费用开支标准。有国家规定费用开支标准的应按规定执行,不能任意提高费用开支标准。每月开始前,财务部门应会同各费用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季度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预算的要求,确定当月各项费用的指标。
(三)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的日常开支。
控制各项费用日常开支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一些企业的实际经验,一般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建立费用手册,实行总额控制。
2.建立必要的费用开支审批制度。
3.建立必要的费用报销审核制度。
审核的内容主要是:
(1)凭证所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
(2)此项开支是否符合费用开支范围;
(3)开支标准是否合乎规定;
(4)有无预算指标,手续是否齐备。
第七节 成本分析评价
成本分析评价,是对企业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工作的总结和鉴定。通过成本分析评价,一方面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另一方面总结经验,分析原因,为正确编制下一个计划期的成本计划提供可靠的数据。
成本分析评价要通过一定的经济指标来进行,目前常用的指标有:
1、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用单位成本指标分析评价企业的成本水平,简单清晰。它适用于产品品种较少的企业。
2、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是指同一产品的两个不同时期成本相比的降低额,与前期成本水平对比的比率。这个指标有两个特点:一是综合性,二是可比性。它可以反映企业成本水平发展变化的趋势和速度。缺点是不能反映成本指标的全貌。因此,它只适用于可比产品在全部产品中所占比重比较大的企业。
3、全部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比重小的企业,应对企业全部产品的计划成本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用全部产品的实际成本与按实际产量计算的计划总成本相比,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额,即为全部产品成本降低额。
4、百元产值成本:用实际产值成本与计划产值成本相比较,可以综合反映企业全部产品成本水平及其节约或超支情况。用本厂百元产值成本指标与同类企业的百元产值成本指标相比较,可以评价不同企业的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工作。
5、行业平均先进成本:将不同企业的产品个别成本与行业平均先进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促使企业努力降低产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