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经济学 > 自考“财务管理”讲义(2)

自考“财务管理”讲义(2)

2007年07月04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准考证

  第四节  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

  首先要对财务管理原则有一个总括的了解。财务管理的原则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准则,它是从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中概括出来的、体现理财活动规律性的行为规范,是对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对各项原则大体上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这一管理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要贯彻这一原则;

  财务管理工作中如何具体体现该原则的要求。

  一、资金合理配置原则

  所谓资金合理配置,就是要通过资金运动的组织和调节来保证各项物质资源具有更优化的结构比例关系。资金合理配置是企业持续、高效经营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把企业资金合理地配置在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上,并保证各项资金能顺畅运行。

  二、收支积极平衡原则

  资金收支不仅要在一定期间总量上求得平衡,而且要在每一时点上协调平衡。资金收支的平衡取决于购产销活动的平衡,它能对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以积极的影响。

  三、成本效益原则

  所谓成本效益原则,就是要对经济活动中的所费与所得进行分析比较,对经济行为的得失进行衡量,使成本与收益得到更优的结合,以求获得更多的盈利。实行成本效益原则,是直接与企业理财目标联系着的。只有实行成本效益原则,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投资者权益更大化。

  四、收益风险均衡原则

  所谓收益风险均衡原则,是指对每项财务活动要分析其收益性和安全性,使企业可能承担的风险与可能获得的收益相适应,据以做出决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与收益同在,风险要得到补偿(否则人们便不愿承受风险),是财务管理处理风险问题的依据。

  五、分级分权原则

  总的要求是,在企业总部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企业各级各单位和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关系。分级分权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在财务管理中的具体运用,是调动各级各部门积极性的有效措施。财务主管部门要协助企业领导,适应企业组织结构,规定财务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核定经济指标,定期进行考核。

  六、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利益关系协调原则,就是要利用经济手段协调财务活动涉及的各方的经济利益,维护其各自的合法权益。财务关系为资金活动中产生的关系,大部表现为经济利益关系。

  财务管理原则是从大量财务管理活动中概括出来的规律性的要求,在以后各章的学习中再联系这些原则加深理解。

  第五节  企业财务管理的体制

  企业财务管理体,是指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协调企业同各方面财务关系的制度。研究和改革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不仅对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和配合财税、金融、投资、计划等体制的改革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总体财务管理体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方面,主要是解决企业对外的财务行为和财务关系问题。安排企业总体财务管理体制,研究下列问题。

  1. 建立企业资本金制度;

  2. 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3. 建立成本开支范围制度;

  4. 建立利润分配制度。

  二、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主要是规定企业内部各项财务活动的运行方式,确定企业内部各级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它要与企业总体财务管理体制相适应,同时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工作基础强弱研究确定。大体上有两种方式:一级核算方式、二级核算方式。

  在小型企业中,通常采取一级核算方式。财务管理权限集中于厂部,厂部统一安排各项资金、处理财务收支、核算成本和盈亏;二级单位(班组或车间)一般只负责管理、登记所使用的财产、物资,记录直接开支的费用,不负责管理资金,不核算成本和盈亏,不进行收支结算。

  在大中型企业中,通常采取二级核算方式,除了厂部统一安排各项资金、处理财务收支、核算成本和盈亏以外,二级单位要负责管理一部分资金,核算成本,有的还要计算盈亏。相互之间的经济往来要进行计价结算,对于资金、成本等要核定计划指标,定期进行考核。在实行厂内经济核算制的条件下,确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主要应研究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资金控制制度;

  2. 收支管理制度;

  3. 内部结算制度;

  4. 物质奖励制度。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既要解决财务活动运行的要求问题,更要侧重解决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责权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上述各项制度的具体内容由企业自行规定,要总结本企业的经验,形成一套适合本企业的有效管理办法。

  三、企业财务法规制度

  企业以及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是通过有关的财务法规制度加以规定的。财务法规制度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要求,适应财务活动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确定各有关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它是人们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规范。

  我国目前企业财务法规制度,有以下三个层次:

  (一)企业财务通则。《企业财务通则》是各类企业进行财务活动,实施财务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对其他财务法规制度起统率作用。

  (二)分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的规定,要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制定分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以适应不同行业的特点和管理要求。现在分行业的财务制度中所说的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的独立核算的各类企业,包括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经营方式、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

  (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企业有权按照《企业财务通则》和行业财务制度,根据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以便建立企业财务管理的秩序,增加经济收益,避免损失浪费,增强企业的活力。这是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的需要,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需要。

  《企业财务通则》和分行业的企业财务制度是由财政部制定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由企业自行制定。国家有关部门可做出指导性的规定。

  第六节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环节

  财务管理环节是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各个业务工作阶段。财务管理的环节中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业务手段,形成周围而复始的财务管理的循环过程,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要理解各环节的作用、内容及其在财务循环中作用。

  一、财务预测是根据财务活动的历史资料,考虑现实的要求和条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做出科学的预计和测算。要理解财务预测的作用及其在财务管理循环中所处的地位。

  财务预测环节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1) 明确预测对象和目的;

  (2) 搜集和整理资料;

  (3) 确定预测方法,利用预测模型进行测算;

  (4) 确定更优值,提出更佳方案。

  二、财务计划是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数学方法,对目标进行综合平衡,制定主要计划指标,拟定增产节约措施,协调各项计划指标。

  编制财务计划要做好以下工作:

  (1) 分析主客观条件,全面安排计划指标;

  (2) 协调人力、物力、财力,落实增产节约措施;

  (3) 编制计划表格,协调各项计划指标。

  三、财务控制是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以计划任务和各项定额为依据,对资金的收入、支出、占用、耗费进行日常的计算和审核,以实现计划指标,提高经济效益。

  财务控制要适应管理定量化的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制定标准、分解指标;

  (2) 执行标准、实施控制;

  (3) 确定差异、发现问题;

  (4) 消除差异、采取措施;

  (5) 考核奖惩、明确责任。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