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首页 > 考务考籍> 河北考务考籍 > 河北省07年下半年劳动就业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河北省07年下半年劳动就业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2007-07-16 10:01:00   文章来源:   字体:   打印
报名季活动

劳动就业概论(0165)自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

  一、课程性质

  《就业管理概论》是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劳动就业的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课程。《就业管理概论》研究和阐述了劳动就业的一般原理、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劳动力结构、劳动力素质、职业选择、就业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与过渡模式、劳动力配置结构预测、职业介绍、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等内容。

  二、课程特点

  本课程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和介绍。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相对稳定性。

  三、学习目的

  使自学应考者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劳动就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劳动就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并应用这些知识去指导实践,为学好本专业、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就业管理中基本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同时,为适应社会需要,寻找新的就业途径打下基础。

  四、课程要求

  重点掌握就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注意观察现实经济中的就业形势与发展趋势,努力将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及考试目标

  第一章  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节要求学员掌握劳动力的含义、劳动力市场的概念,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性质,掌握决定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因素和质量因素,熟练计算劳动力参与率指标,掌握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的客观因素,了解我国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总态势,掌握影响城镇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了解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供给情况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掌握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二、课程内容

  (一)劳动力供给与需求概述

  1、劳动力的含义

  2、劳动力供给

  3、劳动力需求

  4、影响劳动力供求平衡的因素

  (二)城镇劳动力需求

  1、城镇劳动力供求变动情况

  2、影响城镇劳动力供给的因素

  3、影响城镇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4、城镇劳动力供求调节机制

  (三)农村劳动力需求

  1、农村劳动力供给

  2、农村劳动力转移

  3、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三、考核知识点

  1、劳动力的含义、决定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因素和质量因素、劳动力的价格决定因素

  2、影响城镇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及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3、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四、考核要求

  (一)劳动力供给与需求概述

  识记:1、劳动力的含义;2、劳动力参与率指标

  理解: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性质;2、劳动力的价格决定因素

  掌握:1、决定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因素和质量因素;2、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的客观因素

  (二)城镇劳动力供求

  识记:我国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总态势

  掌握:1、影响城镇劳动力需求的因素;2、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三)农村劳动力供求

  识记:1、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供给情况;2、了解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

  掌握: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第二章 劳动力结构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节要求学员了解劳动力结构、职业结构的内涵、分类及劳动力结构体系,理解劳动力结构的意义,掌握劳动力的非产业构成,理解职业结构变动规律和劳动力产业构成的意义,掌握就业构成变动规律概念,了解三次产业内部劳动力构成的变动。

  二、课程内容

  (一)劳动力结构概述

  1、劳动力结构内涵

  2、劳动力结构体系

  3、研究分析劳动力结构的意义

  (二)我国劳动力的非产业构成状况

  1、劳动力的性别构成

  2、劳动力的年龄构成

  3、劳动力的城乡构成

  4、劳动力的文化构成

  5、劳动力的生产性质构成

  6、劳动力的农业与非农业构成

  7、劳动力的所有制构成

  (三)劳动力的职业结构

  1、职业结构的内涵

  2、职业分类

  3、职业结构变动规律

  (四)劳动力产业构成

  1、劳动力产业构成及其意义

  2、就业构成变动规律

  (五)产业内部劳动力构成变动趋势

  1、第一产业内部劳动力构成及其变动趋势

  2、第二产业内部劳动力构成及其变动趋势

  3、第三产业内部劳动力构成及其变动趋势

  三、考核知识点

  1、劳动力结构内涵和体系、研究分析劳动力结构的意义

  2、我国劳动力的非产业构成

  3、劳动力的职业结构

  4、劳动力产业构成

  5、产业内部劳动力构成变动趋势

  四、考核要求

  (一)、劳动力结构

  识记:1、劳动力结构内涵;2、劳动力结构体系

  理解:劳动力结构的意义

  (二)、劳动力非产业构成

  识记:1、劳动力的性别构成;2、劳动力的文化构成;3、劳动力的生产性质构成;4、劳动力的农业与非农业构成

  理解:劳动力的所有制构成

  (三)、劳动力的职业结构

  识记:1、职业结构的内涵;2、职业分类

  理解:职业结构变动规律

  (四)、劳动力产业构成

  识记:劳动力产业构成

  理解:劳动力产业构成的意义

  掌握:就业构成变动规律概念

  (五)、产业内部劳动力构成变动

  了解:1、第一产业内部劳动力构成及其变动趋势;2、第二产业内部劳动力构成及其变动趋势;3、第三产业内部劳动力构成及其变动趋势

  第三章  劳动力素质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节要求学员掌握劳动力素质的内涵、构成,影响劳动力素质的因素,理解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智力素质现状,掌握劳动力素质的开发的规律、开发的战略,理解劳动力素质开发效益的内涵,了解劳动力开发的社会效益,掌握劳动力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理解完善劳动力资源开发机制。

  二、课程内容

  (一)劳动力素质

  1、劳动力素质内涵

  2、劳动力资源素质构成

  3、影响劳动力资源素质的因素

  4、我国目前劳动力资源的智力素质现状

  (二)  劳动力素质开发

  1、劳动力素质开发的内涵

  2、劳动力素质开发规律

  3、劳动力素质开发战略

  (三)  劳动力素质开发效益

  1、劳动力素质开发效益的内涵

  2、劳动力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

  3、劳动力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

  4、完善劳动力资源开发机制

  三、考核知识点

  1、劳动力素质内涵、资源素质构成、影响劳动力资源素质的因素

  2、劳动力素质开发内涵、规律、战略

  3、劳动力开发效益内涵、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开发机制

  四、考核要求

  (一)劳动力素质

  识记:1、构成劳动力资源智力要素的指标;2、劳动力素质内涵;3、影响人力资源素质的社会因素

  掌握:1、劳动力资源智力的内容;2、影响劳动力资源素质的经济因素

  理解:1、劳动力资源心理的内容;2、影响劳动力素质的管理体制因素;3、理解我国目前劳动力资源的智力素质现状

  (二)劳动力素质开发

  识记:劳动力素质开发的内涵、意义

  理解:劳动力素质开发规律

  掌握:劳动力素质开发战略的构成要素

  (三)劳动力素质开发效益

  识记:劳动力素质开发效益的内涵

  掌握:劳动力资源开发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分析结论

  理解:1、劳动资源开发的社会效益的主要表现;2、完善劳动力资源开发机制

  第四章 职业选择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节要求学员掌握职业的内涵及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了解职业选择指导的内涵、职业选择指导的意义及职业选择指导的内容,掌握职业选择指导的途径和方法,掌握建立完善的职业选择指导体系应该重点做的工作。

  二、课程内容

  (一)职业双向选择

  1、职业的内涵

  2、职业选择的意义

  3、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

  4、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实现职业双向选择

  (二)职业选择指导

  1、职业选择指导的内涵

  2、职业选择指导的意义

  3、职业选择指导的内容

  4、职业选择指导的依据和原则

  5、职业选择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6、完善职业选择指导体制

  三、考核知识点

  1、职业的内涵、职业选择的意义、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

  2、职业选择指导的内涵、意义、内容、依据和原则、途径和方法、指导体制

  四、考核要求

  (一)职业双向选择

  识记:1、职业的内涵;2、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实现职业双向选择;3、职业选择的综合因素

  理解:职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掌握:1、影响职业发展的经济体制因素;2、职业意识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二)职业选择指导

  识记:职业指导的依据

  理解:1、职业选择指导的含义;2、职业选择指导的内容

  掌握:1、职业选择指导的依据和原则;2、职业选择指导的途径和方法;3、职业选择指导体制的概念

  第五章 就业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节要求学员掌握我国就业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理解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发展的客观要求,掌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依然具有商品属性的特点,了解美国、日本、德国、原苏联的就业管理相关问题以及市场经济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机构。

  二、课程内容

  (一)  就业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

  1、国家宏观调控

  2、雇主自制用人

  3、个人自主择业

  4、工资市场决定

  5、社会提供服务

  6、全员签订劳动合同

  7、统一开放

  8、多层次

  9、多形式

  (二) 就业市场化的依据

  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发展的客观需求

  2、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搞活大中型企业的需要

  3、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并存的客观需求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依然具有商品属性

  (三) 国外就业管理概述

  1、美国

  2、日本

  3、德国

  4、原苏联

  5、市场经济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就业服务中央机构

  三、考核知识点

  1、就业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

  2、就业市场化的依据

  3、国外就业管理概述

  四、考核要求

  (一)就业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

  识记:1、我国劳动就业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的基本表述;2、工资的基本职能;3、职业介绍所的多种形式

  理解:1、全员签订劳动合同的含义;2、劳动力市场目标模式框架

  掌握:国家宏观调控的内容

  (二)就业市场化的依据

  识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依据

  理解: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发展的必要性;2、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劳动力依然具有商品的属性

  掌握:劳动力的商品属性具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国外就业管理概述

  识记:1、美国企业自主择优用人表现;2、日本企业对富余人员的对策;3、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4、原苏联的职业定向办法

  理解:1、美国大中型企业防止雇员流动的对策;2、日本队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的主要表现;3、德国低失业率的主要原因

  第六章 就业管理体制的过渡模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节要求学员了解新旧就业管理体制的特点,掌握就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掌握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政府行为及就业管理体制的过渡模式。

  二、课程内容

  (一)  新旧就业管理体制的比较

  1、传统就业管理体制的特点

  2、新就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

  (二)  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管理

  1、旧就业管理体制存在着新就业管理体制的生长点

  2、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3、制度结构建设

  4、就业管理体制的过渡模式

  三、考核知识点

  1、新旧就业管理体制的比较

  2、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管理

  四、考核要求

  (一)新旧就业管理体制的比较

  识记:1、传统就业管理体制的特点;2、传统就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理解:新就业管理体制内的就业运行机制

  掌握:1、就业管理体制的重点;2、新就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

  (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管理

  识记:就业管理体制的过渡目标模式

  理解:制约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的主要因素

  掌握: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第七章 农村的就业管理体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节要求学员了解我国农村多年一贯制的自然就业模式,理解自然就业格局对城乡经济格局协调发展的阻碍作用,了解改革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促进作用,掌握现行就业管理体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约作用,,掌握向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转化的方针及政策。

  二、课程内容

  (一)  现行就业管理体制

  1、多年一贯制的自然就业模式

  2、自然就业格局阻碍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3、改革以来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4、现行就业管理体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约

  (二)  向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转化的方针、政策

  1、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实事求是,正确看待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3、“民工潮”的成因、利弊及对策

  4、培育和发展农村劳动力市场,完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

  5、向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发展,更终取消在就业问题上的城乡差别

  三、考核知识点

  1、现行就业管理体制

  2、向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转化的方针、政策

  四、考核要求

  (一)现行就业管理体制

  识记:台湾迅速实现农村劳动力大转移的主要原因

  理解: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矛盾

  掌握:现行就业管理体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作用

  (二)向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转化的方针、政策

  识记:我国农村改革更主要的两点成就

  理解:1、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意义;2、民工潮出现的原因;3、向城乡一体化管理模式发展更终取消在就业问题上的城乡差别

  掌握:1、解决“民工潮”的对策;2、农村就业方针的制定

  第八章  劳动力配置结构预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鉴于本章所述内容在时间上已上成为过去,所以,本章节要求学员了解1994~2000年我国在劳动年龄内人口总量预测、劳动力资源和社会劳动者人数预测,掌握劳动力在三大产业部门的变动公式以及劳动力平衡配置总公式,理解1994~2000年我国三大产业社会劳动者人数的变动和平衡配置。

  二、课程内容

  (一) 1994~2000年我国在劳动年龄内人口总量预测

  (二) 1994~200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和社会劳动者人数预测

  (三) 宏观劳动力配置公式

  1、劳动力在第一产业部门的变动公式

  2、劳动力在第二产业部门的变动公式

  3、劳动力在第三产业部门的变动公式

  4、劳动力平衡配置总公式

  (四) 1994~2000年我国三大产业社会劳动者人数的变动和平衡配置

  1、第二产业社会劳动者的变动

  2、第三产业社会劳动者的变动

  3、第一产业社会劳动者的变动

  4、年三大产业社会劳动者平衡配置比重变动情况

  三、考核知识点

  1、1994~2000年我国在劳动年龄内人口总量预测

  2、1994~200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和社会劳动者人数预测

  3、宏观劳动力配置公式

  4、1994~2000年我国三大产业社会劳动者人数的变动和平衡配置

  四、考核要求

  (一) 1994~2000年我国在劳动年龄内人口总量预测

  识记:在劳动年龄内人口总量的含义

  (二) 1994~200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和社会劳动者人数预测

  掌握: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概念

  (三) 劳动力资源配置公式

  识记:1、劳动力在第一产业部门的变动公式;    2、劳动力在第二产业部门的变动公式;3、劳动力在第三产业部门的变动公式

  掌握:劳动力平衡配置总公式的内容

  (四)1994~2000年我国三大产业社会劳动者人数的变动和平衡配置

  识记:1994~2000年我国第二、三产业社会劳动者的变动情况

  理解:同期三大产业社会劳动者的平衡配置

  第九章 职业介绍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节要求学员掌握职业介绍的概念,了解我国职业介绍的发展历史,理解发展职业介绍的重要性,掌握职业介绍所的性质、职能及对其管理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

  (一)  职业介绍的意义

  1、职业介绍的概念

  2、我国职业介绍发展历史

  3、发展职业介绍的重要性

  (二)  职业介绍所

  1、职业介绍所的组织

  2、职业介绍所的职能

  3、职业介绍所得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

  1、职业介绍的意义、发展历史、重要性

  2、职业介绍所的组织、职能、管理

  四、考核要求

  (一)职业介绍的意义

  识记:1、职业介绍的概念和形式;2、我国职业介绍发展的历史

  理解:发展职业介绍的重要意义

  (二)职业介绍所

  识记:国家对职业介绍所进行管理的法律依据

  理解:职业介绍所的性质和职能

  第十章 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节要求学员了解劳动力市场概念的叫法沿革,掌握价值规律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发挥调节作用的内在功能,了解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过程及面临的矛盾,掌握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二、课程内容

  (一)  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1、价格或评价机制

  2、竞争机制

  3、调节供求平衡机制

  (二)  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过程及面临的矛盾

  (三)  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陈规,转变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确立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的新观念

  2、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需求,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用人批制度区域性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主体

  3、建立就业专项基金,实行“以工代赈”

  4、改革就业统计方法,建立健全适应就业市场化的现代就业信息系统

  三、考核知识点

  1、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2、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过程及面临的矛盾

  3、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四、考核要求

  (一)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理解:价值规律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发挥调节作用的内在功能的主要表现

  掌握:劳动力市场与其他要素市场相比的主要特征

  (二)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过程及面临的矛盾

  识记:1、建国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过程;2、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

  理解:劳动力配置双重机制以及就业结构与就业岗位创造力方面的矛盾

  (三)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识记:1、就业基金的来源;2、就业管理计算机化的主要工作;3、我国未来就业信息系统网络的基本结构

  理解:1、劳动力商品化和按劳分配之间的关系;2、就业管理统计信息系统的重点

  掌握: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对策

  第十一章  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节要求学员掌握就业管理系统的基础理论,掌握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现状,理解就业信息系统引入计算机管理的必然性。

  二、课程内容

  (一) 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

  1、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

  2、管理信息系统

  (二) 建立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客观必然性

  1、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

  2、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3、就业信息系统引入计算机管理的必然性

  三、考核知识点

  1、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

  2、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现状及引入计算机管理的必然性

  四、考核要求

  (一)  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基础理论

  识记:数据和信息的关系

  理解:1、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2、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划分数据的四个层次

  掌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二)  建立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客观必然性

  识记:1、就业管理系统中社会方面的内容;2、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理解:1、就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宏观方面的主要内容;2、劳动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掌握:1、就业管理系统中微观方面的内容;2、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优势以及计算机的特点

  第十二章  就业管理信息系统技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节要求学员掌握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了解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分析,掌握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掌握就业数据存储技术就业数据存储技术,尤其是数据库技术。

  二、课程内容

  (一)  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1、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

  2、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分析

  3、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设计

  (二)  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

  1、功能结构设计

  2、物理结构设计

  (三)  就业数据存储技术

  1、就业数据存储方式——数据库技术

  2、就业数据的存储策略

  3、就业数据代码化

  三、考核知识点

  1、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信息分析、输入和输出设计

  2、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物理结构设计

  3、就业数据存储技术

  四、考核要求

  (一)  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识记:开发设计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步骤

  理解:1、就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需求分析、业务分析;2、计算机就业管理系统的输出设计

  (二)  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

  识记:系统和子系统的划分关系

  理解:物理结构设计中系统硬件设备的选择

  掌握:1、掌握就业系统功能结构设计;2、计算机联网方式

  (三)  就业数据存储技术

  识记:就业数据存储方式—— 数据库技术

  理解:数据代码方式及特点

  掌握:就业数据的存储策略

  第十三章  就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节要求学员掌握职业介绍管理系统设计中的系统功能设置,了解C-TM1 人口、劳动力、服务需求计划、计算机管理软件包和MICRO TSP 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包,掌握指数平滑预测法和多元回归分析预测法,理解就业分析的含义和特点,掌握就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以及怎样建立就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二、课程内容

  (一)职业介绍管理系统设计

  1、系统功能设置

  2、职业介绍管理系统数据库结构和规范数据

  3、专用输入程序设计

  4、数据检索设计

  5、输出报表设计

  (二)劳动力需求信息预测

  1、介绍两个预测分析软件包

  2、劳动力供求信息预测

  (三)就业分析方法库的设想

  1、就业分析

  2、分析方法库的设想

  3、实力分析和程序设计

  (四)就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1、就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

  2、决策支持系统不能替代决策

  3、如何建立就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三、考核知识点

  1、职业介绍管理系统设计

  2、劳动力需求信息预测

  3、就业分析方法库的设想

  4、就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四、考核要求

  (一)职业介绍管理系统设计

  识记:1、职业介绍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2、职业介绍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一般包括的数据字段

  理解:1、设计专用输入程序的目的;2、自动组合检索程序设计要点

  掌握:固定数据检索设计的优缺点

  (二)劳动力需求信息预测

  识记:1、C-TM1 人口、劳动力、服务需求计划、计算机管理软件包;2、MICRO TSP 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包

  理解:劳动力需求预测的主要方法

  掌握:就业管理预测中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的概念

  (三)就业分析方法库的设想

  识记:1、就业分析具有的特点

  理解:1、分析方法库的实质和目的

  掌握:1、建立分析方法库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2、分析方法库的结构

  (四)就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

  识记:对话管理子系统的功能

  理解:1、就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2、建立就业管理支持系统主要采取的途径

  掌握:模型库管理应具有的通用功能

  第十四章  建立我国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展望及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只要求学员掌握为了建立和发展我国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应当注意解决的4方面问题即可。

  二、课程内容

  1、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2、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科技队伍

  3、努力提高国产电子计算机的性能,降低销售价格

  4、不断改革传统的就业管理方法,以适应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

  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科技队伍,不断改革传统的就业管理方法,以适应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

  四、考核要求

  理解:1、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科技队伍的重要性;2、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与管理工具的自动化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1、关于考核知识点

  本大纲在列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考核知识点是有关知识构成的系统,不能把考核知识点当作简单的“点”。《就业管理》是由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等构成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由众多的知识子系统构成,把体系中的子系统分开就是知识点。

  此外,鉴于教材出版焦躁,某些内容已经过时,学员可以酌情了解相关内容即可。

  2、关于考核知识点的能力层次

  本大纲考核知识点的能力层次分为三个:识记、理解和掌握。识记是要求清楚地掌握有关名词、概念、基本原理;理解是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正确地理解基本原理和基本要领;掌握的层次更高,它是课程的核心内容,要求学员能正确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经济中就业问题。在安排各章节考核要求时,根据各章节的知识特点,有些只要求识记、有些只要求理解,有些既有识记又有理解,而有些则既要求识记、又要求理解,还要求掌握。

  3、关于自学者使用本大纲的说明

  本大纲分为十四章,各章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存在着内在联系。自学应考者首先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应当识记的基本概念。其次要认识各章之间的联系,弄通基本原理。再次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深人学习,切忌在没有全面系统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去抓重点。

  二、关于命题的若干要求

  1、考试大纲是命题的根据,试卷应根据大纲要求科学合理地组织命题,避免降低试卷要求,但也不要超出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考核点的规定。尤其要注意有些内容的时效性问题,建议这些过时的内容不命题。

  2、试卷的组成

  试卷容纳的考核点应尽量多。考核点并非就是试题,每个考核点可以在多个试题中出现,一个试题也可以由多个考核点构成。

  本课程考核内容的难以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等。每份试卷中难易试题一般为2:3:3:2为宜。

  本课程命题较为合适的题型是:填空、判断、计算、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8种。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自考交流群

扫码进群领取试题/资料

新人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