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公共课 > 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答题汇总(整理六)

毛泽东思想概论简答题汇总(整理六)

2006年05月15日    来源: 自考365社区 87336630   字体:   打印
查分预约

    157.★我国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更初设想是什么?

    答:我国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更初设想;第一,关于过渡时间,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一般估计大约为15年至20年时间。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更初设想是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准备条件,然后一举消灭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的有代价的消灭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更初设想,为领导人民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道路,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准备着各项条件。

    158.★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1953年12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表述:这就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上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用法律形式把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为全国人民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这两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改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强烈愿望,因此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同时,这一条总路线,也集中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159.★在中国先实现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何在?

    答:在全国性土地改革完成之后,毛泽东对当时的农村形势做出了一个基本的判断,认为在土地改革后,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在一天一天地发展,新富农已经到处出现。许多贫农因劳动力、生产工具等方面的不足,仍然处于贫困地位,甚至欠债、破产、出卖土地,农村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这种现象说明了个体经济和分散的家庭经营的脆弱性和局限性,它与逐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趋势是相背离的,是不利于国家工业化的。所以,唯一的也是正确的选择。就是在土地改革后趁热打铁,依靠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发展互助合作运动,使广大农民联合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如此,毛泽东认为互助合作运动可以创造并形成新的生产力,将极大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1955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讲话中指出,在经济落后、生产不发达、缺乏生产资料和资金的中国广大农村,必须先有合作化,然后才能使用大机器。毛泽东这一思路,形成了先通过互助合作运动实现集体化,然后在集体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

    160.★中国实现农业合作化的条件是什么?

    答:中国实现农业合作化的条件,主要有:第一,国内国际条件十分有利。国内,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政治稳定,社会清明,工农群众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国际,世界和平民主阵营在扩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继续发展。第二,广大农民中蕴藏着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土改后,贫下中农由于经济地位有所改善但仍不富裕,他们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是农业合作化的中坚力量,因此,要充分利用和正确引导这种积极性,领导农民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第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民主革命斗争中。有领导农民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的经验,再加上日益发展的国营经济为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奠定了物质基础。

    161★中国农业合作化怎样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合作化的理论?

    答:中国农业合作化的步骤、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从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农业合作化理论。主要有:第一,把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第二,坚持抓好农业合作化,推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要搞好农业生产,保证农业增产增收,使农民看到合作化的好处,有利于推动和巩固农业合作化的成果。第三,农民既是私有者又是劳动者,对他们不能采取剥夺的办法,只能引导、说服和教育,坚持自愿互利、入社退社自由,在经济上实行平等互利的原则。第四,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由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渐实现过渡。第五,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推行依靠贫农(包括新中农),巩固和团结中农,限制并逐步改造富农的合作化时期的阶级政策。

    162.★建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表现何在?

    答:建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表现为:第一,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品还不能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情况下,国家可以利用资本主义工业产品,供应一部分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同时,还可以利用资本主义工业产品,去换取农民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从而加强工农联盟。第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拥有相当数量的技术人才和熟悉供销情况的人员,利用他们生产经营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并且通过这些企业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第三,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盈余不断增加,国家通过税收和价格政策,可以把其中一部分转变为国家的积累。第四,资本主义经济拥有广大的商网和国外贸易联系,国家可以利用它活跃城乡经济,促进内外交流。第五,资本主义企业还可以吸收一部分职工就业,对解决社会劳动力就业,也是有很大的好处。

    163.★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深远意义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更深刻、更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它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生产力,使全国人民逐步走上富裕生活,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可靠的基础。第二,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即创造了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形式,用和平的方法改造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同时把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的设想。这是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总之,我们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也是毛泽东思想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164★我国第—个五年计划胜利实现获得的主要经验与教训是什么?

    答: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实现,获得的重要的经验与教训,主要有:第一,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必须加强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的发展,对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实事求是,稳步前进,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保持工农业发展的平衡。第三,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关系,贯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照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要充分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第四,在搞好综合平衡的条件下,要保证重点建设,以重点为中心,带动和促进整个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第五,增加生产,厉行节约,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重要办法和经验。

    165★怎样理解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巩固、不完善?

    答: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基本上建立起来了。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但又还很不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也存在着薄弱环节。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全建成和完全巩固,不仅需要时间,而且需要国内外各种条件,其中首要条件就是必须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获得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

    166.★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答: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现在的情况是: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当然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人民内部的矛盾突出起来,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因此,在这个时候,正确地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限,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167★为什么说技术革命、文化革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

    答:毛泽东充分肯定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没中的作用。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于丁作会议,毛泽东指出,现在叫技术革命,文化革命,革愚蠢无知的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一年后,他又认为,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技术干部队伍,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队伍,这是一支宏大的队伍,人少了是不成的。造就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宏大队伍,这是历史向我们提出的伟大任务。周恩来也多次讲:要加强和改善党对知识分子和科学文化的领导工作,善于团结广大知识分子,充分信任他们,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必须解决的问题,使他们得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168★怎样理解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答:毛泽东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微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因此,党的各级组织,工、农、商、学、兵、政、党,都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他认为,党员和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他希望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时事政治,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他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丰富了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169.★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严重的失误,其更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答: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缺乏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上存在某些缺陷,以及国际因素的影响,等等。但更根本的原因,则在于当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思想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主要表现为:一是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导致的“空想论”;二是由于对社会政治状况和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而导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前者是毛泽东追求的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回答的是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后者是毛泽东实现理想社会的途径,回答的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是导致他出现严重失误的更基本问题。邓小平说:“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更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170.★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答: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当时在许多方面主要是工业(特别是重工业)、计划管理、金融、统计等方面,基本上照搬了苏联的经验,即采取了苏联模式。这在当时是难以避免,亦属必要的。但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前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一些缺点和错误,揭示了苏联模式存在的某些弊端,如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统一,等等。与此同时,一贯主张从中国实际出发,并对照搬苏联模式不满的毛泽东,也在实践中逐步察觉到苏联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国情的弊端。此外,新中国在几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也积累了自己的经验。正是在上述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了以苏联为鉴戒,少走弯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71.★《论十大关系》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答:1956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讲话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提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讲话指出,要正确处理十大关系,即: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是为了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172.★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的国情是怎样的?

    答: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立足点。第一,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还不完善。第二,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农业人口多,经济文化落后的穷国。第三,国内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上述国情,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立足点。

    173.★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宣布,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了,几千年来的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了,社会主义的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建立先进的工业国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174.★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一原理的提出,科学地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历史进程及其发展的基本动力。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此它不是对抗性的,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着“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而解决“相矛盾”的问题,不是要动摇、背离或推翻社会主义制度,而是要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依据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要求,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有步骤、有秩序地加以解决。总之,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规律,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175.★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学说。其主要内容有:第一,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有两类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因此,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第二,提出了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方针。他指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我们历来主张,在人民民主专政下,用专政的方法解决敌我之间的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第三,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其目的在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总之,毛泽东关于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创造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局面,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