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理学 > 2013年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4)

2013年自考“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4)

2013年04月23日    来源: 网络   字体:   打印
准考证

  第四章:群体行为

  第一节: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

  a、群体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b、社会结构可以分为个体、群体、组织、社会四个层次。

  c、群体是由相互作用、活动、思想情绪三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

  d、群体的主要特征包括:①心理上的认知性;②行为上的联系性;③利益的依存性;④目标的共同性;⑤结合的组织性。

  e、按照群体的组织属性以及程序正式与否,将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按照组织设计的要求,正式组建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是个体以共同的心理需求为基础自发形成的,有很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有很强的群体意识、不成文的群体规范。

  f、个体组成群体的原因:①群体能完成个体不能完成的事情。②群体成员间能更好的进行交换。③群体能满足成员的各种需要。

  g、个体构成群体的基本条件:①群体成员要有共同的目标。②群体有共同的规范和规则。③群体要能够满足成员的归属感。④群体有着一定的结构。⑤群体成员间存在工作、信息、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

  h、塔克曼认为群体发展要经历四个阶段,分别是形成阶段、动荡阶段、规范阶段和执行阶段。

  第二节: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

  a、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社会助长与抑制作用;群体规模;群体结构;群体规范与群体压力;群体内聚力;外部环境。

  b、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工作效率会有明显的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助长作用;另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工作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大大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会抑制作用。

  c、决定社会助长与抑制作用大小的因素是工作的复杂度和难度;个体对工作的熟练程度;个体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成熟度。

  d、詹姆斯发现在多数情况下,群体规模的更佳值为2-7人。

  e、群体规模对群体行为的影响:

  ①群体规模会影响群体的整体行为,可能产生合力现象,也可能产生社会惰化现象。

  ②群体规模对群体内聚力存在影响,通常情况下小群体比大群体内聚力高。

  ③群体规模影响群体成员的参与程度。

  ④群体规模影响成员的满意程度。

  f、群体结构分为同质结构和异质结构。

  1、以下三种情况下同质结构的群体可能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①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②工作需要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③群体成员从事连锁性的工作。

  2、以下三种情况下异质结构的群体将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①工作比较复杂,群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见解。②决策的过程不能太快,否则就会产生不利后果。③工作需要创造性。

  g、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共同建立、共同接受的行为准则或行为标准,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h、群体规范大致分为以下四类:与群体绩效方面的活动有关的、与群体形象有关的、与非正式组织的活动有关的、与群体资源分配有关的。

  i、群体规范的功能:支柱功能、评价标准功能、约束矫正功能。

  j、群体压力是指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所感受到的内心紧张。

  k、导致错误从众行为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出于知觉的歪曲、出于判断的歪曲、出于行为的歪曲。因此导致了不同的从众行为表现:心口一致、口服心不服、心服口不服。

  l、群体压力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群体压力有助于群体成员产生一致行为,有助于完成共同的任务,可以增强群体成员的安全感。另一方面,群体压力容易抑制群体成员的首创精神,埋没个体的创造性,养成人云亦云的不良习惯。

  m、群体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

  n、影响内聚力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①群体规模;②群体的成功;③群体成员的相似性;④群体的奖励方式;⑤群体的领导方式;⑥外部的威胁和竞争。

  o、群体内聚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①成员之间相互关心、爱护、帮助,产生了感情。②群体能满足成员的需要。③群体活动适应人的生物性。

  第三节:群体决策

  a、群体决策是由群体中多数人共同进行决策。

  b、影响群体选择个人决策还是群体决策的因素主要包括决策的质量要求、责任感要求、领导者的信息、问题结构、责任感可能性、目标一致性、下属矛盾和下属信息八个方面。

  c、群体沉思指就某一问题或提议发表意见时,有时会很长时间处于沉默状态,没有人发表意见,然后人们又会一致性通过。

  d、阿背伦悖论现象是指群体决策过程中由于成员不能公开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导致群体决策与成员的真正意图完全相悖的现象。

  e、群体偏移现象是指群体讨论使得群体成员的观点朝着更极端的方向偏移,这个方向是讨论之前成员有所倾向的方向。

  f、群体决策的方法:①头脑风暴法;②德尔菲法;③列名群体法。

  第四节: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a、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交往与联系,由相互认知和体验而产生的心理关系。组织管理心理学中研究的群体人际关系是指群体成员与成员,成员与领导,以及成员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

  b、群体人际关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①人际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结果,人际关系是通过一定的交往形式建立起来的心理关系。②人际关系离不开一定的群体背景。③情感状态的存在是人际关系更鲜明的心理特色。

  c、人际关系的类型包括六种:主动包容型、被动包容型、主动控制型、被动控制型、主动感情型、被动感情型。

  d、人际关系的作用:①人际关系有助于改善群体气氛和内聚力。②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群体成员的工作满意感和幸福感。③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群体的工作效率和群体目标的实现。

  e、人际关系的确立需要三个必备的条件:①要有人;②人际接触;③人际需要。

  f、人际关系的构成包括三种心理成分:①认知成分;②情感成分;③行为成分。

  g、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①觉察阶段;②接触阶段;③亲密互惠阶段。

  h、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1、主观因素有:①群体成员的个性特点;②态度观点的相似性;③需要的相互补充;④代际关系。

  2、.客观因素有:①距离的远近;②交往的频率;③群体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影响;④环境因素的变化。

  i、社会测量方法是莫里诺提出的。

  j、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

  1、从群体成员的个体角度改善人际关系:

  ①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摆正各种关系的位置,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之间的矛盾。

  ②加强自我意识的修养,学会在群体的社会交往中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自我。

  ③采用角色扮演法加强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的锻炼。

  ④加强情绪与意志力的培养和良好行为的训练。

  2、从群体的领导与管理者的角度改善人际关系:

  ①建立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使群体对每个成员都有较强的向心力和内聚力,有助于形成和谐的群体人际关系。

  ②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

  ③组织员工参与管理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改善人际关系。

  ④加强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意见沟通,可以增加成员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加团结,加深感情。

  ⑤培养群体成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群体意识,使成员对自己所在的群体有很强大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第五节:群体冲突

  a、群体冲突是指群体内或群体间两种目标的互不相容和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或行为上的矛盾,从而导致抵触、争执或者攻击事件。理解冲突概念的四关键:①冲突双方存在利益上的对立;②冲突双方已经意识到这种对立;③冲突双方认为对方将要损害自己的利益;④冲突双方认为对方将要采取损害自己利益的实际行动,或已经采取了这样的行动。

  b、按照群体冲突发生的范围来划分,存在三种类型的冲突:①个人的心理冲突;②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冲突;③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

  c、群体成员之间的冲突大致分为以下四种情况:①工作中的冲突;②利益冲突;③交往冲突;④思想、感情、性格方面的冲突。

  d、群体冲突的来源:①沟通因素;②结构因素;③个人因素。

  e、群体冲突的传统管理策略主要包括八种:①妥协;②第三者仲裁;③拖延;④和平共处;⑤宣传;⑥转移目标;⑦重组;⑧压制。

  f、冲突的两维模型,托马斯认为冲突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合作,另一个维度是武断。根据两维模型处理冲突有五种方法:①强制;②回避;③克制;④解决问题;⑤妥协。

  第六节:信息沟通

  a、信息沟通一般是指信息在传递者与接受者之间交换的过程。

  b、信息沟通的基本特点是:①沟通双方均为主体,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意图和定式。②信息沟通能够调整双方的关系。③信息沟通需要沟通双方具备统一的或答题相近的符号系统。④信息沟通过程中的社会、心理、文化因素有可能产生完全特殊的沟通障碍。

  c、信息沟通的作用:①控制;②激励;③情绪表达;④沟通更基本的作用是为了实现某种信息交流。

  d、信息沟通的形式:①按照信息沟通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的不同可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②按照信息流向的不同可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③从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的地位是否互变的角度可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④按信息沟通是否经过中间环节可分为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⑤按照使用语言的不同可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⑥按照信息沟通的渠道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e、信息沟通网络可以分为正式沟通网络(链型、轮型、Y型、圆周型、全通道型)和非正式沟通网络(集束式、偶然式、流言式、单线式)。

  f、信息沟通障碍主要包括:①个人障碍;②物质障碍;③语义障碍。

  g、导致信息沟通障碍的因素有:①信息表达方面的因素;②信息传递方面的因素;③信息接收方面的因素;④组织内部方面的因素;⑤信息反馈方面的因素。

  h、信息沟通障碍的克服主要有:①使用恰当的沟通渠道;②考虑接受者的观点和立场;③学会倾听;④充分利用反馈机制;⑤以行动强化语言;⑥避免一味说教。

  第七节:团队建设

  a、团队是由一群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不同知识的人组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它具有成员高度互补性、知识技能的跨职能性和信息的差异性等特征。

  b、团队的优点在于,它可以使不同的职能并行进行,从而节省了完成任务的时间;它可以迅速的组合、重组和解散;它可以由团队成员自我调节,促进成员参与决策过程,增强组织的民主气氛。

  c、团队是一个共同体,主要有五个构成要素(简称5P):①目标;②人;③团队定位;④权限;⑤计划。

  d、根据团队存在的目的将团队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问题解决型、自我管理型、多功能型。

  e、问题解决型团队一般是由来自同一部门的5-12名员工组成;自我管理型团队是为了弥补问题解决型团队的某些不足而出现的,一般由10-15人组成,承担着以前自己上司所承担的一些责任;多功能型团队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由来自同一等级、不同工作领域的成员组成。

  f、高绩效团队的特征:①清晰的目标;②相关的技能;③相互信任的氛围;④良好的沟通;⑤不断的探索和调整;⑥恰当的领导;⑦内部支持和外部支持。

  g、高绩效工作团队的建设对策:①避免群体间的敌视;②加强交流;③组织的支持。

  h、塑造高绩效团队遵循的的原则:团队成员多样化、保持更佳规模、正确选拔团队成员、加强培训、明确目标、将个人报酬与团队绩效相联系、运用恰当的绩效测量、鼓励参与、提供支持、重视沟通、激发士气、制定团队的行为规则、及时通知新信息、承认成员的重大贡献并给予回报。

  i、团队管理的原则是确保团队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

  j、团队管理的途径:①人际关系途径;②角色界定途径;③价值观途径;④任务导向途径。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