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 笔记串讲 > 2012年自考“西方社会学理论”讲义(6)

2012年自考“西方社会学理论”讲义(6)

2012年08月01日    来源:网络   字体:   打印

  1857年去世。

  实证社会学的提出

  孔德一直沿用的是圣西门的说法,社会物理学,但比利时统计学家阿道夫`凯特勒1835年出版了“论人和人类能力的发展”一书,并无意中加上了社会物理学论文的副标题。所以孔德仓促之中杜撰了社会学一词。

  在他的理论中,实证的,就是科学的,就是可以验证的

  1、实证主义

  实证的含义

  孔德是西方社会学史上更早把自己的哲学称之为实证主义的欧洲思想家。在孔德看来,实证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是现实的,而不是虚幻的;(2)是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3)是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是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实证社会学原则

  孔德认为,社会学实证主义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1)方法论上追求自然科学主义倾向。孔德认为,社会学应当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并采用其它科学方法;它主要依据自然规律去解释社会现象;

  (2)认识论上追求经验主义:孔德认为,社会学可以解释经验、感觉以及其它可实验性的知识或材料;

  (3)追求价值中立: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它只与“是什么”有关,而对“应该是什么”不感兴趣,因此,它是价值中立的。

  “三阶段说”

  圣西门早就说过,一切科学都从假说开始,经过由简到繁、由抽象到具体的发展而以实证结束。孔德对此进行了系统化,认为每一种知识、人类的发展都经过三个不同的阶段:即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以及实证阶段。

  第一,神学阶段,这是人类思维的起点以及初级阶段。神学占据统治地位,人们往往追求事物的本源,把自己无法认识的对象都归结为“神”,这是一种虚构的状态;

  第二,形而上学阶段,这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人类乞求于抽象的实体,以抽象的概念、实体代替了神,运用形而上学解释一切;

  第三,实证阶段,这是人类智力发展的更高阶段,人类努力寻求事物或现象的客观规律性和实证性。也就是说,人类不再探求宇宙的起源、不再探求“事物的原理与原因”,而努力发现事物的实际规律。

  孔德认为,一方面,每一门学科的发展都要经过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不同学科之间的进化和发展也体现了这三个阶段,处于更高阶段的就是社会学。

  当然,孔德这样划分有其积极德因素,那就是肯定了人类思想的发展性进步性;但是他划分这三个阶段也缺乏必要的、科学的依据。

  16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十分强调观察和实验,要求知识的“确实性”或“实证性”,否定、抛弃空洞的,荒诞的中世纪经验哲学;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说,过去是“神学的时代”,现在是“实证的时代”。孔德的“实证”一词直接来腮于圣西门的著作中。孔德认为,19世纪的人类已

  经进化到了“实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经验认识可以用于理解社会现象。

  孔德依据这一实证主义原则,认为人类智力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

  正如他在书中P20所言:“我们的每一个主要观念,每一种知识都先后有三个不同的理论状态;神学状态或虚构状态、形而上学状态或抽象状态、科学状态或实证状态。

  “神学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更初阶段,是人类智慧的必然出发点。在这个阶段,神学占统治地位,人类解释各种现象的存在,都归因于生命体或与人类相似的力量。在这一阶段人类智力的特征是自由幻想,寻找事物现象的根源,探索万物的内在本质,追究事物的更后原因,即要求获得绝对的知识。于是,人们对自己所不能及的情况,便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神,用神来解释探究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原因‘在此阶段,早期的科学知识也是受神学统治的,天文学表现为占星术,化学表现为炼金术,学科知识完全是虚构的,没有科学性。

  “形而上学阶段”,是人类思维发展的过渡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乞灵于抽象的实体,以形而上学(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了超自然的“神力”,用形而上学来解释一切,以求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绝对知识。在此阶段,科学知识受形而上学的支配,力求在经验的自然现象背后寻找抽象的物质或精神的本性,各种科学知识都是形而上学的抽象概念构成。形而上学,有两个含义1. 先打个比方,一把直尺插进水里,你的眼睛看见那把直尺是弯的。但是,你关于直尺的知识与你的光学知识告诉你:直尺不是弯的,是直的,你之所以看见它是弯的,是因为光的折射现象。

  你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形而上学,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我们可以想,当我们用自己的感官去看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是否也是像那把直尺一样,不是把它的本质正确地呈现给了我们、我们所看到的是不是只是这个世界的表象而对它的本质一无所知或有所误解?所以,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世界的本质。对于这个问题有各种回答,比如: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本质是某种观念、精神,世界是从上帝那里流出来的,等等。

  这个就叫做“本体论”,也就是狭义上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还有它广义上的含义。既然说,形而上学的任务是研究世界本质的,那么就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有没有能力研究世界的本质?如果说有能力,那么,应该用什么办法去研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编辑推荐: 

  7月自考“忆题晒经历,估分对答案”活动正在进行

  选择了这条路,就走下去

  自考复习:提高记忆的六点总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