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首页 > 考务考籍> 北京考务考籍 > 北京08自考电视艺术片创作考试大纲

北京08自考电视艺术片创作考试大纲

2008-07-03 17:45:00   文章来源:   字体:   打印
准考证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本课程是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设置的专业基础课。

  电视艺术片是整个电视文艺大家族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员,是电视文艺成品中的一个有特殊意义和地位的品种,因此,对于电视艺术片的编导,或者说电视艺术片的核心创造者来说,把握电视艺术片的概念、类型、创作手法、审美特征等等,就显得格外重要。本课程便是针对上述问题,对涉及电视艺术片创作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作一较为系统的梳理。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视艺术片创作的基本规律和创作要领,对电视艺术片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认识,并且能够结合具体片例对各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合格的电视艺术片的创作人才,以适应未来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需要。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电视艺术片的界定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将对艺术片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电视艺术片与其他相关电视片种的区别。学习本章,要求学生对电视艺术片的内涵与外延有清楚的认识,并能区分电视艺术片和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以及其他各类电视文艺节目的差别,明白其各自概念的界定。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电视艺术片的概念界定

  “电视艺术片”是与“电视艺术”的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电视艺术指的是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所承载的“艺术性”节目,而不是所有类型的电视节目。只有在电视节目中,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鲜明的艺术感染力的屏幕作品,才能称之为“电视艺术”;只有经过创作者的艺术创作活动,将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加以艺术地概括和提炼,并集中表现为屏幕作品的美,才能称之为“电视艺术”。“电视艺术片”就是“电视艺术”范围内的一个特殊品种。

  从这样的角度理解,“电视艺术片”这一概念大体有两层含义。

  一是广义的“电视艺术片”——凡带有某种艺术性的电视节目,都可以称之为“电视艺术片”。因为他们多是循着艺术创作的规律,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又含有艺术的构成元素,诸如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摄影等元素。但是严格地讲,这类电视片并非本来意义的“电视艺术片”。

  一是狭义的“电视艺术片”——这是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出现的,它专指某种特定的电视艺术片种。“电视艺术片”作为一个特定的电视节目类别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它是指以电视技术和艺术为基本手段,融合其他艺术元素构成的充满了艺术性的一种特殊片种。这是由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响等不同的艺术手段构成的综合屏幕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创作者思想感情的特殊电视屏幕形态。

  我们要讨论研究的电视艺术片,指的是作为专用名词出现的电视艺术片种。它是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戏剧、摄影等艺术形态融合在一起,运用电视的声画语言,如语言、动作、光线、构图、色彩、节奏、音响等视听元素,或塑造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营造抽象美的艺术意境,生动地、艺术化地展现历史、社会、生活和人物,抒发创作者强烈的情感寄寓,以期感人、娱人、启迪人的独立的电视节目片种。

  第二节  电视艺术片与电视纪录片的不同

  一、从题材内容及其处理方式来看,“电视纪录片”要求创作者服从客观、真实的拍摄对象,而“电视艺术片”则要求拍摄对象服从创作者的艺术构思需要。

  二、从真实性程度来看,“电视纪录片”尽管也可以有内心的真实和哲理的真实,但它的前提是生活真实,而“电视艺术片”则更强调“艺术真实”。

  三、从运用艺术手段来看,“电视纪录片”尽管不排斥艺术手段的运用,但这种运用绝对不能干扰破坏生活自身的原生形态的原貌;而“电视艺术片”运用艺术手段则潇洒自如。

  四、从创作主体看,“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者更需要具备新闻记者的素质。而“电视艺术片”的创作者更需要具备艺术工作者的素质。

  第三节  电视艺术片与电视专题片的不同

  一、从题材内容及其处理方式来看,“电视专题片”的拍摄对象主要是自然、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专门话题,创作者虽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评价,但不能加入艺术想象的成分。而“电视艺术片”的拍摄对象既可以是这些话题,又可以超越这些话题的范围,创作者可以加入大胆的艺术想象。

  二、从传播方式来看,“电视专题片”常常需要放置在特定的播出时段或特定的电视栏目中播出,而“电视艺术片”在这一方面随意性更大,独立性更强。

  三、从创作主体来看,“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者更多地运用逻辑思维、理性思维,比较冷静、理智地分析对象,重在一个“理”字上;而“电视艺术片”的创作者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充满情感、充分调动艺术想象力去描述对象,拥抱对象,重在一个“情”字上。

  第四节  电视艺术片与其他各类电视文艺节目的不同

  一、从品种来看,“电视艺术片”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成片,而“电视文艺节目”则是有一些具有艺术特征的文艺性节目连缀而成的,不具备独立、完整的特点。

  二、从传播方式来看,“电视艺术片”不需要在特定的时段或特定的电视栏目中播出,而“电视文艺节目”一般需放置在特定的电视栏目中播出。

  三、从创作主体来看,“电视艺术片”的创作主体可以将他的艺术追求渗透在片中,从而体现他个人的艺术风格,他对于“电视艺术片”起主宰作用;而“电视文艺节目”的创作主体不仅是电视文艺栏目的创作者,还包括栏目中具体每一个电视文艺节目的创作者,电视文艺栏目的创作主体可以将他的艺术追求渗透在栏目中,体现栏目的整体风格,但无法决定每一个具体的文艺节目的创作。

  四、从文本构成来看,“电视艺术片”可以按照创作者的统一构思,充分调动种种艺术因素与艺术手段,表达一种贯穿始终的意念与情感;而“电视文艺节目”在电视屏幕上则需符合电视栏目的要求,每一个电视文艺节目都可以有它自己的形式、体裁和表达方式,而不可能形成一个有统一意念和情感的成片。

  三、考核知识点

  (一)电视艺术片的概念

  (二)电视艺术片与电视纪录片的差异

  (三)电视艺术片与电视专题片的差异

  (四)电视艺术片与其他各类电视文艺节目的差异

  四、考核要求

  (一)电视艺术片的概念

  1.识记:这门课程中要研究的电视艺术片的概念

  2.领会:电视艺术片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含义

  (二)电视艺术片与电视纪录片的差异

  领会:(1)从创作角度区分电视艺术片与电视纪录片

  (2)“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各自的含义

  (三)电视艺术片与电视专题片的差异

  领会:从创作和传播两个角度区分电视艺术片与电视专题片

  (四)电视艺术片与其他各类电视文艺节目的差异

  领会:从创作和传播两个角度区分电视艺术片与电视文艺节目

  第二章 电视艺术片的类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根据我国目前电视艺术片创作的实际情况,本章从题材、体裁的角度将电视艺术片分为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电视音乐舞蹈艺术片、电视文献专题艺术片以及电视文化艺术片。要求学生对电视艺术片的认识可以更加系统和具体,并了解不同类型艺术片各自的特征,掌握其相应的创作要领和手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

  一、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的含义

  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指的是以电视的技术与艺术手段,展现美丽的自然风光、社会风情,并进而抒发创作者浓烈的情感体验,表达创作者独特的哲理思考的一种电视艺术片种。

  二、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的拍摄对象

  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以充满色彩的自然风光、充满情趣的社会风情作为拍摄对象,向人们展现充满魅力的自然与社会生活的风貌、风采。自然风光的浩瀚无穷与人们社会生活风情的多种多样,给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三、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创作手法

  (一)创作者主体意识的渗透

  作为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的创作者,一定要在对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风情的展示中,寄托自己主体的情思,寄寓自己主观的独特理解,这样才会使片子成为一部完整的作品,不然就可能变成一堆漂亮的自然风景和新奇的生活风貌的散乱堆积,也很难吸引观众继续欣赏。

  例如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西藏的诱惑》,编导在片中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西藏高原壮丽的自然风光,更通过几位艺术家在西藏的艺术探求,表达了编导者对于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这里奇特的藏族宗教文化的强烈的主体情感感受和哲理思考,这种感受和思考并不是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风情本身就具有的,它完全是编导者主体独特的情思。正因为有了这种独特的主体的情思,才使片中西藏高原壮丽的风光和西藏特有的生活风情变得格外有“神”、有“魂”、有“韵”。

  又如《长白山四季》,编导没有停留在一般的自然风光的展现上,而是将自己对于四季的生命体验与长白山特有的自然景观、社会生活风情结合在一起,熔铸出浓浓的诗情画境。

  (二)电视风光风情片应当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电视风光风情片特定的拍摄对象、题材内容,使得编导容易忽略它的思想性。然而有没有思想性往往决定一部电视风光风情片水准的高低。

  例如《长白山四季》,片中编导从长白山的红叶联想到抗日的烽火,联想到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悲壮历史,联想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英勇性格,进而由长白山红叶推及长白山所有的自然景观,将这里的山石草木都融入了“英雄”的气质与精神,以其深刻的思想,使这座自然状态的长白山升华到一个不同凡响的境界中去,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记忆与印象。

  第二节  电视音乐舞蹈艺术片

  一、电视音乐舞蹈艺术片的含义

  电视音乐舞蹈艺术片,是指以音乐、歌舞为素材,运用电视艺术与艺术手段,按照创作者主体的构想,进行有机地组合,形成具有完整的构思、统一的主题与情调的电视艺术片种。

  二、电视音乐艺术片的创作手法

  (一)以音乐艺术为母体

  音乐在整个电视音乐艺术片作品中起到虚实、抒情、说明和阐释的作用,以音乐的美去感化、激励电视观众的心灵,将观众带入特定的音乐审美意境之中,感受生活,体味人生。电视音乐艺术片种的音乐与画面的关系处理,较多地采用音画对位的方式,即音乐与画面视觉内容并不统一,只是一种有机地组合。这样音乐从与画面的同步之中,彻底解放出来,得以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生活,开掘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更丰富的情绪内涵,得以构成电视音乐艺术片的主体。

  (二)以画面语言为烘托

  电视音乐片中的画面构图,并不是对音乐内容本身的简单解说和阐释,它是一个独立的表意系统,故而较多地采用意象性、表现性的画面语言,去渲染、烘托音乐语言的思想意念,加强音乐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冲击力,促发观众更好地进入音乐语言所表现的艺术境界。

  电视音乐艺术片种的画面语言,不能将音乐语汇的实质内容表现得太实、太死、太真;与音乐语言的配合,也不能处理得太直、太白、太露。那样非但增添不了音乐的美感,反而会破坏整个作品的艺术韵味。只有象征性、表现性的画面语言,才能做到在空灵中引发观众的联想,在淡雅中含蓄浓重的情意。

  (三)音画有机组合

  电视音乐艺术片一般是将具有地方色彩和民族风味的音乐曲调,与当地独特的自然画面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以表现;如果是以音乐为母体,画面为辅助,那就构成了“电视音乐艺术片”,如电视音乐艺术片《好大的风》、《红莓花儿开》等;如果是音乐语汇与画面语言并重,那就构成了另一种特殊的电视艺术片——“电视音乐风光艺术片”,如《大沁塔拉情》、《川江号子》等。

  (四)电视音乐艺术片的形象塑造

  艺术形象的塑造是电视音乐艺术片创作中的一个关键点。形象绝不是生活原型的感性色彩和简单再现,而是创作者主体审美意识和情感的语符化显现。它是情感的而非理性的。

  在电视音乐片《溯》中,用兵马俑的形象来表现中华民族的根,用国画等形象来承载中国传统文化,这都是形象的具体运用。在《走西口》中,画面中的竹板、绣花鞋的形象代表着传统文化,而立交桥的纵横交错则是现代文明的象征。这里,编导的主体意识渗透与形象的符号化再现中,形成了一种音乐的理解和诠释。

  对于音乐的形象化再现,应该摒弃对音乐的图解和机械复现。电视艺术片不是音乐单纯的附属物,因此画面形象应具有其独立的审美意义。表现音乐艺术的美,画面形象应该去捕捉音乐语汇的精神实质,捕捉音乐形象的感觉,而不是一对一地去对音乐进行解释,去进行“音配画”。所谓“音乐形象”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一种个性化的内心感悟。但对于镜头语言来说却要把这种感觉提炼为某一种形态。大自然的形态是无限的,只要提取的这种形态在情绪上同音乐的情绪相吻合,并溶入编导者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就能拍出“情感世界”,甚至拍出像音乐一样超时代的感觉来。有时候,形象应该延伸于音乐的内容之外,用通感、比喻、联想等文学中的修辞手段去对音乐进行海阔天空的再创作。

  这类片中要求编导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同时“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加入自己的主体情感,并充分发挥镜头艺术中的功能,“将高度情感化的视觉形象与高度抽象的情感相契合,并赋予它深刻的思想力量,以实现对人心理的强烈情感冲击”,从而使电视音乐艺术片成为观众“愉悦与思考”的双重审美的艺术精品。

  三、电视舞蹈艺术片的创作手法

  (一)以舞蹈艺术为形式

  在歌曲、音乐、舞蹈的创作、设计和表演上,必须达到精美的艺术高度,焕发出鲜活的艺术光彩。在舞蹈艺术的表演过程中,还需充分发挥电视的技术功能,适当地切入与歌舞内容相关的现实生活画面,使得观众在对舞蹈艺术的鉴赏过程中,可以对其思想内容产生更形象、更丰富、更切实的艺术感受。

  (二)以时空交叉为手段

  时空转换是舞蹈片中常见的艺术手法。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电视时空。它是指利用电视的技术手段,对现实生活中按照生活逻辑进行的时间顺序、空间位置进行变化和组合,从而创造出电视屏幕上一种全新的时空存在。舞蹈艺术片里的时空转换,就是将舞蹈的舞台时空进行大胆的改造、加工,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的组织拼接,将舞蹈的美发挥出来。时空的自由组合是电视化带来的独特魅力,而时空的动感应是乐舞流动的灵魂。歌声的飞出和舞步的跃动,是以其韵律来展开或发散的。电视画面的表现,不仅不能是静止的空间,而且必须将情绪和意境同样流动地带出。

  第三节  电视文献专题艺术片

  一、电视文献专题艺术片的含义

  电视文献专题艺术片,是运用电视的技术与艺术手段,对历史文献资料或某一专门话题进行艺术处理,进而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思想的一个电视艺术片种。

  二、电视文献专题艺术片的创作手法

  (一)从拍摄对象提炼主题意象

  电视文献专题艺术片拍摄对象为历史文献和某一方面专门的话题。历史文献指的是历史上发生过的,留存下来的有意义、有价值、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及现象。专门话题范围很广,可以是某一方面的人物,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事件,还可以是某一方面的现象。对于这些拍摄对象,创作者首先应该从中挖掘、提炼富于特色的思想内涵和主题意象。既不是像纪录片一样地追踪对象发生发展的渊源,也不是像专题片一样地为了说明一个问题而去选择任命这一总是需要的对象。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创作者独特的思想与开掘主题的视角。

  (二)强调“情理交融”

  创作者在审视历史文献或关照现实话题时,一定要投入饱满的创作激情,以浓烈的情感,负载起深沉抽象的思想,没有情感的驱动,恐怕就要变成说教;有了情感的驱动,“情”与“理”就交融在了一起,就会使观众在情感的驱动下,与创作者在理性上达到认同。

  (三)创造典型的意象

  意象,是一个能够承载较大思想容量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形象。准确而恰如其分地选择意象,可以较为充分地表达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并对深化主题、调动观众的欣赏兴趣有着重要意义。电视文献专题艺术片《血沃中原》中,成功地选择和创造了一些具有深刻意味的“意象”,如农妇脚下的水车,象征着我们民族在艰难时期的沉重步履;熊熊烈焰,象征着革命播火者燃起的斗争火炬……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些“意象”,使一些思想、一些道理有了较好的情感表达方式。

  第四节  电视文化艺术片

  一、电视文化艺术片的含义

  电视文化艺术片,指的是以历史、人文、艺术或其他领域中的内容为表现载体,以展现中国哲学、文学、美学等文化内涵为主要目的,蕴含浓厚文化意味的电视艺术片种。

  二、电视文化艺术片的创作手法

  做文化艺术片,不能回避的一种思维是“学术的艺术化与艺术的学术化”。这种思考出自编导刘郎,然而对所有的电视文化艺术片都是适用的。刘郎在《将园林艺术电视艺术化》,即电视片《苏园六纪》的编导阐述中写道:“做文化片更难的一点,就是将有一定深度的学术思考,如何交融与具体的、有限的,而且只能是表现现在时态的电视画面中……一些近于轻松、浅谈的方式,是无法负载起一种丰厚的文化内涵的。”“从人文研究的角度讲,大凡事务,一涉及文化,必然就露出深奥的意思。过多地讲学术,观众立刻就感到被隔了一层;没有学术,专家一致觉得浅。做文化片更佳的视角,应该是这一个具体的题材在电视人眼中的折射。”

  (一)文化的偌大内涵在此类艺术片中首先见诸文学。

  文学用它深邃的思索和哲理,字字珠玑地搭建起一个声画艺术的创作平台。它可以是隽永诗化的,也可以是朴素直白的;可以是大气恢宏的,也可以是哀婉幽怨的。主题视角一旦确定,文学就开始奠基一种风格和基调。

  (二)构筑文化之境,需要精致的画面来衬托。

  (三)音乐和音韵的运用。

  三、电视文化艺术片的特征

  (一)电视文化艺术片在其文学上有非常鲜明的风格规定性,并以此为基础,和谐地运用摄影、音乐、绘画造型等艺术元素,从而形成电视专题的文化精品。

  (二)电视文化艺术片主体具有思想文化和哲理的探索性质,具有启迪智慧和心灵的美感。

  (三)电视文化艺术片以多样化的风格存在和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

  (一)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

  (二)电视音乐舞蹈艺术片

  (三)电视文献专题艺术片

  (四)电视文化艺术片

  四、考核要求

  (一)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

  1.识记: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的含义和拍摄对象

  2.领会:风光风情艺术片的创作中作者主体意识和客观思想内涵的渗透

  3.应用: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的创作手法

  (二)电视音乐舞蹈艺术片

  1.识记:电视音乐舞蹈艺术片的含义和拍摄对象

  2.领会:(1)电视音乐舞蹈艺术片的创作中作者主体意识和客观思想内涵的渗透

  (2)时空交叉的手段

  3.应用:电视音乐舞蹈艺术片的创作手法

  (三)电视文献专题艺术片

  1.识记:电视文献专题艺术片的含义和拍摄对象

  2.领会:典型意象

  3.应用:电视文献专题艺术片的创作手法

  (四)电视文化艺术片

  1.识记:电视文化艺术片的含义

  2.领会:(1)学术的艺术化与艺术的学术化

  (2)电视文化艺术片的特征

  3.应用:电视文化艺术片的创作手法

  第三章 电视艺术片创作的要领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探讨了从编导的角度来看优秀的电视艺术片的创作应该把握的要领。要求学生从选题、立意、语言、结构、节奏几个方面领悟作为电视艺术片编导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创作技巧。可以结合实际片例帮助理解和掌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选题——精

  一、选题的重要性和对选题要求

  选题是一部电视艺术片创作的前提和基础。一部好的电视音术片,它的选题或者说拍摄内容要“精”,也就是精致、精到、精心。

  二、如何做到选题的“精”

  电视艺术片的编导应该在自己熟悉的、喜欢的、有兴趣的题材范围内选择。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人生阅历不同,这决定他能够熟悉、理解和把握的对象会有所不同,他能够引起兴致、兴趣乃至兴奋的对象也会有所不同,不顾自己的特殊条件,一味追求时尚,那就很难达到选题“精”的境界。

  著名的电视艺术片编导刘郎,他在《〈西藏的诱惑〉导演阐述》中,曾这样总结他的成功经验:“创作这些片子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我在寻找自己优势的一个过程,这个优势,就是自己的文化修养与西部生活、西部题材的契合点,找得越准,片子也才越成功。”刘郎认为他之所以在电视艺术片创作上能取得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选题的成功,在选题问题上意识比较自觉、比较明确。而他选题的范围又是自己比较有优势的那一些。刘郎的电视艺术片创作,从选题来看,不媚俗,不迎合时尚,执著于他所熟悉、理解的选题,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下去,从选题方面来说可谓达到了“精”的境界:精致、精到、精心。

  第二节  立意——新

  一、立意的含义和对意义要求

  所谓立意,就是对选题进行深入研究后,对其所蕴积着的思想做进一步开掘,所得出的核心主题意向。我们对电视艺术片立意的要求是“新”,也就是新鲜、清新。

  二、如何做到立意“新”

  (一)在表现角度上下功夫。

  站在什么位置,从哪一个视角入手去观察对象,表现对象,是电视艺术片立意是否可以出新的重要事件。同样的题材要想立意出新,表现角度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

  赵安编导的电视音乐歌舞艺术片《黄河神韵》就是一部立意出新的力作。以往一些编导在同一类题材上都留下了不少作品,但《黄河神韵》一反过去深沉、凝重甚至悲苦的情调,改变以往舞台演出或演播室播出的套路,将大规模的歌、舞、音乐表演直接搬到黄河岸边,从当代人重新审视黄河的角度,以表现我们民族新的一代充满热情、潇洒、豪迈、奔放作为基调,以往历史的视角为今日审美的视角所取代,以往沉重的主题意向与情感基调为今日潇洒的主题意向与情感基调所取代,角度的变化带来了立意的出新,也为电视艺术片创作尝试着走了一条新路。

  (二)要在情感体验上下功夫。

  纵观所有成功的电视艺术片,几乎无一例外地凝聚了编导浓烈深厚的情感体验。在自己所熟悉、理解的对象身上,融入浓烈深厚的情感体验,经过自己心灵的过滤,就会产生不同反响的效果,这也是立意出“新”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的电视片编导也许可以有新的表现视角,但若缺乏这样的情感体验,其立意的力度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单纯从角度上追求“创新”,情感体验薄弱,有时甚至给人产生这样的印象:只是花里胡哨地玩技巧、玩形式,也许角度很“刁”、很“奇”,但总的主题意向却立不起来,容易给人一种浮光掠影的轻浮感。

  (三)要在哲学思考上下功夫。

  我们说电视艺术片强调一个“情”字,但并非不要“理”,只是这个“理”不是一种冷静的、客观的、旁观的“理”性,而是充溢着创作者浓烈情感体验的哲理思考。哲理思考与情感体验,在电视艺术片中常常是相伴而生的。

  第三节  语言——美

  一、电视艺术片语言的构成及要求

  电视艺术片的语言是由画面语言、声音语言和造型语言三个部分组成的。画面语言包括构图、光效、基调、色彩等;声音语言则包括解说、音乐、声响等;造型语言包括心理造型语言、哲理造型语言、象征造型语言、观念造型语言等。我们要求电视艺术片的语言达到“美”的境地。

  二、如何做到“美”的境地

  (一)选择具有表现力的语言素材。

  电视艺术片创作者在确立了选题和立意之后,应该根据选题和立意的特点,去寻找更有表现力的画面,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光、色、构图、影调等手段摄取充足的画面素材;同时选择与此吻合的解说、音乐、音响的素材;同时驰骋艺术想象,勾勒未来成片的富于意象性的造型语言。

  (二)对语言素材作出合乎立意要求的加工、提炼。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拍摄一部电视艺术片的过程中,会抓取到许多令人感到新鲜、有趣的语言素材,一个画面,一种声响,也会产生出许多奇思妙想,如构想出一段解说词、一段音乐旋律、一种意味深长的象征性造型等,但这未必都能用到片子中,总要根据总体立意,对这些语言素材作进一步加工、提炼乃至改造。

  第四节  结构——奇

  一、结构的重要性和对结构的要求

  如果说语言是电视艺术片的建筑材料,那么结构就是电视艺术片的建筑框架。没有结构,语言只是一堆散乱的碎片。我们对电视艺术片结构的要求是“奇”,也就是新奇、奇特。

  二、如何达到电视艺术片结构的“奇”

  (一)段落划分:由叙事段落和抒情段落两部分组成,这是结构完好的基本前提。

  1.叙事段落划分

  叙事段落划分主要是将拍摄素材,根据事实发生的来龙去脉,进行有条不紊的梳理,它要求准确、清晰、有秩序。如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椰风海韵》,就将海南岛的自然与风情按照地理面貌、文物古迹、物产资源、生产与生活方式等事实,分成几个段落,使人清晰、准确地把握了对象。

  2.抒情段落划分

  抒情段落划分主要依据电视艺术片创作者的主体情感、情绪的需要,将拍摄素材依据情感情绪的跌宕起伏而分成段落。如电视音乐歌舞艺术片《黄河神韵》,创作者将他对黄河的依恋、深情、自豪和憧憬等主观情感情绪,融入音乐歌舞之中,这些音乐歌舞或柔情,或舒展,或激越,或豪迈奔放,都随着创作者的情感情绪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段落。

  3.叙事段落和抒情段落在电视艺术片中常常是合二为一的,一般说来知识性较强的片子,如介绍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或历史文献的片子,叙事段落划分显得格外重要,而欣赏性较强的片子,如文艺娱乐类的片子,抒情段落似乎更占主导地位。

  (二)结构样式类型:用什么方式来串联这些段落是能否出“奇”的关键因素。

  1.客观陈述型

  客观陈述型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将编导隐藏起来,“客观”式地再现了表现对象。这是电视艺术片中比较大量采用的一种结构样式。

  2.编导自述型

  编导自述型电视艺术片,编导者可以从“我”的视角出发,无拘无束地敞开心扉,以强烈的主观感受、主观色彩,渗透在被拍摄对象之中。

  3.角色自述型

  角色自述型是以被拍摄对象自身的视角来展开叙事和抒情的。这里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角色独白体;一种是角色对话体。

  采用角色独白体结构的电视艺术片,一般说来被拍摄对象本身的人生阅历、人生体验应该比较丰富,比较富于色彩。

  角色对话体结构在80年代初即已出现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那时的角色往往带有“表演”色彩,有的角色就是虚拟的。90年代的角色对话体结构则更具有时代色彩,体现了“非表演”和“纪实”的倾向,角色也不仅仅是起穿针引线作用的,而成为了叙事与抒情的主要推动者。

  4.主持人串接型

  这类片子往往将编导意图通过主持人(或准主持人)的形式来贯串其各个段落,有主持人本身的情感,情绪变化或叙述状态的变化,来决定片子本身叙事和抒情的展开幅度。

  5.其他结构方式

  不少电视艺术片编导还尝试过其他一些结构方式,如电视艺术片《赤土》就几乎全部采用无解说的音乐、音响结构全片。电视艺术片的结构并非只能按照一种类型样式来做,其实不少电视艺术片常常是同时并用几种结构样式。

  第五节  节奏——变

  一、电视艺术片的节奏的含义

  电视艺术片的节奏有两种含义,一是片子本身各种因素相互协调共同展开的律动;一是创作者心理感受的律动。前一种称作“外节奏”,后一种称为“内节奏”。所谓“外节奏”,具体说来就是画面自身运动的节奏,声音自身运动的节奏以及声音、画面结合后整体运动的节奏。所谓“内节奏”,指的是创作者情感、情绪运动的节奏。

  二、如何把握好艺术片节奏的“度”

  (一)从“外节奏”的方面看,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1.快与慢的关系

  一部片子整体节奏的“快”与“慢”是由片子本身的情感基调、拍摄对象决定的。但是无论是“快”或“慢”,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快”与“慢”的协调,在原则上是快慢相间,片子的叙事或抒情一张一弛、一松一紧。这样快与慢的交互运动,此起彼伏地共同展开,便形成了片子的有韵律的节奏。

  2.动与静的关系

  动与静原则上也是交互运动,共同展开的。

  3.虚与实的关系

  对于电视艺术片来说,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不少电视艺术片工作者,在主体参与过程中,过于强化某一方面的因素,并将其夸大,带来了很多相反的效果。如有的把解说词写得太慢,情感又过,很少留下“含蓄”的令人回味的地方。画面也是这样,无限的堆积许多也许有价值的“实”体性存在,这都是“虚”与“实”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所谓“虚”,并不意味着没有,而是为形成一个良好的节奏而做出的有力的一种艺术手段。

  (二)所有“外节奏”的运动都是以“内节奏”的运动为条件,为依据的。

  创作者情感、情绪的变化是因人而异的,各具特色的,由于受创作者个人阅历和特点的影响,不同创作者情绪、情感、心理感受都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处理“外节奏”时的感受就不一样,有人希望将画面拼接的速度“快”一些,有人希望能将语言或音乐音响放得“慢”一些,在动与静、虚与实等许多其他的问题上也是如此处理。

  三、考核知识点

  (一)电视艺术片编导创作时要注意的问题

  (二)如何达到电视艺术片创作几个方面的要求

  四、考核要求

  (一)电视艺术片编导创作时要注意的问题

  领会:(1)选题要“精”的含义

  (2)电视艺术片语言的组成

  (3)抒情段落和叙事段落

  (4)电视艺术片结构的类型

  (5)“外节奏”和“内节奏”

  (二)如何达到电视艺术片创作几个方面的要求

  应用:(1)通过具体片例或创作实践分析电视艺术片语言的作用

  (2)通过具体片例或创作实践分析电视艺术片节奏掌控中,快与慢、动与静、虚与实各自的关系。

  第四章 电视艺术片编导的素质与修养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了一个成功的艺术片编导需要具备的素质与修养。让同学在学习电视艺术片本体的创作的同时,领悟到作为编导自身的素质与修养,对于创作的意义,以及提升素质修养的路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基本功

  电视艺术片的编导,应该具备的基本功是基本的表达能力,也就是能顺畅地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能力。

  一、口语表述能力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看别人的作品,听别人的东西,往往产生“正合吾意”之感,但自己产生了很多朦胧的想法,却往往难以找到特别准确、到位、清晰的语汇。这就需要口语与文字表述能力的强化与训练。口语表述能力的提高须借助大量的人际交往、社会交往,在不同的场合找到适应场合的得体语汇。

  二、文字表述能力

  作为电视艺术片的编导,若想成功地拍摄一部电视艺术片,少不了口语与书面语(或文字)的基本功。因为他需要经常对自己的创作意图、创作动机,不论是拍摄计划的制订、拍摄方案的实施,还是拍摄过程中的传达,以及对于自己创作的宣传推广等,都离不了“说”,离不了“写”,说不出来或说不到位,写不出来或写不到位,都将大大影响拍摄质量和宣传效果、收视效果。口语表述能力与文字(书面语)表述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但也是一个容易遗忘和衰弱的东西。由于电视特殊的制作方式和运作方式,使许多编导在大量事务性的工作中逐渐减弱了口语表述特别是文字(书面语)表述的能力,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有的优秀的电视艺术片编导就非常注意这个问题,无论是在拍摄前期的准备阶段,还是在拍摄过程之中,乃至于拍摄完毕之后,都能够抓紧时间用很准确到位的语汇将其梳理、表达清楚,这样长期积累,就不至于使口语与文字(书面语)表述能力下降,从而保证不断地推出新成果。

  三、电视语言表述能力

  对电视艺术片的编导来说,对电视专业语言的熟悉与把握的基本功至关重要。电视专业语言与其他艺术门类、媒介门类的语言还很不相同,它的基础是电子技术,对于电视艺术片编导来说,对摄像机、编辑机、特技机、字幕机等及其手段的熟悉与把握是很有必要的,从对它们的操作、它们的功能,到它们的多种可能性,都应有基本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如何把自己的艺术创作、艺术构思与这种特殊媒介的特殊语言结合起来,确实是个不小的难题。对于画面语言、声音语言(人声、音乐、音响等)及造型语言等电视语言手段自身的诸多特征,以及它们如何更好地为编导的电视艺术创作服务等,都是值得电视艺术片编导好好思考的。

  第二节  综合文化艺术修养

  一、文化艺术修养的含义

  一个优秀的电视艺术片编导,应当具备丰厚的文化艺术修养。所谓文化艺术修养,包括的内容很多,但概括起来就是面与点的积累。所谓“面”,主要指的是知识面,如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知识,历史的与现实的种种知识等。所谓“点”,主要是指在某一方面有较高深的造诣,形成一家之言甚至成一家之说。总的来说,面要广,要杂;点要深,要专。

  二、必要性

  作为电视艺术片,它的外延范围较为广泛,只有一方面的知识积累不够;但又是创作性的成品,需要编导在自己的拍摄对象身上开掘出不同寻常的、富于个性的东西,这就需要编导在某一方面有较为精深的研究与理解。

  三、如何达到这种要求

  除了接受较多、较好的正规教育之外,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积累是更好的途径。一些成功的电视艺术片编导,多有良好的文化艺术基础,同时在实践中又不断丰富、长进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西藏的诱惑》的编导刘郎,在拍摄电视艺术片之前,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经典,如唐诗、宋词、元杂剧、明传奇等都有所涉猎研究,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正是因为有这样厚实的积累,才有了他功底扎实的作品。文化艺术修养的工夫无法偷懒,也无法一蹴而就,必须经过自觉长期的坚持;有了它的保证,才可能有滚滚而来的才思,否则就容易过早地干枯,而无法进入创作状态,或无法提高创作水准。

  第三节  人格修养

  一、人格修养的含义

  人格是一个人思想、情感、心理、气质、个性、学识等的综合体。较高的人格修养意味着有较为稳定、积极的情感心理状态,有较为准确深刻的思想,有较为得体适度的气质个性,有较为浓厚的学识等。

  二、必要性

  电视艺术片尽管与其他种类的艺术创作有很大不同,但总的来说,它还是有较强个人创作色彩的。作为主持电视艺术片创作的核心人物——电视艺术片编导,他的人格水平如何,对电视艺术片成品影响更大。艺术片编导的人格修养是带来电视艺术片个人风格、个人魅力的重要条件。一个出色的电视艺术片编导,应当具备较高的人格修养。

  三、人格修养的表现

  (一)敬业精神

  (二)对自己的创作精益求精

  (三)有不断追求真、善、美理想的精神

  第四节  社会生活修养

  电视艺术片编导单有书本知识还不够,更需要他个人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电视艺术片编导的社会生活修养是保证电视艺术片的深度、厚度、力度的基本前提。

  第五节  创造性思维

  作为电视艺术片编导,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即发现、开拓、创新、求异的思维。对于电视艺术片编导来说,要想富于创造性思维,除了积累自己个人的经验外,还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创作突破点。此外,应该相信自己的艺术直觉,相信自己的艺术想象力,激发自己的创作热情。有了这些,再加上上述各种修养的积累,就有可能形成创造性思维,在发现、开拓、创新、求异之中不断产生新的灵感,催生一部部优秀的电视艺术片问世。

  三、考核知识点

  (一)电视语言表述能力

  (二)创造性思维

  四、考核要求

  (一)电视语言表述能力

  领会:电视语言包含的内容

  (二)创造性思维

  领会: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第五章 电视艺术片的审美特征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探讨了电视艺术片能够鲜明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电视片的决定因素——审美特征。要求学生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很好地认识和把握电视艺术片独特的审美特征,从而进一步领会电视艺术片创作的艺术规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主体性

  电视艺术片在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时,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电视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以及时地、客观地反映社会真实为其主要任务。因此,真实性、时效性,特别是客观性,也就构成了电视屏幕的主要特征。但是,作为电视艺术片,它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就在于它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基础上,渗透了创作者浓重的主观感情色彩;它在反 映社会客体的同时,融注了鲜明的主体意识。电视艺术片,在注重客观生活纪实的同时,更注重通过课题表现创作者主观的思想、意念和情感,表现创作者本人对生活的认识、观点和主张。正是这种主体意识的强烈渗透,才能去直接拨动观众情感的琴弦,使观众的思想、情绪产生强烈的共识和认同。

  电视艺术片《西藏的诱惑》,在对西藏自然风貌,风土人情和宗教文化的揭示上,不局限于客观实体的记录与再现,着力于想象的表现和主观情感的抒发,给物质的客体蒙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这样,电视摄像机的镜头,化作了创作者的眼睛,透出了创作者的心灵。它所捕捉的一切客观事物,都着力表现了西藏的美,创造了独特的美的艺术境界。这种被创作者主观意识升华了的艺术真实,才真正把握和反映了西藏这块神秘高原的精髓和真谛。

  第二节  抒情性

  “艺术”与“非艺术”的差异在于:前者,是“以情感人”;后者,是“以事信人”或“以理服人”。所以电视艺术片为了突出其艺术的本体属性,需调动一切技术和艺术手段,抒发创作者的主观感情。

  一、画面语言——应该特别讲究诗意的构图,抒情的格调,以及五彩缤纷的光色变化。

  二、文学语言——应该用诗一般优美的抒情语言,创作深蕴、含蓄而富有哲理的解说词,达到直抒胸臆、情感流溢的抒情效果。

  三、音乐语汇——运用有声源的无声源的;有歌词的无歌词的音乐语汇,抒发创作者深沉、真挚、具有感召力的内心情感。以自己的情,去拨动观众的情;以自己的火,去点燃旁人的火。

  第三节  意象性

  “意”,是意念:“象”,是象征。所谓“意象性”,是指通过象征性的艺术手法,表达某种思想、意念和感情。也就是通过某些形象化的手段,表达某种抽象的思想。艺术,不能太拘泥于“写实”,而要着重于“表意”;艺术,不仅要注意“写境”,更要注意“造境”;艺术,不能讲思想意念“和盘托出”,总要具备一定的“空灵性”。正是这“表意”、“造境”、“空灵”,才能促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激励观众“再创造”的能力,使他在艺术的感悟之中,深味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电视艺术片《西藏的诱惑》,那一组表现沐浴节时西藏少女在河中沐浴的镜头画面是一片红色,河水泛着清冽的涟漪,一群披着轻纱的少女在水中沐浴,与其说是沐浴,不如说是在翩翩起舞;河水不断变换着颜色,优美的抒情歌曲在水面上轻柔地飘荡,与其说是“写实”,不如说是“写梦”。这一组画面拍得那么美而富有诗意,充满了浓重的意象性,更能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透过独特的审美享受,情感得到进一步净化和升华。

  第四节  兼容性

  如果说兼容性是电视屏幕的共同审美特征的话,那么电视艺术片的兼容性,则表现得更直接、更强烈、更突出。这种兼容性,不仅体现为艺术形态的兼容:“新闻”与“艺术”兼容为电视专题艺术片:“文献”与“艺术”兼容为电视文献艺术片。也不仅体现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兼容:诸如,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摄影兼容为各种样式的电视艺术片。甚至可以进行更为广泛的不同艺术品中的兼容:国画与电视艺术的兼容(《梦界》),版画与电视艺术的兼容(《北大荒的歌》),书法、舞蹈与电视艺术的兼容(《墨舞》)。正是这种兼容性构成了电视艺术多元化的美,从而给予观众多方面的艺术享受。

  第五节  知识性

  电视艺术片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具有某种知识性。电视观众在欣赏电视艺术美的同时,可以不知不觉地获得某一领域的丰富知识。这样,电视艺术片不仅具有了审美价值,而且具有了文化价值。正是这种知识性,构成了电视艺术片实质上的思想内容。这种知识性,可以带领观众步入他所未知的那个知识领域。如果一部电视艺术片只有观赏性、娱乐性,而不具备殷实的知识性,那么它必然是空泛的、浅薄的,从而失去对观众的强烈吸引力。因而,电视艺术片的创作,应该特别注重知识领域的发现、开掘和阐释。

  电视艺术片《西藏的诱惑》,给予观众的是有关西藏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宗教文化的知识;电视艺术片《椰海风韵》,给予观众的是有关海南岛的地形地貌、物产资源、文物古迹、民族风情的知识;电视艺术片《中国风》,给予观众的是有关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包括婚丧嫁娶、民风民情、服饰穿戴、音乐舞蹈的知识。一部优秀的电视艺术片,实际上应该是一部关于某一领域文化知识的艺术集锦或文化专著,这样才能发挥“开卷有益”的社会功效。

  第六节  娱乐性

  艺术本身,都带有某种娱乐性,甚至可以说:艺术就起源于娱乐。这是因为,娱乐本身是人们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人生的必然需求。电视屏幕,当然承担着必要的宣传教育任务;但是,它同时又有着必要的“娱乐”职能。特别是在我国经济结构、伦理价值和文化观念发生重大转移的今天,这种娱乐就显得愈发重要。电影界在争论“娱乐片”和“艺术片”的关系问题:似乎“娱乐片”中就没有“艺术片”:“艺术片”中就不存在“娱乐”。事实上这是一种误解。电视艺术片本身,恰恰将“艺术”与“娱乐”合而为一:娱乐性,融汇在艺术之中;艺术,通过娱乐性得以体现——它们是对立而统一的艺术整体。

  电视艺术片《西藏的诱惑》,算是一部较为严肃的纯艺术片,然而它为了增添其娱乐性,有意识地插入了六首通俗歌曲的演唱;电视专题艺术片《共和国之光》,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和纪实性,但为了使其具有娱乐性,特意穿插进了各种文艺形式的演出。至于电视音乐艺术片、电视歌舞艺术片,更是以其娱乐性为主导。娱乐,并非低级、庸俗的代名词,它是人类共有的一种崇高情愫,即使是文化素质较高的人,也需要娱乐来调节自己的生活,使精神世界达到某种平衡。

  三、考核知识点

  (一)主体性

  (二)意象性

  (三)兼容性

  (四)娱乐性

  四、考核要求

  (一)主体性

  领会:电视艺术片主体性的含义

  应用:结合具体片例分析电视艺术片编导如何运用电视语言表现主体性

  (二)意象性

  领会:电视艺术片意象性的含义

  应用:结合具体片例分析电视艺术片中的意象性表达及其作用

  (三)兼容性

  领会:电视艺术片兼容性的含义

  (四)娱乐性

  领会:电视艺术片娱乐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第六章 电视艺术片的价值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从电视本体的发展、电视的功能、电视与受众的关系,以及电视从业者的角度来看,电视艺术片存在的价值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要求学生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加深对电视艺术片的认识,了解电视艺术片承载的功能。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审美价值

  电视艺术片因它特殊的拍摄对象、特殊的创作方式和特殊的播出方式等,往往不以时效性相标榜,而以审美价值的追求为其主要目标和要求。

  电视艺术片审美价值的实现,有三种途径,或者说可以通过三种境界的达到来实现。这三种境界就是真、善、美。

  1.电视艺术片的“真”主要指的是它的创作者人格的真挚与真诚。

  2.电视艺术片的“善”主要指的是电视艺术片创编者在偏重灌注一种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社会道德。

  3.电视艺术片的“美”主要指的是电视艺术片创编者充分调动电视的手段,对拍摄对象进行高度的艺术处理而获得一种引人入胜的新的境界。

  “陌生化”与“距离化”的原则是实现电视艺术片审美价值的可行原则。所谓“陌生化”就是对于人们熟悉熟知的事物、对象进行艺术处理、加工后,使人们对其产生陌生感、新奇感。其效果的达成,依托于独特的电视技术和艺术手段。所谓“距离化”,就是给拍摄对象人为地设置个框架,使编导可以通过这个框架,与拍摄对象拉开距离,产生一种特殊的感受。其不仅体现在电视艺术片的大框架上,还体现在具体的艺术手法上。

  第二节  文献价值

  一部优秀的电视艺术片,可以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审美愉悦,同时也可以以其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内涵,为世人留下一些珍贵的意识资料和文献资料,并以此体现出它的文献价值。

  1.体现电视艺术片文献价值的主要类型为电视文献专题艺术片。如《血沃中原》这部片子中,即充分展现了中原大地一大批为革命而献身的烈士的遗迹,留下了一些珍贵的历史画卷,又通过对在世的许多幸存者的采访和艺术处理,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2.即使是在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和电视音乐歌舞艺术片中,同样可以体现出其文献价值。如《西藏的诱惑》所拍摄的朝圣者和带有强烈藏族宗教文化色彩的现象,就是关于西藏的具有永久参考意义的历史资料。而带有强烈艺术色彩的《黄河神韵》,其中老歌唱家郭兰英的一曲《我的祖国》,不仅对于歌唱家本人可能是告别歌唱生涯的具有纪念意义的成果,而且在真实的黄河岸边演唱,使它也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

  第三节 文化价值

  文化的核心要领是它的价值观念,所谓电视艺术片的文化价值,指的是电视艺术片应该在艺术地再现和表现自然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发现和揭示不同自然存在,不同社会生活方式,不同人的不同的价值观念,引发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本身作为更高层次的生命体验与哲理性的思考。

  《西藏的诱惑》中,编导深入观察,透过表现西藏僧侣虔诚朝圣的故事和4位艺术家的艺术探求的旅程,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可以看到这里人们一种独特的价值观念,进而对藏族宗教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进而对人的生命的多种意义和寄托方式、人的多种生存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体验。

  要实现电视艺术片的文化价值,对于电视艺术片的编导创作者来说,应当具备一颗博大而宽宏的心怀,以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和较为宽容的姿态,发现、摄取一些不被人看重,为人忽略的或是一些人不敢言,人未曾言的存在。进而使人们领略到自然世界与人的世界中许多丰富多样的存在方式、生活方式,千差万别的生活理想与价值观念,从而使电视艺术片可以获得较高的文化价值。

  第四节  认识价值

  电视艺术片的认识价值,在于它可以提供给人们关于世界、关于人、关于社会的新的知识和新的理解。不论是展示人所未知、人所未睹的自然风光、社会风情,还是展示历史现象、生活现象,都可以使人们获得知识,增长见识。

  1.注意从人们熟悉、熟知的对象上发掘人所未知或人不尽知的内容。

  2.注意将知识的传播与艺术的创作联系起来。电视艺术片毕竟是电视艺术的创作成品,即使是指知识性的专题文献片,也应该具有“艺术”的构思、“艺术”的创造、“艺术”的想象贯注其中。

  3.电视艺术片需要给人以新的知识、新的理解,但需要在创造的艺术氛围、艺术境界中予以传达。这是我们在理解电视艺术片的认识价值方面需要注意的又一问题。

  第五节 教育价值

  电视艺术片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情感、道德、思想。

  1.情感的熏染首先来自于电视艺术片编导创作者自身强烈的创作激情,他们对于自然,对于生活炽烈的情感,然后再通过电视的技术与艺术手段,把这些情感传递到观众那里,使观众与之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由这种情感的共鸣而获得情感的熏染。

  2.道德的升华指的是一个人的人格、道德水准达到了相当的境界。优秀的电视艺术片可以使人们自我的道德完善达到相当自觉的程度。

  3.思想的提高,是指优秀的电视艺术片不仅仅可以以它巨大的艺术力量感染人,还可以以它巨大的思想力量鼓舞人。

  第六节 娱乐价值

  电视艺术片所可能产生的诸种价值实现的一个前提就是:必须具有可视性。所以我们必须将这一切价值的实现放置在娱乐价值的实现之上。艺术作品要“寓教于乐”,对于电视艺术片而言,我们也要求它能做到“寓教于乐”、“寓美于乐”、“寓文化于乐”、“寓历史文献于乐”。

  电视艺术片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技术与艺术手段,使观众有一种张弛有序、浓淡适度的观赏节奏,在一种错落有致、行云流水般的轻松愉快的旋律中,带着愉悦,带着欣赏的心理和情绪,完成观赏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三、考核知识点

  (一)审美价值

  (二)文化价值

  (三)娱乐价值

  四、考核要求

  (一)审美价值

  领会:(1)电视艺术片审美价值的三种境界的含义

  (2)“陌生化”和“距离化”

  (二)文化价值

  领会:(1)电视艺术片文化价值的含义

  (2)实现电视片文化价值对编导创作者的要求。

  (三)娱乐价值

  领会:如何实现电视艺术片的娱乐价值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及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现对有关问题做出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核内容具体化和考核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目标,能够使自学应考者进一步明确考核内容和要求,更有目的地分层进行辅导;使考试命题范围能够更加明确,更加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度。

  本大纲的考核目标,按识记、领会和运用三个层次规定所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的涵义是:

  识记:能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涵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原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其中,简单应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所学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是指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所学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二、关于自学教材

  (一)推荐教材:

  《中国电视文艺学》  张凤铸 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电视艺术学》  高鑫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二)推荐参考教材: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  张凤铸、胡妙德、关玲 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电视艺术美学》  高鑫 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年版

  《高鑫电视艺术文集》  高鑫 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认真阅读、钻研大纲与教材。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广泛,应注意把握各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但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去抓重点。

  2.把学习理论和观摩作品结合起来。本课程内容的理论离不开对作品的分析、制作实践。自学应考者既应重视作品分析,又应重视理论及方法。在理论部分的学习中,要善于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电视艺术片创作实践中的问题。

  3.要理论联系实际,将课程内容与电视艺术片创作实践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深刻领会教材的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对社会助学者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明确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要求,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把握指定教材的基本内容,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体现社会助学的正确方向。

  2.要正确处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同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应考者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助学者应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地学习教材,注重观察社会生活、培养艺术感知能力,掌握全部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章节和重点问题,帮助应考者解决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对象,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本大纲的第一章到第六章的内容,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2.试卷对能力层次的要求应结构合理。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对比,一般为:识记25%,领会45%,应用30%.

  3.合理安排试卷的难度结构。试卷的难度分为易、较易、较难三等。每份试卷中,三种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3∶4∶3为宜。试卷的难易度与能力层次不同,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可有难易度不同的试题。

  4.本课程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题量应以中等水平的自学应考者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

  5.本课程考试试卷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题等。

  试题举例:

  单项选择题

  电视艺术片《苏园六纪》属于

  A.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

  B.电视音乐舞蹈艺术片

  C.电视文化艺术片

  D.电视文献艺术片

  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的有

  A.《西藏的诱惑》 B.《黄河神韵》

  C.《巴蜀神曲》  D.《失落的文明》

  2.作为电视艺术片的编导应该具备如下素养

  A.文化艺术修养  B.人格修养

  C.社会生活修养    D.创造性思维

  名词解释

  1.电视艺术片

  2.典型意象

  简答题

  1.电视艺术片的类型

  2.电视艺术片意向性的含义

  分析题

  1.比较分析电视艺术片与电视纪录片的异同。

  2.举例分析电视音乐舞蹈艺术片的创作手法。

  • 历年试题
  • 笔记串讲
  • 学习方法
  • 应试技巧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