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自考“中国新文化概论”简答题五
1.夏文化的重要征是什么
答:夏文化的重要特征是“遵命”,“近人”而“远鬼神”。
2,商文化的重要特征是什么
答:商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尊神”,“事鬼”,“先鬼后札”。
3.西周王朝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答:西周王朝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在一个广大的地域上,在众多的人群中,敉平了他们各自的族姓界限;在相互融合中“孵化”出一个统一的文化人群,中华民族的基干由此生成,后世一切统一家国社会的建立,都仰仗这一基础。
4.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特征: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仁政”,他们提倡积极人世的观点。
5,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老子的“无为”,“道法自然”和庄子的“齐物”,他们提倡追求个体精神解放的观点。
6.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法家人物的代表是齐国的管仲,魏国的李悝,以及在楚国,秦国变法的吴起,商鞅等。早期“法”的精义是“尚公义”,主张建立普遍的法度,上约君,下约民,以一种公平的法度治理国家。后期的法家代表是韩非子,他主张“法”,“术”,“势”结合在一起使用,成为专门为君主权。力斗争服务的法术之学。
7,春秋时期墨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春秋战国时期墨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墨子的“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乐”等。保护民利是墨于思想的主要观点。它标志着私营劳动阶层已经开始有了思想的代言人。
8.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春秋战国时期阴阴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邹衍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五德终始”说。他以此解释朝代的变更,对当时的诸侯有很大的震骇作用。
9.春秋战国时期名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春秋战国时期名家思想的主要特征是:邓析的“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和公孙龙,惠施的“离坚白”,“合同异''的争辩,都具有很强烈的思辩色彩。它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即”名“与”实“)的关系问题。
10.汉武帝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答:汉武帝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有三条:①实行“强于弱枝”政策,将家财在多少万以上的郡国豪富和二千石以上的官员之家迁到长安附近的皇陵地区。②任用酷吏,惩治那些地方的豪侠。②“内朝官”地位逐渐取代“外朝官”,皇帝剥夺了丞相的权力。
11.汉代士大夫阶层的作用是什么 答;汉代士大夫阶层的作用是:在他们身上有中国的学术思想,文化艺术,有中国的政治,作为社会的清流显要,又对时代风尚以重要影响。所以,许多重大的文化现象,都与这个阶层有关。
12.何谓“文景之治”答:秦末农民起义及楚汉战争,使社会经济遭到极度破坏。西汉建立后,文帝,景帝实行轻活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提倡农耕皇帝大都能节俭,许多政策都围绕农业而定,刺激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大增加了国库收入,所以,史称“文景之治\
13.简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答: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及对西域用兵,发现并打通通向中亚乃至西方的“丝绸之路”。它不仅起着中国与西域乃至欧洲物质交流作用,也起着文化交流作用。而文化交流则具有更深远的历史意义。
14.简述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大势
答: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大势有以下三点更重要:①北方民族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融合不仅发生在北方,也发生在南方;融合是“汉化”,也是“胡化”。②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新的经济区出现;开发之功在当代更在后世,唐代中国文化的鼎盛与此有直接关系。上面两项,基本从西晋“永嘉之乱”开始。③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三教鼎立互相激荡与玄学一起共同构成此期显著的文化现象。着眼于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化,是动荡与混乱;着眼于更长远的历史,则是转变与展进。
15.魏晋崇尚玄理,在文化方面的一个更重要的结果是什么 答:魏晋祟尚玄学玄理,在文化方面的一个更重要的结果是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
16.何谓佛教的“空观”
答:佛教的“空观”是般若学中“空宗”的理论,强调以“空观”看世界,认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实的。它与道家讲的“无”,有相当大的近似。
17,南北朝时期,佛教作为宗教,其精神因素渗透到中国文化里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⑥龙门石窟,云岗石窟及寺庙建筑中气魄宏大,金碧辉煌的雕塑,绘画影响着艺术的创新。⑧拂理影响着诗歌的内容,佛家感化世人的讲调和演唱,促使新的本学体裁的产生。⑩馈佛经的翻译,促进了人们对汉语声调的认识。(4)佛经的流传,刺激着印刷业的新变。⑥拂教节日不仅关乎艺术表演,影响着民间的经济贸易。⑧一些源于印度的财政制度,如抵押借贷等也在中国立足。⑦佛教哲学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更是深入而持久。后来儒家在学术建设方式上,吸收了许多佛家论理的长处。总而言之,佛教的深入,从方方面面深化了中国固有的文化。
18,中唐以后到两宋,南北朝以来旧门阀贵族衰落以至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答:中唐以后到两宋,南北极星朝以来旧门阀贵族衰落以至消失的原因是:①两税法以助产等级征收藏税的规定,极不利于大家族的存在,势必造成大家族的分门析户的趋势。这可以从史书所记得到印证。②两税法造成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动,也不利于大家族经济。失业的农民可以转而做小商人或租赁地主土地,不会去依附到大家族那里。③唐末农民大起义的打击和五代时北方民族的入侵,都给这个垂死的阶层以致命的一击。
19.从中唐起,知识分子的思想有哪些明显变化
答: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争文化正统的意识,二是更关注现实问题和具体问题。这些思想变化在韩愈,李翱;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等人的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如韩愈在文章中就提出了一个从尧,舜,禹,汤以迄孔子,孟子的“道统”,并认为这个“通统”至孟子而失传,今天得由他加以继承光大,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文化的主体意识。
20,元代实行行省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答:元代实行行省制度的内容是: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省之下还有路,府,州,县各级行政机构。
21.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是什么/
答:元朝民族融合的新特点是:在元朝,原来辽,金治下的臣民被通通视为汉人,久之他们之间原有的区别消失了,部分进入中原的蒙古人逐渐变成农业居民。在元朝中原统治崩溃后,改用汉性,也融合在这北方新形成的汉族之中了。今天的北方人大多是元朝新融合成的汉族后裔。同元朝征服者一起进入中原的色目人,经过长期与内地其他各族人民的杂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的相互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所有这一切都表现出元代民族融合不同以往的特色。
22.简述元朝基督教与穆斯林的传入
答:在元朝,基督教为对付穆斯林,曾努力与蒙古统治者结盟,他们曾多次派使者到蒙古人的大本营和林。1291年,意大利方济合会士盂德高维诺乘船到达泉州,数年后又被教皇任命为汗八里(今北京)大主教,是基督教在中国传教的先驱人物。另一位意大利传教士鄂多立克也曾到达北京,在那里建立教堂,信教者高达三万余众,受洗者有六千人。而伊斯兰教在甘肃,新疆,云南及北京等地的广泛传播,也是在元朝开始的。特别是甘肃,新疆一带,作为西域的一部分,那里曾经是佛教东传的通道,现在则变为穆斯林世界。
23.17——18世纪西方对中国的介绍的书籍有哪些
答:17—18世纪西方对中国的介绍的书籍有:1676年法国魁奈的《中国的专制主义》,1776年法国出版34卷的《耶锦会士书简》,杜赫德神父的《中华帝国全志》,格鲁贤的《中国志》和《中国杂纂》,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的《中国文明史》等。
24.简述朱元璋在明朝初采取和各项政治措施
答:朱元璋是位下层农民出身的新朝皇帝,在他缔造明朝政治规制时,受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蒙古贵族政治的混乱给他的教训;一是他贫苦乡村生活所经历,见闻的官吏鱼肉小民之事,给他造成的心理影响。前者使他极度专权,后者使他对官僚阶层极度地不信任;替农民做主,是贯穿于朱元璋二十余年皇帝生涯的主导倾向,他是一个农民意识强烈的皇帝,这在两千年的皇帝群中,是非常独特的。这影响了明朝乃至清朝政治。
25.简述明清利用民间宗族关系加强统治的表现
答: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后,鉴于元朝宰相的专权,就废除了丞相和元以来的中书省。皇帝直接领导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将原中书省在地方的权力分割为三,设主管地方行政的承宣布政使,负责监察的提刑按察使和负责军事的都指挥使。他还把中央总管军校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都督府,有调兵权的不直接管军队,管理军政的没有调兵权。为了防止在朝官员和地方官员贪赃枉法,朱元璋设十三道监察御使百余人;为子防止六部官员违法乱纪,又设六科给事中,两者合称科道两衙门。除上述安排之外,朱元球还怕受官僚们合伙的欺骗,于是实行特务制,设立锦衣卫,监视大小衙门是否公正,是否有不法行为等。锦衣卫有自己的监狱,可以直接凭圣旨抓人,用刑尤为残酷。在地方上,重用乡绅限制府,县官员,利用乡绅建立里甲组织。在乡村则设立粮长,除负责征收押运税粮,配合地方官化教乡民之外,重要的任务是监督检举官吏,土豪及顽民,并明令粮长举报可直接上报皇帝,这也是保护小农的措施之一。
26,简述明清利用民间宗族关系加强统治的表现
答:明清两朝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利用民间宗族关系加强自己的统治。因为他们知道将民间宗族组织与政权相结合,可以在社会治安,收取赋税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其结果是把专制精神贯彻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朱元琅曾发布过“明长幼,厚风俗”的沼书,大儒方孝孺更明确地说:百姓“好义则易使,从化则畏法”。清朝则大力提倡“移孝作忠”,利用宗族道德对普遍的民众进行控制。同时,族长权力也因政权的支持而变得牢固,其结果是朝廷的专制与宗族的专制联成一气。这些都是明清利用民间宗族关系加强统治的表现。
27.简述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
答:自16世纪中叶,西方人就将目标瞄向了中国,如葡萄牙人赖占了澳门,荷兰人占据了台湾,澎湖等。在这初步的相遇中,中国一点也感受不到危机。明朝的航海技术在世界上是顶尖的,这有郑和下西洋为证。然而在郑和从海洋里向“番邦”们扬大明国威的同时,他的政府却不许百姓下海谋生,稍早些的朱元璋有“片板不许下海”的规定。在西方入向海洋寻找未来时,明朗却把国家牢牢地锁起来了。这样以来的政策,在清王朝那里基本得到了延续。结果造成了我们对海上来的敌人难以对付。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这种政策遭到了丧权辱国的惩罚。
28.明末清初“三先生”及其成就
答:明末清初的“三先生”是王夫之,顾炎武,黄宗赣。他们的成就表现在:都参加了抗清斗争,著书立说,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反思,有可贵的民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