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 2014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古文

2014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古文运动

2013年10月17日    来源: 自考365   字体:   打印
成绩查询

  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及实践

  “文以载道”是支配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基本理念,故文体的革新常取决于“道”的内涵的更新。唐代古运动所以至韩、柳始成,主要是因为韩、柳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在批判继承古文运动先驱之文论的基础上,对儒道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提出了许多新解,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才使“文以载道”说产生了实践意义,并在理论上臻于完善。

  韩愈在贞元九年(793)所写的《争臣论》中,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观念,从而确定了“古文”创作的指导思想。从“明道”的要求出发,韩愈特别强调作家思想修养的重要性。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他又提出了“不平则鸣”(《送孟东野序》)的口号。这一看法,把“明道”与对现实的批判联系了起来。他在《荆潭唱和诗序》中说:“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不平则鸣”的文学主张作为“文以明道”说的补充,使得韩愈散文创作和理论等方面的思想性和现实性都得到了加强,从而为“古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使文体的革新能够成为现实。在《答李翊书》中,韩愈明确提出“唯陈言之务去”的主张。韩愈所讲的“陈言”含义较广,骈体文那些浮词丽语是陈言,古代的经典之言也是陈言,所以“去陈言”包含反对因袭、模拟之意。

  与韩愈一样,柳宗元也主张“文以明道”,他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柳宗元在反对浮绘雕琢的文风方面,在文体、文学语言的改革方面,与韩愈的意见大体相似,但不如韩愈那样系统简明。但是柳宗元更注重散文的文学性和审美性。

  韩愈和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是文学革新运动而非单纯的复古运动,而且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学)的复兴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经过他们的毕生努力和奋斗,从理论和创作上摧毁了当时骈文的统治地位,造成了一种精练畅达、富有表现力的新文体,树立了古文在文坛上的权威,使散文于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这次古文运动的胜利,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这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他开创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新时代,奠定了此后散文发展的方向和规模,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更多更全复习资料请见自考365网校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辅导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