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 笔记串讲 > 2019年自考写作(一)考点:报告文学的写作

2019年自考写作(一)考点:报告文学的写作程序

2019年08月12日    来源:自考365   字体:   打印

  首先,写作者要深入体验生活,收集写作材料。材料的收集途径与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观察、调查。具体的方法有开调查会、个别访问、亲自实践等。当代报告文学家理由曾说过:“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二是查阅。查阅不仅仅是获得二手材料的途径,而且是对历史材料和理论材料掌握的必不可少的途径和方法。因为生活是原生态的,作者需要通过历史材料的对照,找出事情发展的线索和规律,同时又需要通过理论材料深化对现实问题的认识,上升到思想的高度。

  其次,写作者要对材料进行筛选、甄别和加工。要学会选择那些典型的人物性格、具有重大意义的生活事件和具有独特性的社会环境来写。

  如魏巍在写作报告文学《谁是更可爱的人》之前,在朝鲜前沿阵地上采访了三个月,亲眼看见了无数的战士们英勇顽强、奋勇杀敌的事例。几乎每个战斗事例都是感人的。但在写《谁是更可爱的人》时,作者只是选择了几个例子,写完之后又删了两个,更后只选取了松骨峰战斗、火中救小孩和雪地吃炒面三个独立的事例来写,从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优秀品质。

  更后,写作者要掌握具体的撰写方式。包括标题、正文和结尾的写作规范。

  报告文学的标题比较灵活,既用一般公文式标题(事由+文种)的方式,如何建明的《中国高考报告》、陈启文的《南方冰雪报告》;又用新闻式的双标题,如张胜友、胡平等的《世界大串联——中国出国潮纪实》、何建明的《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等;还可以像一般的文学作品那样设置标题,如理由的《扬眉剑出鞘》、梅洁的《西部的倾诉》等。标题的设置也充分反映了报告文学写作的灵活性和文体交叉性特征。

  一般的公文报告正文主要由报告缘由、报告内容和报告结语组成。报告缘由一般承接标题中的事由落笔入题,并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等开启下文。报告内容一般要写明主要情况、措施与结果、成效与问题,有的还要写明经验或教训,意见或建议,打算或安排等。更后一般用“特此报告”的结语收尾。

  对于文学性的报告来说,写法相对灵活些,但同样需要开头写清楚报告的原因、背景。但开头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如以下几种方式开头:

  ①说明式:把报道的对象简要交代清楚,鲜明扼要地亮出报道的主题,或首先交代作者的写作动机。这是更常见的实用文体式的开头方式。

  ②叙述式:将事件的高潮或结局事先讲述出来,造成一种叙述上的悬念感,增加阅读的效果。

  ③描写式:描绘一个真实生动的场面,带给读者以强烈的现实感。

  ④议论式:通过对事件或人物的评论,首先揭示出报道对象的重大意义。

  ⑤提问式:把报道中所要反映的问题以设问的方式提出来,引起读者的注意。

  ⑥数据摘要式:将更重要的数字摘录下来,突出事件的结果或意义。

  报告文学的主体部分依然要讲究实用文体和文学文体的双重特性,即清晰性和生动性。所以,在具体的行文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结构安排;二是典型事例的运用。

  一般说来,报告文学的结构方式有三种:历时性、共时性和时空交错式结构等。

  ①历时性结构:指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顺序,或按事件发展的因果逻辑来展开。这种结构方式线索清晰,前后一贯,紧紧围绕所要报道的中心事件或核心人物而展开。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即是运用了这一结构方式。

  ②共时性结构:指围绕一个主题,同时报道几个人物,或几件事情,根据人物或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行文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使得主题更加集中、突出。如《唐山大地震》即是运用了这一结构方式。

  ③时空交错式结构:指在报道复杂的事件状况或丰富的人物阅历时,在历时性的线索中时常穿插共时性的事件,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表现报告的主题。这种结构方式很有艺术张力,适合报道当下发展的复杂多变的生活事件和人物事迹。如《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即是运用这一结构方式。

  除了结构上的清晰安排,使得报道的内容清楚、完整,主体部分的写作还需要增加报道的生动性,提高作品的感染力。这就需要恰当地选取典型事例,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表现。

  报告文学既不能编织情节,又不能虚构人物,而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文学加工。这个时候,恰当的事例、剪裁安排与富有特征性的细节表现就重要了。一般来说,正文部分需要运用典型性的事例、细节的捕捉,人物性格的刻画、人物心理的挖掘等手段来丰富具体的行文逻辑。

  更后是报告文学的结尾。跟一般公文的固定式结语“特此报告”不同。报告文学的结尾多以议论收尾,或深化主题,进行哲理性的总结;或展望未来,提出鼓舞和希望;或强化问题意识,提出进一步关注的期待。

  更多更全复习资料请见自考365网校《写作(一)》课程辅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