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汉乐府民歌的文学价值
(一)题材的承变
1.讽刺达官贵人:《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
2.反映人民厌倦战争:《古歌》《战城南》
3.表现爱情婚姻:《江南》《有所思》《上邪》《艳歌何尝行》
4.在婚恋诗中反映社会性的问题:《陌上桑》《上山采蘼芜》
5.表现生活艰难和漂泊游荡:《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艳歌行》《悲歌》
6.表达人生哲理:《长歌行》《蒿里行》
(二)艺术表现手法的演变
1.与周朝民歌相比,增加了叙事性情节,甚至有的刻画了人物形象。
如:《陌上桑》《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战城南》
2.抒情真挚浓郁,直抒胸臆。善于运用比兴手法
如:《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
3.形式和语言方面
突破《诗经》四言诗为主的格局,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成为后世五言诗的定型。没有了重章复沓。语言浅近直白,多用口语对话,富于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