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双桅船
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著有诗集《双桅船》等,并和顾城合著有《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本文“朦胧诗”派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舒婷诗歌特有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如她对爱的细腻感 受,以及对人生的苦难的体悟,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舒婷还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朦胧诗: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朦胧派诗人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
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
“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是:一是揭露和批判黑暗的社会,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朦胧诗”改写了以往诗歌单纯描摹“现实”与图解政策的传统模式,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1.识记作者是“朦胧诗派”代表;
2.识记作者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鸟》等。
3.简析本诗中“双桅船”和“岸”的多重象征含义,以及全诗的主题意蕴。
《双桅船》是诗人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采用象征,意象来表达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人性。全诗借用了一系列的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双桅船》将自己比成一艘双桅船,象征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海岸倾诉自己的思慕。“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灯”象征着光明信念。“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时代风云等。
在这里,灯与风暴、船与岸、分离与再遇,共同组建起了似乎对立矛盾,实又相互依存,因此见彼的关系网络,由此引出双桅船和海岸间永远无法改变的天然联系。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
诗人以她细腻的心思,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和人们能直感的形象来替代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诗题“双桅船”,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象征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
“海岸”象征热恋中的情人。但这海岸又实在不止是一位情人的代表,它似乎还象征着某种比情人更为阔大深厚的事物,甚至可以说它象征着祖国、民族、以及其他许多令人起敬的东西。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一种远比自己更加博大深沉的力量的钦慕、呼唤和追求。无论是对一个饱经颠簸的民族来说,还是对一个在持续的风浪和动荡时期里成长起来的姑娘来说,这样的钦慕和呼唤都是非常自然的。
4.分析本诗以众多意象的组接表达主题的艺术特色。
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运用众多的意象组接,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的组接来表现诗人的主观心态。它与传统诗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触景生情并借景抒情,从而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目的。而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象并构造成某种具体的画面与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心态,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风暴”、“灯”等具体形象,并把这些具体形象加以有机地组接,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的表达。
5.本诗的语言特点。
本诗的语言清新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含蓄蕴藉,一语双关,耐人寻味,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开阔的时代情怀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回味余地。诗的更后四句:“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被人们当作警句加以广泛流传和引用,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