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 笔记串讲 > 2016年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巩乃斯

2016年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巩乃斯的马

2016年08月03日    来源:自考365   字体:   打印

  一、作者简介

周涛

  周涛,男,(1946—),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祖籍山西,生于北京,初以诗作名世,是“新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之一。代表作有诗集《牧人集》、《神山》、《野马群》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专注于散文创作,有散文集《稀世之鸟》、《游牧长城》等。1955年迁居新疆。新疆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

  周涛的散文多取材于西北边疆生活,开掘、张扬在极度艰难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韧性,传达了一种真正的西部精神,格调雄壮冷峻,气势沉雄、意蕴深远、笔力雄健。

  周涛的散文都贯穿了一个大的主题——对生命的颂赞、崇敬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与参悟。在周涛的散文中,对生命现象的描绘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总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作家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亦如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周涛散文的魅力,正是在于他给我们展示了生命之树的翠绿色泽和精神风貌,加深了我们对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的认知和参悟。周涛的散文世界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世界,在周涛的笔下,草原、戈壁、雪山到处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其散文已真正触摸到了生命的底蕴,体现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种清醒的生命意识使他的散文呈现出了野马般的生命活力和巨大冲击力。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志和情感,是周涛散文追求的目标。对周涛而言,散文不再是“庸常生活的呼吸”,而是作家找寻自我,表达自我的精神记录。因而,骏马、长城、河流等自然万物在周涛的散文中只是一个发端,借此表现的是作家自己对自然万物的感受和理解,以及作家对生命的体悟。可以说,“自我”是周涛散文中更刻意张扬的东西。周涛在表达对生命的参悟时,视野相当开阔,由物及人,由人及民族,由民族及历史,而且思考更为深邃,能够由表及里的把这种思考提升至文化的层面,显现出作家在探索生命意义时所达到的深度。

  新边塞诗:指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来的一批诗人,继承古代边塞诗尤其是盛唐边塞诗的传统,用现代汉语创作的再现和表现西北边塞生活题材而又具有边塞气质和风骨的白话自由诗。新边塞诗派诗歌的形成是以《绿风》诗刊为刊载媒介发表诗歌的诗人群不断壮大的结果。新边塞诗派以诗歌作品描述新边塞风情,歌颂西部精神为主,其主要成员有昌耀、杨牧、周涛、章德益等。

  二、知识点。

  1.作者是“新边塞诗派”代表之一。代表作有诗集《牧人集》、《神山》、《野马群》等。

  2.简析本诗的主题意蕴。

  《巩乃斯的马》通过在特殊的人生境遇下对巩乃斯马的观察、体验的叙写,揭示出马作为人类朋友的特殊品格:奔放雄健而不凶暴,优美柔顺而不懦弱,它是进取精神和崇高感情的象征,是力与美的美妙结合。通过对马的观照,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美好精神的赞美。

  周涛的散文《巩乃斯的马》借助对马的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与进取精神的向往与渴求。作家先通过对比,议论马不像牛、骆驼、驴子的形象,它在广阔的草原上“是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马虽然接受了文明的洗礼,却仍然保持了自由的生命力,与人类是朋友而非奴隶,兼得文明与自然之长:“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让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故而认为“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很显然,马的形象寄托了作者自己对不受羁绊的自由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文章中的两个场景典型地刻画出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的融合。一个场景是作者1970年在一个农场接受再教育时忍受不了精神的压抑,在冬夜旷野的雪地上纵马狂奔的场面,“随着马的奔驰、起伏、跳跃和喘息,我们的心情变得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感受自由的亲切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是何等的痛快舒畅啊!”马的狂奔与人的情感的宣泄合拍,生命的强力冲动抗拒着阴暗低沉的气候,在压抑的环境中使人重温到自由的快乐。了解了这层含义,就不难理解作者何以如此钟情于马。在另一个场景中,作者进一步展示了这种生命力的冲动达到极致时酒神式的狂乱奋发的境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纵横驰骋,所有的外界的羁绊都不放在它的眼里。这是作者在夏日暴雨下的巩乃斯草原上所见到的更壮阔的马群奔跑场面—— “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披头散发,淋漓尽致!……” “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 这淋漓尽致的力的奔流既是一种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种恢宏壮阔的崇高的场面,使得叙事人“发愣、发痴、发呆”,在几分钟内见到的将“终身受用不尽”,因为在人生的瞬间他难得地面对了生命界真正的崇高壮烈。

  在《巩乃斯的马》中,“马”作为核心形象引起了他对于世界的思考,通过马联想到人生不朽的壮美和潜藏在其深层的忧郁,联想到流淌于民族精神中的英雄豪气与进取精神。现实与想象、情感与理性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崇高深邃的气韵与精神。不过,这种理性颇强的写作之所以能够达致崇高的风格,与其浸透了生命体验的感性的叙述、描写是分不开的。《巩乃斯的马》中描写的两个“马”的场面,是具有典型的西部草原特色的广阔壮烈的场面,正是这种特有的西部风情,提升了作为个体的作者生命境界,形成一种特定的西部气质,同时也显示出作为特定人文景观的西部气质是与特有的自然景观分不开的:这种广阔纯洁的自然景观是精神处于绝境的人的更后的支持,既逼迫又提升着使个体达到一种崇高壮烈的生命境界。马的优美而不羁的精神正是这种西部气质的象征,他偏重它自然的一面,尤其是自然作为人的精神的更后支撑这一点。他写到,在那个与世隔绝、生活单调、充满潜伏危险的年代,他只有一个乐趣,看马:“不像书可以被焚,画可以被禁,知识可以被践踏,马总不至于被驱逐出境吧?”这样,他就从巩乃斯的马身上找到了“奔驰的诗韵,辽阔草原的油画,夕阳落照中兀立于荒原的群雕,大规模转场时铺散在山坡上的好文章”,也有淋漓尽致、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人与自然处于一种互相激发的状态,终于将本来地方色彩颇浓的西部风情上升到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文境界。

  3.分析本诗是如何揭示出巩乃斯的马的性格。

  周涛的散文常常将思想的表现与感性的叙述、描写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清澈而又深邃的风格。文章以“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起始,将牛、骆驼和驴子等动物作比,对照出马的特性;接着以浓墨重彩,描述了压抑境遇中驭马狂奔的感受、夕照旷野里的群马景观和疾风暴雨下万马奔腾的壮阔图景;然后又展开联想,揭示马与人类的艺术和历史生活的密切关联,热情赞美了马的崇高品性,更后回到自己的“偏见”作结,照应了开头。周涛说:“我毫无疑问地崇尚豪放派,我只能被它感动、击中,并且坚信这一脉精神乃是我们民族精神中更可贵、更伟大、更值得发扬的东西……”这一自述极为贴切,可以用本篇浓烈饱满的情感、阔大雄壮的意境来印证。

  采取四种方法揭示出巩乃斯的马的性格:

  (1)比较;

  (2)以浓笔重彩,描绘了三幅巩乃斯马的壮阔图景。

  (3)展开联想,揭示马与人类的艺术和历史生活的密切联系;

  (4)描写与议论、抒情并用。

  4.简析本文的艺术特点。

  采用对比手法,文章以“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起始,将牛、骆驼和驴子等动物作比,对照出马的特性;接着以浓墨重彩,描述了压抑境遇中驭马狂奔的感受、夕照旷野里的群马景观和疾风急雨下万马奔腾的壮阔图景;然后又展开联想,揭示马与人类的艺术和历史生活的密切关联,热情赞美了马的崇高品性,更后回到自己的“偏见”作结,照应了开头。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景物描写雄浑苍劲,具有西域风情的特色。

  现实与想象、情感与理性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崇高深邃的气韵与精神。

  取材广阔,大中取小、小中见大;锤炼文意,以斑见豹、以目传神;剪裁得当,以一当十、以少胜多;布局精巧,由幽入明、卒章显志。这使周涛散文意境更深邃、主题更深刻,这也是周涛对现代散文叙事学总结与超越的努力。

  周涛是少见的将诗的想象逻辑和诗的情感结构运用于散文创作,即“以诗为文”的作家。他的散文充满诗意的激情和强烈的理性精神,以及独具个性的文化思索,体现出他对社会、历史、人生的深刻思考。

  结构严谨。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