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 2013年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29)

2013年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29)

2012年11月06日    来源: 网络   字体:   打印
查分预约

  第九章 20世纪文学(一)——现实主义部分

  第一节 20世纪文学概述(一)

  该时期文学的背景:o十月革命  o世界大战  o社会矛盾  o现代哲学社会思潮

  1、十月革命后苏联文学的鲜明特征:

  o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结合时代和新的文学要求,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战斗性和乐观主义色彩;

  o植根于十月革命后的社会生活土壤,站在时代的高度,运用无产阶级思想观察和描写现实,表现新的主题和新的人物;

  o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规定为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要求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具体地描写现实,并以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人民;

  o个人崇拜、极左思潮导致文学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对现实主义作了狭隘的理解,忽视包括浪漫主义在内的非现实主义文学,讽刺性作品曾受到冷落排斥,并忽视文艺的娱乐、审美功能。

  2、20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o该时期文学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张扬人道主义的传统;

  o该时期文学更注重人的精神和个性探索;

  o艺术上,该时期作家仍坚持文学反映时代的现实主义原则,注重情节结构、形象和语言的完整连贯,但也吸收了许多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

  3、苏联文学

  20世纪苏联文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917年至30年代初。

  o反映苏联内战的三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绥(sui)拉菲莫维奇《铁流》、

  富尔曼诺夫《恰巴耶夫》、   法捷耶夫《毁灭》。

  o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的讽刺诗《开会迷》,代表作长诗《列宁》、《好》。

  4、罗斯塔之窗

  ——“罗斯塔”是俄罗斯通讯社的简称。在十月革命后国内战争及其艰苦的1919年秋,马雅可夫斯基响应党的号召,同一些诗人、画家合作出版了诗配画的《罗斯塔之窗》。每逢政府颁布政策法令、前线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生活中出现重大事件时,马雅可夫斯基和他的同志们就用粗糙的颜料和纸张作画写诗,迅速张贴在莫斯科街头上,有的还分送到其他城市,起到了揭露敌人、教育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作用。马雅可夫斯基在《罗斯塔之窗》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创作的诗配画总数达数千幅。

  第二时期,30年代初至50年代初。

  o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写出了知识分子同人民的结合过程。

  o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标志着苏联文学的成熟。

  o法捷耶夫《青年近卫军》。

  第三时期,5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暴露文学”:《区里的日常生活》被称为苏联当代文学的“第一只春燕”。

  “集中营文学”:《伊凡o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解冻文学”: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

  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获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

  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

  “战争文学”:《一寸土》等。

  “全景文学”:西蒙诺夫的军事题材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更后一个夏天》。

  恰可夫斯基的《围困》。

  另:特里丰诺夫(1925-1981)的《滨河街公寓》。

  艾特玛托夫(1928-)的《白轮船》。

  爱伦堡(1891-1967)的《解冻》。

  华西里耶夫(1924-)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5、解冻文学——

  (1)源于1954年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的发表;

  (2)反映了“关心人”、“爱护人”这一主题富有时代性,发表后产生了重大影响,很快出现了一批类似的引人注目的作品;

  (3)西方评论界把这股潮流称之为“解冻文学”,认为小说的结尾的“解冻”影射斯大林“个人崇拜”时代的结束。

  (4)“解冻文学”开启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另一途径。

  6、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是1934年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确立的苏联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其重要特点是要求作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反映历史发展的规律。它对苏联文学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也产生了不小的消极影响。曾在苏联文学界引起争论,经过长时间的讨论、争议,1983年又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开放体系”,对其内涵和外延作过一次新的诠释。直到1991年苏联作协宣布取消这一创作方法,这一问题的争论才告结束。

  高尔基《母亲》的创作奠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础。

  7、帕斯捷尔纳克事件

  ——1956年2月苏共20大在文艺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主张,于是苏联文坛一段时间内形成了一股“解冻文学”思潮。在这种思潮推动下,帕斯捷尔纳克把自己长期构思,1948年动笔,直至1956年冬才完成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拿了出来,先投给《新世界》杂志未得发表,次年11月在意大利出版。不久,东欧、西北欧、北美诸国接连出了15种外语版,作家因此获得了195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直此苏联政府对小说在国外出版并获奖一事尚未做出明确决定时,西方政界、文化界以及新闻媒体已蜂拥而起,进行大量政治性宣传,把小说问世称作是“自由俄国之声的重新回荡”。这才引起苏联当局的强烈反映,除禁止出版该书、组织一连串对作家和小说的严厉批评外,并将作家开除出苏联作协,还以驱逐出境相威胁,只是在作家写信给更高当局作了检讨并拒领诺贝尔奖之后,作协才恢复其会籍。这就是所谓的“帕斯捷尔纳克事件”。它实际上是当时两大敌对阵营之间的冷战反映,远远超出了文学界的范围,无论在苏联或西方均阻碍了对作品进行文学分析和实事求是的研究。

  8、苏联战争文学的历程:

  1945年:“光彩照人的英雄”——法捷耶夫《青年近卫军》。

  1956年:“着地的普通人”——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

  1969年:“富有人性的英雄”——华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法国文学

  20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特征有二:

  一是开创了长河小说新体裁。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等。

  二是心理刻画向内心世界深化。

  马丹伽尔,1937年诺贝尔文学奖,8卷本长篇小说《蒂博一家》是其更成功的作品。

  莫里亚克,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爱的荒漠》与《蝮蛇结》。

  英国文学

  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1932年诺贝尔奖。

  劳伦斯,成名作《儿子与情人》。代表作《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毛姆,成名作《人性的枷锁》。

  威廉戈尔丁的《蝇王》是典型的“荒岛小说”(人之初,性本恶)。

  德语国家文学

  亨利希曼,批判德国帝国主义三部曲《臣仆》、《穷人》、《首脑》。

  托马斯曼(亨利希曼的弟弟),代表作《布登勃洛克一家》。

  海尔曼黑塞,《荒原狼》1946年杰克·伦敦诺贝尔文学奖。

  伯尔,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文学

  欧亨利,被称为“美国的莫泊桑”代表作品有:《麦琪的礼物》、《更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

  杰克伦敦,有“美国的高尔基”之称。代表作:

  o属于“北方故事”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

  o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马丁伊登》开创了美国文学中写美国梦幻灭的题材作品的先河。

  o《铁蹄》是美国第一部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作品。

  德莱塞,20世纪美国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美国的悲剧》;

  o另有作品《嘉莉妹妹》;《珍妮姑娘》;欲望三部曲《金融家》、《巨人》、《斯多噶(ga)》;《天才》。

  辛克莱刘易斯,《大街》。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见专节)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斯坦贝克,美国左翼作家,《愤怒的葡萄》。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

  贝娄,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家,《洪堡的礼物》。

  塞林格,“犹太小说”的代表。

  赛珍珠,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大地上的房子》三部曲。

  犹太小说

  ——20世纪美国“犹太小说”不是一个文学运动或文学流派,它仅指一批出色的犹太作家所创作的大量作品。这些犹太作家的创作并不表现一致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色:有的在浓重的犹太文化背景中展示小说主题,关心着“犹太人的经验”;有的持批判态度把“犹太传统”置于现代美国社会之中;有的则丝毫不带犹太文化特征去表现美国社会。所以,作为作家,他们都是犹太人;作为作品,它们是千姿百态的。代表作品有辛格的长篇代表作《卢布林的魔术师》。

  苏美反战小说的区别:

  o苏联的反战小说反对的是法西斯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o美国的反战小说反对的是所有战争。

  掌握英法美苏以及德语国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的代表作: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罗曼罗兰(法国)——《约翰克利斯朵夫》。

  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托马斯曼(德国)——《布登勃洛克一家》。

  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辛克莱刘易斯(美国第一位)——《大街》。

  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高尔斯华绥(英国)——《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

  1937年诺贝尔文学奖,马丹伽尔(法国)——《蒂博一家》。

  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美国)——《大地上的房子》三部曲。

  1939年诺贝尔文学奖,安德烈纪德(法国)——《伪币制造者》。

  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海尔曼黑塞(德国)——《荒原狼》。

  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里亚克(法国)——《爱的荒漠》、《蝮蛇结》等。

  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美国)——《老人与海》。

  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帕斯捷尔纳克(苏联)——《日瓦戈医生》。

  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斯坦贝克(美国)——《愤怒的葡萄》。

  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肖洛霍夫(苏联)——《静静的顿河》。

  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伯尔(德国)——《一生不吭》。

新人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