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5)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笔记(5)

2007年05月18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成绩查询

  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散文

  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胳

  秦仅李斯,受战国纵横家影响。汉散文创作的主流,文体:政论文,文风:切中时事,朴厚无华。

  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行文造语在东汉后期向骈俪方向发展。

  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

  理解:

  ①《吕氏春秋》简况。

  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杂家著作。文章一般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

  ②《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

  它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事。说理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既充分阐释了思想,也使行文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③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

  曾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相。因韩人郑国为秦修建灌渠事,秦大臣建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④秦刻石文的特点。

  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文采不足。

  简单运用:《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更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识记:

  ① 贾山《至言》。

  分析秦亡原因,提出君臣间应相互尊重、信赖,行文质直切实,明白晓畅,有说服力。

  ②贾谊生平。

  善属文,颇通百家之书。文帝召为博士。因年轻气盛,对政权建设多有建议,遭老臣嫉恨。贬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京。文帝十二年卒。

  ③晁错生平。

  曾随张恢学申商刑名之术。景帝时官至御史大夫。因力主削藩,七国乱起时,被腰斩。

  ④ 枚乘《上书谏吴王》。

  劝说吴王应遵守君臣之义。比譬叠出,委婉设辞很有文采。

  简单运用:西汉初期散文概况。

  从刘邦称帝到汉景帝末年,是西汉王朝政治文化发展的初期。王朝初建,一方面,革除秦朝暴政;另一方面,鼓励为新朝的政权建设出谋划策。这个时期的散文,主要是与治国有关的政论,针对现实,行文平实明白。同时,受战国策士影响,大多又具有纵横家的遗风。

  综合运用:

  ①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贾谊的忧患意识更为浓厚,他的文章指出了藩国之忧、匈奴之患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往往据实设论,理直气壮,深情恳切。如《治安策》。

  二。紧凑严密,说理透辟,气盛而情浓。如《论积贮书》。

  三。文章铺饰排比,渲染淋漓,深得先秦纵横家说辞的风神。如《过秦论》。

  ②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一。 切实中肯,论精识深,擅长分析,言之凿凿。如晁错政论散文代表作《论贵粟疏》以有力的论据,说明轻赋役以劝农功,贵粟而贱金玉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如《上书言兵事》论“得地形”,辞藻谐偶,句式铺排,层层比较叙述。

  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理解:

  ① 西汉中后期散文大势。

  言必称经,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的特点。以董仲舒和刘向尤具代表性。另外,司马迁等人的个别散文作品或叙写个人情志和社会生活感受,或直论政事而不轻言经籍灾异,有异主流。

  ②董仲舒及其散文。

  是《春秋》公羊派的大师,在汉世“为群儒首”,对推尊儒术贡献甚大。主要散文作品除《春秋繁露》外,还有《天人三策》。其文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联类引证,雍容稳妥,已无纵横排宕之气。

  ② 刘向生平。

  刘向,出身皇族。一生曾三度入狱,仕途坎坷。刘向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和目录学家。其散文继承董仲舒而在引经据典方面有所发展。

  ④杨恽《报孙会宗书》。

  对自己的遭际忿忿不平,婉转而深沉的表达退隐的决心。情感浓郁,个性鲜明。

  ⑤ 桓宽《盐铁论》

  虽是政论,但不滥说灾异,以史为鉴,直切时事和政策 .采用对话体,诘难辩驳,简洁犀利,文风质直平实,缺少汉初政论文的气势。

  简单运用:《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

  刘向散文的代表作,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更具文学价值。如“嗟来之食”,以简短的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主要继承《左传》的写人笔法,但已成为独立的故事。

  第四节东汉散文

  理解:

  ① 东汉散文大势。

  前期王充等求真实斥虚妄。后期仲长统等清议时政,发愤指弊,有着求实的鲜明倾向,有激情也颇具文采。

  ②桓谭及其《新论》。

  桓谭,字君山,博学多通,好非议俗儒,著有《新论》29篇,多佚。行文朴实无华,开东汉士人抨击虚妄之先河,也反映出文风趋向质实的倾向。

  ③王充。

  王充,师从班彪,会通百家。晚年退居著述,今存《论衡》85篇是他更重要的作品。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

  ④仲长统。

  少好学,富于文辞,敢于直言,时人谓之“狂生”。著有《昌言》34篇,今仅得十分之一。

  简单运用:

  ①王充散文的特点。

  王充更重要的作品是《论衡》85篇,全书以“疾虚妄”为宗旨,对汉世以来的阴阳灾异及今文经学学风、俗儒品格等给予有力的批驳,也包含对东汉神学政治的批判。

  王充崇实尚用,倡导通俗,反对“华而不实”、“实而不华”。主张独创,不反对文辞的各具特色。

  “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自纪篇》)这是王充为文的追求,他为了把其“疾虚妄”的思想说明说透,必须“喻深以浅”,“喻难以易”,所以他的文章有时也写得繁冗累赘。

  ②仲长统散文的特点。文风较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

  仲长统的代表作是《昌言》34篇,今仅存十分之一。《昌言》和东汉末年许多著作一样,思想比较庞杂,也比较活跃,而总的倾向是崇实尚用,充满变革思想。

  仲长统坚决反对宦官、外戚干政,反对社会不公。《昌言》的文风较为质朴,而富于论辩色彩,往往言辞激烈。

  因为仲长统也受老庄思想影响,有的文章也写得潇洒美丽。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