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企业管理概论 > 自考“企业管理概论”理论知识(3)

自考“企业管理概论”理论知识(3)

2007年03月02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准考证

  61. 生产过程组织的基本要求:是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行程更短,时间更省,占用和耗费更少,效率更高,能取得更大的生产成果和经济效益。具体来讲,有如下六个要求:(1)生产过程具有连续性;(2)生产过程具有平行性;(3)生产过程具有单向性;(4)生产过程具有比例性;(5)生产过程具有均衡性;(6)生产过程具有适应性。

  62. 流水线生产的优点:(1)能使产品的生产过程较好地符合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以及均衡性的要求;(2)它的生产效率高,能及时地提供市场大量需求的产品;(3)由于是专业化生产,流水线上采用专用的设备和工艺设备,以及机械化的运输装置,所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占用量和运输工作量,加速奖金周转,降低生产成本;(4)还可以简化生产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加强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和生产服务工作。

  63. 流水线生产的缺点:(1)不够灵活,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对产品产量和品种变化的要求,以及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的要求;(2)对流水线进行调整和改组需要较多的投资和花费较多的时间;(3)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比较单调、紧张、容易疲劳,不利于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64. 流水线的生产条件:(1)产品品种稳定,是社会长期大量需要的产品;(2)产品结构先进,设计定型,产品是标准化的,并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3)原材料、协作件是标准的、规格化的,并能按时供应;(4)机器设备能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实行计划预修制度;(5)各生产环节的工作能稳定地达到工作质量标准,产品检验能随生产在流水线上进行。

  65. 工艺专业化:又称工艺原则,就是按生产工艺性质不同来设置基本生产单位的一种组织形式。

  66. 对象专业化:又称对象原则,就是以产品为对象设置生产单位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

  67. 两种生产组织方式专业化(工艺、对象专业化)的优缺点:(1)生产效率方面,工艺专业化要高于对象专业化;(2)设备利用率方面,工艺专业化要高于对象专业化;(3)在适应产品品种变化能力方面,工艺专业化要高于对象专业化;(4)在生产周期方面,对象专业化要比工艺专业化更能缩短时间;(5)在产品运输距离、停放等待时间方面,对象专业化要优于工艺专业化;(6)在生产协作、管理方面,对象专业化要比工艺专业化简单。

  68. 定员:是企业劳动计划工作的基础,有了用人标准,就可以根据标准来进行劳动力的调剂和平衡。

  69. 定员的作用:(1)定员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各个单位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工作效率;(2)定员对新建企业来说,可以有计划地配备各类人员,防止过早过多的招工。

  70. 企业定员的要求:(1)定员水平要先进合理;(2)定员依据要科学;(3)合理安排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4)定员标准既要相对稳定,又要不断提高。

  71. 企业定员的方法:(1)按劳动效率定员,就是根据计划规定的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劳动效率(定额)来计算定员人数;(2)按设备定员,就是根据机器设备的数量和工人地看管定额来计算定员人数;(3)按岗位定员,这是根据岗位的多少、各岗位工作量大小来计算定员人数。按岗位定员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方法:①设备岗位定员。具体定员时要考虑三方面的内容:岗位量、岗位负荷量、生产班次和轮休组织形式。②工作岗位定员。适用于有一定岗位但没有设备,又不能实行定额的人员,如检修工、值班电工等。(4)按比例定员,按照与企业职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计算定员人数。应依据国家或主管部门确定的比例;(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6)按零基定员,这是以零为起点按岗位的实际工作负荷量确定定员人数的方法。零基定员法更关键的环节是核定各岗位的工作任务等。

  72. 工作地的组织工作包括三方面内容:(1)合理装备和布置工作地;(2)保持工作地正常秩序和良好工作环境;(3)正确组织工作地的供应、服务工作。

  73. 制定劳动定额应满足的要求:(1)确定一个产品或者一项工作的工时消耗,必须要有科学的依据;(2)要总结和推广节约劳动的先进经验,挖掘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保证定额水平的先进性;(3)要保证相同工作定额的统一和不同工作定额水平的平衡。

  74. 生产作业计划的作用:(1)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建立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和管理秩序的一项重要手段;(2)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计划管理的重要环节;(3)生产作业计划是组织均衡生产的重要保证;(4)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规定全体职工的奋斗目标,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75. 编制生产计划的步骤如下:(1)调查、掌握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2)统筹安排,初步提出生产计划指标;(3)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4)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更后确定生产计划指标。

  76. 设备负荷平衡核算:就是将企业的生产任务同企业现有机器设备能力进行核算对比。其目的是检查生产能力对生产任务的保证程度;检查各季各月设备的负荷是否均衡。

  77. 平衡核算的主要依据是:年(季)度生产指标;现有设备的数量及其在计划期内的变化情况;单位产品工时、台时定额;定额实际完成情况的资料;计划期工作制度(如工作班次等);设备检修计划等。

  78. 搞好品种搭配,要注意下列问题:(1)对企业经常生产、数量较大的主要产品,采用细水长流等方式;(2)对于同类型产品要采用集中轮番的安排方式;(3)新老产品交替要有一个交叉时间;(4)尖端产品与一般产品,复杂产品与尖端产品,应合理搭配;(5)各种产品轮番生产时,谁先谁后,应当考虑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完成期限、关键材料和外协件的供应期限等因素。

  79. 安排车间生产任务应实现下列要求:(1)必须保证整个企业生产计划得以实现;(2)缩短生产周期和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量;(3)充分利用车间生产能力。

  80. MRP法:是指用电子计算机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反工艺顺序法原理,从更终产品的数量和期限计划出发,按产品结构展开,再按照存储量,以及提前期等,推算出各种零部件的投入、出产的数量和期限。MRP法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MRP、闭环MRP、MRPⅡ。

  81. MRP系统的目标:(1)保证按时供应用户所需产品,及时取得生产所需原材料及零部件;(2)保证尽可能低的库存水平;(3)计划生产活动、交货进度与采购活动,使各车间生产的零部件、外购配套件与装配的要求在时间和数量上精确的衔接。

  82. MRP系统的组成;(1)主生产进度计划;(2)物料清单;(3)存储记录;(4)MRP输出;(5)能力的计划与控制。

  83. 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网络图表示计划任务的进度安排,并反映出组成计划任务的各项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分析,计算网络时间,确定关键工序和关键线路;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求得工期、资源与成本和综合优化方案。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进行监督和管制,以保证预定计划目标的实现。

  84. 生产作业控制的主要内容:(1)检查各生产环节的零件、半成品的投入和产出进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解决;(2)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各项作业准备工作;(3)根据生产需要合理配备劳动力,督促检查原材料、工具、动力等供应情况和厂内运输工作;(4)做好作业核算,对轮班、昼夜、周、月等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工作。

  85. 生产作业核算的内容一般包括:产品及其零部件的出产量和投入量,完工的进度,各个单位完成的工作任务,生产工时和设备的利用率,等等。

  86. 生产作业核算的要求是:经常、系统、及时、准确和简便易行。其中更重要的问题是做到数字准确,账账相符。

  87. 生产作业核算的方法:进行作业核算,首先要把生产作业完成的有关情况记载在原始凭证上。有了原始资料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资料汇集起来,记载到生产作业统计台账中去,并把实际核算数同计划数进行对比,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生产作业计划的完成。

  88. 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它是把企业的全年生产任务,具体分配到各车间、班组以至每个工作地和个人,规定他们在每月、每旬、每周、每日以至每个轮班和小时内的具体生产任务,从而保证按品种、质量、数量、期限和成本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

  89.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有五方面:(1)编制全厂的生产作业计划和车间内部作业计划;(2)编制生产准备计划;(3)进行设备的负荷核算和平衡;(4)日常派工;(5)制定或修改期量标准。

  90.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作用:(1)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建立企业正常生产秩序和管理秩序的一项主要手段;(2)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计划管理的重要环节;(3)生产作业计划是组织均衡生产的重要保证;(4)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是规定全体职工的奋斗目标,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