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大学语文 >

2007年06月12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成绩查询

  31、《饮酒》

  □ 文章中心思想

  这是一首意境深远的田园诗。主要描摹诗人弃官归隐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陶渊明摒弃浑浊的世俗功名后,返璞归真,陶醉自然,乃至步入得“真意”而“忘言”的人生境界。

  全诗以“心远”为纲领,分三层揭示“心远”的内涵和深度:首四句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功名的虚静“忘世”心态,有“大隐隐于市”的深致;中四句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有“物性即我”的深致;末二句写“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有“美在无意识之中”的深致。三层意蕴是层层推进的。

  从虚静、到物化、再到“得意”,从忘世、到忘我、再到“忘言”,这是陶渊明适意自然人生哲学的深刻揭示,也是他返璞归真诗歌风格的充分体现。而构成这人格、诗风的关键,则都在“无我”二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以物观物“,就是以超功利、忘物我的物化心态观物。显然,这首诗是陶渊明”以物观物“所创造的”无我之境“的代表作。

  32、《行路难》

  □ 文章中心思想

  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后,反映了他当时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一方面,他对朝廷的昏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自信,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 表现手法

  作者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来抒写情怀。三、四两句,以“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典型行为举止,形象揭示英雄失意的抑郁悲愤;五、六两句运用比兴,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实,以路途艰险比况仕途艰难;而七、八两句与末尾两句则是用典,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全诗情感起伏,变化急遽,生动反映出作者当时的心理矛盾,也使这首篇幅不长的歌行,呈现出开合跌宕、纵横翻卷的气势。

  33、《秋兴》

  □ 文章中心思想

  杜甫写作此诗时,安史之乱虽已平息,但国家局势尚未安定,回归长安的心愿仍无法实现。诗人面对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长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故园的悲哀。悲秋是古代诗歌中习见的主题,而杜甫此诗,由悲自然之秋到悲国运衰落之秋和悲人生遭际之秋,充溢着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含蕴深厚。

  全诗绘景抒情联系密洽,浑然一体。首联融情入景,写枫叶凋零、秋气萧森,引起流寓在外的伤悲情怀。颔联象征寓意,写望中的巫峡景象,骇浪滔天,阴云匝地,暗寓时局动荡和心潮翻卷,象征着国运黯淡和心情沉闷。颈联移情于景,借“丛菊两开”、“孤舟一系”展开联想,抒发羁旅外地的伤感,彰显乡思之深长、浓烈。尾联则以暮色秋风里一片捣衣声的环境气氛,烘染心情之落寞惆怅、阴沉苍凉。全篇情景交融,意在言外。

  这首诗是杜甫七律中的代表作,艺术上已臻精美圆熟。全诗章法谨严:首联总领秋风秋露秋树秋山秋水;颔联分写江上波涛和山间风云;颈联错落为山间丛菊和水上孤舟;尾联则以急促的砧声渲染整体气氛,关合全篇。颔联、颈联的对偶极为精当工稳,山与水对照,情与景相得,句式又富于变化;尤其是颈联两句,语意双关,于平易流荡中显出新警奇特,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34、《长恨歌》

  □ 文章中心思想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铺叙了唐玄宗李隆基宠幸贵妃杨玉环以及他们之间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全诗分四段。第一段写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无比宠幸;第二段写安史之乱爆发后贵妃殒命,玄宗伤痛不已;第三段写玄宗回归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第四段写道士找到杨妃及李、杨之间忠贞不渝的深情。

  长诗对李、杨故事的描述,有一定的史实与传说作依据,但也融进了作者丰富的艺术想象和独特的感受,因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出美丽的宫廷爱情悲剧。诗中对李、杨早先的耽乐误国,有所讽刺,如“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等,但这不是主要的。作者精心描绘的是李、杨生死离别,在天人阻隔之后,依然苦苦相思的那份真爱与深情。因此,全诗的主旨是对李、杨悲剧的同情和对两人真心相爱的歌颂。

  本诗情节曲折生动,这既源于李、杨情事本身的离奇,也出自诗人的精心构撰。按常理,杨贵妃身死马嵬坡,悲剧就完成了,而作者却匠心独运,大肆铺写玄宗幸蜀途中、还京路上以及回到长安后对杨妃的苦苦思念,细致地描写了人物的情感活动,推动情节继续深入发展。这不仅生发出了整个第四段的一系列情节,使长诗波澜再起,生面别开,充满浪漫色彩,而且还在皇帝身上写出了如常人一般的真切感情,大大增强了故事的悲剧气氛,深化了“长恨”的主题。

  □ 人物形象描写

  作者用力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对唐玄宗,突出了他早先宠幸杨妃和耽乐误国,以致生离死别,后来对杨妃苦苦相思,情深似海;对杨贵妃,着重描绘了她的美丽风姿和身登仙界后依然对玄宗忠贞不渝。作者将笔触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如第三段“夕殿萤飞思悄然”以下写玄宗从傍晚到夜深、到黎明、到清晨的整整一夜的心理活动;再如第四段“闻道汉家天子使”以下写贵妃的震惊、激动、惶惑、急切、悲楚、委屈、感激等诸般感触。诗人把人物内心活动写得合情合理。

  □ 写作手法

  此诗叙事详略得当,情致缠绵细腻,章法上下贯通,语言自然流畅。特别是抒情手法,更是丰富多样,或借比喻抒情,或借举止抒情,或融情入景,或移情于景,均娴熟圆美,精彩纷呈。这些艺术特色加上内容的深切动人,使此诗被后人奉为古代长篇歌行中的绝唱。

  35、《早燕》

  □ 唐武宗会昌二年八月,回纥进犯唐王朝北方边境地区。杜牧当时担任黄州刺史,闻讯之后深为边地人民担忧,写这首诗表达他的关切与同情。

  这是一首咏物诗,托物言志,通篇运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关系时事与逃难的人民。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同时用雁遭到惊吓而四散飞逃、声声哀鸣,比兴百姓流离失所、纷纷逃难的痛苦生活。颔联写失群的孤雁飞过长安、经过皇宫时的凄凉情景,暗示朝廷对百姓的漠不关心。颈联用反问的语气告诫大雁不要返回北方,反映出敌人的猖狂、朝廷的无能,以致百姓有家难回。尾联叮嘱大雁暂留南方,安居潇湘,实为同情百姓而又无可奈何的宽慰。全诗表层意象与深层意蕴两相契合,含蓄而深沉。

  作者对百姓深切同情,对朝廷则有所讥讽。诗中用汉武帝为了求得长生不老而建的承露仙人和陈皇后失宠后居住的长门宫指代宫廷,加上月夜灯暗冷寂的气氛,隐含了对君王腐败堕落、于百姓苦难麻木不仁的斥责,也包含着对朝廷无能的愤慨。

  律诗的对偶用法:颔联工对,颈联宽对

  36、《虞美人》

  □ 文章中心思想

  这首词写在李煜亡国被俘之后,抒发了他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其中既有他为失去曾经拥有的王国、权力、荣华富贵、享乐生活而发的痛苦哀叹,也包含了对故国河山的思恋和对自己逸乐亡国的悔恨。情调虽然感伤低沉,但情感真实,感触真切。

  作者借“春花秋月”、“雕栏玉砌”等景物抒发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伤痛,内蕴丰富。末两句,以“一江春水”喻愁,使抽象的愁绪有了载体,变得形象可感,写出了胸中忧愁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意境深远。

  37、《八声甘州》

  □ 文章中心思想

  这是柳永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名作。词人倾吐了萍踪漂泊的苦衷,表现了因事业无成而产生的内心矛盾。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中下层士子典型的生活遭遇和思想情绪。

  □ 文章结构

  本词上片借景抒情,下片借事抒情,而词中“登高临远”四字,则是融贯上下片的过渡线索。

  词的上片,以层层铺叙的手法,描绘登高所见之景。开头以一“对”字领起,先总写清秋江天之寂寥;继以霜风、关河、残照之景,作气氛渲染;“红衰翠减”,更见一片萧瑟;江水无语,又可谓言外有意,寄托了词人青春不再、人生如寄的感伤。写景中浸染了词人浓重的人生感叹。

  下片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临远思归之情。“不忍登高临远”数句,直接抒发了羁旅之苦、思乡之切;“想佳人”以下,转换角度,驰骋想象,“从对面写起”,由己之思彼转写彼之思己,从而把游子漂泊、归乡不得的凄苦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悱恻动人。

  此词状物传情,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白描语言,雅俗共赏,堪称婉约风格的当行本色。

  38、《鹧鸪天》

  □ 文章中心思想

  贺铸年近50时闲居苏州三年,其间,与他长期相濡以沫、甘苦共尝的妻子亡故,贺铸痛定思痛,写下了这首情真意切、哀伤动人的悼亡词。

  □ 文章结构

  这首词在艺术构思上更突出之处,是将生者与死者合写,词笔始终关合自己与妻子双方:自己北行后回到苏州,想到妻子已经长眠于此,有物是人非之叹;妻子新亡,中老年丧偶,备感孤独、凄凉;霪雨连绵,长夜难眠,依稀看到妻子挑灯补衣的形象,思念无限。这是以夫妻间体贴关怀、情感交融、温馨生活为基础而写成的。“旧栖新垅两依依”,有夫妻感情已经超越时空、超越生死之感。

  □ 表现手法

  在表现手法上,此词将赋、比、兴三者参酌运用,丰富了情感表现手段,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量。开头二句借叙事抒情,“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问得无理,然而有情。三、四句借比喻抒情,用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寓意中老年丧偶,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寂寞凄凉。“原上草,露初晞”,借景物抒情,既暗示夫人生命不永、逝世不久,又是实写坟场之杂草萋萋景象,以引发下句“旧栖新垅两依依”的深情。更后两句是借举止抒情,在“旧栖”中彻夜不眠,辗转思念往昔妻子夜补衣的情景,抒写贫贱夫妻之间休戚与共的真情。词中两次用反诘句,如奇峰突兀而起,把情感推向高潮,动人心弦。

  39、《声声慢》

  □ 文章中心思想

  这首《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词代表作之一。

  当时,国破家亡、丈夫新丧,作者只身流落江浙,处境十分凄凉。这首词就是抒写她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境况及其内心深处的一种绝望的哀愁。情调虽然低沉,却反映了南渡后许多离乡背井、骨肉分离的人的共同感受。

  □ 文章结构

  全词除开头十四个叠字和下片中的两个呼告句外,主要通过五个层次的残秋景物描写来渲染愁情:首先是通过气候的反常多变,总写词人烦闷难熬的心境;其次是借助“淡酒”和“晚风”来渲染愁情,并通过酒力敌不过风力显示出愁情的无比深重;再次是通过由南飞雁所引发的对故土家园和往昔夫妻伉俪生活的追怀,表现词人由家破人亡所造成的痛苦心情;接着又通过满地堆积憔悴的黄花自喻,抒发昔盛今衰、身世变迁之叹,突出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凄凉心境;更后则通过梧桐细雨对心灵的敲击,将愁情推向高潮,导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绝望呼告。

  这首词在语言上很有特点:一是运用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点点滴滴”九组叠字,富于创造精神;二是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不少宋代的口语,朴素浅近而又真切自然

  40、《摸鱼儿》

  □ 文章中心思想

  这首词借宫中美人的春愁闺怨,抒发了作者对国运危迫、抗金形势衰微的焦虑担忧和报国无门、有志难伸的郁闷悲愤。

  □ 写作手法

  全词以比兴象征手法抒写情怀。上片借物起兴,以江南暮春的衰残景象象征南宋微弱的抗金形势,借美人之伤春、惜春、留春、怨春,表达对抗金复国的满怀热望和深沉惋惜;下片托古喻今,用汉武帝时陈皇后的宫闱旧事比兴,以美人之失宠、见妒、闲愁、苦思,暗示自己南渡以来,长期遭受朝廷冷落、排挤、猜忌的际遇,抒发华年虚掷、抱负成空的苦闷激愤。全词抒情委婉沉郁。

  本篇比兴手法的运用不拘限于个别语句或局部的喻譬,而是通贯全篇,在总体上具有象征意义。如全词前后三次写及的残春景象,无疑是南宋局势风雨飘摇的象征;而词中美人之失宠见妒、伤春怀怨,则显然是作者遭际、心境的比况。整首词的外在形象与深层寓意若即若离,寄托深远。

  本词“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寓豪放于婉约之中,风格刚柔相济。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