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公共课 > 07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9

07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笔记9

2007年06月11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准考证

  第四单元 历史观

  89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三个方面。它们都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都是不可缺少的。其中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是社会历史的自然前提,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前提,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90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人口因素是指与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相联系的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构成,发展规律的总和。

  (2)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是经常的,必要的条件。它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好的,优越的地理环境和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一定数量和优秀素质的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加速作用;相反恶劣,贫乏的地理环境和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延缓作用。

  (3)重视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维护生态平衡,自觉控制人口增长,保持环境和人口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91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社会生产实践是人类为获取生存资料而进行的改造自然,创造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质产品的活动。物质生产实践有其社会形式,即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依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历史的前提。(3)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

  (4)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

  (5)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92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1)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相互制约,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

  (2)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人类生活需要的内在尺度与生态环境规律的外在尺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人类利用自然的科学性与道德性,协调人类改造自然的行动,调整好人类改造自然的方向,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的关系,以利于我们星球的繁荣和人类自身的发展。

  9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的科学论断。是指:

  (1)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

  (2)实践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在实践活动中,人们不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和联系,而且人和人之间也必然要结成一定的关系并互换其活动,产生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一切社会关系。

  (3)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对象化为社会的基本结构,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观念结构。

  (4)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的动力只能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生产实践,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94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1)社会发展同自然过程一样,也是物质运动过程,并包含在总的自然发展过程中。

  (2)社会过程同自然过程一样,也是一个客观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过程。

  95人类社会的有机构成。

  (1)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观念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

  (2)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3)社会政治结构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及其结合方式。

  (4)社会观念结构是指由各种意识形态组成的有机系统。

  96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和功能。

  (1)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结构反映的内容是生产关系,经济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

  (2)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①它以一定形式把人和物结合起来使生产力中的人和物的要素由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并对生产力产生反作用,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②它直接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构成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的现实基础。

  97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构成。

  社会基本矛盾是贯穿于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矛盾构成。

  98生产力的内在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1)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现实的客观物质力量。

  (2)生产力有三个基本要素:劳动对象,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者。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是首要的生产力。

  (3)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是衡量生产力性质和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区分不同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是衡量人对自然认识能力高低的物质标志。

  99生产力的特性。

  生产力具有物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特性。

  (1)生产力的物质性:①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人们只能在既定的,现存的生产力基础上进行生产。②生产力是前人实践活动的客观结果,是既得的东西,是不能自由选择的。③生产力是当代人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出发点。④生产力是由各种客观物质要素构成的,是一种社会的,客观的物质力量。⑤生产力的状况是由既定的客观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决定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因而是客观的物质力量。

  (2)生产力的社会性:生产力的运行离不开个人的劳动能力。但是,生产力并不是个人劳动能力简单相加的“算术和”,而是个人劳动能力通过一定的社会结合方式,包括协作,分工等中介环节而形成的社会力量。这是一种在质上不同于个人劳动能力的总体生产力,即社会生产力。

  (3)生产力的历史性:在劳动中形成的生产力不管如何发达,总是具有继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必然随着人们需要的变化和劳动的发展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10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1)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地说明,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2)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各要素中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生产力。①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者的素质产生新的飞跃,不仅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而且会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产工具不断得到改进和应用,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对象不断扩大和深化。

  (3)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加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101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物质关系。

  (2)生产关系有三个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一种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其他两个方面;同时,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

新人有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