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改变命运
24小时客服:4008135555/010-82335555
当前位置:首页> 经济学 > 自考“经济学(二)”专题(一)

自考“经济学(二)”专题(一)

2007年06月08日    来源:   字体:   打印
准考证

  经济学

  《经济学》这本书,一共16章,分五个专题。我们现在按专题讲授。我们讲授经济学,是根据经济学的考试大钢和经济学的教材

  经济学是商务管理专业和金融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涉及的经济知识面比较广。经济学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人们生活在社会上,要解决吃、穿、住、行等生活问题,都属于经济学的问题。

  专题1:经济学的性质

  经济学和经济本质

  一、经济学的定义、概念等

  经济学的定义有两个:

  一个是1934年外国经济学家罗宾斯提出的。他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科学。这个行为是考察人们怎样处理目的和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性资源、手段之间的关系。

  另一个经济学的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它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稀缺资源的使用的科学。

  这就是两个经济学的定义。

  这两个定义涉及一个共同的问题:人类如何合理的使用资源来满足自己的物质和产品需要的目标。这既揭示了经济学的本质,也说明了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经济活动是使用资源进行生产并交换,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和劳务行为。经济活动的目的在于增加经济福利和社会财富,生产的更终目的是为了消费。这就说明了经济学的本质,和研究经济学的意义。

  第一个问题,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要资源的无限性问题。

  这是人类生活在世界上,遇到的更根本的一个问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的分布是不平衡的。有的国家的资源比较贫乏,自然资源缺乏,像日本。我们中国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我国的人口众多,有12亿人,所以资源相对缺少。因此,合理的、有较的使用资源、节约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中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因此,合理的、有较的使用资源,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是无穷的,也就是无限的。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有两方面:

  一方面,人类需求资源的种类是无穷的。具体来说表现为: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另一种需求就产生了。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停止,是一个运动的过程。

  另一方面,需求的层次也是无穷无尽的。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低级资源需求得到满足,那么,高级需求资源也会产生。这种情况也是一个发展过程。

  对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要进行分析。既要看到人类对有限资源的消耗,也要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人类会学会合理的利用资源,开发新的资源,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是第一个问题,就是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叫机会成本。就是人类对资源的选择,投入某一种特定的用途后,而放弃其它的用途,所能获得更大的效益。

  比如对水资源的利用。水的资源,它的用途是广泛的。水的资源可以航运、灌溉、养殖等。但是用水来解决居民生活的紧迫问题,即解决居民生活用水而放弃其它的用途,就是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对于稀缺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课题。世界的资源是丰富的,用途是广泛的,但资源是稀缺的、是有限的。各个国家和社会对资源的利用是各种的情况。对于资源是用于丰富和改善发展人民生活,发展经济,还是用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重要课题。要合理的使用资源,但基础是民用,是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丰富和改善。同时,还要发展国防军事和保卫祖国。这两方面的情况不可偏分。

  另外,人类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开发新的资源。要发展新的高科技,节约资源,有效的利用资源,这是利用资源发展的新方向。我们国家现在开始利用西部资源开发西部,这是合理的利用资源的重要课题,因为我们国家西部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像石油、各种矿藏。我们开发和利用西部自然资源,会使我国可持续发展。另外,我们国家当前就要动工的“南水北调”这个问题,也是合理使用资源的重要问题。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生产要素及其配置。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产品要使用资源,也就是生产要素。它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的才能,另外,还有技术和信息。

  劳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在现代生产发展中,智力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在生产中,越来越占有重有的地位。

  土地不仅是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像森林、江河湖泊、海洋和矿藏。

  资本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

  实物形态,像厂房、机器设备、动力燃料、原材料等。

  企业家的才能是指企业家素质和建设企业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上面生产要素及生产要素的内容。

  生产要素在世界上的分布是不均等的。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政治、社会活动归根到底是资源问题。国家之间的领土、河流争议,甚至发生军事对抗和战争,都涉及到资源问题。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生产可能性的边沿。这个问题表明一个社会在生产能力上的限制,不管是发达的社会,还是发展中的社会,其生产能力都是有限制的。这种限制就说明了经济社会要充分利用其生产要素对生产的重要性。这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根本的问题。

  资源对生产要素的配置有三大经济问题。

  第一、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就是说资源是有限的,在这个前提下,究竟应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产品怎么分配。

  第二、如何生产的问题。这是指有哪些人来进行生产,来指挥生产,组织生产,用什么样的资源,采用什么技术生产等。

  第三、为谁生产的问题。指产品更终为什么人消费的问题。就是产品如何在社会中进行分配的问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不同的经济体质下,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和方式都不一样,其实质也是资源的配置问题。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是解决资源配制的基本方式,也是各个国家要采取或已经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资源的配置是市场机制起基础作用。也就是说,哪个企业的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高,数量多,那么资源就配制给那个企业。

  在当前世界全球性的科技产业化的趋势下,显示出利用资源的新特点。这个问题一方面说明对待资源观念的不同,传统的工业技术的发明,导向都是尽可能多的利用自然资源,以获取更大的利润,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指导思想是科学的、合理的、综合的、高效益的利用自然资源。

  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富有资源,来取代已经衰竭的稀缺的自然资源。

  另一方面,技术产业化的趋势,要求科学的、合理的、综合的利用自然资源。以知识和智力投入为决定力量,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基础产业。根据联合国权威机构的预测,未来科技产业化的趋势将以计算技术、生物技术、原子核能技术为标志,涵盖生命、能源、海洋、空间、材料、环境等重要领域。

  这是第三个问题。

  第四个问题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这也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课题。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又被称为小经济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它所涉及的是个体经济单位如何做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个体经济单位的选择受到价格的影响,因此微观经济学中的中心问题是价格问题。所以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是多方面的,但更基本的有两条:

  一条是理性人的假设,也被称为经济人的假设。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以利益为动机的。力图以更低的经济代价去追逐个人更大的经济利益。一般来说,经济学中通常的假设是理性的。其中,消费者为满足自身需求而生产都是为了获取更大化的利润,这是生产和消费中的两个特点。

  第二条是完全信息的假设。这一假设的条件主要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人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包括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情况有完整的知识。即了解全部的情况,并懂得商品的性能。

  这是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又称大经济学。它是研究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的关系。要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社会的总产量、总收入、价格总水平、就业量等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和就业为分析中心。因此,也被称为收入理论和就业理论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不是两种经济学,而是经济学体系中的两个部分,两者互相补充,互为前提。微观经济学考察的是在既定资源条件下,个体经济单位选择的结果。而宏观经济则研究微观经济学中假定不变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这是第四个问题,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以及他们两者间的关系。

  第五个问题,在资源选择中,理性选择是经济理论的中心。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我们不能拥有我们想要的每一件东西,也就是说,我们对于产品或者商品不能够随心所欲的需求,我们必须节约。因此,经济决策和经济行为应当基于利益更大化和机会成本更小化。我们的行为必须做到经济可行而且有效,这一点尤为重要。经济学假定是在自由选择条件下,每一个人都试图寻求自身利益的更大化和个人成本的更小化,这是其的特点。这类经济问题及其选择不仅影响每个当事人,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也影响厂商、政府、国家乃至整个世界。

  不同的经济体制

  1.先解释一下经济体制的概念。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

  社会制度是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像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等。社会制度的经济制度及经济结构是社会生产关系,它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决定环节,是基础。经济体制表现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是可变的、发展的。经济体制的变化是完善社会制度。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它是为生产力服务的。

  2.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这类自由市场经济,没有政府参与。在经济活动中,由个人、公司做出与自身有关的所有经济决策。这类消费者,决定选择消费什么产品,公司或企业决定生产什么产品,使用什么要素,以及如何进行生产。社会上的产品和消费类型,都是由这些个人的需求和供给决定,自由市场经济由个人自由做出决策、选择。一般的说,它与土地资产私有制相联系。自由市场经济中,资源配制的实现,有这样三个方面:

  一、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是力图使货币体现出更大的价值。

  二、每个人自由的做出他们的经济选择,像消费者、企业和工人等。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的活动及供给和消费决策相互影响,从而决定市场。关于这个问题,以后还要仔细讲授。

  三、通过市场价格的自发调节,自觉朝着相对价格高的用途上配置。

  上面这三个方面说明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内容。

  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市场机制能对变化的需求和供给迅速做出反应,以便把资源配置到更需要它们的地方;

  二、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是产品价格下降,迫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利用高新技术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工人、技术人员要不断的提高科技文化及业务素质,更有效的工作,使工资收入提高。消费者购买时越仔细,货币收入所能体现的价值就越大;

  三、人们出于自己的利益,在市场上购买或出售产品,更终导致资业配置与需求相一致。

  因此,自由市场经济支持者常说,“追逐私人利益,将导致社会利益。”这就说明了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

  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所出现的问题和缺陷。

  第一、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有限的,一些大公司可能会垄断一个行业,提高价格以获取高额利润,使公司失去高效率的动力。

  第二、权力和财富可能会不平等的分配。垄断公司可能牺牲别人来获取高额利润。

  第三、一些公司的行为是对社会有害的。比如,化工厂,可能污染环境,另外从伦理学的意义讲,自由市场经济可能鼓励自私、贪婪、权力至上。

  第四、私有企业不会生产一些对社会有利,对自己无利的产品。

  第五、自由市场经济可能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出现高失业率和生产下降、衰退、价格上涨等问题。

  上面五个方面,说明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和问题。

  3.计划经济体制。

  完全的计划经济,又称命令式经济。这一经济体制中,所有与资源配制有关的经济活动,都由政府或通过政府的指令来进行。一般的说,与土地和资本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制的经济制度相联系。国家从三个层次上对资源进行配置。

  一、在现在消费和未来投资之间的分配,通过牺牲现在的消费,把资源用于投资,以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

  二、在微观经济层次上,计划各行业以及各企业的产量、所使用的生产技术、需要的劳动和其它资源,以便由国家统一归划和控制。为保证投入的可行性,国家可能做出某种形式的投入、产出分析,以便制定合理的计划;

  三、计划在消费者之间进行产出分配,依赖于政府特定的经济目标,政府奖励生产品多的企业,鼓励生产的积极性。

  完全计划经济的优点:政府对经济作通盘考虑,对克服自由市场经济的一些问题,使整个国家资源配置符合特定的国家目标。另外,政府引导大量资金去投资,可以实现高速的经济增长。在生产劳动力安排的计划下,可避免失业,并考虑生产和消费对社会的影响,以便做出全面规划。

  完全经济体制的问题与缺陷有五个方面:

  第一、社会经济越庞大和复杂,做计划的信息搜集和分析的任务就越大,计划复杂可能导致管理费用昂贵,即官僚机构带来昂贵的费用;

  第二、计划经济不存在专门的价格体制,由国家武断的制定价格,可能包含着资源实效的使用,无法确认投入的价值,就很难估计投入的不同技术之间的相对有效性;

  第三、很难给出适当的动机,来促进工人和管理者在不降低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创造更多的产品;

  第四、资源完全由国家分配,会降低个人自由,而消费者很难自由选择购买的产品,产品由国家按计划供给;

  第五、政府强迫执行计划,计划脱离现实,可能不得人心。

  另外在计划经济中,政府会遇到产品的短缺和过剩的问题,就是说不能够及时的反应社会需要,这是计划经济的问题和缺陷。

  4.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是由计划经济和自由市场经济两种经济体制混合而成的,称作混合经济。

  它是指市场条件下有政府干预的经济。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中国、朝鲜、前苏联等是完全计划经济。八十年代以后,中国、波兰等是混合经济。东欧国家也逐渐开始废除计划经济,支持私有企业。西方国家不断的进行私有化,并减少政府对私有企业的约束。因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的经济体制是朝着市场经济的方向调整。我们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还需不断的完善。

  在混合经济中,政府调解的作用:

  一、通过税收、补贴或者直接控制价格来调控商品和投入的相对价格;

  二、通过收入税、福利支出,或直接控制工资、利润、房租等调节相对收入的区别;

  三、通过法律直接提供产品和服务,如对教育和国防。另外,利用税收补贴或国有化调控生产和消费的类型;

  四、通过使用税收和政府开支,控制银行借贷和利息。直接控制价格和收入汇率来调控失业和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支出赤字的平衡等宏观经济问题。

  上面四个方面说明在混合经济中,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经济社会解决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基本问题。而市场机制出现错误时,则通过政府的干预促进资源使用的效率,增进社会平等,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这是上面讲的混合经济,它的作用以及国家在调解当中的作用。这是第四个问题。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前,我国的经济体制、经济框架,是从原苏联照搬过来的。同时也吸取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区管理经济的某些成功经验,再加上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积累的经验,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在建国的初期,乃至以后的一段时期,对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恢复国民经济,为奠定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主要是指计划经济在七十年代以前,尤其是在建国初期的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变化,经济的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便逐渐暴露出来。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在所有制关系方面,搞“一大二公”单一化,把社会主义等同于全民所有制,把集体经济所有制看成落后的经济形式。企业没有自主权,只能听上级主管部门的指令和长官意识,成为国家机关的附属物;

  二、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搞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三、在收入分配方面,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

  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改革经济体制、解放社会生产力,成为历史的必然。

  实践证明,改革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唯一正确的选择。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点。

  第二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我国从一九七八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二十多年来的改革,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事的思想路线,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国情,认为我国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表现为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同发达的国家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根据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特点,这个实际情况,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了“一百年不动摇”。邓小平指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即: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工作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是判断各方面工作是否得失的根本标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直接理论依据。

  第三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基本点,奠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这就说明了党的基本路线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性质。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形式和运行机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在于实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邓小平1992年初南巡讲话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个精辟的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对立的思想束缚,使我国在计划和市场关系问题的认识有了重大的突破,具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抓好四个重要环节:

  一、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以增强活力,提高素质;

  二、 加快市场的培育。继续大力发展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在内的金融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尽快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制;

  三、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四、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其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

  总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试图实现国家有效控制的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十五”国民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建设中指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商品短缺状况基本上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日益明显的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经济发展体制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十五”计划也把发展做为主体;把机构调整做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进步做为动力;把提高人们生活的水平做为根本的出发点。

  上面是从四个方面讲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我们上面讲的是第一个专题。这个专题主要说明: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合理的使用资源、节约资源而获得更大的效益。在这个问题当中,不同的经营体制对于合理的使用资源、节约资源或者获得更大效益有重要的作用。这是上面第一个专题所讲的中心内容。

新人有礼
关闭